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全球化

《海上丝绸之路的陶瓷:外销瓷如何塑造全球化的世界》:一部中国外销瓷与中古世界的贸易、技术和文化史图典著作!

“  本书作者曾30余年广泛搜罗各国的中国外销瓷,本书选择了一个中国人少有关注的切口——外销瓷,书中用简明清晰的文字和作者多年收藏精选的高清呈现的200多件中外不同时期陶瓷珍品,勾勒出一千多年来中国外销瓷的全球之旅,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模仿、创新与追赶。 ” 01 — 本书概况 《海上丝绸之路的陶瓷:外销瓷如何塑造全球化的世界》 原作名:The Ceramics of… 阅读更多 »《海上丝绸之路的陶瓷:外销瓷如何塑造全球化的世界》:一部中国外销瓷与中古世界的贸易、技术和文化史图典著作!

【新刊速递】《中国的早期近代经济:1820年代的长江三角洲》英文版序

        柏金斯 扬·路易腾·范·赞登 菲利普·霍夫曼 李伯重   编者按:李伯重先生的《中国的早期近代经济——1820年代华亭—娄县地区GDP研究》,于2010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后,受到学界的重视。2012年,浙江大学出版社启真馆与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商讨出版该书英文本事宜。经过专家的匿名评审,剑桥大学出版社定于2020年内出版。由于李伯重先生对中文版的译稿进行了大量的修改和增补,因… 阅读更多 »【新刊速递】《中国的早期近代经济:1820年代的长江三角洲》英文版序

两宋经济结构变迁与海上丝路勃兴

内容提要:本文以“大宋史”为视野,将宋代社会放在亚洲政治格局和民族格局发生诸多变动的共时性结构中来理解,并从两宋经济格局的跃迁性变化中探寻海上丝路在宋代勃兴的深层次原因。从外部环境来看,由于北方民族的兴起和立国,遮断了中原特别是南宋通往中亚、西亚的陆上交通,使陆上“丝绸之路”彻底衰落。另一方面,公元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在伊斯兰旗帜下实现了统一,阿拉伯商人开始成为沟通东西方的信使。从国内环境来说,进入… 阅读更多 »两宋经济结构变迁与海上丝路勃兴

李小林 | 2019年明史研究述评

2019年明史研究述评 李小林 作者简介:李小林,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文章原刊:《中国史研究动态》2020年第3期。   2019年明史领域不同专题的学术会议相继召开,国内外有关明史研究的学术专著也陆续出版。同时,明史研究学者在以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为研究重点的基础上,随着新材料的发现和研究范式的创新,诸多新的研究领域得到深化,并日趋成为明史研究的热点。无疑,这些学术活动的相继开展和研究… 阅读更多 »李小林 | 2019年明史研究述评

【边疆时空】仲伟民 郝鑫 | 再审琦善:历史学、法学与证据科学

仲伟民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专著有《茶叶与鸦片:十九世纪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宋神宗》等。 郝鑫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本科毕业,免试推荐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硕士研究生;现在硕转博,仍就读于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专业方向为中国社会经济史。 摘要:学者一般多认为历史学、法学在本质上是证据科学,这似乎是一种无须证明的朴素认知。然而就历… 阅读更多 »【边疆时空】仲伟民 郝鑫 | 再审琦善:历史学、法学与证据科学

李庆 | 晚明中国与西属菲律宾的贸易规模及历史走向

晚明中国与西属菲律宾的贸易规模及历史走向——基于“货物税”(almojarifazgo)文献的数据分析 内容提要 :16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与西属菲律宾的海上贸易迅速兴起,中菲航线随之成为美洲白银输入中国的最主要渠道。伴随交易额的递增,马尼拉当局在1581年开始向中国商船征收一定比例的“货物税”(almojarifazgo)。虽几经变革,但直到明代终结,货物税制度仍得到有效施行。因而通过对勘分析… 阅读更多 »李庆 | 晚明中国与西属菲律宾的贸易规模及历史走向

