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中,南海海域上标注有一圈断断续续的虚线,通常被称为“九段线”。它圈住一众岛屿,形成中国在南海海域的国界。那么,这圈虚线是什么时候出现在中国地图上的?在形成过程中发生过什么变化?
中国地图上的南海“九段线”
9月26日,在复旦大学举行的“抗战史新探”学术沙龙上,南京大学历史学院陈谦平教授作了题为《抗战胜利与中国收复南海主权》的报告,其中对“九段线”的渊源有专门介绍。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经授权整理相关内容以飨读者。
陈谦平在“抗战史新探”沙龙现场。沙龙由复旦近代中国人物与档案文献中心、中国和亚太研究学会、《抗日战争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
前身:1887年中法条约规定的108度经线
1840年以来,中国边疆地区面临严重危机,中国南海诸岛亦面临法、日势力的觊觎。1909年,中国政府就曾因日人西泽吉次在东沙群岛擅自开采鸟粪而同日本政府进行交涉,结果中方收回东沙群岛。世界公认的中国对南海主权的首次宣示也发生于此时:1909年5月,两广总督张人骏派水师提督李准率海军士兵170余人,乘“伏波”、“琛航”、“广金”三舰艇,前往西沙群岛查勘,并以这三艘军舰命名了三座小岛。中国海军还在伏波岛插黄龙旗,立碑志记。
1931年爆发的“九·一八”事变促使原本蠢蠢欲动的法国付诸实际行动,法国安南殖民当局乘机占领了南沙群岛的六座岛礁。这年年底,法国政府外交部向中国驻法使馆递交节略,提出法国对西沙群岛有先占权。根据“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藏外交部档案,这份节略的内容如下:“七洲岛(Iles Paracels)及附近礁石等距安南海岸一百五十英里,间有捕鳖渔人居住,向属安南王国。”
对于法方的这种说法,中国外交部提出严重驳复,指出七洲岛即西沙群岛,向属中国管辖。中方所给出的有力证据是一条在1887年中法《续议界务专条》中划定的国界线。
1887年,中法两国曾于北京签订《续议界务专条》,就双方的边境问题进行规定,在东京108度3分18秒划出一条红线。
《续议界务专条》第三款写道:“广东界务现经两国勘界大臣勘定,边界之外,芒街以东及东北一带,所有商论未定之处,均归中国管辖。至于海中各岛,照两国勘定大臣所划红线,向南接划,此线正过茶古社东边山头,即以该线为界;该线以东海中各岛归中国,该线以西海中九头山及小岛归越南。”
越南与广东交界之处,大约位于北纬21度30分,东经108度2分,越南海岸又在此处以西,那么无论怎样向南接划,西沙群岛都远在该线的东面,归属问题也就不言自明了。这条位于东经108度的经线清晰地标示了1887年中国与越南在海洋地区的国界,或可视为今日“九段线”的前身。
中法《续议界务专条》(1887年6月26日)
雏形:1935年《中国南海各岛屿图》上的U形实线
南沙群岛是位于南海之上的另一片主要岛屿,中国海南渔民在此居住了数百年。1917年,在日本政府“水产南进”政策的引导下,来自日本歌山县宫崎乘船南下,占据南沙群岛中的若干岛屿,回到日本后大肆宣传,引得日本人纷纷组团南下,侵占中国南海各岛。1919年开始,日本人又在太平岛修建码头、轻轨铁道、房屋等,准备大规模开采磷矿。
这片资源富饶的岛屿同样是法国殖民政府垂涎的土地。早在1867年,法国水路调查船芙蓉尔满号就曾到群岛北区测量制图;1930年,法国派炮舰玛利休兹号直接占领了丹伯特岛(即南威岛);1933年4月,法国政府开始大规模地侵占南沙群岛,安波那岛、地萨尔岛(即郑和群礁)、依秋伯岛(即太平岛)、洛依塔岛(即南钥岛,又称罗湾礁)、西杜岛(即中业岛)与多几尔岛(即双子礁,包含北子礁和南子礁)相继为法国所占。同年7月25日,法国政府公报上登载一则通告,“谓法属印度支那菲律宾西北方中国海内之九小岛,现属于法国主权之下。各该小岛于本年四月上半月,先后由法国军舰竖立法国之旗,作为占领。”这就是震惊中外的法国占领中国南海九岛事件。
事件引起了南京国民政府对中国南海疆域问题的重视,并决定出版中国南海疆域详细地图,对疆域内各岛礁的中英文地名统一进行审定,成立了“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
1935年4月,该委员会出版了《中国南海各岛屿图》,首次确定了中国南海最南的疆域线至北纬4°附近的曾母滩,并第一次将南海诸岛明确地分成:(1)东沙群岛;(2)西沙群岛;(3)南沙群岛(即今中沙群岛);(4)团沙群岛(即今南沙群岛)。1936年白眉初编绘《中华建设新图》,获准收录《中国南海各岛屿图》。
