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會議論文保留至12月16日上午10時(台北時間)即清除,
請自行下載或線上瀏覽。
為尊重智慧財產權,也請勿任意散播網址或會議論文,謝謝。
本處不提供下載密碼,如需密碼,請聯繫主辦方或作者,謝謝!
臺北時間(UTC+8)All times are in Taipei Standard Time (UTC+8) | |||
歷史語言研究所 文物陳列館五樓會議室 | 近代史研究所 檔案館第二會議室 | 中國文哲研究所 二樓會議室 | 臺灣史研究所 802 會議室 |
歷史語言研究所 文物陳列館五樓會議室
2023.12.13(週三 Wednesday)
時間 Time | 議程 Agenda | ||
09:00-09:10 | 開幕式 | ||
9:20-11:00 第一場 Session 1.1 | 思想、經濟與制度/法律的中西分流與合流:中華帝國晚期的道德/情感、資本流動與財產關係 | ||
主持人 Chair | 發表人 Presenter | 題目 Title | 評論人 Discussant |
王汎森(中央研究院院士) | 張泰蘇(美國耶魯大學法學院教授) | 近代世界的經濟與法律分流:明清中國與西方 | 邱澎生(上海交通大學歷史系特聘教授) |
陳丹丹(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法明代爾分校歷史地理政治系副教授) | 明代經濟生活與情感生活中的"恥" | ||
賴駿楠(上海復旦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 清代親屬間財產訴訟研究:以《南部檔案》为中心 | ||
11:00-11:20 | 茶敘 Tea Break | ||
11:20-13:00 第二場 Session 1.2 | 權力、族群與物質文化:清代宮廷與地方社會的人群空間互動 | ||
主持人 Chair | 發表人 Presenter | 題目 Title | 評論人 Discussant |
陳國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 邱源媛(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 流動的權力:論嘉道咸時期內務府官員的任官網絡 | 陳國棟 |
黃麗君(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 | 清宮太堅的族群身分與旗務管理體制 | ||
Kyoungjin Bae(裴景珍,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Asian and Middle Eastern Studies,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 廣木與清宮造辦處的跨媒(transmedial)設計 | ||
陳偉成(香港大學中文學院講師) | 清代內務府御書處與宮廷製墨 | ||
13:00-14:20 | 午餐 Lunch | ||
14:20-16:00 第三場 Session 1.3 | 從御府方志到江湖演義──明末‧江戶漢籍傳播的越境、流布與思潮轉折 | ||
主持人 Chair | 發表人 Presenter | 題目 Title | 評論人 Discussant |
陳熙遠(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 高橋智(日本慶應義塾大學文學部名譽教授) | 關於日本國會圖書舘所藏謝肇淛和徐𤊹舊藏明代地方志 | 陳熙遠 藍弘岳 |
崛川貴司(日本慶應義塾大學附屬研究所斯道文庫教授) | 關於江戸時代的唐詩選本出版―以十九世紀為中心― | ||
林玟君(日本早稻田大學綜合人文科學研究中心次席研究員) | 《李卓吾批點世說新語補》之版本系統考察──從補刻、覆刻、後印、雕版字樣學的線索切入 | ||
16:00-16:20 | 茶敘 Tea Break | ||
16:20-18:00 第四場 Session 1.4 | 知識的分類與重構──明清類書與實用手冊的編纂 | ||
主持人 Chair | 發表人 Presenter | 題目 Title | 評論人 Discussant |
李仁淵(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 | 祝平次(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 從蒐采、分部、序類與翦裁看作為知識累積傳統的類書 | 李仁淵 祝平次 郭至汶 |
陳詩沛(Senior Research Scholar at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History of Science) | Analyzing Knowledge Categories of Daily-Use Encyclopedias | ||
Monica Klasing-Chen(陳茉尼,Assistant Professor for Chinese Art History, Institute for East Asian Art History, Heidelberg University) | Printed Garment Patterns in Late Imperial China: Textual genres and social function | ||
郭至汶(國立嘉義大學應用歷史學系專案助理教授) | 晚清醫療傳教士的中藥知識建構—以師惟善《中國本草博物學》為中心 |
2023.12.14(週四 Thursday)
時間 Time | 議程 Agenda | ||
9:00-10:40 第五場 Session 1.5 | 帝國邊緣的經濟體:財產、環境與族群 | ||
主持人 Chair | 發表人 Presenter | 題目 Title | 評論人 Discussant |
賴惠敏(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 黃智雄(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人文與語言學院歷史與亞洲研究講師) | The Jiangs and the Pans: Land Markets and Livelihoods in the Qingshui River Basin | 賀喜(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
彭依芸(美國康乃爾大學歷史學系博士候選人) | Opening Up Hillsides: Agricultural Cultivation in Upland Southeast China, 1600-1919 | ||
孔令偉(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研究員) | Border, Bribes, and Bridge: Qing–Tibetan Debates over Dartsédo | ||
郎超(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學系博士生) | No Competition with the People for Profits: From Trade Policy to Taxation Policy | ||
10:40-11:00 | 茶敘 Tea Break | ||
11:00-12:40 第六場 Session 1.6 | 契約、婚姻與訴訟——明清時代的法律 與性別秩序 | ||
主持人 Chair | 發表人 Presenter | 題目 Title | 評論人 Discussant |
