跳至正文

刘序枫教授演讲「康熙、曹寅与日本动静调查——以二件清宫旧藏图卷为线索」纪要

講   題:康熙、曹寅與日本動靜調查——以二件清宮舊藏圖卷為線索
主講人:劉序楓教授(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主持人:廖肇亨教授(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時   間:2018 年 4 月 13 日(五)下午 2:00 至 4:00
地   點: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二樓會議室
撰寫人:曾詩涵(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生)
劉序楓教授演講「康熙、曹寅與日本動靜調查——以二件清宮舊藏圖卷為線索」紀要

劉序楓教授,現任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研究領域為中國海洋發展史,東亞海域國際交流史。此次演講劉教授透過分析十七、十八世紀兩件中國人描繪的日本圖像:〈海洋清晏圖〉與〈長崎貿易圖冊〉,探討清代中日關係和清朝對日本認識的問題。劉教授指出,十七世紀以來清代中日關係研究雖然累積了一定的成果,但由於中方史料零散不全,多仰賴日本方面的史料,例如長崎貿易以及風說書等海外情報之研究。清宮舊藏的〈海洋清晏圖〉、《長崎貿易圖冊》,前者推測為康熙年間製作,後者推測為十八世紀前期的康熙末年至雍正初年,彌補了中日交流史上日本研究圖像史料的不足。

劉教授首先討論〈海洋清晏圖〉的流傳、製成背景以及內容。此圖曾在二十世紀時於日本兩次展出。首次展出是在日本大正七年 (1918),長崎縣立圖書館舉辦的日本對外關係史料展覽會,此展覽會的出版品《對外史料美術大觀》收錄此圖。第二次於1923年5月東京帝國大學史料編纂所第十一回「史料展覽會」展出,此次展覽會有此圖的解說。藏於東京大學圖書館的〈海洋清晏圖〉,於1923年9月不幸毀於關東大地震,因此僅存當時的珂羅版照片。

《對外史料美術大觀》圖冊中,將〈海洋清晏圖〉切割為八張圖片,描繪上海到長崎海路的航程影像,並特別著重長崎港景物的描繪。從圖像內容來看,對長崎灣岸港口的精細描繪很有可能是參考了日本的相關畫作。在目前現存的圖像中沒有留下任何序跋,也無法看出是否有收藏印,但在東京帝國大學史料編纂所的圖解中提到「傳為清朝皇室的御物(收藏品)」,加上繪畫風格及榜題的說明文字,應可確認為中國人所繪。根據目前書目著錄的情況,此圖的流傳在嘉慶朝編纂《國朝宮史續編》(1806) 的時間段內,都可確認其存在,但在清覆滅後,1936 年北平故宮出版的《清內務府造辦處輿圖房圖目初編》已不見此圖卷,雖然確切流入日本的時間不詳,但至少能肯定是在 1918 年以前就已流出至日本。

關於此圖的製作,曹寅可能是此圖製作的策劃者。曹寅自撰的藏書目錄《楝亭書目》中也記有「海洋清晏圖 有匣」。曹寅長期擔任江寧織造,並同時承攬採購日本銅的工作,使他有機會接觸外來事物並將舶來品進呈宮中。康熙時期曾因關心對日貿易及日本限制貿易額的問題,派遣密使從上海出發至日本長崎調查,而曹寅以江寧織造的身分參與此次活動的策劃,此圖很有可能是任務結束後曹寅命畫師製作的。

接著,劉教授分析目前收藏在故宮的《長崎貿易圖冊》。此圖冊描繪了唐人貿易的程序,在內務府造辦處輿圖房目錄《蘿圖薈萃》「江海」以及《石渠寶笈三編》〈御書房藏四〉皆錄有此圖。另外在京都大學藏有一冊《崎陽唐館交易圖》,兩者描繪的主題相似,不過順序以及敘述文字上有些許差異,兩者間的關係還有待釐清。關於《長崎貿易圖冊》的製作年代,透過對唐館內部建築物圖像及長崎港樣貌的分析,其描繪了 1702 年完成的新地貨庫,其中的主題「丟票」,即中國商人與日本商人直接在唐館面對面進行交易與投標,是 1715 年日本實行「正德新令」之前。因此此圖冊的創作,可推測是在十八世紀初新地貨庫建立不久至雍正前期。

兩件清宮舊藏為我們展示了十七、十八世紀中國對日本長崎港的描繪,以及整體貿易過程的概況。由此可以修正過去認為清代執政者對外國事務漠不關心的看法,至少從此二圖製作的背景以及圖像所呈現的內容,可以看出在乾隆前期,執政者仍以務實的態度派員前往外國調查且搜集情報,此二圖的製作所反映的就是康熙時因對日本銅採辦的問題,派遣人員赴日調查的背景。此外,兩幅圖像對於長崎的航路以及交易過程都有詳細描繪,也有助於理解長崎貿易情況以及日本風俗。

會後與會學者討論熱烈。史語所林聖智教授提問,兩圖在書目上的分類差異是否有特殊意義?如前圖收在曹寅的《楝亭書目》的「地輿」條目下,後圖則收入乾隆的《石渠寶笈》當中。對此,劉教授認為前者與當時繪製的時空背景相關,後者則屬乾隆帝個人嗜好的收藏,是按照藝術品的方式分類,兩者在性質上確實有所不同。

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藍弘岳教授及文化大學韓國語文學系許怡齡教授則指出,從劉教授所示的《國朝宮史續編》「江海」條目中,還錄有關於朝鮮等異國圖繪,是否也表示當時對異國事物仍有掌握與關心?藍教授指出過去日本在搜集俄羅斯情報時,也多方參考了中國方面的紀錄,在《國朝宮史》中是否也有關於俄羅斯的圖像紀錄?許教授則好奇條目中是否有關於安南的紀錄。劉教授首先肯定清朝對異國事務感興趣的看法,然而是否有俄羅斯以及越南的相關輿圖紀錄則需再進一步查閱完整的目錄。

此外,亦有學者針對曹寅創作的雜劇《太平樂事》第八齣〈日本燈詞〉其中的「倭語」書寫,以及安排調查任務中較不受人注意的杭州織造敖福合,分別提出疑問。劉教授逐一解釋〈日本燈詞〉的代用漢字系統、來源和運用情形,並回答相對於另外兩位資料多已出版的織造曹寅及李煦,敖福合的資料應該也有留下,但僅保存在內務府的密摺檔案中尚未出版,有待後續深入調查。

最後,主持人文哲所廖肇亨教授提到中國對日本的記載,除了圖像材料,還有其他相關文字紀錄。劉教授指出,目前所見中國對日本事物記載文字材料仍較瑣碎,因此也更突顯兩件清宮舊藏的珍貴之處。

原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