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研究的主流英文期刊
东南亚研究的主流英文期刊 (SE) ASIAN Studies(东南)亚洲研究 Publisher主办 Asia Pacific Business Review SSCI(ROUTLEDGE JOURNALS, TAYLOR & FRANCIS LTD英国) Asi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ESCI(ROUTLEDGE JOURN… 阅读更多 »东南亚研究的主流英文期刊
东南亚研究的主流英文期刊 (SE) ASIAN Studies(东南)亚洲研究 Publisher主办 Asia Pacific Business Review SSCI(ROUTLEDGE JOURNALS, TAYLOR & FRANCIS LTD英国) Asi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ESCI(ROUTLEDGE JOURN… 阅读更多 »东南亚研究的主流英文期刊
作者: 文章来源:《兰州学刊》2015年第10期 更新时间:2015年10月21日 摘要: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大陆学术界对于晚清中外关系史的研究取得丰硕成果。从研究内容来看,已有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专题:边疆危机、甲午战争前后的国际关系、清末十年的中外关系、在华外国人与晚清外交以及外交制度与外交机构。从研究的时间特征来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949年到1965… 阅读更多 »张志勇:1949年以来中国大陆晚清中外关系史研究综述
【内容提要】英国对中国革命史的研究在早期多为纪实性作品,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研究成果不断问世,无论是人员、机构、资料或出版物都有很大进展。《中国季刊》至今仍是具有国际影响的学术刊物。英国学者的研究主要涉及近代的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建党前后至1949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及人物、华工、香港史、中国科技文化史等方面。 【英文摘要】In its early stages (prior to … 阅读更多 »国外研究中国革命史的历史考察——英国部分
英国著名的AMD学术出版社成立于1990年,以出版原始手稿、珍稀图书与其他原始资料而著称,目前的出版项目超过500个,其资源主要来自欧洲、北美、非洲与澳大利亚的图书馆与档案馆。他们同时还出版大量的历史文化原始资料数据库,在业内享有很高的盛誉。. 点击平台网址,可以进行跨库检索;点击各子数据库名称,可直接进入该子数据库使用。 平台网址:http://www.archivesdirect.amdigi… 阅读更多 »英国外交档案系列数据库
Themes in Global & Comparative History (HI997) Module Leader Dr Aditya Sarkar Context of Module Module Aims Outline Syllabus (readings via Aspire Reading List) Intended Learning Outcomes Illustrat… 阅读更多 »英国华威大学全球史课程大纲(含参考书)
来源:文汇学人 点击查看韩国西江大学史学科桂胜范教授的书评: 桂胜范评《想象异域》|裁决文明 我们不仅要防止“中国中心主义”以及任何形式的“天朝立场”和“天下主义”,也要防止历史事件的分析中,过分夸大华夏文化与中华帝国的核心作用。比如,过去一旦提及儒家、汉字、佛教和律令制度,就总觉得它发源于中国,因此中国就是老师,而其他国家总是学生,难道就不能认为,它本身是东亚各国共同型塑的和共同享有的政治文化吗… 阅读更多 »葛兆光:倾听来自韩国学界的声音——回应桂胜范教授对《想象异域》的评论
【光明书话】 作者:仲伟民(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李俊杰,系清华大学历史系硕士生) 2015年非洲埃博拉疫情暴发时,比尔·盖茨在一次演讲中就曾发出警告:“如今全球最大的危险不是核战争,而是高度传染的病毒;不是导弹,而是微生物:因为我们在核威慑上投注了很大的精力和金钱,但在防疫系统上却投资很少,我们还没有准备好预防下一场大疫情的发生。而我们的准备不足,可能会导致下一场疫情,比埃博拉病毒的危害更严重!”… 阅读更多 »瘟疫与人类历史——传染病影响世界历史进程
英国约克大学Borthwick档案研究所 (网址:https://www.york.ac.uk/borthwick/) 近日,Borthwick档案研究所的古文字指南(Palaeography)免费公开了Reading the Past: Sixteenth and Seventeenth Century English Handwriting的PDF版 (下载地址:https://www.yor… 阅读更多 »第七期|16-17世纪英格兰手稿辨识
