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中国古代史

杨念群丨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历史学的若干沉思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历史学日益受到西方社会科学的强烈影响,改变了自身解释的格局。但随着史学研究越来越趋于规范化,盲目遵循西方理论引导的弊端也日益凸显,中西概念之间的渗透交融始终处于纠葛状态,相关知识的辨析与讨论呈现两极对立的态势。 载《社会科学文摘》2018年第11期;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摘自《天津社会科学》2018年第3期;原题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历史学的若干沉思》 自… 阅读更多 »杨念群丨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历史学的若干沉思

20181025_004

李伯重 | “加州学派”学者的新创获——《大分流之外》序

《大分流之外:中国和欧洲经济变迁的政治》,[美]王国斌、罗森塔尔著,周琳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8年10月第一版,58.00元 二十年前,一批在美国加州不同大学中讲授中国社会经济史的中年学者先后出版了几本专著,对当时国际经济史坛的主流理论和观点进行了质疑和批判,并提出了新的见解。这些学者后来被称为“加州学派”,他们的新见解集中体现在彭慕兰的《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一书中,因此“大… 阅读更多 »李伯重 | “加州学派”学者的新创获——《大分流之外》序

葛兆光:在“一国史”与“东亚史”之间 ——以13—16世纪东亚三个历史事件为例

提要 这篇文章选择13~16世纪发生在东北亚的三个历史事件,也就是“蒙古袭来”(1274,1281)、“应永之役”(1419)和“壬辰丁酉之役”(1592,1597),来讨论国别史与东亚史之间的差异。本文指出,如果仅仅站在一国历史的立场、角度和视野来观看发生在东亚的历史,会出现“死角”或“盲点”。因为,只有一个圆心(国家)的历史叙述,会使得历史有中心有边缘,中心虽然清晰,但边缘常常含糊甚至舍弃。其… 阅读更多 »葛兆光:在“一国史”与“东亚史”之间 ——以13—16世纪东亚三个历史事件为例

2016年宋辽金元明清时期考古

张保卿 杭侃 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 2018-12-18   2016年度,宋辽金元明清时期考古遗址的多样性和研究内涵的丰富性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度刊布的考古学专刊、专著、考古发掘简报和论文约560部(篇),数量是2015年度的2倍多。   一 城市考古 城市考古是历史时期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度,学界除对都城和地方城市进行了持续发掘和研究之外,还对村镇、码头… 阅读更多 »2016年宋辽金元明清时期考古

赵世瑜:“不清不明”与“无明不清”——明清易代的区域社会史解释

【原文出处】《学术月刊》(沪)2010年7期第130~140页 【内容提要】明清易代是中国历史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传统史学多将其置于王朝更迭的解释框架中加以叙述,也有一些学者纠缠于明清两朝孰优孰劣、并进而对易代的得失进行判断。近三十年来,海外学者多超越易代历史本身,将跨越此时期的晚明盛清视为“帝制晚期”或“早期现代”,但易于忽略易代本身对这一历史转型期所起的重大作用。此外,易代史的历史叙述,或始自清… 阅读更多 »赵世瑜:“不清不明”与“无明不清”——明清易代的区域社会史解释

韩国海域发掘中国宋元陶瓷 底部一个字让专家兴奋

韩国海域发掘的宋元陶瓷,底部印有汉字(韩联社) 韩国海域发掘的青瓷(纽西斯通讯社) 原标题:韩国海域发掘中国宋元陶瓷 底部这个字让专家兴奋 海外网12月27日电 据韩国YTN新闻27日报道,位于韩国西部的忠清南道泰安郡马岛海域发掘出113件文物,包括中国宋元时期的陶瓷、北宋钱币元丰通宝、朝鲜半岛高丽时期的青瓷,以及用于停靠船舶的工具等。 报道说,此次发掘出来的墨书铭陶瓷,共有7件,推测是中国福建地… 阅读更多 »韩国海域发掘中国宋元陶瓷 底部一个字让专家兴奋

