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中英关系

吴义雄 | 清中叶中西关系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清中叶中西关系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吴义雄 作者简介 吴义雄,1962年生,安徽桐城人,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8),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中国史学科评议组成员、广东省宗教学会副会长等,研究专长为中国近代史,近年来主要研究方向为近代中外关系史和中西文化交流史,先后主持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在内的多项研究课题,著有《在宗教与世俗之间——基督教新教传教士… 阅读更多 »吴义雄 | 清中叶中西关系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不列颠图书馆藏中国近代文献珍稀性及其历史书写

作者简介: 王天根 (1971-) , 男, 安徽芜湖人, 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刊:《安徽史学》2019,(01),5-9 文献是史学研究的基础。文献探讨不仅仅涉及内容分析, 文献的形态及其传播显然也是学界要关注的重点。就历史与现实关系而言, 当下媒介化语境中的文献传播有全球化语境中学术探索中的时代性, 近代中国流转到海外文献的珍稀性及其历史书写尤其值得重视。 不列颠图书馆为… 阅读更多 »不列颠图书馆藏中国近代文献珍稀性及其历史书写

新书 | 《晚清驻英公馆照会档案》

作者: 皇甫峥峥整理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年: 2020-7 定价: 188 装帧: 平装 丛书: 近代中外交涉史料丛刊 ISBN: 9787532596096 内容简介  · · · · · · 晚清时期,中国驻英公使馆因交流交往上的各种事务以及礼仪等因,都会给英国外务部发送照会,这批照会现都完整保存于伦敦的英国国家档案馆。由于这些照会文书大多数没有抄送总理衙门形成档案,仅夹杂在英国外… 阅读更多 »新书 | 《晚清驻英公馆照会档案》

百年来中国学人的域外汉学批评及其启示

作者:吴原元,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 要:清末民初以来,中国学人开始关注域外汉学并展开评论。中国学人对域外汉学的批评,伴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存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清末民初之际,中国学人对域外汉学并不以为然,甚或有尖锐的批评,即使对域外汉学所擅长的“半汉”之学有所褒奖,亦非盲目推崇,实基于对自身学术的自信;1920年代后,中国学人在通过取法域外汉学欲与之抗衡的同时,也通过纠谬捍卫自身的学术尊严;1… 阅读更多 »百年来中国学人的域外汉学批评及其启示

国外研究中国革命史的历史考察——英国部分

【内容提要】英国对中国革命史的研究在早期多为纪实性作品,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研究成果不断问世,无论是人员、机构、资料或出版物都有很大进展。《中国季刊》至今仍是具有国际影响的学术刊物。英国学者的研究主要涉及近代的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建党前后至1949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及人物、华工、香港史、中国科技文化史等方面。 【英文摘要】In its early stages (prior to … 阅读更多 »国外研究中国革命史的历史考察——英国部分

英国外交档案系列数据库

英国著名的AMD学术出版社成立于1990年,以出版原始手稿、珍稀图书与其他原始资料而著称,目前的出版项目超过500个,其资源主要来自欧洲、北美、非洲与澳大利亚的图书馆与档案馆。他们同时还出版大量的历史文化原始资料数据库,在业内享有很高的盛誉。. 点击平台网址,可以进行跨库检索;点击各子数据库名称,可直接进入该子数据库使用。 平台网址:http://www.archivesdirect.amdigi… 阅读更多 »英国外交档案系列数据库

从英国档案看国际法的运用和鸦片战争的非法性

【中文关键词】 鸦片战争,国际法,宣战理由,贸易权利,地域管辖权原则 【摘要】 关于中英鸦片战争的原因,中外史学家们一直是各持己见。有的认为是鸦片贸易,有的认为是中英文化冲突和自由贸易的要求。从法律角度而言,传统国际法规定发动战争要有合法的宣战理由。史料表明,英国政府在其最为关心的财政、经济利益驱使下发动了第一次中英战争,却利用国际法,提出宣战理由,试图使其合法化。当时英国的许多国会议员和法律顾问… 阅读更多 »从英国档案看国际法的运用和鸦片战争的非法性

英国议会文件有关英国强租香港新界资料选译

英国议会文件有关英国强租香港新界资料选译 吴乃华 摘译 英国自1842年割占香港岛,1860年割占九龙半岛南端后,又于1898年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新界,完成了对中国香港地区领土的占领。英国强租香港新界,是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时期的重要事件,标志着英国对华政策的重大转变。当时,英国驻华使领馆官员与英国外交部之间有大量关于中英交涉的函电往来。《爱尔兰大学出版社地区研究… 阅读更多 »英国议会文件有关英国强租香港新界资料选译

“国体”与“夷夏”:鸦片战争前中英观念冲突的历史考察

内容提要:19世纪前期,中英关系演变中的一个重要现象,是两国之间围绕清朝秉持的“夷夏”观念而发生长期争端。由此产生的种种纠葛可以理解为“文化冲突”,但这些争端实际上与经济、政治利益密切相关。1814年中英双方因阿耀案原因的表述问题产生的交涉导致了有利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贸易新章的出现。1816年阿美士德使团与清廷之间的礼仪之争,服从于英人对礼仪问题与其在华贸易利益关系之理解。1830年前后,英国人将… 阅读更多 »“国体”与“夷夏”:鸦片战争前中英观念冲突的历史考察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鸦片战争史研究

葛夫平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史林》2016,(05),197-213+222 摘 要: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学界的重视。回顾60余年的国内鸦片战争史研究,大致以20世纪80年代为界,经历了从单纯的侵略与反侵略斗争史向近代化史、政治史、军事史、中外关系史和国际关系史等多元研究的转变过程,并达到相当的学术高度。国内鸦片战争史研究中存在… 阅读更多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鸦片战争史研究

李学智:马戛尔尼使团是以“祝寿”名义来中国吗?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李学智 近代以来,马戛尔尼使团以祝寿(或补祝寿礼)名义来华的说法,虽事出有因,但实际上是由于清廷臣工歪曲、错误地翻译英方致两广总督的信件而造成的。 关于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一事,国内海峡两岸出版的多种著作述及此事时均称:英国使团是以给乾隆皇帝祝寿(或补祝寿礼)的名义来中国的。国内已翻译出版的三种由当年此使团成员记载其事的著作(马戛尔尼:《179… 阅读更多 »李学智:马戛尔尼使团是以“祝寿”名义来中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