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海洋史

澳科大社文所/《南国学术》编辑部 ‖ 2018年度中国历史学研究十大热点

点击上方“南国学术”可订阅哦! ·信息速递· [编者按]为客观记录和梳理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在中国历史学研究领域的特点和趋势,提高历史学的社会关注度,传播和弘扬中华历史文化,澳门科技大学社会和文化研究所、澳门大学《南国学术》编辑部自2017年起,组织专门力量,开展了年度性“中国历史学研究十大热点”评选活动。这次是第二届,观察范围包括2018年度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等领域的热点话… 阅读更多 »澳科大社文所/《南国学术》编辑部 ‖ 2018年度中国历史学研究十大热点

从明朝与日本之间国书中年号、称谓和国王印的变化看东亚关系

赵莹波,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教授 摘要:14世纪后期,1368年明朝建立,1392年日本结束南北朝国家恢复统一,朝鲜代高丽而立。明朝分别把朝鲜和日本纳入册封体制,东亚各国又都处在一个新的历史变革时期。在明日之间的国书中,常出现年号的不同变化、有无、甚至漏写的现象,同时日本国书中“日本国王之印”时隐时现,或真或假。自幕府将军足利义政执政以来,从1456年的“带国印”到1465年换成“体信顺达”的… 阅读更多 »从明朝与日本之间国书中年号、称谓和国王印的变化看东亚关系

陈春声:从“倭乱”到“迁海”——明末清初潮州地方动乱与乡村社会变迁

一、引言 关于明代后期东南沿海地区以“倭寇”或“海盗”等一系列事件为中心的长时间的地方动乱,以及清代初年在同一地区实行的严厉的“迁海”措施,已有许多引人注目的研究。在以往的论著中,抗击“倭乱”和实行“迁海”基本上是作为明、清两个王朝的政治军事行动,被分别描述和讨论的。作者以为,如果把研究的视角从朝廷的军事措施转移到地方社会具体的历史场景,那么,就有理由把明清之际东南沿海地方社会的动乱与“转型”视为… 阅读更多 »陈春声:从“倭乱”到“迁海”——明末清初潮州地方动乱与乡村社会变迁

《中国边疆研究资料文库》书目汇览

《中国边疆研究资料文库》书目汇览 《海疆文献初编:沿海形势及海防》第一辑     9000      17           2011.03               9787513004374 《海疆文献初编:沿海形势及海防》第二辑     9800      19           2011.04               9787513004596 《海疆文献初编:沿海形势及海防》第… 阅读更多 »《中国边疆研究资料文库》书目汇览

王宏斌 | 清中期山东的内外洋与水师巡洋制度研究

  王宏斌 河北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省省管专家、国务院津贴专家。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海防史、禁毒史、货币史研究和中国近代史教学工作。 摘要:如同江、浙、闽、粤等省一样,山东的近岸海域同样按照清廷的旨意划分为内洋和外洋。凡是靠近海岸的岛屿和洋面均划入内洋,凡是远离海岸的岛屿和洋面均划入外洋。由于帆船在黄海的海道距离山东海岸遥远,加之渤海全部划入内外洋,山东水师的内外洋十分宽广,东… 阅读更多 »王宏斌 | 清中期山东的内外洋与水师巡洋制度研究

杨国桢 | 中华海洋文明的时代划分

海洋文明的演进即人类拓展海洋生存与发展空间的历史进程, 可划为区域海洋时代、全球海洋时代、立体海洋时代。区域海洋时代萌芽于远古, 成长在古代, 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主要在欧亚大陆, 大陆文明占据优势, 海洋文明的发展空间是区域性的。全球海洋时代萌芽于古代的大航海, 从近代早期“地理大发现”开始到现在, 海洋发展推动西欧的工业化和经济全球化, 实现社会和文明的转型, 海洋文明的发展空间是全球性的。立… 阅读更多 »杨国桢 | 中华海洋文明的时代划分

包茂红 | 海洋亚洲:环境史研究的新开拓

文章来源: 《学术研究》2008年第6期。 包茂红,北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年获北京大学历史学学士学位。1991年获北京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2005年获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1995-1997年在德国拜罗伊特大学(Universitat Bayreuth)进修非洲环境史。2002-2003年在美国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作访问学者,研究亚太区域环境史和环境史… 阅读更多 »包茂红 | 海洋亚洲:环境史研究的新开拓