日本中国史研究年刊(2006-2010年度)目录

《日本中国史研究年刊》2006年度 作者: 《日本中国史研究年刊》刊行会编 出版信息: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内容简介 本书由日本著名中国古史研究学者谷川道雄等发起编纂,旨在及时反映日本史学界的中国史研究最新成果,促进中日史学界的交流互动。计划以每年出版一辑的形式,每辑30万字的篇幅,系统介绍前一年的日本中国史研究动态。本辑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论文选刊,共编发十篇论文,有从整体理解中国史的综论… 阅读更多 »日本中国史研究年刊(2006-2010年度)目录

葛兆光 | 彼此环绕和交错的历史

葛兆光,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现任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及历史系特聘资深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东亚与中国的宗教、思想和文化史。主要著作有《中国思想史》(两卷本)、《增订本中国禅思想史》、《宅兹中国》、《何为中国》(2014)。曾获第一届“中国图书奖”(1988)、第一届“长江读书奖”(2000)、第一届Princeton Global Scholar(2009)、第三届 PajuBook Award(韓國… 阅读更多 »葛兆光 | 彼此环绕和交错的历史

2018明清史文章分类汇总(历史学期刊1)

河南尹整理 史地刊讯 2018先秦秦汉史文章分类汇总(历史学期刊1) 2018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史文章分类汇总(历史学期刊1) 本篇分类整理2018年中《历史研究》(第6期暂缺)、《中国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第6期暂缺)、《史学月刊》、《文史》、《史林》、《史学集刊》、《中国农史》(第6期暂缺)、《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第4期暂缺)、《古代文明》、《古今农… 阅读更多 »2018明清史文章分类汇总(历史学期刊1)

日本静嘉堂文库所藏宋元版古籍PDF在线检索与阅读

静嘉堂文库 (せいかどうぶんこ)是日本京都收藏中日文古籍的专门图书馆。创始人岩崎弥之助从明治二十五年(1892)前后开始搜集中国和日本的古籍。其子岩崎小弥太扩充了藏书。中国清末藏书家陆心源去世后,其皕宋楼所藏宋元版刻本和名人手抄本4146部 43218册于1907年为岩崎所购,运往日本,成为静嘉堂文库的基本藏书。 文库所收藏的汉籍,包含从明治40年(1907年)从中国收买的浙江湖州皕宋楼陆心源旧藏… 阅读更多 »日本静嘉堂文库所藏宋元版古籍PDF在线检索与阅读

耿昇:法国汉学界对丝绸之路的研究

一、法国学者研究丝绸之路的背景与机构 “丝绸之路”是沟通中西经济、政治、人员、文化和思想交流的一条大动脉。在海上丝绸之路大举开通之前,陆路丝路东起中国,穿越西域、古印度、阿拉伯- 波斯社会,一直通向希腊- 罗马世界。丝路输送的并不仅仅是丝绸,而且从时空和交易额方面综观全局,丝路上的丝绸交易所占比例甚小。从狭义上讲,文化交流实际上与物质交流平分秋色,甚至还可能有过之;从广义上讲,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阅读更多 »耿昇:法国汉学界对丝绸之路的研究

周海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近代史资料的整理与出版

作者: 文章来源:团结报 更新时间:2018年12月07日 相比于中国古史而言,中国近代史的资料向来给人以卷帙浩繁甚至无边无涯的印象。陈寅恪即谓,“近现代史,文献档册,汗牛充栋,虽皓首穷经,迄无终了之一日,加以地下地面历史遗物,日有新发现,史料过于繁多,几无所措手足”。不过,倘若以一般研究者能够阅读和利用作为标准,近代史资料在数量和规模上大幅度超越古史却差不多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事情。因此,追溯改… 阅读更多 »周海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近代史资料的整理与出版

李细珠:改革开放40年来晚清政治史研究的基本路向

作者: 文章来源:《广东社会科学》2018年第6期 更新时间:2018年12月06日 [内容提要]改革开放以来40年,既是晚清政治史研究的繁荣期,也是遭遇进一步发展困境和面临新的挑战的时期。改革开放前后及1980年代,在学术上拨乱反正的基础上,晚清政治史研究一度繁荣发展,重建了革命史研究范式。1990年代初,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行,发生研究范式转换,从革命史范式向现代化范式转变,出现革命史研究… 阅读更多 »李细珠:改革开放40年来晚清政治史研究的基本路向

