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档案馆藏的保定商会档案,是保定商会自1908年至1956年近半个世纪从事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及社会活动的珍贵记录,是研究近代保定、河北省乃至华北区域社会经济史、日本侵华史的重要历史文献。鉴于保定商会档案的极大学术价值,为改变这批历史文献藏在深闺人未识的状况,自2008年11月起,在保定市政府和河北大学有关领导的支持下,经过专家论证和对编纂体例的讨论后,由保定市档案局提供档案支持,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组织师生数十人进行了大量繁复的命名、分类、编排和数番校对修订,历时五年时间,先后于2012年5月由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保定商会档案》(20册),于2013年12月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了《保定商会档案辑编》(25册)。
一、保定商会档案的内容
保定商会档案起自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至新中国建立初期(1956年),包括清末光绪宣统年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国民党统治时期、日伪统治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及建国初期,其中以国民党统治时期、日伪统治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档案为主体。在商会档案中,最早的文件是光绪三十四年保定商务总会致苏州商务总会函(此函为复印件,原件现藏于苏州市档案馆)。保定商会档案文件种类繁多,现存有160个全宗,共606卷,约8万7千多页,5万多件,包括上行文书、平行文书、下行文书,涉及到政府机构来文、同业公会来文、商家铺户来文等,文件名称有:咨、移、札、片、呈、批、单、函、电、图、表,以及说贴、指令、收据、清册、各种证明等,其中绝大多数是呈文、批示、函电、表册,此为档案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保定商会档案内容丰富庞杂,包括商会自身、各个同业公会以及一些工厂企业的文件。它既记载了保定商会在不同时期的沿革演变,又记录了商会与各级政府机构、同业公会、工厂企业、商户、异地商会及各种社会团体之间相互交往的活动,全方位真实动态地呈现了近代保定在政治、经济、文教及社会等方面的“立体图景”。就其内容而言,保定商会档案大体可分为商会及同业公会的组织人事管理、政治活动、经济活动、文化教育活动、社会活动、对外活动等六大部分。
商会及同业公会的组织人事管理包括:保定商会及各同业公会设立、选举、改组、章程、会规及会员名册等。档案中提到了保定的50多种同业公会,涵盖了多种行业,涉及人们生活、生产及交易的各个方面,明确地记载了商会及各个同业公会在不同时期选举、改组的具体办法,不同章程、会规的详细内容,商会与同业公会会员的花名册及履历表等等,还收录了关于商会及同业公会组织会议、更换经理、自我辞职、请假代理、入会退会、薪金支付、证件发放、开业歇业与会费缴纳的各种文件。
商会及同业公会参与的政治活动包括:战时征兵活动、强化治安运动、“东亚新秩序”运动、东亚经济恳谈会、新民会活动、献铁献铜运动、国民大会、对日索赔活动、国货运动、抗税抗捐运动等。
商会及同业公会开展的经济活动包括:监标评议、房产管理、商务纠纷处理、物资调查、物价调查、市场调查、协调税收摊捐、参与金融管制、参与物资管制等。
商会及同业公会参与的文化教育活动包括:兴办商业教育、开设商务培训班、举办文体比赛、征订报纸杂志、参与各类学校庆典活动、参与庙会文化活动等。
商会及同业公会的社会活动包括:提倡社会禁毒、开展社会节约、进行公共卫生及防疫、积极植树造林、协助交通运输、参与募捐赈灾、推动社会救济抚恤等等。
商会及同业公会的对外活动包括:与各地商会、全国商联会、华北商联会、河北省商联会的交往,与国外商会的交往,与各种社会团体(如保定移出入配给组合联合会、华北物价协力委员会)的交往等等。
此外还有一些关于保定工厂企业的内容,最为突出的是关于乾义面粉公司的档案资料。乾义面粉公司始建于1919年,是湖北督军王占元和保定义和公粮店经理孙锡五二人投资兴建的,1921年投产,保定解放后由政府收买,改名新中国面粉厂,它是当时京汉铁路沿线最大的粮食加工厂,在近代华北民族工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档案详细记载了乾义面粉公司的组织大纲、经营运作、资本数额、资产损益、机器设备、股份分红及股东和职工等,是研究近代民族工业生存发展历史的珍贵史料。