中英联合考古还原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

2019年1月考古队在波斯湾遗址进行发掘。张然摄     明代景德镇中期葫芦瓶,考古队在拉斯海马遗址整理复原。王琎摄 2019年1月,中英阿联合考古队成员在在拉斯海马遗址布设探方。翟毅摄 中国故宫博物院考古研究所与英国杜伦大学考古系的最新联合考古研究证明,“海上陶瓷之路”终点早在唐代就已延伸至西欧。这一发现将中欧陶瓷贸易起始时间向前推进了500年。 近年,故宫博物院考古研究所与杜伦大学考古系陆续考… 阅读更多 »中英联合考古还原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

汪晶石:近四十年朝鲜与清贸易关系研究综述

摘要: 中国与朝鲜是古代东北亚地区的重要国家,长久以来中外学者对于两国关系的研究笔耕不辍,同时也成果斐然。朝鲜与清的贸易关系是双方关系的重要一环,但由于史料欠缺、各国对此问题关注程度不够等原因,就此问题进行的专项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近四十年来,学界对于朝鲜与清贸易关系的研究大多为着眼于两国关系、两国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宏观研究,而对于诸如很多在两国贸易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两国贸易中出现的多种贸… 阅读更多 »汪晶石:近四十年朝鲜与清贸易关系研究综述

甲午海战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

  1894年9月,中日甲午海战在黄海北部大东沟海域爆发,北洋水师战败,共损失4艘战舰。其中经远舰受到日军战舰围攻,全舰官兵在管带林永升的率领下毫无惧色,奋勇接战,至死不升降旗,最后绝大部分官兵与舰同沉。120多年过去了,经远舰船沉何处?经过激烈海战,其保存状况如何?随着辽宁庄河铁质沉船遗址专项调查工作的开展,这些谜团逐渐被揭开,同时,甲午海战的更多细节也得到还原和证实。因价值重大,经远舰遗址水下… 阅读更多 »甲午海战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

滨下武志、舒小昀 | 从“陆地亚洲”转向“海洋亚洲”:关于“海洋与亚洲地域圈”的讨论

文章发表于《南国学术》2015年第4期第4—15页 滨下武志,1974年在东京大学人文科学研究科获硕士学位;1979—2006年任教于一桥大学、东京大学、京都大学、龙谷大学;2006年受聘为中山大学全职教授;2008—2017年任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院长,2017年6月至今任华中师范大学亚洲研究院院长;主要从事中国社会经济史、东亚经济史、东南亚华侨华人史的研究,代表性著作有《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清… 阅读更多 »滨下武志、舒小昀 | 从“陆地亚洲”转向“海洋亚洲”:关于“海洋与亚洲地域圈”的讨论

朝贡体系与亚洲经济圈 :评滨下武志《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

来源:凤凰历史 作者:朱荫贵 提要:80年代中期,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滨下武志教授提出了与”冲击-反应”论迥然有别的”亚洲经济圈”理论。这个理论主张”从亚洲出发进行思考”。它是日本学术界最近二三十年引起争议最多的学术观点,其影响远远超出日本学术界。滨下教授的代表作是《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该书围绕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体制和朝贡… 阅读更多 »朝贡体系与亚洲经济圈 :评滨下武志《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

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2019年历史学博士招生(四年全奖)

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University of Salzburg)博士项目(亚洲海洋史方向)招生,指导人为本人博士生导师Prof. Angela Schottenhammer 萧婷教授。该博士培养项目要求申请者中英文俱佳,工作语言为英文。该项目提供四年高额全奖,税前每月2048.30欧元,每年按14个月发放(2017年的数据,目前应该有所上涨)。详情,敬请参考招生简章。 萧婷教授简介 Angela… 阅读更多 »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2019年历史学博士招生(四年全奖)

新书 | 西津渡考古(1998-2010)

基本信息: 编著:刘建国 霍强 陈长荣 王克飞 龚邦安 出版社:江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12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18年12月 印次:1 ISBN:9787568409971 内容简介:   西津渡街被誉为“古渡博物馆”,是镇江重要历史街区。2008年,考古工作者发现了救生(小)码头、待渡亭、小码头街历代道路遗迹。之后又陆续发现了大码头、历代江岸、历代渡口官署等遗迹。这些遗迹群构… 阅读更多 »新书 | 西津渡考古(1998-2010)

