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全球史-世界史

8至14世纪中日海域航路考

作者分系: 魏志江,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行政负责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 东亚国际关系史与欧亚丝绸之路区域史等; 郑洁西,宁波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研究方向: 中外关系史等。 关键词: 8 至 14 世纪; 中日海域; 北路; 南岛路; 大洋路; 航路交涉 内容提要 中日海域交涉史的研究是东亚海域史研究的重要领域。8至14世纪,中日海域交涉网络大体经历了北路、南岛路和大洋路的变迁。其中宋元时代… 阅读更多 »8至14世纪中日海域航路考

“中国西班牙档案”数据库网站

«中国西班牙档案»是一个开放的数字化资料库。它为广大读者和研究者提供从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中叶,关于中国与西班牙之间交流往来和相互影响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所有资料内容全按照国际标准被收集整理,并以资料本身的历史意义和资料的特殊性为收录宗旨。«中国西班牙档案»中还分主题加入了虚拟路线图和收藏集,支持在线互动的图片和地图、历史事件表、以及书目索引。这些内容从整体上优化读者和研究者对中西关系中的历史事件、发… 阅读更多 »“中国西班牙档案”数据库网站

金国平:《澳门学:探颐与汇知》新书出版

编辑推荐 此书是澳门学学科中具有代表性的学者金国平对有关澳门学领域研究的成果,选题独特,立论坚实有据,史料运用自如。全书发掘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外文资料,也发现了部分罕见的汉语史料,在深厚的史料基础上,成功解决了澳门学中的一些关键问题。 名人推荐 金国平在澳门学领域耕耘三十载不懈,成就很大,当为这一学科的代表性学者。该书行文独特,理论扎实有据,所发掘的中外文资料罕见。可谓是难点解难,疑点释疑。 ——普… 阅读更多 »金国平:《澳门学:探颐与汇知》新书出版

近二十年来中外学界对古朝鲜的研究与课题

Academic Research on Ancient Korean in the Last Twenty Years 作 者:李宗勋   作者简介:李宗勋,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历史系教授,吉林 延吉 133002   内容提要:古朝鲜为东北亚强盛一时的古代国家,其势力范围包括今中国辽东半岛的东部与今朝鲜半岛的北部。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研究古朝鲜历史的主要国家是朝鲜、中国和韩国。探明古朝鲜… 阅读更多 »近二十年来中外学界对古朝鲜的研究与课题

朝鲜、韩国古代史学略述

【内容提要】 自古以来,中国同朝鲜半岛国家就有着睦邻友好的政治关系。广泛的文化交流对朝鲜半岛史学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从其发展历程来看,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在高句丽、百济与新罗三国鼎峙时期,是史学的发生与建立时期;在统一新罗时代,是史学的发展时期;到了高丽王朝,开设了史馆,设置了完备的史官,建立了修史制度,编修了大量的多种体裁的史书,标志着史学已进入了繁荣时期。至今尚保存的不少历史巨著名作,说明朝、… 阅读更多 »朝鲜、韩国古代史学略述

李伯重: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全球史视野中的明朝灭亡

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全球史视野中的明朝灭亡 李伯重  本文原载《历史教学》2017年第3期 一、“不可能发生的事发生了” 在十七世纪中叶的中国,发生了世界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总兵力不到二十万人的清朝八旗兵,从半蛮荒的东北地区挥戈南下,在短短二十年中横扫东亚大陆,征服了拥有1.2亿人口、经济和文化都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的明朝中国。这就是明清易代。 从许多方面来看,明清易代都似乎是一件不可能发生的事。史… 阅读更多 »李伯重: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全球史视野中的明朝灭亡

The origins of the Selden map of China: scientific analysis of the painting materials and techniques using a holistic approach

学者们使用远程“多光谱”成像技术对绘于1619-1624年间的雪尔登地图(Selden Map)进行综合分析后认为,该图可能是由旅居苏门答腊西北端亚齐(Aceh)的福建人或伊斯兰人绘制而成。该研究由诺丁汉特伦特大学牵头,由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的科学部共同合作完成。@Mexitle Sotiria Kogou, Sarah Neate, Clare Coveney, Amanda Miles, … 阅读更多 »The origins of the Selden map of China: scientific analysis of the painting materials and techniques using a holistic approach

