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传教士

Henry Serruys司律思神父蒙元史论著译文目录

司律思神父论著译文目录 特木勒、张军编译整理 司律思神父(Henry Serruys,1911-1983)是圣母圣心会(C.I.C.M)众多杰出的学者型传教士之一,也是20世纪最重要的蒙古史专家之一。他长期致力于明代蒙古史、明蒙关系史和近代蒙古史研究,极为勤奋且著述宏富,在这些领域做出重大贡献,成为迄今为止西文著述的明代蒙古史研究的最重量级的学者。他的大部分论文发表在《华裔学志》和《美国东方学会杂… 阅读更多 »Henry Serruys司律思神父蒙元史论著译文目录

不列颠图书馆藏中国近代文献珍稀性及其历史书写

作者简介: 王天根 (1971-) , 男, 安徽芜湖人, 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刊:《安徽史学》2019,(01),5-9 文献是史学研究的基础。文献探讨不仅仅涉及内容分析, 文献的形态及其传播显然也是学界要关注的重点。就历史与现实关系而言, 当下媒介化语境中的文献传播有全球化语境中学术探索中的时代性, 近代中国流转到海外文献的珍稀性及其历史书写尤其值得重视。 不列颠图书馆为… 阅读更多 »不列颠图书馆藏中国近代文献珍稀性及其历史书写

罗丽馨著《十九世纪前的日韩关系与相互认识》

罗丽馨著《十九世纪前的日韩关系与相互认识》推荐 刘序枫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亚太区域研究专题中心执行长) 本书分三篇,第一篇「日本的朝鲜观」;第二篇「朝鲜的日本观」;第三篇「十六世纪末的朝鲜战争」,共十五章,是由作者于2004-2017年间在国内知名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汇整而成。 主要讨论7-19世纪日韩两国间的政经往来和相互认识问题。由神功皇后征服三韩传说的塑造,到十三世纪元军东… 阅读更多 »罗丽馨著《十九世纪前的日韩关系与相互认识》

刘增合 | 嬗变之境:晚清经济与社会研究疏稿

作者: 刘增合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责任编辑: 刘芳 出版时间: 2017-06-01 ISBN: 978-7-5203-0656-0 字数: 358千字 内容简介 晚清时期被称为“千年变局”,中国逐步被纳入世界体系之中。这一时期,思想、观念、制度和环境都逐步发生变化,巨变、缓变与不变交织一体。本书所关注的主题,始自“思想与观念”,继之“舆论与社群”,终于“制度与体制”,主旨在于瞩目晚清思… 阅读更多 »刘增合 | 嬗变之境:晚清经济与社会研究疏稿

章 清 ‖ 晚清中国接纳新名词、新概念遭遇的三重屏障

[作者简介]章清,1982年就读于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分别获得历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2014年被教育部遴选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为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学术史、思想史研究,代表性著作有《“胡适派学人群”与现代中国自由主义》《学术与社会:近代中国“社会重心”的转移与读书人新的角色》《清季民国时期的“思想界——新型传播媒介的浮现与读书人新… 阅读更多 »章 清 ‖ 晚清中国接纳新名词、新概念遭遇的三重屏障

近代山东经济格局变迁研究——以港口与腹地互动为视角

近代山东经济格局变迁研究——以港口与腹地互动为视角 陈为忠 | 南通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江苏南通,226007 摘    要:19世纪60年代烟台、青岛、威海和龙口等港口先后开埠通商, 口岸贸易使腹地工农业获得了长足发展, 由此引发了山东省经济格局的调整, 即经济轴心由沿运河纵向分布变为沿港口和铁路的横向布局。而且由于腹地与非腹地、腹地内部劳动地域分工的差异导致了省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这种格局对当代… 阅读更多 »近代山东经济格局变迁研究——以港口与腹地互动为视角

徐国琦:我这本书的一个野心

  很少人注意到中美两国共有的历史——两国在文化层面和非政府层面的交往,两国在政治、军事、外交之外的“关系”。徐国琦循着入江昭教授“文化国际主义”的论述,复活这一段非同寻常却被人遗忘的旋律:蒲安臣、戈鲲化、古德诺、杜威、留美幼童和体育运动。     ◆◆   研究不同民族国家之间交流互动的国际史领域曾被“大国兴衰”的概念所涵盖,所用的语汇多是“国家利益”“国家安全”“力量均衡”,而这样的… 阅读更多 »徐国琦:我这本书的一个野心