杨华 | 近四十年来美国中国学理论、范式与方法对国内史学研究的影响

摘    要:美国中国学研究自二战后至今, 经历了几次重要的研究范式的变迁, 主要包括, 从“冲击—回应”到“中国中心观”、“后现代史学”转向和“全球史”转向等。40年来, 美国中国学的理论、范式和方法对国内的史学研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如“公共领域”、“市民社会”理论对区域社会史研究的影响, “过密化”、“大分流”理论对经济史研究的影响, “施坚雅模式”对城市史研究的影响。那么, 美国中国学研究… 阅读更多 »杨华 | 近四十年来美国中国学理论、范式与方法对国内史学研究的影响

学者访谈 | 王立新:全球史的书写与世界公民意识的培养

Copyright © 本文根据作者在2017年5月21日北大博雅讲坛第96期“大写意:全球史的写法与读法”上的讨论和对话整理,原刊于《世界历史评论》2019年春季号,由作者和《世界历史评论》授权本公众号全文转发,特致谢忱!如需转载,请注明【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官方公众号“美国史研究”】! 对谈人简介 王立新,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雅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学位分会主席、中国… 阅读更多 »学者访谈 | 王立新:全球史的书写与世界公民意识的培养

李剑鸣 |美国政治史的衰落与复兴

内容摘要:自20世纪初以来,美国史学在趋新求变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政治史则经历了从兴盛到衰落再到寻求复兴的过程。虽然政治史作为一个领域的地位和影响明显衰落,但政治作为一个观察和理解过去的维度,却渗透到了历史研究的各个领域。同时,美国政治史家始终没有放弃捍卫和振兴其领域的努力。他们重新界定政治和政治史,扩大政治史的边界,更新研究范式,重建学科自主性,力求在新的学术语境中形成某种“新”政治史。 政治… 阅读更多 »李剑鸣 |美国政治史的衰落与复兴

李华瑞 | “唐宋变革论”对国内宋史研究的影响

编者按:唐宋变革论是中国古代史研究的重要问题。这组笔谈主要从宋史研究的角度展开,首先是基于日本史学界唐宋变革论的核心观点是“宋代是中国近世的开端”,其落脚点在宋朝;其次是近十几年国內唐史学者对此关注较多,而从宋史研究的角度考虑的还比较少。我们希望借此机会能引起更多的唐宋吏研究者对唐宋变革论范式意义的思考。 作者简介:李华瑞,1958年生,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一、改革开放前“唐宋变革论”对国内… 阅读更多 »李华瑞 | “唐宋变革论”对国内宋史研究的影响

埃里克·范豪特 | 劳作之中:农民的世界史

劳作之中:农民的世界史   基本信息 作者简介:埃里克·范豪特,比利时根特大学历史系经济史与世界史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1959年生于比利时蒂伦豪特,1989年获比利时根特大学博士学位。现为根特大学历史系经济史与世界史教授,“社区、比较与联接”多学科世界史研究组组长以及根特全球研究中心理事会成员,同时也是美国哈佛大学魏德海全球史项目、宾汉顿大学费尔南德·布罗代尔中心和荷兰乌得勒支大学的客… 阅读更多 »埃里克·范豪特 | 劳作之中:农民的世界史

仲伟民 | 全球化、成瘾性消费品与近代世界的形成

仲伟民教授   清华大学   摘 要  世界历史的近代化是一个全方位的进程,学术界关于近代化原因的揭示已经非常充分,但从世界市场尤其是从成瘾性消费品市场这个角度所做的研究非常不够。包括糖、茶叶、咖啡、可可等在内的成瘾性消费品曾经在世界近代化过程中扮演过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在大航海后成为主要的世界商品,而且成为宗主国与殖民地的贸易链接纽带。成瘾性消费品既是近代生活方式和近代文化产生的催化剂,也是… 阅读更多 »仲伟民 | 全球化、成瘾性消费品与近代世界的形成

