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强 | 论明清环渤海区域的海洋发展
(原刊《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4年第1期,转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经济史》2004年第4期) 【内容提要】“环渤海区域”是中国海洋社会经济史框架下的一个概念。环渤海区域是以渤海和黄海北部海域为中心、包含有自然、经济、社会诸子系统的多层次综合的区域系统,经济系统在其中起主导作用。明清时期是本区海洋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本区的海洋开发日趋活跃并逐渐融为一体,区域内部和区域外海洋世界的经济联系更趋… 阅读更多 »杨强 | 论明清环渤海区域的海洋发展
(原刊《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4年第1期,转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经济史》2004年第4期) 【内容提要】“环渤海区域”是中国海洋社会经济史框架下的一个概念。环渤海区域是以渤海和黄海北部海域为中心、包含有自然、经济、社会诸子系统的多层次综合的区域系统,经济系统在其中起主导作用。明清时期是本区海洋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本区的海洋开发日趋活跃并逐渐融为一体,区域内部和区域外海洋世界的经济联系更趋… 阅读更多 »杨强 | 论明清环渤海区域的海洋发展
国发〔2003〕1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国家海洋局组织制订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生物、油气和矿产资源,发展海洋经济对于促进沿海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保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根据… 阅读更多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海洋经济 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
据美国航海考古研究所(Institute of Nautical Archaeology,INA)官方网站消息,得州A&M大学(Texas A&M University)荣誉退休教授、航海考古研究所创办人、被誉为“水下考古学之父”的著名考古学家乔治•巴斯(George Fletcher Bass)于美国时间3月2日当天逝世,享年88岁。 北京时间4日上午,INA网站公布了巴斯博士离… 阅读更多 »照映来时路——追思水下考古学之父乔治·巴斯
作者简介:邢思琳,广州大学十三行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 原文出处:国家航海 内容提要:在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怡和洋行档案》的海关文献中,最新发现一件清代同治朝粤海关颁发的中英文船钞执照,真实再现了清代粤海关船钞执照的文书格式和时代特色,丰富了船钞的研究,宣示了国家的主权,体现了粤海关的进步,成为研究清代粤海关的重要文献。它反映了粤海关在传统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下曲折发展的时代烙印,是中国传统海关… 阅读更多 »英国新发现粤海关中英文船钞执照
摘要:通过讨论南直隶海防的格局与具体部署问题,以及府县卫营各处相关的配置和任务范围,可以看出,基于惯常海上入侵的三条路线(风向、海潮),各江防信地及沿海要地也有相应布置,大致分为江南、江北两大防区,核心的海防为11 卫15 所。从南直隶海防格局和错综复杂的海防部署可以看出,从嘉靖时倭寇对明代海防的挑战开始,在保障留都和财赋之地、漕粮通道的迫切要求下,明政府迅速做出了调整,在这个过程中渐渐确立了较为… 阅读更多 »陈博翼:明代南直隶的海防格局和部署
在中韩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唐朝与新罗之间的交流是一个高潮时期。可以说,正是由于唐、罗交流和唐、日交流的深入展开,才得以形成东亚汉文化圈。 新罗人在唐、罗交流活动中一直扮演了主要角色。不过,唐后期新罗佛教僧侣的入华求法,与中国沿黄海地区的新罗侨民社区的支持帮助也有一定关系,而唐代的新罗侨民社区尚未引起中国学术界的充分注意。在韩国,曾经有金文经先生的《唐代新罗侨民活动》一文〔1〕, 对此做过认真的研究。… 阅读更多 »陈尚胜:唐代的新罗侨民社区
