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隋唐海上力量與東亞周邊關係
ISBN:9865183129
作者:張曉東
出版社:花木蘭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1-3
裝幀:精裝
頁數:172
內容提要:
東北亞地區在歷史上就通過海上絲綢之路開展和平友好的經濟文化交流與往來,但也發生過軍事衝突與戰爭。歷史表明,海上力量有助於在動盪時期改變和維持東北亞地區地緣政治的平衡,在和平時期也可充當維護和平與安全的重要手段。朝鮮半島是東北亞地區的戰略重心,而朝鮮半島西南部在軍事上更是戰略樞紐所在。隋唐時期以遼東領土爭端為導火索引發了隋唐王朝和高句麗的長期戰爭,史稱“東征”。戰事逐漸擴大到了整個東北亞地區,涉及所有主要國家。而高句麗滅亡後,唐朝和新羅又因為朝鮮半島主導權和領土歸屬而發生唐新戰爭,算是東征的後一個階段。由於地緣特徵,隋唐時期的海上軍事力量在東征戰爭和東北亞周邊關係中發揮了重要的戰略作用,影響戰爭勝負和周邊外交成敗。新羅海上力量一度是維護東方海上絲綢之路和平繁榮的重要因素。在唐朝後期,新羅將領張保皋的海洋經略活動表明合作型海權的發展可以為海上和平秩序的進步和雙贏作出貢獻。此外,從中國古代海軍史的發展階段來看,隋唐王朝的海軍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在歷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與影響。
作者簡介:
張曉東,男,(1977~),籍貫山東威海。上海師範大學歷史系2001屆史學士畢業,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2005屆中國古代史專業碩士畢業,華東師範大學歷史學系2008屆博士畢業,2008年入上海社會科學院圖書館文獻部任助理研究員,2009年轉入歷史研究所從事中國古代史專業至今。現任上海社科院歷 史所助理研究員,上海社會科學院海洋戰略中心副秘書長,中華能源基金會特約戰略分析師。
作者十多年來專攻軍事史和漕運史,近年來不斷研究海洋史,曾參與《中華大典·歷史典·編年典》明代部分及《中華大典·歷史典》魏晉南北朝部分編寫工作,字數達150萬字以上,參與中國外交部交辦上海社科院海洋戰略研究中心重大課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若干問題研究”大綱,獨立承擔完成上海社科院一般課題“唐代的海上力量與東亞地緣博弈”、“隋唐海上力量和東亞地緣政治”、上海社科院十八屆三中全會重大改革問題系列研究課題“領導幹部實行官邸制相關問題研究──歷代官邸制成效借鑒研究”。曾撰寫專著《漢唐漕運與軍事》,係“上海市學術著作出版基金”資助出版,入上海市社會科學博士文庫第12輯,上海書店出版社2010年出版。四十餘萬字。曾撰寫歷史與國際關係論文二十餘篇,在雜誌、報紙等媒體發表時政評論十餘篇。
目 錄
序1
第一章 緒論 1
一、學術綜述 1
二、相關理論問題4
第二章 隋朝海上力量的形成與高句麗之戰7
一、隋朝東北亞政策與高句麗之戰的起源7
二、隋文帝東征與海上遠征的首次失利9
三、隋煬帝三征高麗與海上力量的初步發展13
四、小結 17
第三章 唐麗戰爭與唐朝海上力量 19
一、唐初中外關係與唐麗戰爭的爆發 21
二、跨海平百濟戰略的提出與唐初水軍戰略地位的提升 22
三、唐太宗後期的兩栖襲擾戰與戰略調整26
四、唐高宗執行“跨海征百濟”戰略及其地緣戰略意義29
五、小結32
第四章 海上力量與唐新戰爭34
一、唐新作戰第一階段:從戰爭爆發到制海權易勢36
二、唐新第二階段作戰:從劉仁軌掌兵到泅沘港陷落40
三、唐朝重建海上力量的地緣戰略價值45
四、唐朝重建海上力量的財政困難、國策局限與軍事體制缺陷47
五、小結50
第五章 唐朝對朝鮮半島的(唐麗)戰後治理與軍事投入53
一、唐朝對於高句麗和百濟複國所持態度分析53
二、顯慶五年後唐朝對百濟的軍事投入61
三、小結69
第六章 隋唐海上力量的組織建設與技術特徵研究之一:造船業興衰分佈與經濟重心南移71
一、隋唐征東前中國造船業的地域特徵71
二、隋朝征東與江南造船業之復蘇73
三、唐麗戰爭造船用船數據統計估算79
