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何炳棣

2024.01||赵世超:怎样做好学位论文

作者简介:赵世超(1946年—),河南南阳人,历史学博士,先秦、秦汉史研究专家,陕西师范大学原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专著《周代国野制度研究》《瓦缶集》《中西早期历史比较研究》《春秋史谭》《浴日御日与铸鼎象物研究》等多部,在《历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史学月刊》《古代文明》《社会科学战线》《北京师范大学学报》《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怎样做好学位论文 编者按:本文根据陕… 阅读更多 »2024.01||赵世超:怎样做好学位论文

葛兆光:对于现实保持批评立场, 是每一个人文学者都应秉持的

历史研究并不能直接给现实以答案或者方案 它只是一种提神醒脑的思考资源   2013年10月10日,为期10天的“《先生回来》致敬展”在杭州的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展览展出蔡元培、胡适、马相伯、张伯苓、梅贻琦、竺可桢、晏阳初、 陶行知、梁漱溟、陈寅恪等10位民国时期教育大家的图文、手迹和影像资料,以及民国时期的书籍和老课本等珍贵史料。图/新华   葛兆光:对于现实保持批评立场, 是每一个… 阅读更多 »葛兆光:对于现实保持批评立场, 是每一个人文学者都应秉持的

李华瑞:宋、明税源与财政供养人员规模比较

一、引言   汉唐以降,宋朝和明朝是汉族建立的王朝,元朝和清朝则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宋和明在文化传承上有更多的相近,在政府干预经济方面却表现出很大的不同,甚至有人说宋朝是“大政府”,明朝是“小政府”。对于这种说法,迄今未见有专文论述,本文不揣谫陋试做讨论。讨论所谓的大政府和小政府主要是从政府干预经济的角度着眼,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政府能力等同于政府实际实现的干预程度,以及政府希望达到的干预程度,具… 阅读更多 »李华瑞:宋、明税源与财政供养人员规模比较

经济史NO.6| 历史视野下中国经济的长期变迁

历史视野下中国经济的长期变迁——近年中国经济史之计量研究综述 彭凯翔 内容提要:本文分四个方面综述了近年中国经济史之计量研究:第一,历史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尤其是GDP的估计;第二,对发展模式的争论和相关检验;第三,关于市场制度及其效率的讨论与量化研究;第四,对国家能力、社会控制与外生冲击等问题的反思及其因果性检验。——这些研究深化了对“马尔萨斯陷阱”、“斯密增长”等经典命… 阅读更多 »经济史NO.6| 历史视野下中国经济的长期变迁

徐泓 | 明清史研究的学与思

徐泓   徐泓教授在读大学时,就受老师夏德仪的影响,走上了明清史研究的道路。此后他在明清盐业、明清社会风气、明代婚姻与家庭及移民、明代城市、清代台湾自然灾害及明清史学研究等方面卓有贡献,已出版专著与论文90余种、学术会议论文集120种,学术评论30余篇及历史普及读物30余篇。《中国史研究动态》对徐泓教授进行了采访,徐泓教授谈了自己的治学经历与心得,还对明清史后学提出了宝贵的治学建议。   一、由明… 阅读更多 »徐泓 | 明清史研究的学与思

赵世瑜:“不清不明”与“无明不清”——明清易代的区域社会史解释

【原文出处】《学术月刊》(沪)2010年7期第130~140页 【内容提要】明清易代是中国历史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传统史学多将其置于王朝更迭的解释框架中加以叙述,也有一些学者纠缠于明清两朝孰优孰劣、并进而对易代的得失进行判断。近三十年来,海外学者多超越易代历史本身,将跨越此时期的晚明盛清视为“帝制晚期”或“早期现代”,但易于忽略易代本身对这一历史转型期所起的重大作用。此外,易代史的历史叙述,或始自清… 阅读更多 »赵世瑜:“不清不明”与“无明不清”——明清易代的区域社会史解释

何炳棣:我的治学之路

编者按:何炳棣先生是台湾“中研院”院士、美国艺文及科学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高级研究员,1975年—1976年被公推为美国亚洲研究学会会长,其著作严谨扎实,影响深远。今年是何炳棣先生诞辰100周年,中华书局即将推出《何炳棣著作集》五种五册。本文选自何炳棣《读史阅世六十年》之《卷后语》,题目为编者所加。 何炳棣先生   从童年听父亲讲《左传》起至今已将近八十年了。这样漫长的读史经验兹择其要略陈如… 阅读更多 »何炳棣:我的治学之路

何炳棣著作集(五种)| 荐书

一位赤心爱国的游子 一位才大如海的学者 一位励志奋斗的偶像 一套传世的不朽之作 “何炳棣著作集”目前出版五种—— 《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关问题 1368—1953》 《中国会馆史论》 《中国历代土地数字考实》 《黄土与中国农业的起源》 《何炳棣思想制度史论》 作者简介 何炳棣,1917年生于天津,祖籍浙江金华。193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历史系,1944年考取清华第六届留美公费生,1945年底赴美,19… 阅读更多 »何炳棣著作集(五种)| 荐书

柯娇燕:何炳棣与罗友枝之间是否真发生过论战?

英文版地址:http://www.dartmouth.edu/~crossley/comment.shtml 何炳棣与罗友枝之间是否真发生过论战? 不,并没有。但是,制造一场论战却是一个“新清史”神话的必不可少的元素。 在被固定为“新清史”的精神领袖形象之前,罗友枝是一位杰出的早期现代中国经济和社会史家,她总是能在这些领域中开辟出新天地,例如探索清代经济和政治发展中的“资本主义萌芽”(sprout… 阅读更多 »柯娇燕:何炳棣与罗友枝之间是否真发生过论战?

何炳棣教授及其《明清社会史论》

何炳棣教授於2012年六月七日清晨七點十一分在睡夢中安然去世,享壽九十五歲,史學界失去一位跨世紀的大師。何炳棣先生原來念的是英國史,後來轉治中國史,他的研究領域廣,包括揚州鹽商、明清至民國的人口、明清會館、明清科舉與社會流動、美洲新大陸作物輸入中國、北魏洛陽城、明代土地數據、清代在中國史上的重要性、黃土與中國農業文化的起源和近年研究的先秦諸子等。何先生收集史料之辛勤,運用史料之精妙,方法與史識之獨… 阅读更多 »何炳棣教授及其《明清社会史论》

“新清史”论争:从何炳棣、罗友枝论战说起

本文原刊登於《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年第1 期(2016.02),頁1-13。 “新清史”論爭:從何炳棣、羅友枝論戰說起 徐泓摘 要:“新清史”論爭起於1990年代中期,羅友枝對何炳棣《清代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性》的批評及何炳棣的反駁,隨後,西方學者分別就研究立場、運用史料及論爭議題核心—“漢化” 問題,開展論爭。2000年以後,隨著論爭相關論著的陸續的譯介,兩岸史… 阅读更多 »“新清史”论争:从何炳棣、罗友枝论战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