·亚洲史· 16—17世纪梅毒良药土茯苓在海外的流播 内容提要 伴随地理大发现的深入展开,梅毒作为一种新疾病于16世纪初期传入中国沿海。因应其传入,晚明医家袭用古代医学理论以土茯苓治疗梅毒并取得良效,随后土茯苓便反向流播到印度、非洲、欧洲乃至美洲等地区。在此流播过程中,中药的传统炮制方法也为欧洲各地医师所接纳、采用,频繁载入多语种的西方医籍,为世界范围内的流行疾病治疗做出了贡献。土茯苓在16世纪中… 阅读更多 »16—17世纪梅毒良药土茯苓在海外的流播
壹 卷 让/思/想/流/动/起/来 2015年5月,我和黄宽重及吕妙芬教授,联合进行了“历史学门热门及前瞻学术研究议题调查计划(2010-2014)”。这个计划主要在延续2005年所进行的“历史学门热门及前瞻学术研究议题调查计划”,针对近五年台湾地区历史学门的热门研究课题与重要研究趋势进行分析,以供学界参考。 这项计划最初构想是拟在2005年既有的研究调查基础上,针对历史学门各领域的重要研究成… 阅读更多 »从新文化史到全球史:当代历史学研究的几种新取向
晚明中国与西属菲律宾的贸易规模及历史走向——基于“货物税”(almojarifazgo)文献的数据分析 内容提要 :16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与西属菲律宾的海上贸易迅速兴起,中菲航线随之成为美洲白银输入中国的最主要渠道。伴随交易额的递增,马尼拉当局在1581年开始向中国商船征收一定比例的“货物税”(almojarifazgo)。虽几经变革,但直到明代终结,货物税制度仍得到有效施行。因而通过对勘分析… 阅读更多 »李庆 | 晚明中国与西属菲律宾的贸易规模及历史走向
正如拉施都丁在《史集》开篇处的宣告,“还有什么事比成吉思汗国家的建立更值得一提的呢?它被认为是开启了一个新的纪元。”蒙古帝国对世界历史的进程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2019年11月30日,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邱轶皓受邀参加上海图书有限公司、上海古籍出版社主办的“海上博雅论坛”,举行“世界史视野下的蒙古史研究”主题讲座,一百余名观众参与此次活动。 讲座现场 如何认识并想象蒙古帝国 蒙古帝国横贯欧亚、… 阅读更多 »讲座︱邱轶皓:世界史视野下的蒙古史
“华夷秩序”的东亚构架与自解体内情 韩东育 |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摘 要]以“朝贡”形式推展于东亚地区的“华夷秩序”,经历过从“文野之别”到“国族主义”的漫长演变过程。与此相应,穿俊其间的亲缘关系网络亦经历了从紧密松弛再到解体等次第演化阶段。其中,“自民族中心主义”和“利益中心主义”,构成了秩序组建与解体的核心内情。 [关键词]华夷秩序;朝贡贸易;东亚;小中华;自民族中心主义 一 “华… 阅读更多 »韩东育 | “华夷秩序”的东亚构架与自解体内情
【原文编者按】 谈起中日交流史,日本曾向中国派遣大量遣唐使的史实广为人知。但在日本学者榎本涉看来,到了宋元时期,中日交流不但没有衰退,反而更加繁荣。那么为何宋元时期的中日交流大多不为人知?双方进行贸易的交通路线是什么?主要进出口的商品有哪些?在中日贸易中活跃的商人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 榎本涉作为当代日本古代中世对外关系史研究的代表人物,他对日宋、日元贸易的研究堪称日本学术界的定说。长期以来,他与中… 阅读更多 »榎本涉:元代曾是中日贸易的顶峰
宋怡明 我从事历史研究已经二十多年,不论是讨论明代、清代或者是现代的历史,我主要的兴趣始终是一样的,就是中国的普通老百姓,关心他们怎么处理生活中的重大问题,会想出什么策略来处理他们面临的挑战。我第二本书写的是金门冷战,这本书叫作《前线岛屿:冷战下的金门》,它主要的内容就是讨论金门老百姓怎么面对国际冷战和台海复杂严峻形势引发的问题,因此发明了“被管制的艺术”这样一个概念。国家制度在历史上能规范但不能… 阅读更多 »被管制的艺术:明代福建沿海地区的军户与卫所
Copyright © 本文根据作者在2017年5月21日北大博雅讲坛第96期“大写意:全球史的写法与读法”上的讨论和对话整理,原刊于《世界历史评论》2019年春季号,由作者和《世界历史评论》授权本公众号全文转发,特致谢忱!如需转载,请注明【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官方公众号“美国史研究”】! 对谈人简介 王立新,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雅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学位分会主席、中国… 阅读更多 »学者访谈 | 王立新:全球史的书写与世界公民意识的培养
万历朝鲜战争(1592-1598,也称“抗倭援朝”)是明代万历年间发生在朝鲜半岛的中、日、朝三国战争。韩国称为“壬辰倭乱?丁酉再乱”,取兵乱离散之意。日本称为“文禄?庆长之役”,暗示战争背后的征兵与劳役。 从东亚史的角度重新审视万历朝鲜战争 随着东亚各国学者交流的日益深化,中日韩三国开始共同关注及重新审视这场东亚国际大战,并开始采用较为中立的“壬辰战争”(The Imjin War,也有学者称之为… 阅读更多 »程永超:近世东亚“谍战”:壬辰战争前后的中、朝、日情报网