明代折漕规模及漕粮折价确立的原则考

点击上方“独立精神”可订阅哦! 本文作者胡铁球教授 编者按 这篇考实性文章长近4万字,解决了中国经济史的很多疑难问题。微信版摘发1万余字,需要原文的读者请参见原刊。 摘要 明代漕粮改折分为永折和临时改折两种。自成化以来,历年折漕数额起伏不定,据统计,自正德十六年至天启六年年均折漕为88万石,占整个漕粮的22%,其中正德十六年至嘉靖二十五年、万历四年至二十八年为两个折漕高峰时段,年均折漕分别达110… 阅读更多 »明代折漕规模及漕粮折价确立的原则考

严泉丨全球化视野下的近代中国新论

近来年,全球化与中国史研究蔚然兴起,不少国外学者尝试以全球化视角审视中国明清史与近代史,与传统的革命史、现代化史研究模式相比较,全球化史观无疑是一种新的研究取向。 英国学者蓝诗玲(Julia Lovell)的《鸦片战争》(刘悦斌译,新星出版社2015年版),作为第一本关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英文著作,对战争背景的分析视野比同类著作更加宽阔,特别关注其中的全球化因素。 关于鸦片贸易是19世纪上半叶中国出… 阅读更多 »严泉丨全球化视野下的近代中国新论

黄修志:明代嘉靖“大礼议”与朝鲜王朝之回应

  本文发表于《古代文明》2018年第2期,第95-106页。作者黄修志,鲁东大学文学院讲师,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后。 经作者授权同意,鉴于字数限制(原文19000余字),本号只贴出“结语”部分,请以纸本刊物为准。全文pdf,可访问链接: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wE_6Bu8Z4qBZ09VwwQ2XUQ,密码: aybi 若发现文中错误或有批评指正意见,请… 阅读更多 »黄修志:明代嘉靖“大礼议”与朝鲜王朝之回应

清代关税的长期表现

点击上方“独立精神”可订阅哦! 本文作者倪玉平教授 摘要 清代关税按特定比例征之于货物或船只,征收涵盖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清代关税的征收饱受政治、军事因素的影响。太平天国起义之前,关税征收量较为平稳。此后,因西方势力的介入,洋关迅速崛起,并整体带动关税飞速增长。利用人口和物价指数对关税量进行修正,并未完全改变这一增长趋势。清代关税的变化,成为引领中国传统财政体制由农业型财政向工商业型财政转变的关键… 阅读更多 »清代关税的长期表现

[日]松尾恒一 ‖ 明清时期中国东海、南海的海盗活动和记忆:兼与日本、中国、东南亚的宗教史迹印证

, 点击上方“南国学术”可订阅哦! 明清时期中国东海、南海的海盗活动和记忆 ——兼与日本、中国、东南亚的宗教史迹印证 [日] 松尾恒一 [作者简介]松尾恒一,1985年毕业于日本国学院大学文学部日本文学科,1995年在国学院大学获得文学博士学位,先后任教任职于国学院大学文学部、大仓山精神文化研究所,2010年起担任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教授、总综合研究大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千叶大学大学院客… 阅读更多 »[日]松尾恒一 ‖ 明清时期中国东海、南海的海盗活动和记忆:兼与日本、中国、东南亚的宗教史迹印证

万明 ‖ 十五世纪印度洋国际体系的建构:以明代“下西洋”亲历者记述为线索

, 点击上方“南国学术”可订阅哦!   十五世纪印度洋国际体系的建构 ——以明代“下西洋”亲历者记述为线索 万 明 [作者简介]万明,1988年在北京大学获历史学硕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二级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被聘为北京大学明清史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廊坊师范学院特聘教授,兼任中国中外关… 阅读更多 »万明 ‖ 十五世纪印度洋国际体系的建构:以明代“下西洋”亲历者记述为线索

孙卫国‖清官修《明史》对万历朝鲜之役的历史书写

摘要:清官修《明史》历经90余年,万斯同《明史稿》、王鸿绪《明史稿》及张廷玉主持修纂的殿本《明史》,是不同撰修阶段最为重要的明史书。对于万历朝鲜之役人物传记的历史书写,万斯同颇为重视,王鸿绪不够重视,张廷玉则加以否定和抹杀。在张廷玉的《明史》中,《神宗本纪》奠定否定朝鲜之役的基调;东征朝鲜明将领的入传,或因家族,或因播州之役,或因辽东事变,几乎无人是因朝鲜之役入传的;《朝鲜传》对于相关人物与战役,… 阅读更多 »孙卫国‖清官修《明史》对万历朝鲜之役的历史书写

