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关于印发《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五年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各位理事、监事、海洋空间规划研究院成员单位、战略合作伙伴单位:
为推进海洋事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我会编制了《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五年发展规划(2021-2025年)》。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落实。
   

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

2021年9月1日

图片

 

海洋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是人类共同的责任。五年多来,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作为全国性公益社会组织,积极动员、组织和凝聚社会力量,在助推海洋强国建设、“一带一路”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构建蓝色伙伴关系和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了适应新发展理念、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的总体要求,根据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海洋强国建设的总体部署,统筹谋划基金会未来一段时期的总体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工作基础

基金会从2015年12月成立以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助力海洋强国建设为根本职责和使命,主动对接国家战略任务的落实而积极开展工作并取得丰硕成果。一是在“一带一路”建设和构建蓝色伙伴关系工作中,基金会与18个海上丝路国家和太平洋岛国发展论坛区域组织签署了“推行海洋空间规划,助力蓝色经济发展”海上丝路项目合作协议,并在海上丝路国家围绕编制海洋空间规划,布局海洋产业与城镇发展,制定海洋管理制度,建立海洋信息系统,培养海洋科技与管理人才,开展海洋保护、海洋观测预报、海洋减灾防灾、海上救助和海平面上升等方面进行了务实合作。二是在国家脱贫攻坚工作中,基金会实施了“捐建海洋图书馆,培养青少年人才”海洋育苗项目,在11个省区的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的30多所中小学捐建了海洋图书馆,开展了海洋科普讲座、海洋知识竞赛、海洋文化活动、海洋研学夏令营、校长教学研讨、教师海洋课程培训、“励志深蓝”大学生奖学金颁发等系列活动。三是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基金会实施了“守护美丽岸线,我们共同行动”生态建设项目。主办了四届“全国净滩公益活动”,每届于9月中旬在全国沿海30多个城市举行,统一主题、统一着装、统一行动、统一垃圾分类。活动内容包括展览、论坛、演出、现场捡垃圾、志愿者演讲等。每届活动有数十万人参加,百余家媒体报道,成为保护海洋,宣传海洋,增强海洋意识的重大活动日。开展了海洋生态修复,资助约3000万人民币对福建平潭大屿岛和宁德三屿海域的生态进行整治与修复,已修复的福建平潭大屿岛成为海洋科普基地,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列为社会资金参与生态建设的典型案例。资助和指导地方公益组织开展“美丽海洋公益行动”,对长期得不到解决的诸多海洋生态环境问题,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发力推动解决。四是在开展海洋重大问题研究、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海洋国际交流与合作、讲好中国海洋故事和发展海洋文化等方面做了大量而卓有成效的工作。五是在建设创新型社会组织中,基金会积极改革创新,大胆探索实践,社会动员力、凝聚力、影响力、组织力和筹资能力显著提升,社会协同作用、服务管理水平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不断提高,被民政部评定为4A级社会组织。

(二)面临形势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经济低迷,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因非经济因素而面临冲击,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
我国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培育我国参与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激发庞大内需潜力,形成超大内需市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应对前所未有的国际复杂格局。
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对基金会正在推动助力建设“一带一路”、构建蓝色伙伴关系、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诸多项目和开展的国际交流合作带来了很多困难和不确定因素。同时,如果我们在变化的时局中,审时度势,灵活应变,也有可能出现有利于我们拓展国际合作的新机遇新空间。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和实施“十四五”规划,为基金会积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展工作和自身建设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和广阔空间。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认真落实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纲要,紧紧围绕海洋强国建设和国家战略的落实,谋篇布局,策划项目,凝聚共识,聚集资源,创新工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二)总体要求

基金会是全国性公益组织,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要广泛凝聚共识,凝聚资源,凝聚力量,搭建海洋智库、海洋空间规划研究院、蓝色经济国际联盟、美丽海洋公益伙伴等开放合作平台,服务海洋强国建设和国家战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构建蓝色伙伴关系、海洋外交工作;服务海洋治理中国方案宣传、中国与国际合作交流、讲好中国海洋故事、弘扬发展海洋文化工作;服务国家海洋治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海洋高端人才培养工作等。