连东:学术史中的鸦片经济

前  言 一 缘起 有人说,在中国史学之中,善恶分明,好坏了然。对于鸦片史而言,这一评价大抵适用。 1876年,英国学者特纳(F.S.Tuoner)首开近代亚洲鸦片贸易研究之先河。此后137年间,学界研究成果虽不可谓汗牛充栋,亦可说硕果累累。不过,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思路略有差异。国外学者更注重鸦片贸易的现实影响,而或多或少地忽视鸦片的毒品属性及其对受害国造成的伤痛。国内学者更注重总结禁毒失败的原因和… 阅读更多 »连东:学术史中的鸦片经济

略述清代中日文献典籍交流

  众所周知,在世界各国文化交流中,文化典籍作为载体的交流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因为这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是用有形的文字来沟通和交流彼此文明的,因此其作用也是可想而知的。   中日两国文献典籍的交流,尤其是中国古代文献典籍的东传扶桑,不但历史悠久,而且规模大、领域广,这在全球各国的文化交流中亦是极为罕见的。   中日两国在两千多年的交往中,文献典籍的交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随着两国政治、经济与文化背景的… 阅读更多 »略述清代中日文献典籍交流

蒋竹山:新文化史课纲

2016-02-04 蒋竹山 天健文史社 小编推荐:内含许多主题的参考书目,可帮助对此专题感兴趣的同学迅速找到阅读方向。 第一講 西方新文化史的研究趨勢[英]彼得˙伯克,《什麼是文化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英]彼得˙伯克,《文化史的風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周兵,《新文化史:歷史學的「文化轉向」》,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蔣竹山,《當代史學研究的趨勢、方法與實踐:從新文化史到… 阅读更多 »蒋竹山:新文化史课纲

“第二届全球史与跨国史研究论坛”相关新闻

第二届全球史与跨国史研究论坛在山大召开 2017年1月8日至9日,第二届全球史与跨国史研究论坛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召开。此次论坛由山东大学全球史与跨国史研究院主办,以“全球史:为何做、怎么做、做什么?”为主题。来自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富尔顿分校、爱荷华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台湾东华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团结香港基金会中华学社、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云南大学… 阅读更多 »“第二届全球史与跨国史研究论坛”相关新闻

西方普遍史传统与大历史

2016年12月15日 09:46 来源:《全球史评论》 作者:张旭鹏 内容提要:作为迄今为止最为宏大的史学叙事,大历史深深根植于西方人对普遍历史的追求中。从古希腊时代到20世纪上半叶之前,普遍史大致经历了政治的、宗教的和理性的三种形态。2010年,大历史的奠基人大卫·克里斯蒂安提出,当前的大历史是对古代普遍史传统的回归,但它是一种新形式的普遍史,可以被称作科学的普遍史。本文从西方普遍史的传统入手… 阅读更多 »西方普遍史传统与大历史

微观史学观照碎片背后的宏大

【核心提示】全球微观史不是仅仅将视野集中在所描述的个体的经历上,而是要将他们的经历放在全球视野下进行考察。这样一种研究旨趣,对于当代中国史学的实证研究和理论建设具有一定启发意义。   意大利微观史学家卡洛·金兹堡(Carlo Ginzburg)曾经指出,人类学在两个方面影响了历史学。一是研究的领域。受人类学的影响,历史学家得以拓展其研究领域,开始关注那些被传统研究所忽略的人群(如异端)和主题(如巫… 阅读更多 »微观史学观照碎片背后的宏大

全球史视野下的城市史研究

近年来,在全球视野下,中国学者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对全球城市史各个历史阶段的特性都做了不少梳理。与此同时,对城市保护、规划所呈现的帝国象征、国家记忆等,表现出了强烈的人文关怀,有助于日后开展跨学科的多元研究。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化和城市化已成为世界潮流,它们的兴起有深刻的历史渊源。全球史注重宏观空间,考察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区域性差异及各种要素在不同区域间的流动。城市史注重微… 阅读更多 »全球史视野下的城市史研究

马德斌:中国在工业革命之前已落后 工资只有伦敦1/3

中国经济增长:一个历史与实证的视角 马德斌 伦敦政经学院副教授 谢谢各位。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首先感谢邀请我来做这个演讲,“从历史的视角看中国经济的增长”。这次报告不是集中讲某一个文章,而是更多的介绍一下我们最近在做的一些研究,大家对中国经济史大的关注越来越多,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史还是一切偏的科目,利用这个机会跟大家说一下,经济史会成为研究中国经济的重要一部分之一,研究中国经济,重要经济史… 阅读更多 »马德斌:中国在工业革命之前已落后 工资只有伦敦1/3