黄纯艳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摘 要:近四十年来,宋代中外关系史研究刊布了丰富的新成果,出现诸多新视角、新议题和新话语,政治关系研究方面现代话语与历史逻辑间进一步融通,市舶制度、贸易商人、香药应用等问题的研究更为深化,丝绸之路框架从整体视野和比较研究方面揭示了宋代中外关系史研究新的内涵,显示了对中外关系史新的解释力。同时,实物资料和考古材料还有待于进一步利用,文献资料仍有发掘的空间。 关键… 阅读更多 »黄纯艳:近四十年宋代中外关系史研究评述
内容提要:南宋、明代中后期和近代,是中国历史上海防问题最为突出的三个时期。从南宋时起,海防上升到国防的高度。然而与后两个时期不同的是,南宋海防的主要威胁来自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随着南宋与北方金、蒙(元)政权关系的变化,海防形势及沿海制置司的职任也发生了变化,影响及于南宋末年。在与蒙古的战争中,南宋朝廷下达严防海道的命令,但沿海的防卫力量却不断遭到削弱。作者从晚宋担任沿海制置使的吴潜入手,梳理其任职… 阅读更多 »御寇与弭盗:吴潜任职沿海制置使与晚宋海防困局
东亚贸易体系形成与封贡体制衰落——以唐后期登州港为中心 陈尚胜,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摘 要:“朝贡体系”论是当今海外学术界诠释古代中国对于东亚贸易体系所起关键作用的一种理论。东亚贸易体系最初形成, 滥觞于安史之乱后淄青镇节度使的经济利益驱动, 由于他握有唐朝对新罗和渤海国交往的涉外权利, 以登州港为中心, 地跨唐朝与新罗、渤海两国间的走私贸易开始出现;在淄青镇李氏割据势力被平定后, 张保皋所主导… 阅读更多 »陈尚胜 | 东亚贸易体系形成与封贡体制衰落——以唐后期登州港为中心
摘要:宋朝与日本、高丽皆无正式的外交关系。日本从唐末开始在政治上疏远中国大陆,只保持贸易上的往来。而高丽只在宋朝初期向宋朝奉正朔之外,也一直与宋朝只保持商贸关系。此时的东亚海域成了宋商贸易和政治的国际舞台,宋商因其国际视野和社交才能深受东亚各国欢迎,有的被请入籍有的主动选择入籍日本和高丽,成为所谓的“归化宋商”。日本的“归化宋商”,大多或因父母一方为日本人,或因是在日宋商的后裔,或因需… 阅读更多 »赵莹波 | 再论东亚海域世界的“归化宋商”——以日本、高丽为中心
(本文已于2020年8月23日刊登在《南方都市报》第8702期。译者:熊雨露,浙江工商大学东方语言与哲学学院19日语笔译硕士) 年轻时被中国帆船的风貌深深触动 南都:是什么契机让您介入清代海外贸易史的研究?在您刚刚踏入这个领域的上世纪80年代,日本和中国学者已经有了哪些指引性的研究成果? 松浦章:1967年我上大三的时候,去听我的指导老师大庭修教授关于东洋史的讲座,讲座的内容… 阅读更多 »《中日文化交流史》第17期:松浦章教授访谈录
内容提要:本文以“大宋史”为视野,将宋代社会放在亚洲政治格局和民族格局发生诸多变动的共时性结构中来理解,并从两宋经济格局的跃迁性变化中探寻海上丝路在宋代勃兴的深层次原因。从外部环境来看,由于北方民族的兴起和立国,遮断了中原特别是南宋通往中亚、西亚的陆上交通,使陆上“丝绸之路”彻底衰落。另一方面,公元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在伊斯兰旗帜下实现了统一,阿拉伯商人开始成为沟通东西方的信使。从国内环境来说,进入… 阅读更多 »两宋经济结构变迁与海上丝路勃兴
Voyages, Migration, and the Maritime World. On China’s Global Historical Role Edited by: Clara Wing-chung Ho, Ricardo King Sang Mak, and Yue-him Tam De Gruyter Oldenbourg | 2018 DOI: https://doi.org/1… 阅读更多 »图书 | Voyages, Migration, and the Maritime World
2019年,中国海洋史研究取得多方面的新成果和新进展,年度出版发表相关中文论著(含海外学者的中文成果、研究生学位论文)共约330篇(部)。本文对此作一简要综述,疏漏、不当之处,尚祈方家正之。 海洋政策与海防研究 海洋政策是国家处置海洋事务的意志及行动准则的体现,中国历代海洋政策一直是海洋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刘正刚考察了《皇明成化条例》中不断出台的“条例”,揭… 阅读更多 »杨芹:2019年中国海洋史研究综述