(三)基本原则

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坚决维护海洋权益。助力国家发展战略、海洋强国建设,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发展利益。

坚持扶植高新科技,促进蓝色经济发展。创新工作机制,凝聚社会力量,培育和推广海洋高新技术,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坚持广交国际朋友,构建蓝色伙伴关系。广泛开展开放包容、具体务实、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努力构建蓝色伙伴关系,不断扩大国际朋友圈。

坚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创造特色项目。发挥优势,明确定位,有所为有所不为,与政府、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错位开展工作,创造独具特色的公益项目。

(四)发展目标

五年目标:基金会与不少于30个海上丝路国家开展合作,编制海洋空间规划,培训海洋管理人才,构建蓝色伙伴关系;与20个海洋国际组织开展合作并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发展蓝色经济国际联盟成员单位不少于300家(国内不少于150家,国外不少于150家);在全国60-80所中小学校捐建海洋图书馆并开展丰富多彩海洋科普和培养青少年人才活动;在全国60所大学开展海洋外交知识和海洋国际形势讲座活动;协助地方政府引进海洋高技术项目不少于50个;资助海洋生态建设与修复项目不少于30个;举办国内国际海洋研讨会论坛不少于35个,开展海洋重大问题研究不少于25个,开展海洋文化活动不少于30个;健全完善海洋空间规划研究院、海洋智库、蓝色经济国际联盟、海洋育苗讲师团队、美丽海洋公益行动伙伴等平台。

远景展望:把基金会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国内一流的社会公益组织,成为海洋高端智库的独见者,海洋公益活动的领跑者,海上丝路建设的践行者,蓝色经济发展的助力者,海洋治理中国智慧的推行者。

三、重点项目
基金会确定八大项目作为未来五年的重点任务。

(一)推行海洋空间规划,助力蓝色经济发展海上丝路项目。习近平总书记于2017年在广西考察时指出,“要写好新世纪海上丝路新篇章”。为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写好新世纪海上丝路新篇章”的指示和《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基金会于2018年底设立了此项目,作为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和构建蓝色伙伴关系的重要内容。基金会陆续与18个海上丝路国家和太平洋岛国发展论坛(国际区域性组织)就实施此项目签订了合作协议,并按计划开展了工作。要在过去工作基础上,继续深化与已签订协议的18个海上丝路国家和太平洋岛国发展论坛的合作,继续扩大与其他海上丝路国家实施此项目的合作,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于2020年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强调“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工作重点:开展海洋水文气象、海洋资源、环境、产业、社会等调查与评价,编制包括海岸带区域在内的海洋空间规划,建立海洋管理制度、海洋资源环境数据库和海洋信息系统;开展海洋保护、海洋开发、海洋观测预报、海洋防灾减灾、海上救助和海平面上升等研究;开展海洋人才培养(包括资助一定数量人员到中国留学等)和海洋管理能力建设等;根据海上丝路国家海洋水产、海洋旅游、资源能源、劳动力等优势,合理布局海洋主打产业,拉长海洋产业链,对接中国市场,搭上中国列车,推动海洋经济和海岸城镇发展;开展海上丝路国家投资政策研究,为中国企业投资海上丝路国家提供优良服务。同时,此项目也是中国贯彻落实“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2021-2030年)”实施计划的一个重要行动。