徐国琦:我这本书的一个野心

  很少人注意到中美两国共有的历史——两国在文化层面和非政府层面的交往,两国在政治、军事、外交之外的“关系”。徐国琦循着入江昭教授“文化国际主义”的论述,复活这一段非同寻常却被人遗忘的旋律:蒲安臣、戈鲲化、古德诺、杜威、留美幼童和体育运动。     ◆◆   研究不同民族国家之间交流互动的国际史领域曾被“大国兴衰”的概念所涵盖,所用的语汇多是“国家利益”“国家安全”“力量均衡”,而这样的… 阅读更多 »徐国琦:我这本书的一个野心

汪晶石:近四十年朝鲜与清贸易关系研究综述

摘要: 中国与朝鲜是古代东北亚地区的重要国家,长久以来中外学者对于两国关系的研究笔耕不辍,同时也成果斐然。朝鲜与清的贸易关系是双方关系的重要一环,但由于史料欠缺、各国对此问题关注程度不够等原因,就此问题进行的专项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近四十年来,学界对于朝鲜与清贸易关系的研究大多为着眼于两国关系、两国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宏观研究,而对于诸如很多在两国贸易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两国贸易中出现的多种贸… 阅读更多 »汪晶石:近四十年朝鲜与清贸易关系研究综述

滨下武志、舒小昀 | 从“陆地亚洲”转向“海洋亚洲”:关于“海洋与亚洲地域圈”的讨论

文章发表于《南国学术》2015年第4期第4—15页 滨下武志,1974年在东京大学人文科学研究科获硕士学位;1979—2006年任教于一桥大学、东京大学、京都大学、龙谷大学;2006年受聘为中山大学全职教授;2008—2017年任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院长,2017年6月至今任华中师范大学亚洲研究院院长;主要从事中国社会经济史、东亚经济史、东南亚华侨华人史的研究,代表性著作有《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清… 阅读更多 »滨下武志、舒小昀 | 从“陆地亚洲”转向“海洋亚洲”:关于“海洋与亚洲地域圈”的讨论

从英国档案看国际法的运用和鸦片战争的非法性

【中文关键词】 鸦片战争,国际法,宣战理由,贸易权利,地域管辖权原则 【摘要】 关于中英鸦片战争的原因,中外史学家们一直是各持己见。有的认为是鸦片贸易,有的认为是中英文化冲突和自由贸易的要求。从法律角度而言,传统国际法规定发动战争要有合法的宣战理由。史料表明,英国政府在其最为关心的财政、经济利益驱使下发动了第一次中英战争,却利用国际法,提出宣战理由,试图使其合法化。当时英国的许多国会议员和法律顾问… 阅读更多 »从英国档案看国际法的运用和鸦片战争的非法性

滨下武志 | 亚太区域网络中的侨批与侨批业

  侨批的社会、文化、经济作用  侨批史是华侨华人史研究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侨汇扩大了华南与东南亚地区之间的金融市场,侨批(侨汇、银信、民信)是侨乡和东南亚进行联系的社会纽带,在沟通两地信息方面,亦起着桥梁作用。概括地说来,侨批具有社会、文化、经济层面的三层作用。   第一个层面,侨批是华侨给侨乡的书信和汇款,海外华侨华人寄送信函与金钱,最基础和最重要的目的是提高侨乡家人的生活水平,体现的是家族… 阅读更多 »滨下武志 | 亚太区域网络中的侨批与侨批业

《清史译丛》第1-11辑总目录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译组 《清史译丛》第1辑 《清史译丛》序言 【专栏】 中西文化的抉择——在“清史编纂暨编译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戴逸 【专题研究】 用世界眼光看清史——兼谈中国文化于17—18世纪在法国的传播  耿昇 美国清史资料及其研究情况述略——以历史学研究为主线的考察  朱政惠 麦迪森对中国传统经济的评价及有关评论  叶茂 国际互联网有关清史的英、俄文资源基本状况分析及其他  王旭东、… 阅读更多 »《清史译丛》第1-11辑总目录