读史识 | 刘永华:地域之外的社会:明代役法与一个跨地域网络的兴衰

瑶湖读史 读大历史 关注 Copyright ©  本文原载于《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18年第5期,第117-128页,感谢作者授权瑶湖读史推送此文。 作者刘永华,现为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明清社会文化史、明清社会经济史。推送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号予以删除。因微信体例所限,注释从略,如需引用,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获取原文。 地域之外的社会: 明代役法与一… 阅读更多 »读史识 | 刘永华:地域之外的社会:明代役法与一个跨地域网络的兴衰

学术印记 | 中国古代史研究40年

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巨变,哲学社会科学也取得长足发展。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光明理论推出“学术印记”专题,梳理各学术领域的突出成就,总结学科建设的不凡历程,知往鉴今,以启未来。 “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今天,明理君与您共同回顾40年间中国古代史研究领域的40项进展,欢迎留言讨论。 “又踏层峰望眼开” ——史学理论深化发… 阅读更多 »学术印记 | 中国古代史研究40年

明代官方语境中的“倭寇”与“日本”

【内容提要】“倭寇”问题,是影响明代官方对日本认知的一个重要因素。洪武时期基于重构东亚封贡体制及宣示自身统治合法性的需要,明太祖朱元璋在最初的对日诏书中,采取了将“倭寇 与“日本相关联的督促策略。随着双方交涉的逐渐展开,尤其是永乐至正德年间,明朝与日本“封贡”关系的日渐确立,明代官方意识形态中基本采取了“倭寇”与“日本”两分的看法。虽然嘉靖初年的“宁波争贡”事件及后来“大倭寇”的兴起,对明代官方“… 阅读更多 »明代官方语境中的“倭寇”与“日本”

熊秋良、李玉 | 美国驻华领事馆关于中国共产党 及红军的观察

提要:美国驻华领事馆报告作为美国对华观察的全方位纪录,蕴藏着大量关于中共和红军的信息。因各种条件的限制以及意识形态的差异,美国领事馆有关中共和红军的报告存在一些偏颇之处,但也不乏许多纪实的报道和客观的认识。对美国驻华领事馆文献进行整理和研究无疑有助于拓宽中共党史和苏区史的研究。 作者简介:熊秋良,女,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玉,男,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教授。 文章原刊:《苏区研究》20… 阅读更多 »熊秋良、李玉 | 美国驻华领事馆关于中国共产党 及红军的观察

李大龙、朱尖 | 鸿胪井刻石铭文新解:唐与渤海、靺羯关系史上的两次出使

作者简介:李大龙,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编审;朱尖,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博士后研究人员。 摘要:鸿胪井刻石是唐代东北边疆史研究的重要实物资料。学界一般认为,刻石铭文所记“鸿胪卿崔忻”和史书所记“郎将崔訢”为一人,“宣劳”与“册封”是同一次出使的行为。文章指出了鸿胪井刻石解读存在的诸多疑点,结合使者出使时间、出使对象、身份和使命等方面的探讨,提出:“鸿胪卿崔忻”和“郎将崔訢”是两次不同… 阅读更多 »李大龙、朱尖 | 鸿胪井刻石铭文新解:唐与渤海、靺羯关系史上的两次出使

纪要 |【文研讲座99】侯旭东:”制度”如何成为了”制度史”

文研讲座99 2018年10月16日下午,“北大文研讲座”第九十九期在北京大学第二体育馆B101报告厅内举行,主题为“‘制度’如何成为了‘制度史’”。清华大学历史系侯旭东教授主讲,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孙正军主持。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铭铭、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刘后滨评议。 侯旭东教授 讲座伊始,侯旭东教授首先指出制度研究的重要地位,以至于历史学逐渐形成了制度史这一学术分支。但是,“制度”… 阅读更多 »纪要 |【文研讲座99】侯旭东:”制度”如何成为了”制度史”