二、保定商会档案的特点
《保定商会档案》和《保定商会档案辑编》的正式出版,适应了学术研究由整体宏观叙事向区域化、深化、细化研究推进的需要。除了一般历史档案所具有的原始性、可靠性、系统性、完整性外,保定商会档案还具有以下特点:
1.地方性
保定商会档案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从中可管窥近代北方中等城市——保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发展的真实面貌。
保定商会档案表明:民国时期保定的商家店铺较多,但多数店铺规模很小、设施简陋、资金有限、经营范围狭小,多是经营酱、粮、棉、油、布和日用百货等生活用品,经营方式也比较陈旧落后。在各种行业中,保定的酱业、面食业、杂货业、干鲜果业、饮食业比较发达。手工作坊仍居多数,只有乾义面粉公司、福和公遇记面粉厂、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庆兴蛋厂是较大的民族工业企业。福和公遇记面粉厂经理赵遇合曾任保定商会会长。
近代保定的这种工商业状况反映了北方地区中小城市经济的一些共同特征:以农业为主要产业、市场发育不太完善、市场秩序缺乏规范、近代化的工商业机构较少、多数商贸活动仍通过店铺和集市来进行,但传统工商业向近代工商业的过渡轨迹是非常鲜明而确定的。
2.连续性
保定商会档案中文件之间的连续性、衔接性比较突出,反映某些历史事件的往来公文函件较齐全,能全面地揭示商会、同业公会、商号、政府及社会团体之间的互动关系,有助于我们从动态中深刻理解某些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复原“历史真相”。
如:1933年5月到11月,保定干鲜果业同业公会为减免公益捐款,通过商会与政府进行交涉的事件。5月8日,干鲜果业同业公会致函保定商会,称保定近来“市面萧条,百业凋敝”,请其转呈清苑县政府,恳请今后该公会所属商户上交的公益捐款“暂按八成交纳”。商会接函后,于同日致函县政府,“请烦查照,酌夺办理”,但县政府却未能及时“蒙覆”。8月4日,干鲜果业同业公会就此事再次致函商会,商会于6日再转呈县政府,请求“予转令核办见覆”。在商会催促下,县政府令财政局召开会议商议,决定“从本年秋季起,暂准按九五交纳”。干鲜果业同业公会对此仍不满意,再次致函商会,指出从5月到8月间,商家倒闭频频,较原立案时已减少三分之一,希望“公益捐款准予按三分之二交纳。”商会随之转函县政府,县政府决定“准予减去十分之一,按九成交纳”。干鲜业同业公会仍不满意,又致函保定商会,希“准予每年按原数三分之二交纳公益捐款”。保定商会又转函县政府,县政府令财政局开会商议后,于11月决定“秋季后,暂按八成交纳。”在商会的斡旋下,经过反反复复的交涉,最后干鲜果业同业公会实现了最初提出的公益捐款“暂按八成交纳”的要求。
从以上的公文往来,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干鲜果业同业公会请求减免公益捐款的迫切愿望、商会对此事的传达斡旋、县政府态度的不同变化,从这些连续的公文中生动地体会到了历史事件的真实“面相”。
3.与其他相关资料的互补性
保定商会档案中有相当一部分文件,可以和《天津商会档案》互补,较为全面地展现华北商会的整体特色,综合反映近代华北区域社会经济的全貌。
以华北商会联合协议会为例:
《天津商会档案汇编》(1937一1945)第307页,收录了《华北商会联合协议会第二次董事会议记录》,但没有第一次董事会议记录;而在《保定商会档案》中完整地收录了《华北商会联合协议会第一次董事会议记录》。
《天津商会档案汇编》(1937一1945)第313页,收录了《华北商会联合三十三年度全年预算书》,没有三十四年的预算书,而《保定商会档案》就有《华北商会联合三十四年度全年预算书》。
诸如此类情况不胜枚举。
三、保定商会档案的价值
档案是当事人亲身经历的直接记录,而非事后的回忆或听来的传闻,是在事情处理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而不是人为加工编造的。因此,它避免了记忆的模糊、传闻的错误或主观的臆想,具有可靠性和权威性,是原原本本的历史记录,是史学研究的第一手资料。保定商会档案便属这类具有极高史学研究价值的历史文献,其史学研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商会档案是研究近代保定商会历史的原始资料