李鸿宾丨全球视野中的唐朝崛起——S. A. M. 艾兹赫德《唐朝中国:世界历史中的东方崛起》伸议

2004年由纽约Palgrave Macmillan出版的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历史学S.A.M.艾兹赫德(以下简称“艾氏”或“作者”)教授撰着的《唐朝中国:世界历史中的东方崛起》(简称“该书”或“本书”)一书(S. A. Adshead,T’ang China:The Rise of the East in the World History,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 阅读更多 »李鸿宾丨全球视野中的唐朝崛起——S. A. M. 艾兹赫德《唐朝中国:世界历史中的东方崛起》伸议

古史研究各断代学者首次大聚会

原创: 蒋海升 中华读书报 本文要点 1. 四十年中国古代史断代研究成就不仅超过了民国时期,而且整体上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 摆脱断代史的束缚,跨越断代的壁垒,把中国古代史作为一个整体,对历史进行更长时段的考察是近年来境内外古代史研究的一个突出取向。 3. 现在古代史研究有一种有学问没思想、有文章没问题、有问题没逻辑的“三有三无”现象值得反思。 4. 要防止把对“碎片化”的批评等同于对“微观… 阅读更多 »古史研究各断代学者首次大聚会

李大龙:新时代边疆学研究的热点与前沿问题

【作者简介】李大龙,中国社会科学院编审,博士生导师。 【文章刊发】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9.1.   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及其实施,以及边疆问题的凸显,边疆地区稳定和发展、边疆安全等诸多问题得到了社会各界尤其是学界的广泛关注,构建“中国边疆学”的呼声日益高涨,但是随着民族学、政治学、法学、国际关系问题研究、社会学、哲学等诸多学科学者积极参与中国边疆研究,中国边疆研究在呈现繁荣的… 阅读更多 »李大龙:新时代边疆学研究的热点与前沿问题

王敬雅评《大分流之外》︱分流再合流:重思欧洲与中国的分野

《大分流之外:中国和欧洲经济变迁的政治》,[美] 王国斌 / 罗森塔尔著,周琳译,王国斌、张萌审校,2018年10月出版,283页,58.00元。 加州学派与“大分流” 对中西方生产方式和经济发展的差异性研究长期充斥着“宿命论”的观点——无论是文化上,还是制度上。似乎中国有着先天性的不足:中国文化先天上不热爱私有,中国社会先天上抵制契约精神。当然这种基于“西方中心论”的解释在上个世纪就受到了普遍的… 阅读更多 »王敬雅评《大分流之外》︱分流再合流:重思欧洲与中国的分野

跨界与本土:澳门商业史研究的回顾及展望

作者简介: 张世慧,历史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毕业,现为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在《清史研究》、《近代史学刊》、《澳门研究》、《江汉论坛》、《华人华侨历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导语: 澳门商业史一直是澳门史研究中最有活力的领域之一,近十余年来澳门商业史史研究重点逐渐由明清贸易史扩展到近现代澳门本土商业史,澳门华商史、行业史研究迅速崛起… 阅读更多 »跨界与本土:澳门商业史研究的回顾及展望

鸦片、航船与印度

作为一名印度英语作家,阿米塔夫·高希在中国或许并不像萨曼·拉什迪那样声名显赫,但在国际文学界他早已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作家。其创作数量可谓丰硕,包括《理性环》《阴影线》《在古老的土地上:一次抵达12世纪的埃及之旅》《在柬埔寨起舞》《加尔各答染色体》《玻璃宫殿》《饿潮》等诸多作品。其创作题材跨越亚、欧、非、美四大洲,涵盖埃及、印度、柬埔寨及欧美等国,体现出高希作为人类学博士的学者背景。此外,他还多次摘得… 阅读更多 »鸦片、航船与印度