点击上方“边疆时空”关注我们 点击右上角“...”,分享精彩文章给朋友 作者简介 普塔克(Roderich Ptak) 德国慕尼黑大学汉学教授,著名汉学家。研究领域包括中国海交史、海洋与文化交流、澳门史、中国古文献里的动物等。出版专著、编著30多部,发表文章180多篇,多以德文、葡文、英文发表,部分作品被译为中文。 译者:蔡洁华 德国慕尼黑大学副教授。 一、海上丝绸之路:远程贸易和沿海交通… 阅读更多 »普塔克 | 山东与海上丝绸之路
聆听光明 | 理论探索 · 学术前沿 · 人文关怀 20世纪40年代,法国年鉴学派学者布罗代尔在二战集中营里完成了关于地中海世界总体性研究的鸿篇巨著,揭示出地中海多种层次的历史变化节奏,树立了典范性的样板。近几十年来,中央欧亚、印度洋世界、东亚海域、大西洋世界等新的历史研究领域相继形成,其共通之处在于加深了我们对历史上不同文化之间交往与互动的理解。关于这种地理空间广袤、涉及文化多元、延续时间漫长的… 阅读更多 »远途贸易塑造的印度洋世界
作者李庆新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东海洋史研究中心研究员 来源:《海洋史研究》第十五辑 明清时期中国沿海地区一些从事海洋活动的民众,或对海洋活动感兴趣而有所体验、有所见闻的人士,编制一些简单而实用的航海指南性质的文本,记录海上航行的方向、道里、风候、海流、潮汐、水道、沙线、沉礁、泥底、海底、海水深浅、祭祀等等内容,时人称之为《针谱》《罗经针簿》《更路簿》《水路簿》等,虽名目篇幅有异,内容功用则大同… 阅读更多 »李庆新:明清时期航海针路、更路簿中之海洋信仰
张金奎 【专题名称】明清史 【专 题 号】K24 【复印期号】2003年02期 【原文出处】《中国史研究动态》(京)2002年10期第7~15页 【作者简介】张金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北京 100732 军事史是明史研究中相对薄弱的一个领域,但明代军制研究相对较为活跃,这一点在赵明《明代兵制研究六十年之回顾》(注:《中国史研究动态》1993年第8期。为避免遗漏和便于衔接,本文… 阅读更多 »二十年来明代军制研究回顾
本文摘自【美】林肯·佩恩:《海洋与文明》,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10章。 印度洋上的穆斯林水手 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与拜占庭之战 7世纪初,西南亚由拜占庭帝国和萨珊王朝瓜分。拜占庭帝国控制着安纳托利亚的大部分地区、黎凡特和埃及,而萨珊王朝则统治着波斯、伊拉克以及安纳托利亚东部的部分地区。在阿拉伯半岛上,两大帝国控制着巴林岛及其相邻的陆地、从科威特至卡塔尔的海岸、半岛东南角的阿曼和也门以… 阅读更多 »海上丝绸之路:印度洋上的穆斯林水手
Edited by: Clara Wing-chung Ho, Ricardo King Sang Mak and Yue-him Tam De Gruyter Oldenbourg | 2018 DOI: https://doi.org/10.1515/9783110587685 简介 This is a multi-author volume resulted from an internat… 阅读更多 »新书 | Voyages, Migration, and the Maritime World: On China’s Global Historical Role
海洋亚洲:海洋文明的21世纪书写记忆 ——上海大学海洋亚洲国际研讨会综述 2019年03月14日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戴勇斌 出席海洋亚洲国际会议的中外专家学者合影 上海大学上海合作组织公共外交研究院供图 2019年3月1—2日,海洋亚洲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大学举办。本次会议由上海大学特聘海外高水平专家萧婷(Angela Schottenhammer)教授发起,上海大学高等研究院协同经济学… 阅读更多 »海洋亚洲:海洋文明的21世纪书写记忆 ——上海大学海洋亚洲国际研讨会综述
摘 要:明代洪武末年创设的19座山东海疆卫所城市,大大改变了区域内城市群体的空间分布格局。从宏观尺度来看,海岸地理形态及海口布局、明初半岛东部的政区地理格局是影响城市选址的两大因素。就微观尺度而言,选址特征有二:城址多位于小型半岛、岬角之上,襟海以控制海湾,枕山以居高临下;在城市用水方面,卫城与所城存在优劣之别,卫城多优于所城。时至20世纪中期,19座卫所城市全部退出“城市”序列。对明代山东海疆卫… 阅读更多 »明代山东海疆卫所城市的选址与历史结局——兼论该类城市在山东半岛城市发展史上的地位