“美国驻宁波领事报告(1853-1896年)”档案介绍

1858年4月15日美国驻宁波领事俾列利(C.W.Bradley)致美国国务卿刘易斯·卡斯(Lewis Cass)的一封信,主要内容是:俾列利即将随美国驻华公使列卫廉(W. B. Reed)乘坐“明尼苏达”号军舰北上与清廷谈判,在其离甬期间,宁波领事一职由袆理哲(R. Q. Way)牧师暂时代理。    田 力    1842年,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同意开放宁波、上… 阅读更多 »“美国驻宁波领事报告(1853-1896年)”档案介绍

CASHL大型特藏文献简介

大型特藏文献简介 特藏文献被公认为极具科研价值与收藏价值的珍贵文献,但受其价格昂贵的限制,诸多高校图书馆无力购买收藏。为了满足全国人文社科科研人员的研究需求,也为了弥补高校图书馆收藏的空白,CASHL于2008年度开始大批购入特藏文献。首批引进大型特藏文献多为第一手的原始档案资料,涵盖历史、哲学、法学、社会学、语言学、经济学等多个一级重点学科,涉及图书、缩微资料、数据库等不同介质,系北大、复旦、武… 阅读更多 »CASHL大型特藏文献简介

英国所存近代中国新疆档案查阅散记

 作者:许建英    来源:《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1年第4期 在世界近代史上,英国曾经是最大的殖民帝国,它四处开疆拓土,大肆进行贸易侵略和殖民掠夺,成为盛极一时的“日不落帝国”。它的各种活动几乎遍及每一个国家,世界每一个重要的地区都和它有过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它保存下来了数量极大、内容极为丰富的近代史资料,这些资料受到国际上研究近代国际关系的学者及各相关国家和地区历史学家广泛的重视。由于英国在… 阅读更多 »英国所存近代中国新疆档案查阅散记

《清史译丛》第1-11辑总目录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译组 《清史译丛》第1辑 《清史译丛》序言 【专栏】 中西文化的抉择——在“清史编纂暨编译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戴逸 【专题研究】 用世界眼光看清史——兼谈中国文化于17—18世纪在法国的传播  耿昇 美国清史资料及其研究情况述略——以历史学研究为主线的考察  朱政惠 麦迪森对中国传统经济的评价及有关评论  叶茂 国际互联网有关清史的英、俄文资源基本状况分析及其他  王旭东、… 阅读更多 »《清史译丛》第1-11辑总目录

新书 | 古代北京与西方文明

作者: 欧阳哲生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8-6 页数: 654 定价: 108.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301296769 内容简介  · · · · · · 北京作为元、明、清三朝古都,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举足轻重,其历史地位堪与汉、唐长安媲美。本书以研究元、明、清(鸦片战争以前)三朝来京的西方传教士和遣使的“北京经验”(The Beijing Experie… 阅读更多 »新书 | 古代北京与西方文明

书摘 | 上帝之罚:欧洲传教士眼里的明末乱世

本文节选自《东方之旅:1579-1724耶稣会传教团在中国》 作者:[美]柏理安,译者:毛瑞方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2017年 当耶稣会和托钵修会发起那场旷日持久的理论之战的时候,中国华北战场上另一场战斗也达到了白炽化状态。在他们看来,17世纪40年代大明王朝的崩溃瓦解是世界末日善恶间的大决战;而视自然灾害和社会动荡为政权变更先声的中国人,显然清楚上天就要抛弃当政王朝,并且即将引进一种新的统治… 阅读更多 »书摘 | 上帝之罚:欧洲传教士眼里的明末乱世

吴原元 | 新时代海外中国学学科发展的四重维度

新时代海外中国学学科发展的四重维度 作者简介:吴原元,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章原刊:《国际汉学》 2018年第4期。 进入新世纪以来,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成为时代之潮流。党的十九大更是庄严宣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中国正坚定而自信地走向世界舞台中央, 当代中国人应该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时代发展到今天, 重塑中国文化自信,… 阅读更多 »吴原元 | 新时代海外中国学学科发展的四重维度

