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海洋史

陈谦平:中国的南海疆界线是如何形成的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中,南海海域上标注有一圈断断续续的虚线,通常被称为“九段线”。它圈住一众岛屿,形成中国在南海海域的国界。那么,这圈虚线是什么时候出现在中国地图上的?在形成过程中发生过什么变化?   中国地图上的南海“九段线”   9月26日,在复旦大学举行的“抗战史新探”学术沙龙上,南京大学历史学院陈谦平教授作了题为《抗战胜利与中国收复南海主权》的报告,其中对“九段线”的渊… 阅读更多 »陈谦平:中国的南海疆界线是如何形成的

宋元航海世家——澉浦杨氏家族的发轫与澉浦港兴盛

内容提要:澉浦曾是海上交通的枢纽,自唐后,一直是海外贸易的港口型市镇,澉浦港更是中国古代的四大港口之一,是中国与日本和东南亚及波斯湾地区交流和贸易的主要门户。经历了唐起、宋兴、元盛、明禁和清复又淤而不畅的历史。盛时交广四方,塞后贫而外出谋生。正是这一过程对澉浦镇的经济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杨氏家族,是澉浦港兴盛的经营者和见证人,也是元代中国的四大航海家族。杨枢下西洋,比郑和早了111年。由于缺乏研… 阅读更多 »宋元航海世家——澉浦杨氏家族的发轫与澉浦港兴盛

“卢作孚的中国梦——民生公司成90周年”纪念展开幕

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又恰逢卢作孚先生创办的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90周年,由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联合民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精心策划举办的“卢作孚的中国梦——民生公司成立90周年”纪念展于9月1日正式拉开序幕。 本次展览基于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馆藏的20组相关文实物,以及民生公司与重庆市北碚区博物馆提供的25件实物,利用历史文献资料、大量旧照片、船舶模型等,生动叙述新、老民生公… 阅读更多 »“卢作孚的中国梦——民生公司成90周年”纪念展开幕

明代中国海防:游牧威胁导致陆防必须居首

中国式战争方式与中国式海防观念 以明王朝为例 对海患的防御并不构成中国式战争方式的有机组成,因此大陆安全政策在中国古代战争思想中占主导地位,明代以前我国并无专以海洋战略为主题的兵书。直至倭患大张方有论述。细剖之,明代海防观念仅以海岸防御为主要作战方式,近似于西方制海权学说中“海上拒止”,属于消极方式。这些观念是鸦片战争之前,古人留给我们的仅有教益。 中国作为海陆复合型国家 倘若要回顾19世纪40年… 阅读更多 »明代中国海防:游牧威胁导致陆防必须居首

关于蓬莱水城几个问题的初步研究

内容提要:蓬莱水城源远流长,先后经历了登州海湾、前登州港(或古登州港)、登州港、蓬莱水城等不同发展阶段,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海港之一。蓬莱水城位置险要,条件独特,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港口和军事基地。蓬莱水城平面布局构思精巧,独具匠心,具有很高的科学和艺术价值,在中国海港建筑史上有着重要意义。蓬莱水城地处要津,形势险峻,曾长期居于显要地位,其中军事地位尤为突出。 蓬莱水城,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五千余年的历史… 阅读更多 »关于蓬莱水城几个问题的初步研究

论13—19世纪的闽南海商与海外华商网络

闽南海商集团崛起于13世纪,全盛于17世纪的郑氏海上帝国时期,主导中国海外华商网络到19世纪中期,如同荷兰人被称为欧洲的“海上马车夫”一样,较早进人远东贸易网络的荷兰人也誉称闽南人为中国的“海上马车夫”,是17世纪中国的“世界主义者”(Cosmopolitan) 。中国海岸线漫长,沿海地区广阔,闽南地区既非中国最佳良港所在,亦无便捷交通往中国内陆地区,更无富庶广阔经济腹地可依托,何以 16世纪中期… 阅读更多 »论13—19世纪的闽南海商与海外华商网络

“新海洋史”悄然兴起

20世纪下半叶以来,全球史研究日益成为国际性的学术潮流。全球史注重跨国家、跨地区、跨民族、跨文化的历史现象,从宏观视野和互动视角来考察历史,注重比较研究。在这种学术氛围下,作为自古以来人类交往的重要场所,海洋日益进入史学工作者的视野,海洋史研究的方法和理路也发生了诸多转变,“新海洋史”正在悄然形成。   海洋本位在历史研究中登场   长期以来,史学研究以陆地为本位,并依此构建起世界历史的学科框架。… 阅读更多 »“新海洋史”悄然兴起

