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新书资讯 | 《海洋与文明》出版

2017-04-19 [美] 林肯·佩恩 海洋史研究
书    名:海洋与文明(The Sea and Civilization:A Maritime History of the World

作    者:[美] 林肯·佩恩

译    者:陈建军、罗燚英

出 版 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04月

媒体推荐
尽管地球表面的70%都被水覆盖,但历史叙述却一直是陆地中心论的。作者试图改变这一现状,将重心从陆地转向水域,带领读者通过海洋来纵观历史。无论对于资深的水手还是航海的门外汉来说,作者提供的资料都是十分宝贵的。

——《出版人周刊》星级推荐

有感于海洋世界的重要性在大众认知层面日益衰减,作者为我们带来了这部宏大的全球海洋史。这样一部内容全面而丰富的著作,必将构成海洋史研究领域的坚实基础。

——美国图书馆协会《书单》杂志

该书引人入胜,文采斐然,作者富有说服力地论证了海洋如何构成了一条通向现代世界的路径。

——美国《外交》杂志

该书包括丰富的史实与细节,从我们与海洋、湖泊、河流、运河之间关系的角度,讲述了人类历史的故事。

——《亚洲书评》

该书展现了出色的问题意识、优雅的文笔和百科全书式的视野。作者有力地提醒了我们,人类“乘船走向海洋”的冲动塑造了一切世代的全部文明。

——《华尔街日报》

毫无疑问,该书是目前为止最全面的一部海洋史。作者满怀激情地向我们讲述了海洋的故事,在当今的历史著作中,这种激情是十分少见的。

——《泰晤士报》

这是一部壮丽而全面的世界史,将我们从大洋洲的原始居民带入了集装箱时代。

——英国《每日电讯报》

这是一部最可读、最新鲜、最刺激、最全面、最敏锐、最富洞见而且最新的——简而言之是最好的——世界海洋史。

——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历史学教授

菲利普·费尔南多-阿梅斯托

该书对全球史进行了全新的审视。借助关于船只、风帆、风向、海流、航海技术及海洋法的大量知识,作者向我们呈现了一部从吃水线视角观察的生动的世界史。

——斯坦福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

卡伦·魏根

这是一个视角崭新且严谨有据的故事,阅读该书仿佛亲历一段令人欣喜的旅程。

——《达拉斯晨报》

作者简介
林肯·佩恩(Lincoln Paine),美国著名海洋史学者,供职于著名的缅因州海事博物馆,已出版专著5部(其中3部曾获奖),发表论文、书评等百余篇,现居波特兰。2009年至2012年间,担任南缅因大学奥舍地图图书馆诺曼·H. 摩斯远洋客轮收藏展的客席策展人与档案管理员,自2006年起,担任莱顿大学国际欧洲扩张与全球关系史研究杂志《行程》(Itinerario)的主编。
译者简介
陈建军,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学博士,现任教于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罗燚英,中山大学历史学博士,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孙中山研究所、广东海洋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内容简介
本书从海洋的视角出发,重新讲述世界历史,揭示人们如何通过海洋、河流与湖泊进行交流与互动,以及交换和传播商品、物产与文化。旨在揭示,各个人群、民族、国家与文明通过全球范围内的水路通道,在塑造自身文明的同时也在塑造着历史。作者展现了文明的兴衰与海洋之间的联系,引人入胜地叙述了人类航海事业的发展历程,谱写出一部关于航海者的史诗。
 
引 言

第 1 章 通向海洋

第 2 章 古埃及的河流与海洋

第 3 章 青铜时代的航海活动

第 4 章 腓尼基人、希腊人与地中海

第 5 章 迦太基、罗马与地中海

第 6 章 追逐季风

第 7 章 东方的大陆与群岛

第 8 章 中世纪的地中海

第 9 章 维京时代的北欧

第 10 章 海上丝绸之路

第 11 章 中国走向海洋

第 12 章 中世纪的地中海与欧洲

第 13 章 海洋亚洲的黄金时代

第 14 章 世界连成一体

第 15 章 全球贸易的诞生

第 16 章 欧洲扩张时代的国家和海洋

第 17 章 北欧的崛起

第 18 章 “时间与空间湮灭了”

第 19 章 蒸汽与钢铁时代的海上强国

第 20 章 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海洋世界

注 释

参考文献

中文版序
《海洋与文明》是一部跨国界、跨学科的历史著作,主要关注各块大陆之间的海上联系,并揭示其中重大的跨文化影响和变化。尽管书中并不缺乏关于帝国、王国和城邦的故事,但沿海地区与海上航路也占据着同样重要的位置,来自不同地区的人们在那里不仅交换商品,也交换着语言、思想和宗教,并接触到其他地区的商业、法律、审美乃至饮食。

得益于最近的一项发展,撰写一部全球海洋史变得越来越容易了,那就是海上贸易本身的日益全球化,中国等国家正在逐步夺回其自 16、17 世纪以来主导全球航路的地位。尤其对于中国而言,这种复兴伴随着一种很自然的好奇心,那就是在古代以及晚近的历史上,在漫长而宽阔的亚洲海岸上,海上商业和移民活动在商品与文化的传播过程中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海上交流(以及这种活动的偶尔中断)在中国文化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塑造作用,同时,它也使中国的文化和观念得以通过亚洲的海上航路广为传播。

对于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读者而言,这段历史所提供的知识都是同样重要的。直到最近,除了中国广州的“行商”之外,大多数西方人对海洋中国的历史仍然所知甚少。其结果便是,18 至 19 世纪的“行商”制度就像商业超新星散发出的耀眼光芒——辉煌而短暂,而且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于是,这很自然地导致了人们误解和低估了中国商业活动的海洋取向,这一取向的突出表现就是中国“无政权保护的商人”(历史学家王赓武以此描述福建商人)在海外的商业领地(如新加坡、雅加达、马尼拉等)。正是这种古老的海上活动传统,帮助中国的航海业从 20 世纪 60 年代初的不到 30 艘国际贸易船只发展到今天世界上最庞大的国有舰队。

在人们与全球海洋的互动关系中,最显著的一个特征可能就是其普遍性,甚至影响到那些对航海活动持消极态度的人。这一点在古希腊和古代中国并无不同,在世界其他国家的漫长历史上亦是如此。那些以海上贸易为生的人尽管常常遭遇反对和阻力,却以饱满的热情开创了自己的事业,并在此过程中丰富了自身及互动对象的文化内涵。

与此同时,任何地方的水手都知道,海洋是一个无情的对手,对其应该怀有敬畏,而不是一意将其征服。孔子在《论语》中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正如本书所展示的,如果说为我们所共享的全球海洋的历史有什么可以告诉我们的,那便是这句简单的真理。

 

林肯·佩恩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