图中在南海疆域内标有东沙群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和团沙群岛,其周围用国界线标明,以示南海诸岛同属中国版图。这就是中国地图上最早出现的南海疆域线,即今日中国南海地图上U形断续线的雏形。
国民政府定制的《中国南海各岛屿图》上标注了实线(1935年4月)
定形:1947年《南海诸岛位置图》上的11段虚线
抗战全面爆发后,日军于1939年2月、3月间分别占领了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将岛上法国人及其雇佣人员全部驱离。此后,日本政府又将两岛合并为新南群岛,隶属高雄州高雄市管辖,并对新南群岛的地理位置作出了详细规定:
将以上各点逐次连结起来,形成的区域内所包括的全部岛屿,就是新南群岛的范围。
被占领的南沙群岛成为日军向东南亚侵犯的前进基地,日军在岛上修建了潜艇基地、飞机场、电台、气象台、灯塔、浮标、修理厂等军事设施。太平洋战争后期,盟军空军数度对南沙群岛实施空袭,岛上所有建筑和设施都被摧毁。
台湾总督小林跻造发布的第一百二十二号告示(1939年3月30日)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依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根据盟军最高统帅的命令,中国负责南海各岛屿的受降事务。
台湾省行政长官陈仪向国民政府外交部报告,前高雄州高雄市管辖的新南群岛,即为战前和战时先后被法属安南和日本侵占的我国领土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陈仪报称:“本省光复后将该群岛改划高雄县管辖,并准备本年四月前往接收。”
台湾行政长官公署为请接收南海诸岛主权致外交部电(1946年8月17日)
国民政府于1946年8月命令内政部会同海军、联勤各总部以及广东省政府派员前往三沙群岛接收,行使主权。西沙和南沙接收专员萧次尹、麦蕴瑜于1946年10月2日乘海军太平、永兴、中建、中业四艘军舰从南京出发。“太平”、“中业”两舰开赴南沙群岛;“中建”及“永兴”两舰开赴西沙群岛,于12月12日完成接收。
1946年12月12日,林遵率舰接收南沙长岛,并命名为“太平岛”。竖立一块高约1米的水泥钢筋石碑,石碑正面上端刻有青天白日徽,下刻“太平岛”三个字,石碑背面刻有“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十二月十二日重立”,左旁刻“中业舰到此”,右旁刻“太平舰到此”。
在得知中国政府派海军前往南沙群岛接收的情报后,法国安南殖民当局抢先派军舰西福维号(F. S. Chevreud)于10月4日和5日先后侵入南威岛和太平岛。该舰人员5日登上太平岛,并在岛上日军竖立的石碑上写下一行法文:“法属伊都阿巴岛。法舰阿斯托洛拉巴号于1933年4月10日、西福维号于1946年10月5日抵此。”为维护中国在南海主权,国民政府先后于1946年10月、1947年1至4月间同法国政府数度谈判。接触与谈判相持一年之久,但因法国提不出主权证据,更由于越南战争局势紧张,最终自动放弃对南沙群岛的主权要求。
1947年起,内政部方域司司长傅角今组织召开了一系列关于西、南沙群岛范围及主权之确定与公布会议,为此后的中国南海主权确定了基调和范围。为使西沙、南沙群岛主权范围具体化,内政部方域司印制了《南海诸岛位置图》,从此成为现代中国南海地图的重要蓝本,其具体内容如下:
1. 用11段国界线圈定了中国南海海域范围,成为如今中国坚持的南海主权九段线的来源,这是我国维护海洋领土的重要法理依据。
2. 对南海诸岛各岛群名称作了调整:将“团沙群岛”改名“南沙群岛”,原“南沙群岛”改名“中沙群岛”,并在其四周标定了一条由11根断续线组成的U形线。
3. 再次明确中国国界线最南端标在北纬4°,将“曾母滩”改名为“曾母暗沙”,并包含在我国海疆线之内。
《南海诸岛位置图》与南海断续线(1947年)
“十一段线”的划定确立了中国在南海地区的主权。1947年12月1日,内政部正式核定南海中属于中国领土之东沙、西沙、中沙、南沙等各岛屿和岛礁名称,并刊载于当时的国内外报刊,昭告世人。从此,南海诸岛正式重返祖国版图。当时并无任何国家提出异议。
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依约收回了被日本侵占的东北四省、台湾、澎湖和南海诸岛,确定了新的版图。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和同盟国赋予中国的权利,更是中国依据战后国际秩序(即《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所享有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