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微观史

张仲民 | 理论、边界与碎片化检讨 ——新文化史研究的再思考

【摘要】近些年,中国大陆也兴起新文化史译介热,但仍存在一些容易引起误会和争议的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回顾反思,指出新文化史本身汲取了很多理论成果,这可以让史家更加谨慎地对待自己的工作,更加谨慎地展示自己的发现,更加谨慎地对待各种分析框架和研究典范。而在当下的西方,新文化史已经有统摄整个历史研究领域之势,它也同更多的相邻学科发生了密切关系,一个新文化史研究的国际化潮流已经出现,但由此也产生了“文化”的… 阅读更多 »张仲民 | 理论、边界与碎片化检讨 ——新文化史研究的再思考

李长莉 | 三十年来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范式之转换

作者简介:李长莉 (1958—) , 女, 河北辛集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研究。 文章原刊:《河北学刊》2018年第2期。 摘要: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复兴30年来, 相继出现了“现代化”、“本土现代性”、“社会与国家”、“社会治理”等四类影响较大的研究范式, 推动着学科不断走向新的广度、高度与深度。但作为以研究本土经验为主旨的学科, 尚缺乏有… 阅读更多 »李长莉 | 三十年来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范式之转换

什么样的历史事实能够进入历史解释(节选)

来源: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公众号,2017年11月8日 【编者按:彭刚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评论》2017年第3期发表《事实与解释:历史知识的限度》,本微信号获作者授权编发其部分章节。】 长久以来,人们所期待于历史学家的,是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研究,讲述人们在过去所经历的事情。可是,人们不会满足于,历史学家只是确认和描述,过去发生了如此这般的事实;而是期望他所呈现的,是一幅有着内在关联的历史图景… 阅读更多 »什么样的历史事实能够进入历史解释(节选)

赵梅春丨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史学史研究的新进展

互联网时代,因史料的异常丰富,微观史学研究将更趋广泛和深入,历史研究的碎片化问题也将更趋严重。史家一旦陷入史料的无限之境而不能自拔,就极有可能失去从整体上描述历史的能力,因此史家需要有大情怀。 载《社会科学文摘》2018年第11期;作者系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摘自《史学史研究》2018年第3期 文章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中国史学史学科发展的第一个高潮,改革开放40年来则是其发展的又一高潮,并且… 阅读更多 »赵梅春丨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史学史研究的新进展

小历史与大历史的对话:王笛《茶馆》之方法论

2015年09月06日 09:50 来源:《近代史研究》2015年第3期 作者:李金铮 内容提要:在中国近代城市史、日常生活史研究领域,王笛的《茶馆》①是一部极具影响的著作。其方法论价值,尤其值得关注。在问题意识上,该著既从茶馆史研究本身进行突破,更追求宏大的理论意义,关注国家文化和地方文化的冲突。在理论与方法上,打破传统史学路径,凸显了微观史和新文化史的叙事风格和民众与公共生活之间的关系。在结构… 阅读更多 »小历史与大历史的对话:王笛《茶馆》之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