李伯重:量化史学中的比较研究

(讲者:李伯重,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香港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教授。本文为李伯重教授2014年7月4日于清华大学演讲整理稿件,整理:邓哲远、王凡帆。) 不同的社会之间既有共性,也存在差异。这些共性和差异,都只用通过比较才能清楚地看到。因此,只有在比较的基础上才能知道各个社会的异同。由于这个原因,比较是史学(特别是现代史学)的基础。 李伯重(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香港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教授) 比较史学… 阅读更多 »李伯重:量化史学中的比较研究

第五届全球史学术论坛 “19世纪的帝国与革命”

 2016年11月12—13日,第五届全球史学术论坛“19世纪的帝国与革命”,在首都师范大学举行。会议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全球史研究中心主办,历史学院党委书记董增刚、全球史中心执行主任刘文明致开幕词,有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山东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多所高校的40余位学者参加。   本次会议分为五场专题报告和两场圆桌讨论。在“19世纪的帝国与革命… 阅读更多 »第五届全球史学术论坛 “19世纪的帝国与革命”

霍普金斯教授谈全球史研究:全球化已经过去了吗?

10月14日晚,英国著名经济史学家、英国人文和社会科学院院士、剑桥大学名誉教授安东尼·杰拉尔德·霍普金斯(Antony Gerald Hopkins)教授应山东大学全球史与跨国史研究院之请,在知新楼A座1521为文史哲学院学生带来“全球化已经过去了吗(Is Globalization Yesterday’s News?)”的专题讲座,讲座由全球史与跨国史常务副院长刘家峰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霍… 阅读更多 »霍普金斯教授谈全球史研究:全球化已经过去了吗?

徐永胜、江华:两部世界体系著作述评

《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文章摘要:阿布-卢格霍特的和弗兰克的是世界体系学派继沃勒斯坦的之后的两部力作,它们在重构世界体系、批判欧洲中心史观和阐释西方的兴起等方面有创新之举,但在理论和实证上存在缺陷。 沃勒斯坦的《现代世界体系》之后,有两部世界体系著作引起了广泛的注意:一是美国西北大学珍尼特·阿布一卢格霍特的《欧洲霸权之前:公元1250一1350年的世界体系》,另一是加拿太多伦多大学弗兰克… 阅读更多 »徐永胜、江华:两部世界体系著作述评

当代世界公民的全球史阅读指南

蔣竹山 一張圖看懂全球史出版市場 近年來臺灣的出版市場上有一種書相當暢銷,那就是全球史的著作,從一張圖我們可以知道這類書的大致主題,基本上有環境與歷史、帝國、物的交流及大歷史/比較史。這股風潮的興起或許與賈德.戴蒙(Jared Diamond)的《槍砲、病菌與鋼鐵》於一九九八年被引進到臺灣有密切關聯。依我看,戴蒙這書或許是繼《別鬧了費曼先生》之後,最暢銷的一本科普書,至今印了有近五十刷之多,而近來… 阅读更多 »当代世界公民的全球史阅读指南

全球史研究:互动、比较、建构

载《史学理论研究》2016年第3期。注释从略。 夏继果(首都师范大学全球史研究中心) 如何把全球史从“教学领域”变成“研究领域”,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全球史学者面临的共同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全球史的研究方法。作为研究方法的互动,大致包括扩大研究单位的地理规模、关注研究单位间的历史联系、研究那些本身就跨越边界的单位或主题三种类型。互动研究并不是全球史研究的全部,应当同等地重视比较研究,把互动研究… 阅读更多 »全球史研究:互动、比较、建构

东亚视野下的历史研究 ——论中国史学史研究的东亚视域

作者简介:乔治忠,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特聘教授。   自近代以来,中国史学史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开拓研究新领域的探讨中提出许多值得重视的见解,例如要求开展对少数民族史学的研究,希望关注各个时代处于边缘化的史家和史著,倡导从子部、集部书籍中发掘传统史学思想的内容,重视现代史学史的研讨等,各方面皆取得不少成绩。但中国史学史的研究,还需要主动地放开视域,不能将考察空间局限在现在中国领域的范围之内,即需… 阅读更多 »东亚视野下的历史研究 ——论中国史学史研究的东亚视域