内容摘要:明朝初建之时,明太祖多次遣使赴日,欲以通好。洪武三年(1370),明太祖派遣赵孟頫后人、山东莱州府同知赵秩等人赴日。为给日本增加更大的外交压力,明太祖又派遣杨载第二次赴日,负责押送15名倭寇。最终,怀良亲王遣使来华朝贡,奉表称臣。怀良态度的陡转并非仅仅由于赵秩庭上的激昂陈词,而是与其面临的北朝大敌压境的客观形势有关。四年,赵秩并没有继续客留日本,而是回到了明朝。赵秩第二次出使日本时与仲猷… 阅读更多 »《明初赵秩使日问题新探》(《江海学刊》2020年第2期)
文/阎海 孙平 在近代以前,中日之间曾爆发过多次战事,同大规模的战争相比,明永乐十七年(1419)发生在辽东的“望海埚之战”只能算一场战斗,并且不是国与国之间交战,而是明朝边防军与日本海盗之间的战斗,但此战对于明代辽东地区的稳定具有深远影响,是明代辽东重要的历史事件。 关于 “望海埚之战”的历史记载十分有限,与“望海埚之战”有关的文物资料则更为少见,辽宁盖州出土的明威将军徐瑞墓志中提到了其先祖徐… 阅读更多 »一块墓志讲述的“望海埚之战”
前 言 朝鲜和中国之间横渡黄海的海上航线早在古代国家崛起之前便已存在。在统一新罗时代(Unified Silla period)的张保皋时期(Jang Bogo),东亚贸易区开始出现,并最终于宋代完全确立起来。学界已从对外关系、海上航线以及贸易等方面,展开过对高丽和宋朝关系的研究。 横渡黄海海上航线在高丽和宋朝时期使用十分频繁。航线受自然条件如风向和洋流等的影响很大;在铁壳船尚未运行的时代,自然条… 阅读更多 »金康植:高丽和宋朝海上航线的形成和利用
摘 要:明成化时期是社会转折的重要节点。明代实行朝贡贸易制度, 仅在永乐至宣德年间组织过郑和下西洋活动。但海洋走私贸易至少从宣德年间开始一直和朝贡贸易相伴随, 到成化年间愈演愈烈, 沿海民众赴外洋“接买番货”, 将之运到内地售卖;朝贡使臣夹带私货进入中国交易, 购置大量丝织品外销。成化年间在天顺八年出台禁止走私“条例”的基础上又推出新“条例”, 对走私贸易惩处比《大明律》严厉, 但始终无法阻止走私… 阅读更多 »明成化时期海洋走私贸易研究——基于条例考察
浏河畔,金太仓,相传春秋时吴王在此地建仓屯粮,故而得名。元时太仓是“天下第一码头”,东南大港;明初太仓是郑和下西洋的出发地。樊村泾元代遗址位于太仓老城区东部、致和塘南岸,于2016年1月樊泾河北延沟通工程施工时发现。截至2017年9月,已发现房屋、道路、河道等各类遗迹350余处,出土数以吨计的元代中晚期龙泉窑及景德镇窑瓷器、瓷片。初步推断,该遗址是一处具有官方背景的瓷器贸易集散地。 元代瓷器贸易集… 阅读更多 »元代瓷器贸易集散地:太仓樊村泾遗址
整理丨王申 5月29日,由中国历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宋元明清制度、文化传承与融合研讨班”主办的第七次网络研讨会召开。此次会议的主题为“宋元明清海外贸易中的商品与货币”,由中国历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乌云高娃、王申主持。报告人按研究时段的先后顺序发言,对谈人也针对相关议题畅谈心得体会。七位与会学者通过网络,展开了一次深入而全面的“云研讨”。 当今世界正在日益成为一个整体,尽管存在一些挫折,全球化恐怕… 阅读更多 »云研讨︱宋至清时代海外贸易的商品与货币
近年来,随着我国海洋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周边海洋形势日趋复杂,海洋问题的理论研究成为学术界热点,令人欣喜的是,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投身于海洋史或者海疆史学术领域,促使海洋史或者海疆史的学术探索日渐兴盛起来。但是,海洋史与海疆史究竟是不是一个一体化的概念?二者间有什么关系?于是,引出了这样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即海洋史和海疆史二者究竟如何界定?事实上,无论在学术研究中,还是日常使用中,“海洋”与“海疆”也… 阅读更多 »李国强:关于海洋史与海疆史学术界定的思考