(二)聚集海洋高技术资源,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桥梁纽带项目。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高地。发达的海洋经济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基金会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构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国际合作平台,努力引进高端海洋技术、高端海洋人才、高端海洋项目,助推我国海洋产业向远海深海布局,向绿色低碳转型,向安全高效升级,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重点:搭建由国内外知名海洋企业家、海洋科技专家、海洋经济专家、海洋工商界人士等组成的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平台,聚集和共享海洋产业发展、海洋高新技术开发、海洋项目合作与投资、海洋经济国际交流等信息,为我国“引进来”和“走出去”提供服务;组织编制《中国沿海城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投资指南》,定期向国外海洋高技术企业和国际商会等发布,为我国沿海地区引进海洋高新技术项目搭建桥梁;组织编制《中国沿海城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报告》并向国际社会发布,展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成就和投资发展的优良环境;举办海洋经济发展综合性国际论坛,探讨、交流、磋商海洋经济、海洋高科技、海洋合作、营商环境、市场需求、产业链供应链等重要问题,促进双边、多边合作;举办区域性、行业性、专业性和专题性等活动,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聚焦重点,精准对接,集中探讨,专题研究,提出高质量建议;开展咨询服务,助力我国沿海地区招商引资,介绍外国企业在深海采矿、深海基因、深海感知、深空利用、数字海洋、海洋药物、海洋新能源、海洋保健食品、绿色智能港口等领域来中国投资,基金会积极做外国企业与我国沿海地区政府之间的桥梁纽带,并当好参谋,做好帮手。

(三)“构建高端海洋交流平台,助力中国海洋话权提升”对话交流项目。我国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动力量,是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全球治理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建设者、维护者和贡献者。我国的社会制度、经济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民主、自由等为世界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与智慧。基金会充分利用国内外的资源,建立国际沟通交流平台,开展形式多样中外交流活动,吸纳先进成果,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中外文明互鉴,文化互赏,美美与共。工作重点:构建海洋国际交流平台,与战略合作伙伴单位,共同努力把“海岸带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蓝色经济企业家国际论坛”“海上丝路国家海洋经济发展论坛”“海洋合作与治理论坛”“国际海域生物多样性保护论坛”“海洋法国际论坛”等办成例会,展示成果,交流学术,消除误解,形成共识,联通中外,发展友谊,密切合作,互利共赢,逐渐发展形成具有权威性和影响力的重要国际活动,让中国故事更精彩,中国声音更动听。构建海上丝路国家培训平台,为海上丝路国家、国际海底管理局成员国中的发展中国家和太平洋岛国发展论坛(10个国家和2个地区组织为成员)成员国等,培训海洋科技和海洋管理人才,资助一定数量人员到中国进行学历教育,培养他们成为中外友好使者。构建海洋国际合作研究平台,积极邀请国外海洋权威学者与我国学者围绕人类面临的重大海洋问题如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海洋微塑、海水酸化,珊瑚礁白化、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海洋湿地锐减,海洋非传统安全等开展合作研究,形成中外合作成果,贡献中外合作智慧,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促进海洋可持续发展,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做出积极贡献。

(四)聚焦海洋重大问题研究,助力海洋治理体系建设咨询建议项目。我国正在加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球治理格局正在随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快速变化且呈现出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和难以预见性态势。我国海洋治理既是国家治理的重要部分也是影响全球海洋治理的重要因素,加强海洋治理研究对加快我国海洋强国建设和应对国际风云变幻形势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基金会积极发挥海洋人才荟萃优势,针对国内国际形势,以强国有我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以问题、目标、结果为导向,开展深入细致的研究,提出有见地有价值的建议。工作重点:在全球海洋治理方面,开展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实践、问题、完善等研究;开展联合国海洋机构、海洋国际组织、海洋区域组织、大国海洋机构的结构、职责、运行、效能等研究;开展全球海洋治理规则的法理性和海洋管理历史习惯性的关系研究;开展国家海洋主权划界主张与法理关系研究;开展国际水域与海底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研究;开展海上通航遭遇自然灾害国际合作救助机制研究;开展全球海洋渔业合理捕捞与有效保护研究;开展“冰上丝绸之路”研究;开展我国周边国家海洋法律、政策、实践等研究;开展国际海底光缆等海底通信设施保护研究。在国内海洋治理方面,根据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和我国海洋强国建设总体要求,开展海洋基本法顶层框架设计研究;开展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及岛屿法律制度的创新与完善研究;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海洋部分的法规政策、标准规范、编制审批、实施监督和海洋空间规划研究;开展海岸带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等研究;开展海洋清洁能源发展研究;开展海洋经济建议与围填海造地研究;开展古海上丝路中国文化影响与现海上丝路建设研究;开展我国海域海岛历史性权力的合理有效性研究;开展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开展东北亚海洋经济圈研究;开展海洋碳汇研究;开展沿海核电发展与海洋安全研究等。