冯建勇 厉声 |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学科的繁荣与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学科的繁荣与发展 作者简介:冯建勇 厉声,浙江师范大学历史系、环东海与边疆研究院。文章原刊《人文杂志》2018年第10期。注释删除,如需查看请阅原刊。 摘要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边疆史地研究领域,无论是在学科构筑、学术前沿方面,还是在一些新的研究范式和重大理论问题上,均取得了长足发展。本文对中国边疆学学科构筑、马克思主义国家与边疆理论、“从边疆观中国”研究范式、中… 阅读更多 »冯建勇 厉声 |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学科的繁荣与发展

戚文闯:明清朝贡体系述评

原文出处:《重庆社会科学 》2016年第1期,第114—120页。 作者简介:戚文闯,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山东青岛 266100 摘要: 明清时期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重要转型期,两朝都曾推行海禁政策,只保留官方性质的朝贡贸易,中外关系的突出特征表现为建立了完备的朝贡体系,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关系也由此得以空前加强。国内外学界十分重视对古代中国朝贡体系的研究,尤其是对于明清朝贡体系的研究… 阅读更多 »戚文闯:明清朝贡体系述评

陈尚胜 | 东亚海域前期倭寇与朝贡体系的防控

摘要:14世纪中叶至16世纪中叶是东亚海域史中倭寇的活跃时期,学术界把14世纪中叶至15世纪的倭寇称为前期倭寇。文章考察了高丽、明朝围绕前期倭寇,与日本南北朝以及室町幕府之间的相关交涉活动。认为,高丽在14世纪后期与日本南北朝以及明朝之间,在倭寇情报和防范、解救被掳他国人口、帮助缉捕海洋犯罪逃犯等方面,开始有了初步合作。而到15世纪,随着明朝与朝鲜王朝、明朝与日本室町幕府之间封贡关系的建立,在防范… 阅读更多 »陈尚胜 | 东亚海域前期倭寇与朝贡体系的防控

赵世瑜 | 从明清史看宋元史:“连续递进”的历史研究法

如果我们真的跳出王朝史的藩篱,就会跨越一个朝代、一个时期去思考相关的问题…… ——赵世瑜 本文的主题来自于这些年我在研究明清史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想法。其实从明清看宋元或更早的历史,或者反过来说,从唐宋变革期一直看到明清,这样的思考并不新鲜。特别是像研究经济史、社会经济史的人,更是经常从比较长的时段来考虑。如果我们真的跳出王朝史的藩篱,就会跨越一个朝代、一个时期去思考相关的问题,实际上我们是提倡一种“… 阅读更多 »赵世瑜 | 从明清史看宋元史:“连续递进”的历史研究法

陈得芝:韩儒林的元史研究

各科学术的发展,都是由一代代学人的成绩不断积累,一步步地前进的,其中杰出学者创造的成绩,能在本学科的发展中开辟一个新阶段,为后来者树立学习的典范和奠定继续前进的基础。在我国蒙元史和西北民族史学科,韩儒林(1903—1983)先生就是这样的杰出学者。 韩先生字鸿庵。1903年11月2日生于河南舞阳县黄林村。父业农,二伯在村塾教书,幼时他随二伯就读于村塾,十一岁人初等小学,十三岁考取舞阳县立高等小学。… 阅读更多 »陈得芝:韩儒林的元史研究

赵凌飞 | “一带一路”史研究综述

作者简介:赵凌飞,上海大学文学院。文章原刊:《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8年第1期。 摘    要:回顾“一带一路”史研究, 可看出:“丝绸之路”的文献学与考古学研究成就突出, 尤其是对于敦煌吐鲁番文书的研究成果丰硕;专题研究中对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交通的关注较为明显;区域研究集中于西域;个案研究集中于城市.“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主要偏重考古、贸易与港口, 对于“一带一路”的起源、内涵、价值、作… 阅读更多 »赵凌飞 | “一带一路”史研究综述