第五届南海《更路簿》 曁海洋文化研讨会征文通知 (第一号)

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 为推动海洋文化研究、拓展学术交流,经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与海南大学哲学与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决定,拟于 2019年10月下旬在海南省琼海市博鳌召开第五届南海《更路簿》曁海洋文化研讨会。鉴于您的造诣和学术成就,我们诚挚地邀请您拨冗参加本次研讨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研讨会主要议题 (一)南海海上丝绸之路研究 (二)南海《更路簿》研究 (三)南海政治、法律、历史、文化及对… 阅读更多 »第五届南海《更路簿》 曁海洋文化研讨会征文通知 (第一号)

发展中国海洋史学 构建中国海洋话语体系——访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杨国桢教授

2019年03月25日 08:1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徐鑫 20世纪90年代以来,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杨国桢教授提出“海洋本位”和“科际整合”的新方向与新路径,推动海洋史从涉海历史向海洋整体史研究转型,为历史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1998年他主编出版的《海洋与中国丛书》(8本),标志着中国海洋社会经济史的构想已初步实现,为中国海洋史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3—2006… 阅读更多 »发展中国海洋史学 构建中国海洋话语体系——访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杨国桢教授

”海洋与中国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厦门大学)

『海洋与中国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主办单位 厦门大学历史系  中山大学历史系 中国·厦门 2019年3月29日至4月1日 会议日程 3月30日(星期六)上午会议地点:科艺中心二楼音乐厅  第一节 开幕式(8:30—9:10) 主持人:厦门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朱菁教授 一、厦门大学领导致词 二、嘉宾讲话 陈春声(中山大学教授、校党委书记) 张海鹏(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史学会原会长) 王… 阅读更多 »”海洋与中国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厦门大学)

滨下武志 | 亚太区域网络中的侨批与侨批业

  侨批的社会、文化、经济作用  侨批史是华侨华人史研究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侨汇扩大了华南与东南亚地区之间的金融市场,侨批(侨汇、银信、民信)是侨乡和东南亚进行联系的社会纽带,在沟通两地信息方面,亦起着桥梁作用。概括地说来,侨批具有社会、文化、经济层面的三层作用。   第一个层面,侨批是华侨给侨乡的书信和汇款,海外华侨华人寄送信函与金钱,最基础和最重要的目的是提高侨乡家人的生活水平,体现的是家族… 阅读更多 »滨下武志 | 亚太区域网络中的侨批与侨批业

东亚海域古沉船发现货币及相关问题

作者:李庆新《光明日报》( 2019年02月25日 14版)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东亚海域发现公元7世纪以后的古代沉船超过四十艘,大多来自濒海国家或擅长航海贸易的岛国,例如古代阿拉伯、中国、东南亚国家以及近世欧洲西班牙、荷兰、英国等国。沉船出水大量珍贵的贸易商货,不同材质的各国货币也时有发现,有些沉船出水货币数量巨大。 这些货币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贵金属货币,包括金银铸币、金块、金锭、金叶、… 阅读更多 »东亚海域古沉船发现货币及相关问题

近年来新出水下考古相关图书

风帆曾举,出水惊世。沉船是航海者殒命的载体,却是封存历史的时空胶囊。 神秘莫测里寻找这些沉没于海底的线索,支离破碎中解析深藏于水下的历史瞬间——水下考古特辑。 爱琴遗珍:希腊安提凯希拉岛水下考古文物 故宫博物院 希腊文化和体育部 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 编 故宫出版社 2018-09  ¥260.00 内容简介:1900年,锡米岛的海绵采集者发现了一搜沉船。在考古机构和希腊皇家海军的协助下,人们开始了… 阅读更多 »近年来新出水下考古相关图书

新书丨水下考古(第一辑)

《水下考古》(第一辑)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主办 简体横排 定价:228.00元       《水下考古》是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的面向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的专业性辑刊,本书为其第一辑。收录学术论文15篇,其中既有水下考古发掘的工作报告,也有沉船遗址的专项研究,还有古地图尤其是航海图的深入研究,此外还有从科技考古方面进行古船研究的。可以说,本书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泛,反映了… 阅读更多 »新书丨水下考古(第一辑)