阿風(北京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教授) | 阿風 | 從明清時代的分家書、遺囑看女性在分家過程中的權力運作 | 阿風 吳豔紅 衣若蘭(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
吳豔紅(Research Associate, Bryn Mawr College, Pennsylvania) | “賣妻不禁”?:明代”買休賣休”律研究 | ||
楊潔鈁(北京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博士生) | 明代姦罪的審判與實踐——以明代判牘為中心 | ||
12:40-14:00 | 午餐 Lunch | ||
14:00-15:40 第七場 Session 1.7 | 人群、制度與政治文化 | ||
主持人 Chair | 發表人 Presenter | 題目 Title | 評論人 Discussant |
邱仲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 李思成(中國國家圖書館博士後研究) | 明代會試“閱本經”規則考述 | 互評 |
劉明鑫(福建師範大學社會歷史學院講師) | 明代登科進士舉債及其政治影響 | ||
余璐(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講師) | 晚明科道官的年例政爭 | ||
余輝(杭州師範大學人文學院講師) | 舊主新朝:明清易代中的曹化淳 | ||
15:40-16:00 | 茶敘 Tea Break | ||
16:00-18:00 第八場 Session 1.8 | 救急通真:傳統醫療的實踐衝突及知識體現 | ||
主持人 Chair | 發表人 Presenter | 題目 Title | 評論人 Discussant |
李貞德(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 顧玥(上海大學歷史系講師) | 「產後宜溫不宜涼」:明清婦科醫學與產育風俗間的融合與衝突 | |
郭婧雅(美國康乃爾大學歷史系博士候選人) | “短折”與“日用”之間:明清時期急救知識的建構與傳衍 | ||
蔡名哲(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學者)/顧松潔(中央民族大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學院講師) | 滿文能否承載科學知識?--以《格體全錄》中的人體組織與器官為例 | ||
Elena Gessler(高蓮安,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博士) | Wang Kentang’s Innovative Approach to the Five Wheel (wu lun 五輪) Morphological Division of the Eye: Seeing Things through the Light of Shen |
2023.12.15(週五 Friday)
時間 Time | 議程 Agenda | ||
9:00-10:40 第九場 Session 1.9 | 宮闈諱祭同體儀,閨秀友誼野叟逾 | ||
主持人 Chair | 發表人 Presenter | 題目 Title | 評論人 Discussant |
陳熙遠(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 | 賈薇(故宮博物院宮廷歷史部館員,同講師身分) | 諱祭如思——紫禁城東西六宮女性空間的私密祭奠與信仰及其陳設 | |
戰蓓蓓(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歷史系副教授) | 明前中期宮廷女性禮儀的空間研究 | ||
曹曄(香港大學哲學博士) | 清代的女性家長與家政管理——以紹興會稽漁渡董氏的《吳太夫人年譜》為中心 | ||
何韻詩(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高級講師) | 論中晚清時期婦女同性交際網絡之擴展-以碧城女弟子為考察對象 | ||
盧盈秀(東海大學國際學院助理教授) | 《野叟曝言》的情色想像與身體物質、性態、獸性之疆界 | ||
10:40-11:00 | 茶敘 Tea Break | ||
11:00-12:40 第十場 Session 1.10 | 東亞宗教交涉、燕行映見與書籍出版 | ||
主持人 Chair | 發表人 Presenter | 題目 Title | 評論人 Discussant |
孔令偉 | Joanes Rocha(喬耐斯,日本東京大學工學院建築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 耶穌會士眼中的中國・日本茶文化和教堂建築之接待空間的關係 | |
葛沁芸(東京藝術大學工學系研究科建築學專攻博士生) | 18世紀の北京とその近郊におけるカトリック宣教師の拠点の形成:イエズス会以外の拠点に着目して | ||
倪管嬣(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候選人) | 近代中日佛教護國思想的轉型與實踐:以佛教經典教義的詮釋為中心 | ||
王一樵(東吳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 朝鮮燕行史料文獻所見清朝嘉、道、咸以來的政治文化 | ||
孫愛琪(日本早稻田大學文學研究科博士候選人) | 晚明出版文化人的交遊構造——以虎林容與堂的出版活動為例—— | ||
12:40-14:00 | 午餐 Lunch | ||
14:00-15:40 第十一場 Session 1.11 | 禮治安民:明代制度的動態與地方社會諸向 | ||
主持人 Chair | 發表人 Presenter | 題目 Title | 評論人 Discussant |
王鴻泰(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 邱仲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 里甲、驛傳與署印——明代官員朝覲的制度運作及其影響 | |
馮賢亮(上海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 吏習民安:崇禎年間江南縣城社會的治理與秩序控制 | ||
金蕙涵(國立東華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 明代陵寢的新布局與新祭祀:宰牲亭與石几筵 | ||
耿洪利(河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講師) | 台灣藏公文紙印本《隋書》紙背文書初探——兼議明初“黃冊”的正名與里甲組織建立的時間 | ||
杜立暉(山東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二級教授) | 明代灶戶清審冊與清審制度 ——以美國哈佛大學藏《直音篇》紙背文獻為中心 | ||
15:40-16:00 | 茶敘 Tea Break | ||
16:00-17:40 第十二場 Session 1.12 | 明代華夷政治與清代刑律財政制度 | ||
主持人 Chair | 發表人 Presenter | 題目 Title | 評論人 Discussant |
王鴻泰 | 劉婷玉(廈門大學歷史與文化遺產學院副教授) | 朱元璋“華夷”觀的雙重性與明初南方民族政策的形成 | |
張芾(上海復旦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博士生) | 晚明浙西學者王文祿色目家世考論 | ||
李典蓉(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史學研究院副教授) | 從搶奪到恐嚇:明清「把持者」的「光棍化」 | ||
阮寶玉(浙江師範大學人文學院講師) | 以還正項:清代截漕的補還機制探析 | ||