洪丽珠丨义随世变──元人的胜国运用

提要:明朝是近世第一個以大一統形式”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的漢族王朝,重構華夏正統的背景下,對元朝稱以胡虜、胡元等,易於理解,但為何用”勝國”,就顯得特殊。本文論證以”勝國”代稱前朝,是從元代開端,最初的”勝國”於《春秋》中本意為”絕其社稷,有其土地”;《周禮》中為”亡國”,並非專指前朝,到了明代晚期的字典中,已定義為”為吾所勝(亡)之國”,顯示”勝國”之用在元代經歷了意義上的微妙變化。姚燧頻繁地使… 阅读更多 »洪丽珠丨义随世变──元人的胜国运用

何忠礼:宋元易代之际的南宋士大夫

何忠礼:宋元易代之际的南宋士大夫——以浙东地区的士大夫为主   内容摘要:自西周以来,在分封制中就有大夫和士的等级,当时的士、大夫和士大夫,既习文,又不摒弃武事,所以并无严格的文武之分。魏晋以后到唐代,随着察举制和科举制的盛行,具有一定文化知识而入仕的士人大增,士大夫逐渐成为文臣的专称。赵宋政权建立后,通过改革科举制度,造就了大批以科举入仕的士大夫。进入南宋,浙东地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 阅读更多 »何忠礼:宋元易代之际的南宋士大夫

李学智:马戛尔尼使团是以“祝寿”名义来中国吗?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李学智 近代以来,马戛尔尼使团以祝寿(或补祝寿礼)名义来华的说法,虽事出有因,但实际上是由于清廷臣工歪曲、错误地翻译英方致两广总督的信件而造成的。 关于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一事,国内海峡两岸出版的多种著作述及此事时均称:英国使团是以给乾隆皇帝祝寿(或补祝寿礼)的名义来中国的。国内已翻译出版的三种由当年此使团成员记载其事的著作(马戛尔尼:《179… 阅读更多 »李学智:马戛尔尼使团是以“祝寿”名义来中国吗?

第十九届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首届屯堡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8-08-15 今日下午,第十九届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首届屯堡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安顺铂瑞兹酒店,正式拉开序幕!此次研讨会为期五天(2018年8月15日—2018年8月19日),厦门大学国学院教授、中国明史学会会长陈支平;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明史学会首席顾问毛佩琦;北京行政学院教授、中国明史学会常务副会长高寿仙;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教授方铁等众多专家学者参与此次研讨会。… 阅读更多 »第十九届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首届屯堡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元朝海疆经略的经验与教训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10月17日第657期 作者:姚建根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肇建的大一统王朝,其疆域最大时,“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过汉唐而成为空前辽阔的大帝国。“南越海表”一语,揭示出蒙古族这个跨马引弓的草原民族与海洋结下的不解之缘。从军事层面探讨元朝对海疆经略的得失,或许可以令人有所感悟。   多管齐下经略海疆   元朝对海疆的军事经略,可从三… 阅读更多 »元朝海疆经略的经验与教训

古罗马军团东归中国了吗?——读《古罗马军团东归伪史辨识》

古罗马军团东归中国了吗?——读《古罗马军团东归伪史辨识》 尚季芳 《骊靬梦断——古罗马军团东归伪史辨识》,汪受宽著,兰州大学出版社2012年10月第一版,96.00元     近年来,有关古罗马军团东归中国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各种观点纷至沓来,莫衷一是。汪受宽先生的新著《骊靬梦断——古罗马军团东归伪史辨识》基于作者长期的研究,运用大量翔实的中外史料,严谨科学的考证评判,缜密系统的论证方法,郑重指… 阅读更多 »古罗马军团东归中国了吗?——读《古罗马军团东归伪史辨识》

陈彩云 | 元代私盐整治与帝国漕粮海运体制的终结

陈彩云 历史学博士,浙江师范大学环东海与边疆研究院兼职研究员、浙江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主要从事蒙古-元朝史,特别是从事元代至当代中国海疆与东亚海洋文明研究。 摘要:元代继承南宋以来的沿海盐场,藉由食盐专卖制度,使盐课收入成为帝国财政的重要来源。其盐业政策与东南滨海民众生计存在尖锐矛盾,造成严重的民生灾难。在盐课收入与民生困境之间,官方加强对犯法者的缉捕,鼓励民间互相告赏,司法腐败导致冤狱四起,终… 阅读更多 »陈彩云 | 元代私盐整治与帝国漕粮海运体制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