李大龙:新时代边疆学研究的热点与前沿问题

【作者简介】李大龙,中国社会科学院编审,博士生导师。 【文章刊发】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9.1.   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及其实施,以及边疆问题的凸显,边疆地区稳定和发展、边疆安全等诸多问题得到了社会各界尤其是学界的广泛关注,构建“中国边疆学”的呼声日益高涨,但是随着民族学、政治学、法学、国际关系问题研究、社会学、哲学等诸多学科学者积极参与中国边疆研究,中国边疆研究在呈现繁荣的… 阅读更多 »李大龙:新时代边疆学研究的热点与前沿问题

黄纯艳:宋代海洋知识的传播与海洋意象的构建

   内容提要:宋代海上贸易的空前繁荣开启了航海活动和海洋知识积累的新时代。宋人通过海商群体、航海使节和僧侣、历代典籍等途径获得海洋知识,其中海商群体是第一手海洋知识的主要来源。海洋知识通过口耳相传、航海使节和僧侣、礼宾机构及沿边官员的记录等方式传播,使宋人构建出动态、险恶、奇异而充满财富和商机的海洋意象,反映了宋人敬畏海洋、生财取利、华夷有别的海洋观念。宋人对东海和南海地区诸国地理方位已有基本确… 阅读更多 »黄纯艳:宋代海洋知识的传播与海洋意象的构建

鸦片、航船与印度

作为一名印度英语作家,阿米塔夫·高希在中国或许并不像萨曼·拉什迪那样声名显赫,但在国际文学界他早已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作家。其创作数量可谓丰硕,包括《理性环》《阴影线》《在古老的土地上:一次抵达12世纪的埃及之旅》《在柬埔寨起舞》《加尔各答染色体》《玻璃宫殿》《饿潮》等诸多作品。其创作题材跨越亚、欧、非、美四大洲,涵盖埃及、印度、柬埔寨及欧美等国,体现出高希作为人类学博士的学者背景。此外,他还多次摘得… 阅读更多 »鸦片、航船与印度

新书|普塔克澳门史与海洋史论集

1 目录 001  读《普塔克澳门史与海洋史论集》感言/金国平 001  蜈蚣船和葡萄牙人 016  明代澳门与东南亚的贸易 047  1640—1667年间澳门与望加锡之贸易 065  澳门经济与人口的变迁——发展过程研究 085  澳门的奴隶买卖和黑人 094  《澳门记略》中的鸟类记载 120  澳门:中国面向拉丁世界的窗口 133  一部现代版的“澳门实录”——《澳门编年史》序 138  … 阅读更多 »新书|普塔克澳门史与海洋史论集

卜正民:测绘于浩淼之上 ——明时代的航行与全球舆图学

2016年12月15日上午,由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和燕京学堂主办的北大文研讲座(19)“测绘于浩淼之上——明时代的航行与全球舆图学”在北京大学二体 B102报告厅举行。讲座由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教授卜正民(Timothy Brook)主讲,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李孝聪评议,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陆扬主持,文研院常务副院长渠敬东教授参加了本次讲座。 主持人陆扬教授首先介绍了卜正民教授的学术… 阅读更多 »卜正民:测绘于浩淼之上 ——明时代的航行与全球舆图学

新刊《地舆纵览:法国国家图书馆所藏中文古地图》

《地輿縱覽:法國國家圖書館所藏中文古地圖》 謝國興、陳宗仁 主編 出版時間:2018年12月 出版單位: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版次 / 初版 ISBN(精) 9789860579390 精裝 1800元 內文頁數 / 251 內容簡介: 法國國家圖書館收藏甚多中文古地圖。2014年10月國立故宮博物院林天仁教授獲邀前往法國國家圖書館,對法國國家圖書館收藏的舊圖進行調查整理,初步整理了清冊,… 阅读更多 »新刊《地舆纵览:法国国家图书馆所藏中文古地图》

2019年“海洋史中的东亚国际关系”国际暑期学校招生启事

一、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日本东京大学综合文化研究科、中国航海博物馆 二、举办时间:7月23日-31日 三、研习地点:中国·上海·闵行 四、项目及承办院系简介 2019年暑期学校拟讨论的主题为“海洋史中的东亚国际关系”,将以19至20世纪东亚海域的贸易、移民、造船、航海技术和海洋争端为中心,以交叉学科视角介绍相关研究议题以及史料概况。通过此,加深对亚洲海洋世界和欧洲海洋世界异同的认… 阅读更多 »2019年“海洋史中的东亚国际关系”国际暑期学校招生启事