連超(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生) | 從違例到常例——明代驛遞「折乾」問題中的行政運作與制度執行 | ||
17:50-18:00 | 閉幕式 |
近代史研究所 檔案館第二會議室
2023.12.13(週三 Wednesday)
時間 Time | 議程 Agenda | ||
09:00-09:10 | 開幕式 | ||
9:20-11:00 第一場 Session 2.1 | 看得見的手:帝國晚期的資源調控 | ||
主持人 Chair | 發表人 Presenter | 題目 Title | 評論人 Discussant |
巫仁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 蕭琪(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博士後研究) | 母恩或家禍:明清士人家庭中的乳母 | 巫仁恕 |
蔡松穎(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博士後研究) | 網絡與資源:從光緒初年的山西賑災談起 | ||
謝仁晏(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 | 意料之外的差務:嘉慶皇帝死後移靈北京的動員與影響 | ||
吳曼竹(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歷史學系博士候選人) | 女兒的價值:十八世紀盛京的包衣家族與清朝皇室之間的衝突 | ||
11:00-11:20 | 茶敘 Tea Break | ||
11:20-13:00 第二場 Session 2.2 | 清宮金屬材料設計與修復 | ||
主持人 Chair | 發表人 Presenter | 題目 Title | 評論人 Discussant |
賴惠敏(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 陳慧霞(國立故宮博物院器物處副研究員) | 清代宮廷金飾件的製作技法及其意義 | 陳慧霞 陳東和 蘇德徵 |
陳東和(國立故宮博物院登錄保存處副研究員) 陳韻婕(國立故宮博物院助理專業技術師) | 清代宮廷藏傳佛教金屬文物的材料與製造──從幾件金剛銅鈴與鐵鋄金盒的材料分析談起 | ||
陳澄波(國立故宮博物院登錄保存處助理研究員) | 以顯微鎢極惰性氣體電銲修復纍絲文物之探討 | ||
蘇德徵(國立臺灣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助理教授) 賴惠敏 | 西洋傳教士與清宮水法 | ||
13:00-14:20 | 午餐 Lunch | ||
14:20-16:00 第三場 Session 2.3 | 被忽略的環節:文學、情感與藝術史中的明代宗室 | ||
主持人 Chair | 發表人 Presenter | 題目 Title | 評論人 Discussant |
商海鋒(香港教育大學文學及文化學系副教授) | 張藝曦(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教授) | 明代江西宗室與文學復古運動 | 商海鋒 |
尹翠琪(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副教授) | 邊緣的中心:明代蜀藩遺址出土龍紋器 | ||
楊正顯(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學者) | 罪與罰:寧藩後人朱多𤏳的情感交織 | ||
16:00-16:20 | 茶敘 Tea Break | ||
16:20-18:00 第四場 Session 2.4 | Identity, Social-self, the Genuine and the Strange | ||
主持人 Chair | 發表人 Presenter | 題目 Title | 評論人 Discussant |
衣麗都(Joy Lidu Yi 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副教授) | Katharine P. Burnett(陶幽庭,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藝術史教授) | On the Road: Wu Bin in Fujian | Martin Powers(包華石,Professor Emeritus in the History of Art,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
衣麗都 | Aesthetics and Painting History through the Lens of Li Rihua | ||
黃小峰(北京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教授) | 面斑、黑子與明代肖像畫中的新美學 |
2023.12.14(週四 Thursday)
時間 Time | 議程 Agenda | ||
9:00-10:40 第五場 Session 2.5 | 清季萬花筒:政治、學術、經濟與對外關係 | ||
主持人 Chair | 發表人 Presenter | 題目 Title | 評論人 Discussant |
蔡長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 | 許暉林(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與文學系副教授) | 小說、黃河與讖緯之學:《老殘遊記》中的政治想像 | |
解啟揚(中國政法大學倫理學研究所教授) | 清代墨學復興再探討 | ||
Emily Mokros(墨安屴,美國肯塔基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 從錢荒至惡性通脹:咸豐年間北京的社會經濟問題 From Cash Famine to Hyperinflation: Socioeconomic Problems in Xianfeng-era Beijing | ||
Vradiy Sergey(傅樂吉,俄羅斯遠東聯邦大學東方學系教授) | 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廟碑──一座十九世紀末的石刻遺跡 | ||
張弓(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近現代中國研究所博士生) | 晚清「鷹派外交」與清廷內部權力結構:以清廷官員在中法外交事務中的權力關係為例(1880-1890) | ||
10:40-11:00 | 茶敘 Tea Break | ||
11:00-12:40 第六場 Session 2.6 | 明清書籍在朝鮮的受容和學術交流 | ||
主持人 Chair | 發表人 Presenter | 題目 Title | 評論人 Discussant |
毛文芳(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 鄭雨峰(韓國高麗大學校國文學科教授) | 《增補蘇批孟子》在東亞的流傳及受容 | 互評 |
林侑毅(國立政治大學翻譯與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 朝鮮諺文燕行錄所見明清書籍與文人交流 | ||
朴英敏(韓國高麗大學校民族文化研究院研究教授) | 朝鮮時代女性對書籍的閱讀和明清書籍的受容 | ||
楊沅錫(韓國高麗大學校漢文學科副教授) | 朝鮮對≪說文解字注≫的接受和朝淸學術交流 | ||
12:40-14:00 | 午餐 Lunch | ||
14:00-15:40 第七場 Session 2.7 | 日用.賞鑑:近世東亞的博物圖籍與知識建構 | ||
