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14 古史研究各断代学者首次大聚会 原创: 蒋海升 中华读书报 本文要点 1. 四十年中国古代史断代研究成就不仅超过了民国时期,而且整体上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 摆脱断代史的束缚,跨越断代的壁垒,把中国古代史作为一个整体,对历史进行更长时段的考察是近年来境内外古代史研究的一个突出取向。 3. 现在古代史研究有一种有学问没思想、有文章没问题、有问题没逻辑的“三有三无”现象值得反思。 4. 要防止把对“碎片化.... Read More >
201902-13 王敬雅评《大分流之外》︱分流再合流:重思欧洲与中国的分野 《大分流之外:中国和欧洲经济变迁的政治》,[美] 王国斌 / 罗森塔尔著,周琳译,王国斌、张萌审校,2018年10月出版,283页,58.00元。 加州学派与“大分流” 对中西方生产方式和经济发展的差异性研究长期充斥着“宿命论”的观点——无论是文化上,还是制度上。似乎中国有着先天.... Read More >
201812-28 日本中国史研究年刊(2006-2010年度)目录 《日本中国史研究年刊》2006年度 作者: 《日本中国史研究年刊》刊行会编 出版信息: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内容简介 本书由日本著名中国古史研究学者谷川道雄等发起编纂,旨在及时反映日本史学界的中国史研究最新成果,促进中日史学界的交流互动。计划以每年出版一辑的形式,每辑30万字的篇幅,系统介绍前一年的日本中国史研究动态。本辑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论文选刊,共编发十篇论文,有从整体理解中国史.... Read More >
201810-25 赵世瑜 | 从明清史看宋元史:“连续递进”的历史研究法 如果我们真的跳出王朝史的藩篱,就会跨越一个朝代、一个时期去思考相关的问题…… ——赵世瑜 本文的主题来自于这些年我在研究明清史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想法。其实从明清看宋元或更早的历史,或者反过来说,从唐宋变革期一直看到明清,这样的思考并不新鲜。特别是像研究经济史、社会经济史的人,更是经常从比较长的时段来.... Read More >
201801-28 包弼德:唐宋转型的反思——以思想的变化为主 唐宋转型的反思——以思想的变化为主 包弼德(美国哈佛大学) 《中国学术》第三辑,商务印书馆,2000年。 众所周知,历史自己不会讲述。我们阐释过去,说它意味着什么,这样做是为了我们自己的目的。所幸过去就是过去,我们对它做什么,它都不会反对,就像将来的人如何阐释我们,我们也无法反对。我们也知道自己的阐释时微时巨地变化着,而阐释中的变化与阐释者所处的思想(intellectual)世界是相关的。.... Read More >
201801-28 包弼德《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修订本出版(附再版序、中译再版后记) 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 [美]包弼德著、刘宁译 江苏人民出版社,2017年9月版。 【感谢刘宁教授提供再版序与中译本再版后记】 再版序 包弼德 某些学问始终是国际性的,科学即是如此,在人文领域也有类似的例子。我写作《斯文》,主要是面对英文学术读者,但在中国有更多的人对它感兴趣。何以.... Read More >
201801-28 葛兆光:“唐宋”抑或“宋明”——文化史和思想史研究视域变化的意义 摘要:本文讨论的是一个“研究视域”的问题,即在文化史与思想史研究领域里,是否可以将历来习惯于唐宋对比的方法,转向注重宋明连续的思路?在思想史和文化史领域中,通常比较注重“创造性思想”的价值,因而比较重视中唐以后的新变化与宋代出现的新思想新文化,但是,如果注意“妥协性思想”的意义,那么就应当关注这.... Read More >
201801-08 李治安 | “唐宋变革”前后的江南角色与元明江南嬗变 “唐宋变革”前后的江南角色与元明江南嬗变 李治安,《思想战线》2017年第6期 作者简介:李治安,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300071)。 近10年,关于中近古社会的“唐宋变革论”备受国内学者的青睐重视。美国等西方学者又有所谓“宋元明过渡说”。笔者拟从“唐宋变革”前后江南能动角色、元明江南农商经济嬗变及北方民族南下背景等层面,试做新的探索。 一、“唐宋变革”前后江南的能动角色 .... Read More >
