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6日,新加坡国家文物局宣布位于新加坡东部航道的两艘沉船的考古发掘工作圆满结束。这是新加坡水域内规模最大的一次,由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考古部门历时六年完成。本书记录了这两起沉船事故,并辅以有关新加坡航海史的文章,从14世纪的“淡马锡”到18世纪末国家贸易的兴起。这两艘沉船提出了重新思考新加坡与全球相连的历史的挑战,而这正是由白礁及其周围海域所发生的历史事件所决定的。
本书共有七章,分别为:
一、导言:两艘历史沉船及其对新加坡历史的影响
二、淡马锡沉船
三、淡马锡的世界历史:从发现沉船带来潜在研究
四、现代之前的新加坡水道
五、位于加冷河口的17世纪港口聚落
六、沙赫门彻号沉船
七、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新加坡及其国家贸易
【背景资料】
2015年,商业潜水员在白礁(Pedra Branca)附近的新加坡水域进行一项海事作业时,意外发现了一些瓷盘,以此为线索,之后不久便在白礁的西北方约100米的位置发现一艘沉船。2016年,新加坡国家文物局(National Heritage Board, NHB)委托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ISEAS)的考古团队对这片海域开展勘察,并打捞这艘沉船中的文物。
白礁的地理位置图(网络图片)
潜水员在水下发现书有汉字的瓷碗。(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供图)
对这艘沉船的打捞工作持续到2019年,期间,水下考古团队在进行周边勘察时,又在距离白礁以东约300米处发现了第二艘沉船,对其中文物的打捞工作直至2021年年中才告一段落。
考古团队经初步研究发现,第一艘沉船中所装载的瓷器,与2015年在新加坡皇后坊以及历次在福康宁山出土的瓷器相似,以此为佐证推断沉船的年代可早至14世纪,那时的新加坡被称为“淡马锡”。出水瓷器除了大批龙泉青瓷外,还有元代青花瓷器,许多文物十分罕见,甚至可能是“独一无二”的。
青花瓷瓶(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供图)
第二艘沉船是名为“Shah Muncher”(沙赫·门彻)的商船,它的主人是孟买商人Sorabjee Muncherjee Readymoney,于1789年在印度完成建造。1796年,该船在从中国返回印度的航程中沉没,船上装载了各类中国瓷器和其他材质的贸易商品,从玻璃制品、铜合金制品以及雨伞等等。沙赫·门彻号重达1000吨,其体量与航行于英国和中国之间的东印度公司的大型船只相仿。
考古团队打捞起第二艘沉船中找到的大炮。(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供图)
—— 以下沉船有关视频资料引自The Straits Times ——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山顶洞评论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