主持人 Chair | 發表人 Presenter | 題目 Title | 評論人 Discussant |
大木康(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教授) | 毛文芳 | 明清花木文本的知識系譜與「東張西望」:以周氏兄弟的閱讀為中心 | 互評 |
陳捷(日本東京大學人文社會系研究科教授) | 關於日本江戶中後期考古圖錄和插圖本考古筆記的考察 | ||
金鎬(韓國成均館大學校中語中文學科教授) | 徐有榘《種藷譜》的知識體系與日中傳播 | ||
許曼(美國塔夫茲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 Encyclopedias for Women: A Comparative Study of Kunde baojian and Kyuhap ch’ongsŏ | ||
15:40-16:00 | 茶敘 Tea Break | ||
16:00-18:00 第八場 Session 2.8 | 朝貢回眸與凝視:清鮮關係下的朝貢日常與人物關係 | ||
主持人 Chair | 發表人 Presenter | 題目 Title | 評論人 Discussant |
吳海傑(香港大學法律學院副教授) | 任致均(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歷史學系博士候選人) | 模範朝貢國的班次問題:清代禮儀空間中的貢使排序 | 譚家齊(香港浸會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
胡靜(比利時荷語魯汶大學博士候選人) | Side Mission of Yŏngheang: Importing Books from the Qing Empire | ||
羅樂然(香港都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助理教授) | 凝視清朝——18世紀以來朝鮮譯官相關藝術品的清文化呈現 | ||
Ivana Gubić(依蘭,克羅埃西亞薩格勒布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博士後研究) | Embassies’ Gatekeepers: Tongguan in Yanxinglu |
2023.12.15(週五 Friday)
時間 Time | 議程 Agenda | ||
9:00-10:40 第九場 Session 2.9 | 歷史、儒學與語言:明清中西文化交流中的耶穌會士 | ||
主持人 Chair | 發表人 Presenter | 題目 Title | 評論人 |
張美蘭(香港浸會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 趙力瑤(香港浸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博士生) | 「仁政王權」:論耶儒高一志政治思想在晚明的接受與傳播 | 盧鳴東(香港浸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 宋剛(香港大學中文學院中國歷史與文化學系副教授) 田富美(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 張美蘭 |
陳靜怡(香港大學中文學院博士候選人) | 耶穌會士湯若望:明清鼎革的西方觀察者 | ||
王澤偉(香港浸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博士生) | 「入天主室,必自儒門」:論清代耶穌會士馬若瑟的儒教譜係 | ||
李倩(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博士生) | 戴遂良《漢語入門》中的甚度類程度副詞 | ||
11:00-12:40 | 茶敘 Tea Break | ||
9:00-10:40 第十場 Session 2.10 | 莫問前生:19 世紀前「異類」與「小眾」 的「中國/中華」想像 | ||
主持人 Chair | 發表人 Presenter | 題目 Title | 評論人 Discussant |
張崑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教授) | 林皓賢(香港中文大學體育運動科學系博士後研究員) | 變蕃入華:明代党項遺族的漢化之路 | 張崑將 |
蔡至哲(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 | 海上有島:「通中國」思想與18世紀末的朝鮮天主教徒 | ||
孔德維(國立臺灣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發展中心研究員) | 奸民為官:1900年以前努山塔拉唐人領袖的多邊政治連結與便攜的「中華」 | ||
毛帝勝(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博士) | 聖宗古佛:理教祀神背後的形象「匡正」表現 | ||
12:40-14:00 | 午餐 Lunch | ||
14:00-15:40 第十一場 Session 2.11 | 後四庫時代的書籍活動與文類發展 | ||
主持人 Chair | 發表人 Presenter | 題目 Title | 評論人 Discussant |
李仁淵(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 | 丘文豪(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 | 學案式的理學閱讀札記:以潘世恩《正學編》為例 | 李仁淵 |
游騰達(國立清華大學華文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 儒家義理圖式與圖籍的考查及流佈探析 | ||
蔡名哲(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學者) | 滿洲人如何閱讀《四書》、《五經》滿文本 | ||
劉繼堯(香港理工大學中國文化學系專任導師) | 武術視野下:達摩的被接受史 | ||
15:40-16:00 | 茶敘 Tea Break | ||
16:00-17:40 第十二場 Session 2.12 | 明清工藝的跨國互動、師匠名聲與文人雅游 | ||
主持人 Chair | 發表人 Presenter | 題目 Title | 評論人 Discussant |
賴毓芝(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 李招瑩(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副教授) | 18世紀中法陶瓷交流-以貝爾丹寄送四次塞弗爾陶瓷的外交禮物為例 | |
姚靈(中國政法大學人文學院講師) | 塑造聲名:明清刻工自行撰刻叢帖研究 | ||
黃浩庭(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博士) | 十七世紀後期日本有田窯內銷瓷紋樣與消費市場的圖繪互動 | ||
李鈾(東南大學歷史學系講師) | 搜奇攬秀,無忘勝游——明文嘉《二洞紀游圖》的創繪及其回響 | ||
17:50-18:00 | 閉幕式 |
中國文哲研究所 二樓會議室
2023.12.13(週三 Wednesday)
時間 Time | 議程 Agenda | ||
09:00-09:10 | 開幕式 | ||
9:20-11:00 第一場 Session 3.1 | 知識資源的累增轉化與明清之際的文學光譜 | ||
主持人 Chair | 發表人 Presenter | 題目 Title | 評論人 Discussant |
胡曉真(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 許建業(香港樹仁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助理教授) | 明清年間《唐詩選》副文本的知識堆疊與詩學意義 | 胡曉真 |