美国对外关系文件集是美国国务院整理出版的有关美国外交事务的文件汇编,该文件涵盖的时间段是1861年到今天(当然要等解密之后),包含的内容有外交官来往信件、电报,会议备忘录、政策文件等等,库存相当丰富。 1861-1960年:http://uwdc.library.wisc.edu/collections/FRUS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 阅读更多 »美国对外关系文件集FRUS(1861-1960)
(Record Group 84) 1788-1990 Overview of Records Locations Table of Contents 84.1 Administrative History 84.2 Records of Diplomatic Posts 1788-1962 84.3 Records of Consular Posts 1790-1963 84.4 Records… 阅读更多 »美国Records of the Foreign Service Posts of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摘要:13世纪后期欧亚大陆的白银突然变得充裕,而到14世纪60年代又突然稀缺了。伦敦造币厂的银币年产量与孟加拉的银卢比的年发行量的变动如影随形,两者之间的这种联动是蒙古帝国将银的流通从市场底层转移到了欧亚大陆的长途贸易的结果,虽然对此观点仍存争议。在第一个白银时代,货币流通分为多个层级,而白银则始终在高层级流动,以白银重量确定的记账单位在欧亚商路的西端决定着银币的价格,而在东端的元朝则与纸币保持着… 阅读更多 »欧亚大陆的白银时代(1276年~1359年):可公度性和多样性。【黑田明伸著;高聪明译】
微信ID:sanlianshutong 『生活需要读书和新知』 16世纪欧洲人到来之前,印度洋海域和东亚海域的海上贸易中,不仅没有一种大家都遵循的贸易规则,没有安全保障机制和仲裁机制,甚至也没有一种共同的商业语言。 西欧殖民者来到东亚后,对活跃在这里的华人海上贸易商业进行打压,这是不争的事实。还应当注意:贸易不同于单纯的掠夺。各国商人在东亚,除了竞争,也有相互合作的一面。 “市通则寇转… 阅读更多 »李伯重: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商”与”盗”
赵莹波,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教授 摘要:14世纪后期,1368年明朝建立,1392年日本结束南北朝国家恢复统一,朝鲜代高丽而立。明朝分别把朝鲜和日本纳入册封体制,东亚各国又都处在一个新的历史变革时期。在明日之间的国书中,常出现年号的不同变化、有无、甚至漏写的现象,同时日本国书中“日本国王之印”时隐时现,或真或假。自幕府将军足利义政执政以来,从1456年的“带国印”到1465年换成“体信顺达”的… 阅读更多 »从明朝与日本之间国书中年号、称谓和国王印的变化看东亚关系
内容摘要:自20世纪初以来,美国史学在趋新求变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政治史则经历了从兴盛到衰落再到寻求复兴的过程。虽然政治史作为一个领域的地位和影响明显衰落,但政治作为一个观察和理解过去的维度,却渗透到了历史研究的各个领域。同时,美国政治史家始终没有放弃捍卫和振兴其领域的努力。他们重新界定政治和政治史,扩大政治史的边界,更新研究范式,重建学科自主性,力求在新的学术语境中形成某种“新”政治史。 政治… 阅读更多 »李剑鸣 |美国政治史的衰落与复兴
劳作之中:农民的世界史 基本信息 作者简介:埃里克·范豪特,比利时根特大学历史系经济史与世界史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1959年生于比利时蒂伦豪特,1989年获比利时根特大学博士学位。现为根特大学历史系经济史与世界史教授,“社区、比较与联接”多学科世界史研究组组长以及根特全球研究中心理事会成员,同时也是美国哈佛大学魏德海全球史项目、宾汉顿大学费尔南德·布罗代尔中心和荷兰乌得勒支大学的客… 阅读更多 »埃里克·范豪特 | 劳作之中:农民的世界史
仲伟民教授 清华大学 摘 要 世界历史的近代化是一个全方位的进程,学术界关于近代化原因的揭示已经非常充分,但从世界市场尤其是从成瘾性消费品市场这个角度所做的研究非常不够。包括糖、茶叶、咖啡、可可等在内的成瘾性消费品曾经在世界近代化过程中扮演过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在大航海后成为主要的世界商品,而且成为宗主国与殖民地的贸易链接纽带。成瘾性消费品既是近代生活方式和近代文化产生的催化剂,也是… 阅读更多 »仲伟民 | 全球化、成瘾性消费品与近代世界的形成
很少人注意到中美两国共有的历史——两国在文化层面和非政府层面的交往,两国在政治、军事、外交之外的“关系”。徐国琦循着入江昭教授“文化国际主义”的论述,复活这一段非同寻常却被人遗忘的旋律:蒲安臣、戈鲲化、古德诺、杜威、留美幼童和体育运动。 ◆◆ 研究不同民族国家之间交流互动的国际史领域曾被“大国兴衰”的概念所涵盖,所用的语汇多是“国家利益”“国家安全”“力量均衡”,而这样的… 阅读更多 »徐国琦:我这本书的一个野心