泉州湾宋代海船出土记 亲历者细述发掘过程(组图)

1974年,沉睡了近七个世纪的宋代海船在泉州后渚成功发掘,举世震惊,它的发现、发掘充满了故事,40多年后,亲历者细述发掘过程—— 泉州湾宋代海船出土记 林祖良(左)向本报记者细述古船出土的往事 (陈小阳 摄) 当前,在“一带一路”国家政策的带动下,“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泉州越来越受到外界关注。近日,广东媒体来泉追寻“海上丝绸之路”的踪迹,其中,泉州开元寺古船陈列馆内的宋代海船备受关注。这艘古船对… 阅读更多 »泉州湾宋代海船出土记 亲历者细述发掘过程(组图)

填补浙江元代海船发现空白

本报讯(记者张进中 通讯员张晗晗)日前,浙江宁波慈溪潮塘江元代沉船遗址野外考古发掘保护工作结束,此次发掘填补了浙江省元代海船发现空白。 慈溪市城区潮塘江排涝工程(宗汉街道新华村段)在近期施工时,发现一艘沉船。经宁波、慈溪两级文物部门鉴定,该船系元代沉船,于是立即组织实施抢救性考古发掘和应急保护。 考古工作者根据沉船的出土遗物、船体结构以及慈溪海塘筑造历史等综合分析,确定该船的年代为元代晚期。沉船船… 阅读更多 »填补浙江元代海船发现空白

试论明初海运之“运军”

作者:陈波    来源:《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9年第3期 摘要:本文试图结合元明鼎革之际东亚海域的大背景,以中国史料《卫职黄志》和朝鲜史料《李朝实录》为基础,来描述明初海运的主体“运军”的来源,构成及就役状态,以求揭示明初海运体制的若干特点。 关键词:明初;海运;运军  元代实行漕粮海运,对于元朝而言,海运联系起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关系到国计民生,重要性不言而喻。明初在洪武与永乐两朝也实行海运… 阅读更多 »试论明初海运之“运军”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泉州开幕

本报泉州2月11日电(记者纪博、高建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11日在福建泉州开幕。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蒋建国、福建省委书记尤权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蒋建国在致辞中表示,围绕“打造命运共同体,携手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主题举办此次国际研讨会,邀请中外专家学者共商合作大计、共谋发展良策,是一次智力对接、舆论对接的有益尝试。 蒋建国说,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秋天出访中亚、东南亚时提出的建设“丝… 阅读更多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泉州开幕

曲金良:环中国海文化共同体重建大战略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精义

  【摘要】 “环中国海文化共同体”,既体现了环中国海地区各国文化的历史基因、基调和积淀,又体现了以中国文化为中心、为主轴的共同的主体文化特质,其基本的内涵,即“环中国海汉文化圈”。重构和建设“环中国海文化共同体”,就是重构和建设一个由拥有数千年中华汉文化主导的、追求“协和万邦”、“天下大同”、“四海一家”的伦理秩序的海洋文明的和谐世界。这是建设“海洋强国”、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阅读更多 »曲金良:环中国海文化共同体重建大战略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精义

海上丝路申遗 青岛准备着

宁波、广州、南京等九城市联合申报“海上丝绸之路”项目已经顺利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根据工作日程,2015年我国将完成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的准备工作,2016年开始申报。在古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史上,青岛也曾是其起源地之一和重要一环,写下过辉煌的篇章。记者从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获悉,本市目前也在加快调查挖掘海上丝绸之路遗存,争取列入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城市行列。 海上丝路 成世界文化遗产后备军 … 阅读更多 »海上丝路申遗 青岛准备着

学术集刊发展取向浅议――以《海洋史研究》为例

学术集刊发展取向浅议 ――以《海洋史研究》为例 李庆新 [提  要]学术刊物向专业化发展是当今国际学术的一个潮流。无论集刊还是一般刊物,其共同目标都指向发表高水平的学术成果,追求高品位学术境界;有所不同的是,一般刊物以综合见长,集刊则以专精取胜。因而集刊欲在学术期刊中占据不可取代的一席地位,就应该扬长避短,立足专业,将专业优势转化为集刊优势,在优长领域做特做强,占领学术高端位置,引领学术潮流,为学… 阅读更多 »学术集刊发展取向浅议――以《海洋史研究》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