許明德(英國牛津大學亞洲及中東研究學系副教授) | 晚明曲選與文化記憶──以《八能奏感》、《詞林一枝》和《大明天下春》為例 | ||
成田健太郎(日本京都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准教授) | 王世貞《古今法書苑》的編纂思想 | ||
黃偉豪(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 | 共享、延續與遞補:金聖歎形式批評流派內部的知識建構 | ||
11:00-11:20 | 茶敘 Tea Break | ||
11:20-13:00 第二場 Session 3.2 | Theatricality, Drama, and Performative Devices: Rethinking Xi and Wen in Qing Literature/戲劇性、戲劇與表演手段:重新思考清代文學中的戲與文 | ||
主持人 chair | 發表人 Presenter | 題目 Title | 評論人 Discussant |
楊中薇(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助研究員) | 楊中薇 | Performative Kinship: Unraveling Opera Troupe’s Subversive Role and Familial Dynamics in Qiludeng (the Warning Light at the Crossroads, 1748) | S. E. Kile(鄺師華,Assistant Professor of Chinese Literatur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
何文郁(美國密西根大學亞洲語言與文化學系博士生) | Between Dream and Reality in Early Qing Theater: Yang Yuhuan’s Identities in Changsheng dian | ||
陸一行(美國加州大學東方語言與文化學系博士生) | Theater as Entertainment, Literati in Crisis | ||
13:00-14:20 | 午餐 Lunch | ||
14:20-16:00 第三場 Session 3.3 | 形塑:明清視覺敘事中的文化轉譯與社會性創造 | ||
主持人 Chair | 發表人 Presenter | 題目 Title | 評論人 Discussant |
劉瓊云(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員) | 林小涵(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學者) | 聲音的模樣:清代中期女性作者的肖像與創作風格 | 劉瓊云 陳韻如(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副教授) |
林芝禾(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學者) | 人民的藝術?社會主義藝術史觀下的明清版畫 | ||
楊雅琲(日本奈良文化財研究所專案計畫研究員) | 落入凡胎?17至18世紀日中仙人圖像的世俗化現象 | ||
劉柏正(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 | 構框與對話:《石點頭》副文本的生成與詮釋 | ||
16:00-16:20 | 茶敘 Tea Break | ||
16:20-18:00 第四場 Session 3.4 | 晚明陽明後學之義理延異、三教競合與《易》學建構 | ||
主持人 Chair | 發表人 Presenter | 題目 Title | 評論人 Discussant |
鍾彩鈞(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 李忠達(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 方以智「用餘」說探義 | 鍾彩鈞 李忠達 |
龔開喻(湖北大學哲學學院講師) | 越中王學之「落實而下行」——陶奭齡勸善思想的四重向度 | ||
王矞慈(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學者) | 晚明三教視域下論《易》之研究:以管志道與方以智為比較對象 | ||
王清安(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候選人) | 以象證理──陽明後學唐凝菴《周易象義》的「乾元」氣化秩序 |
2023.12.14(週四 Thursday)
時間 Time | 議程 Agenda | ||
9:00-10:40 第五場 Session 3.5 | 「想像鄭玄」——清儒對「鄭學」的釐析、 再造與復返 | ||
主持人 Chair | 發表人 Presenter | 題目 Title | 評論人 Discussant |
張素卿(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 王誠御(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生) | 清代「《傳》、《箋》分離」說的形成及其《詩》解新變⸺以段玉裁、陳奐為中心 | 橋本秀美(日本青山學院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部國際傳播學科教授) |
程雪茹(日本東京大學人文社會系研究科中國思想文化研究室博士生) | 以再造為復歸——論皮錫瑞與曹元弼對《孝經鄭注》的輯佚與疏證之異同 | ||
張壹然(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生) | 論張錫恭《喪服鄭氏學》尊鄭釋經 | ||
10:40-11:00 | 茶敘 Tea Break | ||
11:00-12:40 第六場 Session 3.6 | 明代經學的文化意識 | ||
主持人 Chair | 發表人 Presenter | 題目 Title | 評論人 Discussant |
楊晉龍(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 劉柏宏(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助研究員) | 陳澔《禮記集說》與明代《禮記》讀本 | 互評 |
黃羽璿(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 | 選文以傳經——論明代古文選本之選經傳播 | ||
林盈翔(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 | 華夷與正統──明代關帝信仰與《春秋》學 | ||
羅聖堡(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 | 朱謀㙔《周易象通》的經典詮釋與時代意義 | ||
12:40-14:00 | 午餐 Lunch | ||
14:00-15:40 第七場 Session 3.7 | 明清文學——一個拉康式的解讀 | ||
主持人 Chair | 發表人 Presenter | 題目 Title | 評論人 Discussant |
李奭學(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 | 付彬斌(天主教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博士生) | 《西遊記》中孫悟空人物個性轉變與文化症狀之詮釋 | 李奭學 |