摘 要:朝鲜王朝大规模的对华书籍交流,令日本、琉球、安南等难望其项背,这主要是由地缘格局、政治结构和治国理念所致。朝鲜“小中华”意识刺激了对华书籍交流,而朝鲜对华书籍交流又促进了“小中华”意识的发展和变迁。总体来说,朝鲜前期的对华书籍交流带有更多的“尊王”和“慕华”色彩,朝鲜后期则带有更多的“尊周”和“攘夷”意味,但共同之处是,两者都摆脱不了“事大”的影子,最终使朝鲜保持了政权稳定。朝鲜对华书籍交… 阅读更多 »黄修志 | 书籍与治教:朝鲜王朝对华书籍交流与“小中华”意识
文章发表于《南国学术》2015年第4期第4—15页 滨下武志,1974年在东京大学人文科学研究科获硕士学位;1979—2006年任教于一桥大学、东京大学、京都大学、龙谷大学;2006年受聘为中山大学全职教授;2008—2017年任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院长,2017年6月至今任华中师范大学亚洲研究院院长;主要从事中国社会经济史、东亚经济史、东南亚华侨华人史的研究,代表性著作有《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清… 阅读更多 »滨下武志、舒小昀 | 从“陆地亚洲”转向“海洋亚洲”:关于“海洋与亚洲地域圈”的讨论
『海洋与中国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主办单位 厦门大学历史系 中山大学历史系 中国·厦门 2019年3月29日至4月1日 会议日程 3月30日(星期六)上午会议地点:科艺中心二楼音乐厅 第一节 开幕式(8:30—9:10) 主持人:厦门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朱菁教授 一、厦门大学领导致词 二、嘉宾讲话 陈春声(中山大学教授、校党委书记) 张海鹏(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史学会原会长) 王… 阅读更多 »”海洋与中国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厦门大学)
浅谈美国国务院档案[0] 姚百慧[①] 美国国务院是1789年联邦政府成立后最早设立的内阁部门之一,是联邦政府中负责外交事务的专门机构[②]。从创设以来,国务院的外交职能曾受到多方面的掣肘,尤其是进入冷战时期,国家安全委员会、国防部等机构在制定外交政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国务院始终是制定和执行美国对外政策的重要机构之一。[③]因此,美国国务院的档案,对了解美国外交决策,仍具有重要价… 阅读更多 »浅谈美国国务院档案
作者: 王霞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8-11 定价: 88元 ISBN:9787520334266 内容提要: 宋与高丽关系是古代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的转型期,双方由传统的一元朝贡关系转变为复杂的多元朝贡关系。分裂的政治格局决定了这一时期宋丽关系的“特殊性”,而能反映这一“特殊性”的就是双方的往来人员是使节交聘。与大一统时代不同,此时的官方交聘行为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交聘目的… 阅读更多 »新书丨王霞:《宋朝与高丽往来人员研究》
作者:许建英 来源:《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1年第4期 在世界近代史上,英国曾经是最大的殖民帝国,它四处开疆拓土,大肆进行贸易侵略和殖民掠夺,成为盛极一时的“日不落帝国”。它的各种活动几乎遍及每一个国家,世界每一个重要的地区都和它有过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它保存下来了数量极大、内容极为丰富的近代史资料,这些资料受到国际上研究近代国际关系的学者及各相关国家和地区历史学家广泛的重视。由于英国在… 阅读更多 »英国所存近代中国新疆档案查阅散记
侨批的社会、文化、经济作用 侨批史是华侨华人史研究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侨汇扩大了华南与东南亚地区之间的金融市场,侨批(侨汇、银信、民信)是侨乡和东南亚进行联系的社会纽带,在沟通两地信息方面,亦起着桥梁作用。概括地说来,侨批具有社会、文化、经济层面的三层作用。 第一个层面,侨批是华侨给侨乡的书信和汇款,海外华侨华人寄送信函与金钱,最基础和最重要的目的是提高侨乡家人的生活水平,体现的是家族… 阅读更多 »滨下武志 | 亚太区域网络中的侨批与侨批业
著者: Great Britain. Parliament. House of Commons. 出版商: Shannon, Irish University Press [1971] v. 1. Civil disorder.–v. 2. Consular establishments.–v. 3-4. Coolie emigration.–v. 5. Dip… 阅读更多 »Irish University Press area studies series: British parliamentary papers: China