作者简介: 赵云田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 100006 原文出处:《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04期 第262-295页 中国自古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到清前期,疆域基本上固定下来,东到库页岛和鄂霍次克海领海,西到葱岭,北到外兴安岭,南到南沙群岛。在广袤的疆域内,既有中原内地,也有边疆地区(包括陆疆和海疆)。中国的边疆十分辽阔,居住着汉族和众多的少数民族,气候和地貌与中原内地有… 阅读更多 »赵云田 | 50年来的中国近代边疆史研究
近日在葡萄牙里斯本附近海岸,一组科考团队发现了一艘有百年历史的沉船,在沉船内发现了大量香料、中国明朝时期瓷器、非洲钱币等。目前科考团队已将沉船内部分物品取出,也在对沉船的详细信息进行研究。 根据每日邮报报道,近日在葡萄牙卡斯卡伊斯市相关负责人介绍,一组考古学家在里斯本附近海岸发现一艘百年沉船,初步分析这艘船应是在1575年至1625年期间沉没在这片海域,目前沉船据水面约12米深。 随后当地政府以及… 阅读更多 »葡萄牙海域现百年沉船 内藏明朝瓷器及贝币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编者按: 郑舜功的《日本一鉴》是研究明代倭寇及中日关系的重要史料,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但历史上《日本一鉴》的流传不仅十分有限,而且迄今尚无学者对全书予以点校整理,相关的研究文论亦寥寥可数。作者从郑舜功的自叙中发现,郑氏的出使日本与受害下狱,是该书成书的两大缘由,故作者以此二事的考订为基础,进而论述《日本一鉴》的成书。作者认为郑舜功对于治平倭乱有着非常高的期许与自信,无奈身陷媢嫉… 阅读更多 »童杰 | 郑舜功生平大要与《日本一鉴》的撰著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全球史视野下日本学界的明清东亚海域史研究 ——中岛乐章先生访谈录系 赵庆华 [摘 要]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海洋史研究成为历史学界的研究热点。九州大学人文科学府东洋史领域的中岛乐章先生多年来致力于明清东亚海域史的研究,成果丰硕。他认为日本学者在研究东亚海域史时,不应局限于日本和亚洲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史,而应该将日本视作亚洲整体的一部分,突破原来日本学… 阅读更多 »热文速递 ‖ 全球史视野下日本学界的明清东亚海域史研究 ——中岛乐章先生访谈录
Gakusho Nakajima, Kyushu UniversityFukuokaJapan First Online: 07 December 2017 Global History and New Polycentric Approaches, pp 137-162 Part of the Palgrave Studies in Comparative Global History book… 阅读更多 »The Structure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Ming Tribute Trade System
点击上方“边疆时空”关注我们 点击右上角“...”,分享精彩文章给朋友们 作者简介 陈彩云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边疆研究院、江南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历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元史、江南文化史,东海海疆与海洋文化、古文献整理等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在国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二十篇,出版学术专著三部,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省部级和市厅级项目五项。 ▲ ▲ 摘要:元初建立起中国史… 阅读更多 »陈彩云 | 政治歧视与文化互动:元代漕粮海运体制中的族际关系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近40年来明代海防史研究的回顾和检讨 陈贤波 [摘 要] 明代海防问题的相关研究,长期以[]来被置于倭寇史、军制史和海疆史三个学术脉络之下,已有成果丰硕,充分勾勒出整个海防体制的概貌和趋向。近年来,历史学的区域研究方兴未艾,回到当地的社会脉络,通过区域的、个案的研究揭示一时一地的海防实态,从许多历史的细部进一步揭示出国家制度的地方实践。从问题和思路的角度回顾近4… 阅读更多 »陈贤波 | 近40年来明代海防史研究的回顾和检讨