四、唐麗戰爭動員與江南造船業中心地位的復興78
五、唐新戰爭與江南造船業80
六、隋唐東征中江南造船的形制問題84
七、小結86
第七章 隋唐海上力量的組織建設與技術特徵之二:水軍將帥的素質與表現89
一、隋朝東征之前的水軍組建背景89
二、隋朝海軍將官的素質與戰績90
三、唐太宗征東海軍將官的素質與戰績92
四、唐高宗平百濟之戰中的將帥作戰表現94
五、唐新戰爭時期跨海作戰將帥素質表現95
六、小結98
第八章、隋唐時期海上軍事力量的特點、影響和地位100
一、特點之一:非常備性100
二、特點之二:多用江南募兵102
三、特點之三:將領多來自陸軍104
四、特點之四:動員少數民族人員參與106
五、特點之五:解決周邊陸上地緣問題的戰略工具107
六、隋唐海上軍事力量的歷史影響108
七、隋唐海上軍事力量在軍事史上的歷史地位109
八、小結110
第九章 新羅海上力量與東北亞海洋權力112
一、唐麗戰爭以前的新羅海上力量(前57年—公元644年)112
二、新羅海上力量的初步運用(644—667)114
三、唐新戰爭與新羅海上力量的崛起(668-677)116
四、唐新和解與東北亞海上絲綢之路(677-9世紀早期)120
五、九世紀新羅海上力量中興(828-850)122
六、新羅晚期的海洋政治狀態(850年至新羅時代結束)124
七、小結126
第十章 新羅張保皋海洋活動的海權性質和東北亞地緣環境127
一、前期研究與理論問題127
二、張保皋海洋活動的歷史性質129
三、張保皋海洋活動之前的唐新國際關係132
四、淄青鎮李氏集團的海洋活動134
五、唐朝的國策與地緣政策的海洋缺失分析139
六、小結140
第十一章、結論——地緣環境與戰略力量:隋唐東征史所反映的地緣政治原理143
一、政治地理學理論視角與東北亞地理特徵144
二、隋唐東北亞的國際地緣環境與軍事鬥爭148
三、隋唐東徵用兵方略及其成敗151
四、小結153
參考文獻156
地名索引161
人名索引167
後序172
序
學者多認為古代中國只有水師而無海軍,這主要是因為水師在歷史上所發揮的實際作用主要在於在統一中國或平定內亂過程中,尤其是分裂時期,特別是北方政權對於秦嶺、淮河以南地區開展軍事行動要動用水上兵力,導致史料中出現水軍或水師的發展記錄。至於在古代對外關係中動用海上力量的現象則比較少見,張曉東的《隋唐東征和海洋經略》一書抓住了其中難得的案例。在弄清史實的基礎上,該書展開了多方面的思考和敘說。
現代所謂的“海上力量”主要是指海軍,其中包含作戰與力量投送兩大功能,不過在古代中國的絕大多數時段裏不存在這樣的力量形式,這是因為海上力量的強弱有無取決於國家的戰略定位。古代中國各個皇朝在國家安全和戰略上的關注重點一是國家政權之安全,二是社會經濟的穩定無虞。一方面,對中原皇朝構成嚴重威脅的只有北方的遊牧民族,故而著力經營西域可以從側面削弱來自北方遊牧民族的威脅,而在其他方向就不大需要很多的戰略投入。另一方面,王朝政權經濟和財政的基礎主要在於農業,商業只是一種補充,更不用說海外貿易是否能夠帶來值得關切的財政貢獻。同時,商品經濟的發展一定會衝擊以等級制為基礎的政治體制,故爾重農抑商成了傳統的治國之策,此外歷代王朝也很警惕發展海外關係所可能導致的種種“副作用”,所以在近代之前史書所記載的各種政治討論中幾乎見不到有關設置國家海上力量對國家利益進行相應保護的建議。
《隋唐東征和海洋經略》的作者則注意到了一個例外,即隋與盛唐時代的一些統治者在經濟穩定發展和北方強敵威脅這兩個問題暫時解決的情況下,能抱有在濱海地域開邊拓疆,對外推行王道的宏願。以朝鮮半島為主要舞臺的前後百餘年外交和軍事關係史,就是與此相關的典型事例,海上力量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往往起著重要的作用,從而在史冊上留下了可供參考的珍貴一頁。該書於此不僅較為全面地敘述了這個時段裏隋唐王朝海上力量的方方面面,還引用境外史料對朝鮮半島上幾個政權的海上力量進行了討論,使讀者對這段歷史能夠有全方位的瞭解。
在該書中,作者出於通古今之變的意願,尤其在各章的“小結”裏,以現代的地緣政治的理論、話語、和概念去闡釋這段歷史,從而遵循啟迪智慧的史學功能。鑒於海洋經略對當代東北亞關係的整合、理順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該書為此提供了一面歷史的鏡子,所以對此有興趣的讀者或許可以從中得到一些益處,特此為序。