(五)宣讲海洋权益与外交知识,激发大学生海洋家国情怀海权教育项目。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关乎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坚决维护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华儿女的神圣使命,更是大学生们的重大责任。为了让我国大学生了解我国海洋及国际海洋客观、真实、全面的情况与形势,增强学生的海权意识,激发学生的海洋情怀,培养学生成为海洋栋梁人才,外交部、教育部和基金会联合于2020年在若干所大学举办了第一期海洋外交和海洋合作系列讲座,大学生们听后热血沸腾,激情昂扬,立志要从事海权事业,报效祖国,效果非常好。今后几年,将在过去工作基础上,继续办好讲座。工作重点:在六十所以上重点高校举办海洋外交和海洋合作系列讲座,邀请我国一线专家和领导就我国海域岛屿现状与复杂形势、海洋管控与周边海洋合作、海洋维权与周边维稳、南海东海开发与合作、海洋划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国际海洋形势、海上航行安全与自由、国际海底矿产开发、南北极研究、海上丝路国家中国文化影响、海洋经济、海洋生态、海洋科技、海洋安全等内容进行讲授,激发大学生关心海洋,热爱海洋,立志海洋。另外,举办大学生海洋夏令营。从高校大学生中选拔优秀博士硕士本科学生参加夏令营,接受国际海洋法等知识的教育培训,参观海洋管理、维权、科研等机构和相关成果展示,体验海上和海岛等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对海洋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为我国海洋管理机构、联合国海洋机构、海洋国际组织等培养预备人才。举办大学生海洋研讨、论坛等活动,选派大学生到我国海洋机构、联合国海洋机构等学习和实习等,为大学生成为优秀海洋人才创造条件。

(六)捐建海洋图书馆,培养青少年人才海洋育苗项目。青少年兴则国家兴,青少年强则国家强。青少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是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也被基金会列为重要任务。基金会从2017年开始向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和边疆边境地区的30多所中小学校捐建海洋图书馆并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海洋科普活动,收到显著效果。工作重点:要在过去工作基础上,继续扩大捐建海洋图书馆中小学校的地域覆盖范围和增加中小学校数量,达到60至80所并优先捐建革命老区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小学校。捐赠的海洋图书要图文并茂,种类多样,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理解。建立海洋科普讲师团管理制度,提高科普讲师的授课责任意识。科普讲师要带着对海洋事业的情怀,对学生的关怀授课,把科普课讲得既形象生动有趣,又深入浅出通俗,犹如神秘多彩故事,还要讲出事业,讲出人生,激励起学生憧憬海洋和热爱海洋的志向。开展丰富多样的海洋知识活动,如开展海洋演讲、写作、绘画、手工、作曲、作词、制作、表演、歌唱等比赛,激发出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性。组织中小学生夏令营、冬令营活动,使学生们在活动中学到海洋知识,感受海洋的神秘,体验海洋的博大,认识海洋的重要。举办中小学老师海洋知识培训班,提高老师教授海洋课程的水平。开展“三进一出”活动,将海洋课程纳入主体教学计划,让海洋课程进课堂,海洋考试进学分,海洋科学进实验,对考取海洋大学海洋专业的学生,纳入基金会“励志深蓝”奖学金计划,予以奖励。