張凱隆(天主教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博士生) | 借非人之口寓情喻理–解構《況義》中擬人化主體話語的象徵秩序 | ||
趙品庠(天主教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碩士) | 從拉康的角度看兩本《趙氏孤兒》演本 | ||
15:40-16:00 | 茶敘 Tea Break | ||
16:00-18:00 第八場 Session 3.8 | 空間環境賦使:近世東亞場域內的示能遊歷 | ||
主持人 Chair | 發表人 Presenter | 題目 Title | 評論人 Discussant |
William Hedberg(Associate Professor, Japanese Literature of Department,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 馬旭(美國拉法葉學院宗教學系助理教授) | Her Excursion to Temples: Reimagining Women’s Interactions with Religious Spaces in Ming-Qing Literary Narratives | William Hedberg |
段柏慧(英國牛津大學亞洲和中東研究博士候選人) | 壬辰戰爭中海陸戰場與士兵的健康研究 | ||
侯汶尚(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候選人) | 行舟、寺祠與洋物:李文馥燕行錄中的物質書寫 | ||
辛兆坤(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藝術語言和文化學院中國研究講師) | North and South, by Land and Sea: Spatializing Naitō Kōnan’s (1866-1934) First Travel to Qing China |
2023.12.15(週五 Friday)
時間 Time | 議程 Agenda | ||
9:00-10:40 第九場 Session 3.9 | 文本的教學、書寫、詮說與製作:解識清代詩學的多層思辨 | ||
主持人 Chair | 發表人 Presenter | 題目 Title | 評論人 Discussant |
廖美玉(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榮休教授) | 陳美朱(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 初學與發軔:屈復《唐詩成法》與沈德潛《唐詩別裁集》的選評金鍼 | 廖美玉 |
王學玲(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 在戒與不戒之間:陳文述晚年「戒後詩存」的書寫抉擇 | ||
李宜學(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 論馮浩三次箋註李商隱詩所體現的詮釋進程 | ||
葉叡宸(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 | 追尋族跡:揚州休園志的家族記憶與文本製作 | ||
10:40-11:00 | 茶敘 Tea Break | ||
11:00-12:40 第十場 Session 3.10 | 繽紛空間:文體與明清文人的情感書寫 | ||
主持人 Chair | 發表人 Presenter | 題目 Title | 評論人 Discussant |
劉詠聰(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教授) | 金環(香港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教授) | 建樓與泛舟:晚明文人的情動空間建構 | 楊彬彬(香港大學中文學院副教授) |
劉詠聰(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教授) | “半聽亦可半不聽”:清人暮年自述中之耳聾書寫 | ||
盧葦菁(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歷史系教授) | 方苞和他的“自訟”:一個道學家的糾結 | ||
王苑菲(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 悼釵、悼母、徵詩:湯貽汾〈吟釵圖〉題詠剖析 | ||
12:40-14:00 | 午餐 Lunch | ||
14:00-15:40 第十一場 Session 3.11 | 性別、詩學與改革的年代——紀念錢南秀教授(1947-2022) | ||
主持人 Chair | 發表人 Presenter | 題目 Title | 評論人 Discussant |
李瑞騰(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學士班研究員兼人文藝術中心主任) | 黃東陽(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 窺管東方——陳季同《黃衫客傳奇》所展示之中國印象 | 李瑞騰 |
陳室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副教授) | 自我的他者化:陳季同《中國人自畫像》與《巴黎印象記》的中法文化觀察 | ||
羅秀美(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 晚清台海戰事與台灣風物的文化記憶—以薛紹徽、陳季同的作品為範圍 | ||
林香伶(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 從育才、識才到家族情感——論晚清賢媛薛紹徽的才女之識與情感抒發 | ||
15:40-16:00 | 茶敘 Tea Break | ||
16:00-17:40 第十二場 Session 3.12 | 明清交替的文學殊象:寫景與情欲 | ||
主持人 Chair | 發表人 Presenter | 題目 Title | 評論人 Discussant |
劉柏宏 | Annie Luman Ren(任路漫,Postdoctoral Fellow, The Australian Centre on China in the World,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 Ritualized Homeland or Dangerous Frontier? A Study of Nalan Xingde’s Manchuria Poems | |
宋雨婷(復旦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後研究學者) | 上京建構與北狩記憶:清初流放士人的絕域書寫 | ||
Antonio Leggieri(樂安東,義大利薩倫托大學博士生) | Guzhang Juechen 鼓掌絕塵 and the infinity of lists | ||
季雯婷(崑山杜克大學中文助理教授) | 嗅探私情與觀看國族——論明清之際冒襄對於香與香爐的感官書寫 | ||
張琬容(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博士後研究學者) | 清代勸善書中的男風批判 | ||
17:50-18:00 | 閉幕式 |
臺灣史研究所 802會議室
2023.12.13(週三 Wednesday)
時間 Time | 議程 Agenda | ||
09:00-09:10 | 開幕式 | ||
9:20-11:00 第一場 Session 4.1 | 由家而公:清代家族與鄉里的資源分配策略 | ||
主持人 Chair | 發表人 Presenter | 題目 Title | 評論人 Discussant |