嚴耀中
於2020年1月12日
後序
本書的寫作對我而言也是一個艱辛的歷程,反映了個人一段時間學術研究的階段性總結。我自2008年於華東師範大學畢業並取得歷史學的博士學位,進入上海社科院工作。男性多有喜歡軍事的,而我自幼更是個軍迷,讀本科的時候在上海師大校內書攤上購買了馬漢的名著《海權對歷史的影響》,因為這本書與軍事史關係太大,讀了覺得很有意思,當時也做了一點點筆記,但是並未領會主旨。本科畢業的那一年,我選修尹玲玲老師的歷史地理學課程,在圖書館看到了麥金德爵士的《歷史的地理樞紐》,便拿來作理論借鑒寫有關新疆和中亞問題形勢的作業論文期末交差。瞭解地緣政治學和國際問題研究的朋友知道,曾處於同時代的馬漢(1840.9.27-1914.12.1)和麥金德(1861.2.15-1947.3.6)是兩位戰略研究的巨匠,分別是海權論和陸權論的代表人,他們都善於通過歷史分析來提出自己的戰略學說,然而當時的我是個把讀書志趣一心撲在歷史學上的大學生,立志研究中國古代歷史,對兩位大師的理論地位和學說思想不是十分理解,遠不能和現在相比,但是麥金德地緣戰略思想的高瞻遠矚已經讓我折服的五體投地,難以自拔。讀了博士以後,第一年的政治公共課程作業論文還是在交給尹老師的那篇文章上繼續發揮的,打分為優,批作業的應該是童世駿老師。(因為當時有三位老師分授課程一部分並批改相應的作業論文)回想起來,儘管在本科讀書期間讀了不少歷史研究著作,受到了各種很大的影響,但是從至今為止的個人學術理路發展來看,除了讀研究生期間前後兩位導師和讀碩士期間其他二位共同指導的老師的指導,馬漢和麥金德才是對我的觀點、思想、方法和方向影響最大的。我喜歡用地理,特別是戰略地理和交通地理去理解和闡釋歷史問題,逐漸形成習慣和愛好,不過讀研究生的時候,“經世致用”什麼的還是真沒想過。
我的博士論文題目是“漢唐漕運與軍事”,因此當時乃至畢業後數年一直認為自己使搞運河史和漕運史研究的,這倒也是事實。在做隋唐漕運史部分的時候,搜集到隋唐東征作戰中的海上運輸史料,意外發現那段對外的海洋軍事史很精彩,就被吸引過去,還發現可以借助海權和制海權的戰略理論視角包括馬漢的觀點去理解一些問題,也讀了國內兩位海權問題研究名家張文木和倪樂雄的著作,吸收了他們的觀點,很快寫了一篇論文《唐太宗與高句麗之戰跨海戰略——兼論海上力量與高句麗之戰成敗》,發表於《史林》2011年第4期。從此我對軍事史、海洋史和軍事問題的探索興趣擴大,也才逐漸明白其實自己早就走上軍事史和軍事理論研究的道路。作為軍事史和海洋史的交叉研究學者,我一開始是借鑒軍事與戰略的理論來研究歷史問題,後來逐漸涉足現實國際問題的研究,也才開始想實踐“經世致用”,前後兩個領域的相互借鑒與啟發使我學術上獲得新的助力。在寫了一系列有關隋唐時期東北亞戰爭史的論文之後,我於2015年申請上海市社科規劃辦發布的一般課題成功,課題名稱為“隋唐時期的海上軍事力量與東北亞周邊關係”,然後就有了這本書。在完成這個課題的過程中,我盡可能運用了地緣政治和戰略地理的視角來理解軍事史和海洋史,消耗以前的積累,做出對歷史的探索。課題項目自2018年申請結項,次年通過結項。然後我傾力完善書稿,期間也獲得交大出版社李陽老師的幫助,在此也表示感謝。
整理書稿,曾斷斷續續花費了2019年的大部分時段。期間我次女曈曈在六月出生,那段時間前後我記得自己經常背著一臺蘋果筆記本前去醫院或是返回住處,一坐上車後第一件事就是掏出筆記本修繕書稿,斷斷續續把筆記本背了幾個月,把書稿整理出來。女兒出生很順利,是個健康漂亮的孩子。期間家人給了我很多支持,父親、母親、岳母都在生活上幫了我們很大的忙,我夫人也很辛苦,在家人幫助下一邊撫養長女,一邊生育二女。在生活中,我夫人為我做了不少支持。這些都是必須感謝和感恩的。
花木蘭文化出版社享譽海內外,出版了很多優秀的文史著作,能獲得資助也是一份榮幸,以往我曾經在其資助下出版了論文集《漢唐軍事史論集》,出版社的編輯老師為上次和本次的書稿修訂付出了辛勤、細緻的勞動,特茲致謝。
張曉東
2020年11月撰於威海兵史齋
(感謝張兄!)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太史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