跨界与本土:澳门商业史研究的回顾及展望

作者简介: 张世慧,历史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毕业,现为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在《清史研究》、《近代史学刊》、《澳门研究》、《江汉论坛》、《华人华侨历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导语: 澳门商业史一直是澳门史研究中最有活力的领域之一,近十余年来澳门商业史史研究重点逐渐由明清贸易史扩展到近现代澳门本土商业史,澳门华商史、行业史研究迅速崛起… 阅读更多 »跨界与本土:澳门商业史研究的回顾及展望

“国体”与“夷夏”:鸦片战争前中英观念冲突的历史考察

内容提要:19世纪前期,中英关系演变中的一个重要现象,是两国之间围绕清朝秉持的“夷夏”观念而发生长期争端。由此产生的种种纠葛可以理解为“文化冲突”,但这些争端实际上与经济、政治利益密切相关。1814年中英双方因阿耀案原因的表述问题产生的交涉导致了有利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贸易新章的出现。1816年阿美士德使团与清廷之间的礼仪之争,服从于英人对礼仪问题与其在华贸易利益关系之理解。1830年前后,英国人将… 阅读更多 »“国体”与“夷夏”:鸦片战争前中英观念冲突的历史考察

2018年中国近代史研究热点回顾

2018 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各领域都在对以往四十年的研究进行回顾和反思。2018 年的近代史学界欣欣向荣,涌现出一大批值得学界关注的研究论著,本文将从政治史研究、社会经济史研究和思想文化史研究三方面对2018 年的中国近代史研究热点进行回顾。 中国近代政治史研究 政治史研究一直是历史学研究关注的基础性内容,2018 年的中国近代政治史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晚清政治史、中共革命史、民… 阅读更多 »2018年中国近代史研究热点回顾

陈得芝 | 二十世纪各国蒙元史研究汇总

本世纪(20世纪)初期,涌现了一批卓越的蒙元史研究的带头人,本世纪中叶许多有成就的蒙元史专家多出于他们门下。随着学术研究的日益深入,东方学各学科析分愈细,学者们的研究领域更加专门化。但由于蒙元史涉及的民族甚多,地域甚广,因而又具有多学科的特点。一方面,汉学、蒙古学、藏学、伊朗学以及欧洲中世纪史的专家都有不少与蒙古史有关的著述;另一方面,优秀的蒙元史专家也多兼通数门语言和若干学科的知识。 法 国 东… 阅读更多 »陈得芝 | 二十世纪各国蒙元史研究汇总

晚清一位英国女士在山东的奇妙见闻

1881年,英国人伊莎贝拉·韦廉臣随丈夫韦廉臣从烟台出发开始了前往北京的长途旅行。到达潍县时,接受了当地一位贵妇人的邀请,前往其家中做客。在《中国古道:1881韦廉臣夫人从烟台到北京行纪》(Old highways in China)一书中,韦廉臣夫人记录了这次做客的经历,描述了她眼中山东一个女性家族的境况,细腻而真诚。 在当地一个富裕家庭做客 在此之前,我曾经游历过潍县,在城墙环绕着的县城里,结… 阅读更多 »晚清一位英国女士在山东的奇妙见闻

“全球视野中的明清鼎革”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8年11月24至25日,由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主办的 “全球视野中的明清鼎革”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顺利召开。来自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加州州立大学、台湾清华大学等单位的二十三位学者参与了此次会议。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董少新研究员主持了开幕式并致欢迎辞。北京大学历史系李伯重教授、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陈尚胜教授、加州州立大学富尔顿分校孙来臣教授先后致辞。 本次研讨会分七场进行讨论,分别为“全球视… 阅读更多 »“全球视野中的明清鼎革”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近代香港报刊述略

陈华新   香港是我国近代新闻报刊的发祥地,鸦片战争期间,英人便开始在香港创办英文报刊。1841年5月1日,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创办《香港公报》(Hongkong Gaje-tte)。1842年3月17日,又创办《华友西报》(The Friend of China),《香港公报》也并入《华友西报》,主笔有马礼逊、华德、卡尔、德伦等。1858年,德伦以诽谤香港辅政司布烈治之罪下狱,该报停刊数月。1860… 阅读更多 »近代香港报刊述略

李宏为 | 散失境外清代档案文献调查报告

一、 国外清代档案文献概况 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散失在国外的清代档案文献数量相当可观,这部分档案离境大致有以下4种原因: 1、战争掠夺。 中国近代是一段屈辱的历史,自1840年(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后的百余年间,中华民族饱受西方列强的欺凌和掠夺,大批珍贵清代档案文献屡遭劫难,流落异国他乡。如1860年,英法联军抢掠、焚烧了有“万园之园”之称的圆明园,该园文源阁所藏典籍自此悉失;1900年,八国联… 阅读更多 »李宏为 | 散失境外清代档案文献调查报告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鸦片战争史研究