衣若蘭(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 陳韻如(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學系副教授) | 客制婚姻:以283件台灣招贅婚書(1820-1945)之契約協商為中心 | 衣若蘭 Michael A. Szonyi(宋怡明,哈佛大學東亞語言文明系和歷史系教授) |
王飛仙(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布魯明頓校區歷史學系副教授) | 以「鄉里」之名:清代至民國時期廟產糾紛與社區利益 | ||
李佩蓁(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 | 家和萬事興?:清末至日治初期臺灣陳福謙家族與「公司」的分合 | ||
陳冠妃(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 新時代的傳統:清代至日治時期臺灣的城市宗祠建設 | ||
11:00-11:20 | 茶敘 Tea Break | ||
11:20-13:00 第二場 Session 4.2 | 近世東亞宗教文獻、儀式與實踐 | ||
主持人 Chair | 發表人 Presenter | 題目 Title | 評論人 Discussant |
陳玉女(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兼副校長) | 簡瑞瑤(佛光大學佛教學系助理教授) | 笑巖德寶與其語錄之考察 | 互評 |
陳省身(國立空中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 台灣儀式僧齋醮科儀中的明清水陸法會元素——以釋教香花僧《五方科儀》與《金山科儀》為例 | ||
李貴民(國立成功大學文學院多元文化研究中心博士後助理研究員) | 越南佛寺文獻的傳播與僧人的流動——以在泰京景福寺為例 | ||
邱延洲(國立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 明清的召仙降筆與乩壇經懺 | ||
13:00-14:20 | 午餐 Lunch | ||
14:20-16:00 第三場 Session 4.3 | 清帝國、法國與臺灣的海防地位 | ||
主持人 Chair | 發表人 Presenter | 題目 Title | 評論人 Discussant |
陳國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 黃宥惟(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生) | 俄羅斯擴張與清帝國的沿海治理規劃——以法國傳教士宋君榮(Antoine Gaubil)的觀察為中心 | 陳國棟 |
陳南旭(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 苦累難堪:知縣與清法戰爭期間臺灣的軍事物資運輸 | ||
陳志豪(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助理教授) 黃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 | 清法戰爭與臺灣沿岸的封禁策略:以安平輪檔案為中心 | ||
16:00-16:20 | 茶敘 Tea Break | ||
16:20-18:00 第四場 Session 4.4 | 古典文學、近代視界:明治、大正期間日本漢文學的移動與生成 | ||
主持人 Chair | 發表人 Presenter | 題目 Title | 評論人 Discussant |
黃美娥(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 住吉朋彥(日本慶應義塾大學附屬研究所斯道文庫教授) | 近代日本漢學家的中國體驗與蒐書活動―以古城坦堂與今關天彭爲例― | 黃美娥 |
陳偉智(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 | 「仙史如今向何處,大南溟上幾多州」:田代安定太平洋遠航的漢詩寫作 | ||
佘筠珺(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 | 未行.既行.重行:久保天隨筆下的朝鮮 | ||
趙偵宇(日本南山大學外國語教育中心專任講師) | 中日協作之新場域、新文學:論宮島誠一郎(1838-1911)《養浩堂詩稿》之生成 |
2023.12.14(週四 Thursday)
時間 Time | 議程 Agenda | ||
9:00-10:40 第五場 Session 4.5 | 溝通帝國東南的番夷華商與品鑑食物 | ||
主持人 Chair | 發表人 Presenter | 題目 Title | 評論人 Discussant |
鄭維中(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 Piyamas Sanpaweerawong(蔡瑞芝) | Three Versions of Chinese-Siamese Dictionaries in Ming and Qing Dynasty | |
梁廷毓(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藝術實踐與批判研究博士生) | 番界內/外的人群及社會網絡:19世紀末竹塹地區的漢人家族與原住民之互動 | ||
徐子懿(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博士候選人) | Understanding “merchants without empire” in colonial context: Chinese merchants in Dutch Taiwan, 1640-1650s | ||
Torck Mathieu(唐邁軒) | Scurvy salads: an examination into seaweed as an early modern anti-scorbuticum vs. Chinese dietary traditions and materia medica | ||
趙檬錫(德國海德堡大學跨文化研究思想史博士生) | From Famine Foods to Fine Foods: The Shuffling Categories of Knowledge in Late Imperial China | ||
10:40-11:00 | 茶敘 Tea Break | ||
11:00-12:40 第六場 Session 4.6 | 韓越兩國的赴清使行及使行文獻:以使臣的互視、書寫及世界觀為中心 | ||
主持人 Chair | 發表人 Presenter | 題目 Title | 評論人 Discussant |
許怡齡(中國文化大學韓國語文學系副教授) | 許怡齡 | 韓越「使行」及「使行書寫」的比較 | 王思翔(美國加州大學亞洲語言與文化學系助理教授) |
劉玉珺(西安交通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 | 越南阮朝使臣燕行筆談文獻考論 | ||
Kathlene Baldanza(白凱琳,美國賓州大學亞洲研究與歷史學系副教授) | “使程日路”的文類和讀者 | ||
阮黃燕(越南胡志明市人文社會科學大學東方學系助理教授) | 重新認識海洋世界:論使節阮文超的地理書寫 | ||
12:40-14:00 | 午餐 Lunch | ||
14:00-15:40 第七場 Session 4.7 | 「認可的透鏡」:17-19 世紀亞洲東部海域內文藝,情報,和外交概念的流動 | ||
主持人 Chair | 發表人 Presenter | 題目 Title | 評論人 Discussant |