201711-20 唐宋史研究应当走出“宋代近世说(唐宋变革论)” 【争鸣与商榷】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唐宋史研究中,“宋代近世说(唐宋变革论)”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起初因为大多数人对于学术界讨论唐宋变革的“由来与发展”知之甚少,不免对概念、问题、范式的理解和解释出现偏差和混乱,所以有必要从学术史的角度给予适当的梳理。为此,2007年笔者邀请宋史学界12位师友撰写《唐宋变革论的由来与发展》,并于2010年出版。在此前后学界也有相当数量的介绍性论著问世。然而毋庸.... Read More >
201711-07 一段与“唐宋变革”相并行的故事 姚大力 研究辽、夏、金、元史的一个巨大障碍,乃是有关它们史料的散漫性。 被很多人想当然地看作阻断破坏了两宋国家统一大业的夏、辽与金,不再仅仅是音乐正剧里的几段不和谐的变奏或插曲,而都在本书中担当起积极正面的主角,由它们来贯穿从唐到元的中国史进程。这条另辟蹊径的讲述路线,为我们刻画出一段很不一样.... Read More >
201711-01 “唐宋社会变革”假说的反思与区域视野下的“历史中国” 内容提要:近年来,关于“唐宋变革”的讨论成为国内学术界的一股热潮。实际上,“唐宋变革论”并非一个完美无缺的研究范式。在这一论域之下,许多中国历史上的问题,尚有不尽切合于这一假说之处。中国国土广袤,民族众多,区域间差异很大,即便在统一中央皇权控制下的政治制度、行政策略、礼法习俗等,诸多领域都未必千篇一律,实际运行中也更多因地制宜,因俗而治。不但区域间未必能整齐划一,而且时段上也不能一概而论,即并非.... Read More >
201710-30 数理统计是否能改变我们对唐宋变革论的认识? 【因为开大会的原因,本来约的稿,临时被撤了下来;问了一圈别的媒体,大家都觉得“黄巢起义”和“门阀没落”很敏感,只能发这里了~欢迎大家转载打赏~】 在北美汉学的谱系之中,尤其近20年,相比于明清时期研究的蒸蒸日上、遍地开花,从魏晋至隋唐这近700余年的历史,从学者数量到学术成就上来看,都不尽如人意——比如在著名的《剑桥中国史》系列中,《魏晋卷》和《隋唐卷(二)》就一直未能出版(后者据说在统稿编辑过程.... Read More >
201709-05 内藤湖南“唐宋史学变革”说阐微 内容提要:内藤湖南发现唐宋之间的中国史学发生了重大变革:史学风尚由推崇客观精神转为注重主体意识,并由此引发了史书编纂由崇尚赅博到注重深识、史文义法由崇尚骈文到注重古文、史料处理由崇尚照录到注重别裁、史学批评由左道末流到蔚然成风、史书注疏由忠实原著到借题发挥等一系列变化。伴随史学精神的变迁,这一时期的史学发展呈现多元化、学理化、体制化的特点。唐初史馆实行的众人分纂法造成了“传统史法”弱化,“一家著述.... Read More >
201709-05 张邦炜:唐宋变革论的误解与正解——仅以言必称内藤及会通论等为例 唐宋之际发生了一场具有划阶段意义的社会变革,至迟在上世纪50、60年代之交,已基本成为我国学界的共识。多年来围绕这一论题争议颇多,涉及变革的属性、程度以及起始、路标等诸多问题,因而形成各不相同或不尽相同的多种唐宋变革论。但从总体上否定唐宋变革论的研究者极少。近期唐宋变革论似乎遇到颠覆性质疑。有鉴于.... Read More >
201702-18 宋元变革:追寻中国走入近代的轨迹 【编者按】 20世纪初日本内藤湖南首倡的唐宋变革论,至今仍有着巨大影响。不过这是向前看,跟中唐以前的历史形态相比较得出的认识,并不涉及宋代以后的社会转型。王瑞来先生的宋元变革论,则是向后看得出的结论。经南宋历元,由明入清,追寻中国走入今天的轨迹,宋元变革论会给出回答。 宋元变革论的形成经纬 20.... Read More >
201608-07 中国史被日本人叫东洋史? 11月3日下午,日本学习院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宋史专家王瑞来先生在上海师大文苑楼708室开讲,题为“20世纪以来日本的东洋史研究与宋史研究”。讲座由上海师大古籍研究所汤勤福教授主持。汤教授笑着说,从满满一堂的听众来看,这是上师大近期最受欢迎的一次讲座。 稍作介绍后,王先生就进入正题。他说,这....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