葛夫平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史林》2016,(05),197-213+222 摘 要: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学界的重视。回顾60余年的国内鸦片战争史研究,大致以20世纪80年代为界,经历了从单纯的侵略与反侵略斗争史向近代化史、政治史、军事史、中外关系史和国际关系史等多元研究的转变过程,并达到相当的学术高度。国内鸦片战争史研究中存在… 阅读更多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鸦片战争史研究

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伦敦会特藏简介

黄韫瑜 位于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的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National Library of Australia)是国家级的图书馆,负有保存本国文献的重任,同时也非常重视非英语出版物的收藏,其中中文馆藏就有26万余册,为南半球之冠。中文藏书中有一批特藏书籍,是19世纪伦敦传道会(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下称伦敦会)来华传教士所出版及收藏的中文书籍,特别值得重视的是包括一批… 阅读更多 »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伦敦会特藏简介

国际视域下的中国东北首个约开口岸牛庄(营口)研究

作者简介: 赵欣,吉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0 赵欣,吉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地理,中外关系史。 原文出处:历史教学 内容提要:牛庄是中国东北首个约开口岸,而1861年英国却以营口假牛庄之名开埠,从此营口变为国际条约体系中的牛庄。开埠后,牛庄(营口)在多国贸易的拉动下,一跃成为整个东北唯一的国际贸易中心,同时也变成了近代东… 阅读更多 »国际视域下的中国东北首个约开口岸牛庄(营口)研究

2018明清史文章分类汇总(历史学期刊1)

河南尹整理 史地刊讯 2018先秦秦汉史文章分类汇总(历史学期刊1) 2018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史文章分类汇总(历史学期刊1) 本篇分类整理2018年中《历史研究》(第6期暂缺)、《中国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第6期暂缺)、《史学月刊》、《文史》、《史林》、《史学集刊》、《中国农史》(第6期暂缺)、《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第4期暂缺)、《古代文明》、《古今农… 阅读更多 »2018明清史文章分类汇总(历史学期刊1)

十九世纪中叶美国驻澳门领事的“设”与“撤”

十九世纪中叶美国驻澳门领事的“设”与“撤” 郝雨凡 内容提要:19世纪中叶是美国在东亚活动的扩张时期。美国驻澳门领事的“设”与“撤”,反映出美国在东亚政治扩张、商业拓殖以及中美关系的轨迹和趋向。美国驻澳门领事的设立,缘于美国东亚商业发展战略和区域内政治经济格局的需要,以及澳门特殊的地理优势;驻澳门领事的撤销,也是缘于东亚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澳门经济的衰落以及中美关系的变化。美国驻澳门领事“设”与“… 阅读更多 »十九世纪中叶美国驻澳门领事的“设”与“撤”

元代的海禁及市舶司研究

元代的海禁及市舶司研究(上)邓端本 元代疆土虽然辽阔,但统治者对海外贸易也较重视。早在全国统一之前,元世祖便想方设法诱降泉州市舶司提举,阿拉伯人蒲寿庚,(蒲寿庚有丰富的市舶管理经验,本身又是大舶商,在南洋群岛一带很有威望。)元世祖想借重他的声望:开展外贸。所以通过“伯颜遣不伯、周青招泉州蒲寿庚、寿晟兄弟”。①至元十三年(1276年)十二月,蒲寿庚在泉州降元。元将董文炳把自己所佩的金虎符授予寿庚。金… 阅读更多 »元代的海禁及市舶司研究

全球化的故事:商人、傳教士、探險家與戰士如何形塑今日世界

2016-05-21 台妹的书坊 作者: 納揚.昌達    譯者:劉波 出版社:八旗文化    出版日期:2016/06/01 語言:繁體中文 對於全球化支持者而言, 你可意識到全球整合中弱勢國家的人民正遭受剝削? 對於全球化反對者來說, 你是否只是抱持著狹隘的保護主義觀點? 無論是支持還是反對, 你可知道「全球化」並非近代資本主義的產物… 阅读更多 »全球化的故事:商人、傳教士、探險家與戰士如何形塑今日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