第一届全国世界史中青年学者论坛在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召开

2016-08-22 田庆强 世界历史编辑部 8月13日至14日,第一届全国世界史中青年学者论坛在山东大学威海校区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等40多个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光明日报》、商务印书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报刊出版机构的70多名学者和专家参会。本次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编辑部与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共同举办。山东… 阅读更多 »第一届全国世界史中青年学者论坛在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召开

清代中、朝、日边境贸易——以栅门及倭馆贸易为例

内容提要 以清代的中、朝、日边境互市市场为考察对象,由三国边境市场的连动关系,观察东亚商品流通的脉络以及各自的对外关系政策。中、朝、日三国的国家与社会发展状态不同、采取的涉外通商政策不同,导致三国对于商业与商人的政策与管理方式存在差异,但中、朝在北京使节馆舍及栅门等边境市场上的互市形态,以及朝、日两国在釜山倭馆互市的形态均符合中国固有互市制度的基本定义。由此能够进一步思考“互市”在东亚区域的适用情… 阅读更多 »清代中、朝、日边境贸易——以栅门及倭馆贸易为例

第一届全国世界史中青年学者论坛在山东大学举行

2016 年8月13至14日,第一届全国世界史中青年学者论坛在山东大学威海校区顺利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编辑部和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共同举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副所长汪朝光研究员到会致辞并参与研讨。北京大学王立新教授和山东大学顾銮斋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参与论坛的研讨和评议。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 阅读更多 »第一届全国世界史中青年学者论坛在山东大学举行

全球史与世界史的区别

2016-06-11 刘文明 文明视野中的全球史 全球史可以是美国的”world history”! 美国的“world history”不是中国的“世界史”! 全球史不应是中国的“世界史”! 那么,全球史是什么?它与中国的“世界史”有何区别? 几年前,著名全球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来首都师范大学全球史研究中心讲学时,曾不厌其烦地听人们问这么一个问题:“全球史与世界… 阅读更多 »全球史与世界史的区别

王华|夏威夷檀香木贸易的兴衰及其影响

·亚太史· 夏威夷檀香木贸易的兴衰及其影响 王华 内容提要 檀香木贸易是跨太平洋贸易发展的自然结果,也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夏威夷经济向现代转型的重要体现和推动力。夏威夷檀香木贸易基于中国市场的贵重木材需求而产生,主要由美国跨太平洋贸易商人一手推动和控制,夏威夷只是作为被动的贸易产品终端提供者出现。因此,就其性质而言,夏威夷檀香木贸易属于美国跨太平洋贸易的一部分,同时,它又是夏威夷王国近… 阅读更多 »王华|夏威夷檀香木贸易的兴衰及其影响

从东洋到西洋,海外汉学如何影响中国历史书写

一九四九年,身在美国的邓嗣禹在《远东季刊》发表《近五十年中国历史编纂学》,总结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历史编纂学从保守走向开放,“先是受日本,然后是英国、美国、法国,最后是苏联等影响”,既扩大了史料的范围,又应用了科学的方法,把重点从帝国的政治事件转移到社会经济方面,终于“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郑培凯教授主编的《近代海外汉学经典丛刊》,正是邓氏提及的各国影响中的一部分——甚至堪称是主要的部分。 本分卷主要包… 阅读更多 »从东洋到西洋,海外汉学如何影响中国历史书写

全球化的故事:商人、傳教士、探險家與戰士如何形塑今日世界

2016-05-21 台妹的书坊 作者: 納揚.昌達    譯者:劉波 出版社:八旗文化    出版日期:2016/06/01 語言:繁體中文 對於全球化支持者而言, 你可意識到全球整合中弱勢國家的人民正遭受剝削? 對於全球化反對者來說, 你是否只是抱持著狹隘的保護主義觀點? 無論是支持還是反對, 你可知道「全球化」並非近代資本主義的產物… 阅读更多 »全球化的故事:商人、傳教士、探險家與戰士如何形塑今日世界

20世纪世界历史学的傲慢与偏见:西方/欧洲中心论

2012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举办的“2012年世界史论坛——世界历史与世界现实”学术年会主题之一:“20世纪的世界历史学:重大学术争鸣”选题宏大深沉,令我多日思绪起伏。想中国思国际,20世纪国内外一切重大学术争鸣似乎大都源于“西方/欧洲中心论”这个自19世纪黑格尔“崛起西方、停滞东方和无史民族”之说定调之后形成的主流史学理论体系。 整个20世纪,“西方/欧洲中心论”称霸世界历史学… 阅读更多 »20世纪世界历史学的傲慢与偏见:西方/欧洲中心论

威廉·麦克尼尔在回忆录中如何评价《西方的兴起》?