一、引言 汉唐以降,宋朝和明朝是汉族建立的王朝,元朝和清朝则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宋和明在文化传承上有更多的相近,在政府干预经济方面却表现出很大的不同,甚至有人说宋朝是“大政府”,明朝是“小政府”。对于这种说法,迄今未见有专文论述,本文不揣谫陋试做讨论。讨论所谓的大政府和小政府主要是从政府干预经济的角度着眼,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政府能力等同于政府实际实现的干预程度,以及政府希望达到的干预程度,具… 阅读更多 »李华瑞:宋、明税源与财政供养人员规模比较
点击上方“上外丝路” 可以订阅哦! 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壮举——再论杨良瑶的聘使大食 作者简介:荣新江,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 文章来源:《新丝路学刊》总第9期 唐朝中叶发生的安史之乱,彻底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许多走向,在许多方面都成为一个分水岭。战乱给北方中国带来灾难,却给南方中国带来生机。从中外交通的角度来看,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唐以后活跃起来,给宋代以后海路的发达开创了新的局面。而开拓这条海上… 阅读更多 »丝路学者︱荣新江: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壮举——再论杨良瑶的聘使大食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广州古代海外贸易历史研究40年回顾(1979-2019) 曾玲玲 [摘 要] 广州自秦汉以来就是中国连接海外世界的重要枢纽,海外贸易的历史两千多年没有中断。早在20世纪初,便有学者开始关注并研究古代广州海外贸易历史。改革开放40年来,考古材料、传世文物愈加丰富,中外学术交流… 阅读更多 »热文速递 ‖ 广州古代海外贸易历史研究40年回顾(1979-2019)
★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我们 历史学 海外贸易与近代江南 乡镇民营经济的发展 于新娟 上海外国语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海 200083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约13000字 历史上,江南发达的棉业经济主要依赖国内市场的需求和政府军需以及税收的变相刺激。近代五口通商以后,海外贸易的活跃使江南的棉业流通进一步扩大到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 阅读更多 »历史学 | 海外贸易与近代江南乡镇民营经济的发展
作者:吴成国、张宁(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从1859年开始,中国近代海关逐步建立了一套贸易统计和报告制度,历年编制的海关资料卷帙浩繁,“是近百年社会经济史研究中一项最为完整、系统的统计数据和文字资料”(吴松弟语),其中包括海关出版物,以及海关的内部档案。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重要海关的文字报告相继翻译发行。本世纪以来,各类海关出版物先后影印出版。海关史料引起了国内外学界的… 阅读更多 »多维视野下的江汉关史料搜集整理与研究
绥中三道岗沉船与元代海上贸易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孙键) 编者按:原文发表于《博物院》2018年第2期,科学出版社,第33-38页。引用请据原文。 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关注我们 文稿审核:沈睿文 排版编辑:马强 马晓玲 王洋洋 出品单位: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 投稿邮箱:feiwen2@163.com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丝绸之路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