保定商会是北方内陆中等城市商会的典型,商会档案文件较完整地记载了保定商会及其所属各同业公会在不同时期的机构设置、组织结构及人员更迭的情况,全面记录了保定商会与同业公会的历史沿革、职能作用与社会活动和影响。通过保定商会档案可以看出,保定商会为促进近代保定城市的转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商会积极引进先进科学技术、振兴商务、兴办实业;商会积极参与处理商务纠纷,开展物资物价与市场调查,为维护保定市场的正常秩序,降低交易成本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商会积极参与城市管理、市政规划、交通建设、赞助各种社会公益、举办社会赈济与慈善等公益活动,为安定城市生活秩序做了大量的工作。
2.保定商会档案是研究近代保定城市社会变迁的第一手史料
清朝时期,保定为直隶总督署驻地,从1870年,直隶总督实行保定、天津两地轮驻制,但驻津明显多于驻保,保定的政治地位有所下降。与之同时,天津开埠通商,逐渐发展成为华北地区商贸交易的中心地带,保定的经济地位则相形见绌。1906年,京汉铁路通车以后,保定的经济地位开始逐渐上升。通过商会档案得知:民国时期,保定出现了一些民族企业,比如乾义面粉公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庆兴蛋厂等等,带动了传统手工作坊向现代工业的发展过渡;另外,轮船公司、汽车公司的出现既推动了保定交通运输的进一步发展,又使保定的城市空间得以不断扩展与重构。伴随着保定近代工商业的发轫,保定的经济发展与城市空间也在发生着变化,这些都在《保定商会档案》和《保定商会档案辑编》中有所反映。
3.保定商会档案是研究日本侵华史的第一手史料
卢沟桥事变后,1937年9月24日日军侵占保定,1939年伪河北省公署由天津迁至保定,直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保定一直是河北日伪力量的大本营,日军宪兵队和特务机关借助保定商会对保定所有工商业主和金融业进行严密的控制,在保定推行了一系列殖民经济政策,如强化金融统制、实施粮食统制、组建各行业组合,实行物资统制。从生产资料到生活资料,对几乎所有物资的生产、流通、运输、消费进行管控,对保定及周围地区实行残酷的经济掠夺等,同时“组织”商户开展劳军、慰灵、订阅日伪报刊等活动,这些在《保定商会档案》中有着全面、细致的记载。因此,《保定商会档案》为研究日本侵华史以及保定日伪政权的活动,提供了大量丰富而详尽的第一手史料。《保定商会档案辑编》第三卷《保定商会与新民会及其他日伪组织》则集中反映了日本侵略者利用新民会等伪组织,通过控制保定商会进而控制广大工商户,实施经济统制的严酷历史。
4.保定商会档案是研究保定乃至华北民族工商业发展的重要史料
保定商会作为近代历届政府批准的正式民间法人社团,是由民族工商业者组成的社会团体,它拥有完善的组织结构、正式的组织章程、明确的组织目标,自身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组织系统,拥有相当实力。它又以振兴工商、发展实业为己任,上通政府、下接商民,其影响力波及整个华北乃至全国,它的活动集中地表现了近代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历程。所以,商会的档案资料无不反映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例如:保定商会档案中关于保定工商户开业、歇业的文件;处理商务纠纷、税收摊派的文件;全国商联会、华北商联会、河北商联会与保定商会来往文件;保定各业同业公会组织和活动的文件等,均体现了近代保定乃至华北民族工商业的曲折发展状况。
历史研究必须以可靠的原始资料为依据。保定商会档案作为一种“原生态的史料”,为商会史研究提供了最基本的原始资料,对研究近代保定商会自身的演变、保定及华北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日本侵华史、近代保定城市生活变迁和社会转型等都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可以断言,命名严谨、编排科学、方便检索的《保定商会档案》和《保定商会档案辑编》的出版,定会为保定、华北乃至中国社会经济史和日本侵华史的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有需要上述资料者请与丁先生联系
电话:13603319575,电邮:58310787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