威廉·麦克尼尔(1917-2016) 异乎寻常的盛誉让我难为情 汤因比的影响及其身后悠久的学术传统引导我选择独立的文明作为世界历史图景的主要行为体。另一方面,我摒弃了年轻时无比重视的周期范式,反而着重强调周围文明和民族之间因互动与交流带来的持续不断的创新性影响,尤其秉承我在雷德菲尔德和其他人类学家那里习得的,特别关注的技术转移。这是我与汤因比的主要分歧所在;在伦敦我们喝着咖啡交流却未深刻探讨这一问… 阅读更多 »威廉·麦克尼尔在回忆录中如何评价《西方的兴起》?

著名历史学家威廉·麦克尼尔逝世:他是全球史研究的开拓者

据芝加哥大学官方网站消息,著名历史学家威廉•麦克尼尔(William H. McNeill,1917-2016)于7月8日逝世,享年98岁。 威廉•麦克尼尔(William H. McNeill,1917-2016) 麦克尼尔一生笔耕不辍,出版了二十余部作品。1963年,他投入了十年心血的《西方的兴起》(The Rise of the West: A History of the Human Co… 阅读更多 »著名历史学家威廉·麦克尼尔逝世:他是全球史研究的开拓者

柯娇燕:何炳棣与罗友枝之间是否真发生过论战?

英文版地址:http://www.dartmouth.edu/~crossley/comment.shtml 何炳棣与罗友枝之间是否真发生过论战? 不,并没有。但是,制造一场论战却是一个“新清史”神话的必不可少的元素。 在被固定为“新清史”的精神领袖形象之前,罗友枝是一位杰出的早期现代中国经济和社会史家,她总是能在这些领域中开辟出新天地,例如探索清代经济和政治发展中的“资本主义萌芽”(sprout… 阅读更多 »柯娇燕:何炳棣与罗友枝之间是否真发生过论战?

舆地志 | “世纪寒潮”过后,聊聊明清小冰期的寒潮

小冰期(Little Ice Age)是指一段在中世纪温暖时期之后开始的时段。这个名称由弗朗索瓦-埃米尔·马泰(François-Emile Matthes)于1939年在美国地球物理学学会的《Report of committee on glaciers》中创立。大约15世纪初开始,全球气候进入一个寒冷时期,通称为“小冰期”,小冰期结束于20世纪初期。小冰期低温的气候特点是相当明显的,尤其在高纬… 阅读更多 »舆地志 | “世纪寒潮”过后,聊聊明清小冰期的寒潮

陈高华:元朝与高丽的海上交通

中国与朝鲜半岛之间的联系,有陆路,也有海道。海上交通对于双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起过重要的作用,不少论著对此作过探讨。20世纪70年代新安海底沉船的发现,进一步激发了人们探讨中国与朝鲜半岛之间海上交通的兴趣。 元代,中国与朝鲜半岛之间的交往,以陆道为主,海上交通相对来说居于次要地位,因而常常被忽视。实际上,当时两国之间海道往来仍是相当频繁的。本文试图以中国和朝鲜的有关文献相互参证,就这个问题,… 阅读更多 »陈高华:元朝与高丽的海上交通

朝贡制度与东亚地区传统国际秩序 ——以16-19世纪的明清王朝为中心

陈尚胜 内容提要:东亚地区传统国际秩序应称“封贡体系”较为周全。封贡关系的要义在于“事大” 与“字小”。从中国明清王朝与朝鲜、琉球、越南等属国关系看,朝贡制度也是双边贸易、文化交流、边疆管控以及司法合作的基本机制,而在属国遭遇国家安全危机时,作为“上国”的明清王朝也积极进行政治外交和军事上的援救行动。不过,朝贡制度旨在建立“上国”与“属国”之间的主从关系,各个“属国”之间并没有围绕“上国”而形成合… 阅读更多 »朝贡制度与东亚地区传统国际秩序 ——以16-19世纪的明清王朝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