陳晴妍(香港中文大學歷史學系哲學碩士生) | 王鑫磊(上海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副研究員) | 朝鮮王朝將領林慶業任職平安道事跡考 | 王鑫磊 河相真 衣若芬(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 |
河相真(韓國首爾大學歷史學部兼任講師) | Knocking on the Heaven’s Door Outside: Waijiao·Oegyo Negoti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Korean in the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1871-1882) | ||
楊媛淇(日本早稻田大學社會科學研究科博士後期課程學生) | 「聖代方知柔遠化」: 從長崎畫家石崎融思(1768-1846)看江戶後期日本的華夷秩序觀 | ||
陳晴妍 | 商路即戲路:清代前中期廣州的官商活動和崑曲流布 | ||
15:40-16:00 | 茶敘 Tea Break | ||
16:00-18:00 第八場 Session 4.8 | 跨媒介、跨域比較與文學文化史:晚清文史中的華工再現 | ||
主持人 Chair | 發表人 Presenter | 題目 Title | 評論人 Discussant |
顏健富(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 朱萍(美國俄克拉荷馬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 《生地獄圖說》(1875) 中的跨媒介視覺性美學 | 顏健富 潘少瑜(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
華天韻(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比較文學系博士候選人) | 身體之痛、烏有之鄉與階級聯盟的詩意正義:晚清反美華工禁約小説《苦社會》(1905)《黃金世界》(1907)中的移民勞工 | ||
張康文(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候選人) | 晚清小說與境內、歸僑及境外位置:以「南洋華工」的再現為例 |
2023.12.15(週五 Friday)
時間 Time | 議程 Agenda | ||
9:00-10:40 第九場 Session 1.9 | 漢和文學中的仙幻與詞體 | ||
主持人 Chair | 發表人 Presenter | 題目 Title | 評論人 Discussant |
劉苑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 | 余佳韻(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 | 江戶時期(1603-1867)明清詞籍的東傳與接受——以《詞學全書》為中心的考察 | |
陳嘉藝(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東亞語言與文化學系助理教授) | 致“幻”:明清文言小說中的“幻戲”書寫 | ||
葉宇軒(日本東京大學人文社會系研究科中國與中國文學研究室博士生) | 日用的「戲」譜:論和刻本《神仙戲術》與明代日用類書的知識譜系 | ||
伊藤優(日本東京大學宗教學宗教史學專門分野博士生) | 青燈展卷研仙術:明代—江戶知識傳播的一個側面 | ||
10:40-11:00 | 茶敘 Tea Break | ||
11:00-12:40 第十場 Session 4.10 | 隱藏的歷史:邊疆書寫與文類的可能性 清帝國的司法及邊藩族群互動 | ||
主持人 Chair | 發表人 Presenter | 題目 Title | 評論人 Discussant |
林文凱(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 Thomas Buoye(步德茂,美國塔爾薩大學歷史系教授) | “Bloody” Codes and Capital Punishments: Criminal Justice in Eighteenth-Century England and China | |
陳驍(美國愛荷華州格林內爾學院歷史系助理教授) | Farms, Mines, and the Promises of “Self-Renewal”: Penal Transportation and Convict Labor in Xinjiang (1758-1857) | ||
張劭宇(美國哈佛大學圖書館數位人文研究助理) | Transforming the Landscape through Animals: Understanding Economic Relations and Han-Yi Interactions through Exchanges of Livestock | ||
王鵬惠(三峽大學民族學院研究員) | Cultural Encounter and Gender Negotiation: On “Couvade” in the “Miao Album” of the Qing Dynasty | ||
張安(華中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系教授) | 清朝與中亞藩屬關係的流變——以瓦罕為個案 | ||
12:40-14:00 | 午餐 Lunch | ||
14:00-15:40 第十一場 Session 4.11 | 清帝國的司法及邊藩族群互動 | ||
主持人 Chair | 發表人 Presenter | 題目 Title | 評論人 Discussant |
黃淑莉(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 王廷宇(天主教輔仁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 紅顏禍水?關於第一次金川戰爭起因的敘事與故事初探 | 黃淑莉 |
胡劼辰(湖南大學嶽麓書院哲學系及歷史系副教授)
| 清代西南地區的儒壇:金本存和他的宗教遺產 | ||
蔣馥蓁(國立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研究學者) | 李鳳翧《覺軒雜著》對近代四川方志民俗描寫的影響 | ||
陳明宗(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歷史與文明研究所博士生) | 苗人打官司:十九世紀到民國時期的訴狀書寫與策略 | ||
15:40-16:00 | 茶敘 Tea Break | ||
16:00-17:40 第十二場 Session 4.12 | 炎方韻詠:晚清南洋文人的詩文場域與風土經驗 | ||
主持人 Chair | 發表人 Presenter | 題目 Title | 評論人 Discussant |
林立(Lam Lap)(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 林立(Lam Lap) | ||
劉奕陽(新加坡國立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生) | 從「秋」的書寫看早期南洋漢詩在地化的困境以楊圻《江山萬里樓詩抄》為例 | ||
張鑫誠(新加坡國立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生) | 帝國·博物·南洋駢文中的帝國文化疆域與中古斯文傳統——以〈星洲麗澤社記〉為中心 | ||
潘舜怡(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生) | 「大不敬」的韻文:南洋新粵謳的敘事策略 | ||
17:50-18:00 | 閉幕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