“全球视野中的明清鼎革”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8年11月24至25日,由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主办的 “全球视野中的明清鼎革”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顺利召开。来自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加州州立大学、台湾清华大学等单位的二十三位学者参与了此次会议。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董少新研究员主持了开幕式并致欢迎辞。北京大学历史系李伯重教授、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陈尚胜教授、加州州立大学富尔顿分校孙来臣教授先后致辞。 本次研讨会分七场进行讨论,分别为“全球视… 阅读更多 »“全球视野中的明清鼎革”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赵世瑜:“不清不明”与“无明不清”——明清易代的区域社会史解释

【原文出处】《学术月刊》(沪)2010年7期第130~140页 【内容提要】明清易代是中国历史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传统史学多将其置于王朝更迭的解释框架中加以叙述,也有一些学者纠缠于明清两朝孰优孰劣、并进而对易代的得失进行判断。近三十年来,海外学者多超越易代历史本身,将跨越此时期的晚明盛清视为“帝制晚期”或“早期现代”,但易于忽略易代本身对这一历史转型期所起的重大作用。此外,易代史的历史叙述,或始自清… 阅读更多 »赵世瑜:“不清不明”与“无明不清”——明清易代的区域社会史解释

仲伟民教授谈“从茶叶和鸦片贸易看19世纪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

3月30日晚,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清华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仲伟民教授做客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为同学们带来“从茶叶和鸦片贸易看19世纪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的专题讲座,该讲座系全球史与跨国史研究院系列讲座,讲座由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家峰教授主持,刘玉峰教授、贾国静副教授、马光副研究员、胡孝忠老师及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参加了讲座。   讲座开始,仲教授介绍了茶叶和鸦片的传播过程及其与经济全球化的联系… 阅读更多 »仲伟民教授谈“从茶叶和鸦片贸易看19世纪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

霍普金斯教授谈全球史研究:全球化已经过去了吗?

10月14日晚,英国著名经济史学家、英国人文和社会科学院院士、剑桥大学名誉教授安东尼·杰拉尔德·霍普金斯(Antony Gerald Hopkins)教授应山东大学全球史与跨国史研究院之请,在知新楼A座1521为文史哲学院学生带来“全球化已经过去了吗(Is Globalization Yesterday’s News?)”的专题讲座,讲座由全球史与跨国史常务副院长刘家峰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霍… 阅读更多 »霍普金斯教授谈全球史研究:全球化已经过去了吗?

全球化的故事:商人、傳教士、探險家與戰士如何形塑今日世界

2016-05-21 台妹的书坊 作者: 納揚.昌達    譯者:劉波 出版社:八旗文化    出版日期:2016/06/01 語言:繁體中文 對於全球化支持者而言, 你可意識到全球整合中弱勢國家的人民正遭受剝削? 對於全球化反對者來說, 你是否只是抱持著狹隘的保護主義觀點? 無論是支持還是反對, 你可知道「全球化」並非近代資本主義的產物… 阅读更多 »全球化的故事:商人、傳教士、探險家與戰士如何形塑今日世界

万明:中国的“白银时代”与国家转型

编者按:在《大明会典》中,有“钱法”“钞法”,惟不见“银法”。原本并非法定货币的白银,为何在后来迅速成为主币,而成明代“朝野率皆用银”?学者万明通过十几年大量的实证研究,考察学界研究的缺环,试图接近这一现象的历史真实。白银的货币化起于大量民间交易,从赋役折银开始方才自上而下开展。白银货币的扩展与膨胀促进了社会的变迁,并最终使得张居正的财政体系改革水到渠成。这是从以实物和力役为主向以白银货币为主的财… 阅读更多 »万明:中国的“白银时代”与国家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