作者: 欧阳哲生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8-6 页数: 654 定价: 108.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301296769 内容简介 · · · · · · 北京作为元、明、清三朝古都,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举足轻重,其历史地位堪与汉、唐长安媲美。本书以研究元、明、清(鸦片战争以前)三朝来京的西方传教士和遣使的“北京经验”(The Beijing Experie… 阅读更多 »新书 | 古代北京与西方文明
Early Global Interconnectivity across the Indian Ocean World Part of the Palgrave Series in Indian Ocean World Studies book series (IOWS) Introduction This volume investigates the emergence and spread… 阅读更多 »新书 | Early Global Interconnectivity across the Indian Ocean World
本文节选自《东方之旅:1579-1724耶稣会传教团在中国》 作者:[美]柏理安,译者:毛瑞方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2017年 当耶稣会和托钵修会发起那场旷日持久的理论之战的时候,中国华北战场上另一场战斗也达到了白炽化状态。在他们看来,17世纪40年代大明王朝的崩溃瓦解是世界末日善恶间的大决战;而视自然灾害和社会动荡为政权变更先声的中国人,显然清楚上天就要抛弃当政王朝,并且即将引进一种新的统治… 阅读更多 »书摘 | 上帝之罚:欧洲传教士眼里的明末乱世
访谈人:赖毓芝教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撰写人:林颀玲(Bard Graduate Center: Decorative Arts, Design History, Material Culture硕士生) 狄宇宙教授 (Nicola Di Cosmo) 简介 狄宇宙 (Nicola Di Cosmo) 教授任职于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 阅读更多 »专访狄宇宙 (Nicola Di Cosmo) 教授
本世纪(20世纪)初期,涌现了一批卓越的蒙元史研究的带头人,本世纪中叶许多有成就的蒙元史专家多出于他们门下。随着学术研究的日益深入,东方学各学科析分愈细,学者们的研究领域更加专门化。但由于蒙元史涉及的民族甚多,地域甚广,因而又具有多学科的特点。一方面,汉学、蒙古学、藏学、伊朗学以及欧洲中世纪史的专家都有不少与蒙古史有关的著述;另一方面,优秀的蒙元史专家也多兼通数门语言和若干学科的知识。 法 国 东… 阅读更多 »陈得芝 | 二十世纪各国蒙元史研究汇总
2018年11月24至25日,由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主办的 “全球视野中的明清鼎革”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顺利召开。来自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加州州立大学、台湾清华大学等单位的二十三位学者参与了此次会议。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董少新研究员主持了开幕式并致欢迎辞。北京大学历史系李伯重教授、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陈尚胜教授、加州州立大学富尔顿分校孙来臣教授先后致辞。 本次研讨会分七场进行讨论,分别为“全球视… 阅读更多 »“全球视野中的明清鼎革”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提要 这篇文章选择13~16世纪发生在东北亚的三个历史事件,也就是“蒙古袭来”(1274,1281)、“应永之役”(1419)和“壬辰丁酉之役”(1592,1597),来讨论国别史与东亚史之间的差异。本文指出,如果仅仅站在一国历史的立场、角度和视野来观看发生在东亚的历史,会出现“死角”或“盲点”。因为,只有一个圆心(国家)的历史叙述,会使得历史有中心有边缘,中心虽然清晰,但边缘常常含糊甚至舍弃。其… 阅读更多 »葛兆光:在“一国史”与“东亚史”之间 ——以13—16世纪东亚三个历史事件为例
一、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日本东京大学综合文化研究科、中国航海博物馆 二、举办时间:7月23日-31日 三、研习地点:中国·上海·闵行 四、项目及承办院系简介 2019年暑期学校拟讨论的主题为“海洋史中的东亚国际关系”,将以19至20世纪东亚海域的贸易、移民、造船、航海技术和海洋争端为中心,以交叉学科视角介绍相关研究议题以及史料概况。通过此,加深对亚洲海洋世界和欧洲海洋世界异同的认… 阅读更多 »2019年“海洋史中的东亚国际关系”国际暑期学校招生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