(七)“守护美丽岸线,我们共同行动”生态建设项目。生态建设项目是基金会贯彻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精神,提高社会海洋生态保护意识,助力美丽中国美丽海洋建设,促进海洋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行动,也是一项长期任务。工作重点:开展“全国净滩公益活动”,在每年9月中旬即世界净滩日期间在全国沿海几十个城市同时举行净滩公益活动,已举办四届。要在过去工作基础上,增加城市,聚焦主题,丰富内容,提高质量,扩大影响。要紧紧围绕宣传海洋生态保护知识,提高海洋生态保护意识设计活动总体方案,活动的主题、口号、T恤衫、帽子、标识、垃圾分类、媒体报道、活动时间等要统一,承办机构可根据活动总体方案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细化本地方案,使活动设计多式多样,如沙滩海洋演说、志愿者宣誓、展示展览、表演节目、小型研讨等。活动要请当地政府指导与支持,请当地政府部门、相关科研院所、企业、媒体、社会知名人士等参与活动,以扩大社会影响。要做好活动的宣传报道,从各个角度多个方面报送活动的成效,让保护海洋生态意识不断深入人心。要建立海洋公益组织和志愿者合作伙伴平台,形成推动“全国净滩公益活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开展“美丽海洋公益行动”,要聚焦百姓关心的海洋生态问题,深入研究,策划方案,开展活动,促使问题解决或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推动美丽海洋建设。开展“海洋生态修复”,基金会已资助约2500万元人民币在福建平潭大屿岛和宁德三屿海域进行了生态修复,并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平潭大屿岛海洋生态工程已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列为宣传示范案例。要推动条件成熟的地区建立海洋生态修复专项基金,资助开展“海洋生态修复”,为海洋生态建设多做贡献。

(八)宣扬海洋文明成果,讲好中国海洋故事海洋文化项目。我国海洋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巨大的海洋物质财富和海洋精神财富,海洋文化得到长足发展。基金会把宣传和向外传播我国海洋文明成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旨在组织利用国内外媒体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贡献出中国智慧。工作重点:开展海洋文化研究,总结海洋文明成果和人文故事,出版海洋文化系列书籍和音像电子产品,在国内外发行与传播。举办以海洋治理、海洋保护、海洋开发、海洋经济和海洋权益等为主要内容的海洋文化创意大赛,促进海洋文化的发展和海洋文化人才的成长。开展我国与周边国家海洋合作成果外宣系列报道,对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海洋合作包括科技、减灾、救助、预报、航行、安全等方面制作成系列节目,用多语言在世界重要媒体播出。资助举办“全国大中学生第十届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和“全国海洋知识竞赛”等海洋文化活动。

四、保障措施
实施八大项目,必须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发挥理事监事和合作伙伴等的作用,完善项目操作规则与机制,募集足额项目资金,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一)坚持党的领导,确保工作正确方向。基金会党组织和理事会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社会组织开展工作的总体要求,落实主管部门自然资源部和民政部党组关于社会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展工作的统一部署,坚定正确方向,制定好工作计划,安排好具体项目。基金会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引领作用,全力组织力量,努力工作,抓好落实,推动各项工作朝着正确方向和预期目标发展。

(二)完善管理制度,确保项目规范运作。健全完善基金会项目的申请、遴选、决策、落实等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并严格执行,加强项目全过程监管,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保证每个项目按照规范操作推进,确保基金会的资金安全。

(三)凝聚各方力量,确保项目顺利推进。积极发挥理事、监事、海洋空间规划研究院成员单位、战略合作伙伴单位、海洋育苗项目学校等的作用,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努力聚集社会资源,邀请社会各个方面参与相关项目的策划、实施、运行、监督等相关工作,推动项目顺利落地,健康运行,开花结果。

(四)加强自身建设,确保工作高效高质量。秘书处是基金会的办事部门和项目的组织落实机构,肩负重要使命。要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政治站位,增强为国家与人民工作的使命感、责任心、专业素质、综合能力和服务意识,凝心聚力,广集资源,心无旁骛地狠抓落实,巧抓落实,善抓落实,把八大项目中的每项工作,每个任务,每件事情,做实、做优、做出成绩。

信息来源: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
原网址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