会议预告 | 海洋史研究青年学者论坛

  为庆祝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孙中山研究所建所六十周年,进一步推动海洋史学及相关问题研究,促进青年学者的交流与合作,搭建学术研讨、思想碰撞的海洋史交流平台,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孙中山研究所、广东海洋史研究中心、《海洋史研究》编辑部将于2018年12月8~9日在阳江海陵岛举办“海洋史研究青年学者论坛”。

世界记忆|“16世纪至20世纪初中外‘丝绸之路’历史档案文献展” 亮相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

2018年12月4日,由中国国家档案局和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承办的“锦瑟万里,虹贯东西——16世纪至20世纪初中外‘丝绸之路’历史档案文献展”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米罗厅开幕。 ▼ 出席开幕式的官员合影 (从左至右:土耳其国家档案总局局长乌葛·尤耐尔、中国国家档案局局长李明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息与传播助理总干事穆兹·查楚克、捷克国家图书馆馆长马丁·科坎达… 阅读更多 »世界记忆|“16世纪至20世纪初中外‘丝绸之路’历史档案文献展” 亮相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

明代折漕规模及漕粮折价确立的原则考

点击上方“独立精神”可订阅哦! 本文作者胡铁球教授 编者按 这篇考实性文章长近4万字,解决了中国经济史的很多疑难问题。微信版摘发1万余字,需要原文的读者请参见原刊。 摘要 明代漕粮改折分为永折和临时改折两种。自成化以来,历年折漕数额起伏不定,据统计,自正德十六年至天启六年年均折漕为88万石,占整个漕粮的22%,其中正德十六年至嘉靖二十五年、万历四年至二十八年为两个折漕高峰时段,年均折漕分别达110… 阅读更多 »明代折漕规模及漕粮折价确立的原则考

胡箫白 | 海盗与东亚世界: 以近年来港澳地区两次国际学术会议为中心

16世纪以降的东亚海域因欧洲势力的进入、明清帝国的海疆管制以及诸多势力在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等层次的多元、频密互动,受到中外学者一致关注。近年来,该领域产生了大量中外文研究成果,综述性论文亦不乏于世。本文则在专题著述、研究论文以外,关注两次较为论者忽略的学术会议,聚焦中外学者就“海盗”问题产生的争鸣和对话,管窥经由此一人群所折射出的学界对于东亚海域历史与社会的整体性思考,并尝试厘清“一带一… 阅读更多 »胡箫白 | 海盗与东亚世界: 以近年来港澳地区两次国际学术会议为中心

中国明清海盗研究回顾——以英文论著为中心

摘要:1522年至1810年间,中国南方海盗的规模及范围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扩大,人们称之为“中国海盗的黄金时代”。在这段超越了三个世纪之久的时期内,海盗活动共出现过三次高峰:第一次发生在1522年至1574年间,明朝实施严厉海禁,商人海盗和倭寇活动频繁;第二次发生在1620年到1684年之间,明清鼎革之际的无秩序状态,使得海盗集团得以控制中国沿海区域;第三次则出现在1780年至1810年间,乾嘉时… 阅读更多 »中国明清海盗研究回顾——以英文论著为中心

赵凌飞 | “一带一路”史研究综述

作者简介:赵凌飞,上海大学文学院。文章原刊:《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8年第1期。 摘    要:回顾“一带一路”史研究, 可看出:“丝绸之路”的文献学与考古学研究成就突出, 尤其是对于敦煌吐鲁番文书的研究成果丰硕;专题研究中对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交通的关注较为明显;区域研究集中于西域;个案研究集中于城市.“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主要偏重考古、贸易与港口, 对于“一带一路”的起源、内涵、价值、作… 阅读更多 »赵凌飞 | “一带一路”史研究综述

龚缨晏:《坤舆万国全图》,是否藏有“郑和发现美洲”之秘

  明朝末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公元1552—1610年),于公元1602年,在当时的北京绘制完成了《坤舆万国全图》,这幅地图也被历代史家认为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结晶。   近年来,有学者对《坤舆万国全图》的来历提出了新观点,认为《坤舆万国全图》是明朝初年郑和下西洋时期由中国人结合“环球航行经验”绘制完成的,由此得出推论说,明代的中国人,要比历史上的哥伦布,更早抵达美洲。这一系列新观点,在国内外产生… 阅读更多 »龚缨晏:《坤舆万国全图》,是否藏有“郑和发现美洲”之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