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峥峥:驻英使馆与晚清外交转型
整理丨王艺朝 2020年10月24日,美国斯基德莫尔学院(Skidmore College)历史系皇甫峥峥副教授以“驻英使馆与晚清外交转型”为题,在复旦大学历史学系进行线上讲座,介绍了其新近整理史料《晚清驻英使馆照会档案》。本次讲座由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戴海斌教授主持。讲座邀请到复旦大学法学院赖骏楠副教授、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张晓川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李文杰副教授、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 阅读更多 »皇甫峥峥:驻英使馆与晚清外交转型
整理丨王艺朝 2020年10月24日,美国斯基德莫尔学院(Skidmore College)历史系皇甫峥峥副教授以“驻英使馆与晚清外交转型”为题,在复旦大学历史学系进行线上讲座,介绍了其新近整理史料《晚清驻英使馆照会档案》。本次讲座由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戴海斌教授主持。讲座邀请到复旦大学法学院赖骏楠副教授、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张晓川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李文杰副教授、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 阅读更多 »皇甫峥峥:驻英使馆与晚清外交转型
“太平洋论坛”是为纪念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建系95周年暨汪熙先生诞辰100周年而举办的系列讲座,本文整理自2020年10月20日太平洋论坛第2期“海洋史和当代史学思潮”,主讲嘉宾王晴佳为北京大学历史系长江讲座教授,两位与谈嘉宾分别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张旭鹏研究员和中国海洋大学庞中英教授。 王晴佳教授 非常荣幸得到复旦大学历史系太平洋论坛的邀请,与大家交流当代史学的动向,以海洋史的兴起作为一个视角来谈一谈。… 阅读更多 »王晴佳:海洋史如何成为世界史?
摘 要:近年来中古政治史研究表现出“纵的停滞”与“横的拓展”的特征,传统以“政治集团”或“党派分野”为中心的政治史研究领域陷入瓶颈,通过社会网络这一概念的引入,认识政治活动中的“政见—庇护”复合结构,有助于完善传统的政治集团分析范式。“政治过程”与“政治文化”这两个观察维度的引入,拓展了政治史研究的范畴。受新史学的影响,作为政治史研究基本单位的“事件”曾饱受批评,反思传统历史学编纂与研究中对因果关… 阅读更多 »仇鹿鸣 | 事件、过程与政治文化——近年来中古政治史研究的评述与思考
【摘要】近些年,中国大陆也兴起新文化史译介热,但仍存在一些容易引起误会和争议的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回顾反思,指出新文化史本身汲取了很多理论成果,这可以让史家更加谨慎地对待自己的工作,更加谨慎地展示自己的发现,更加谨慎地对待各种分析框架和研究典范。而在当下的西方,新文化史已经有统摄整个历史研究领域之势,它也同更多的相邻学科发生了密切关系,一个新文化史研究的国际化潮流已经出现,但由此也产生了“文化”的… 阅读更多 »张仲民 | 理论、边界与碎片化检讨 ——新文化史研究的再思考
很少人注意到中美两国共有的历史——两国在文化层面和非政府层面的交往,两国在政治、军事、外交之外的“关系”。徐国琦循着入江昭教授“文化国际主义”的论述,复活这一段非同寻常却被人遗忘的旋律:蒲安臣、戈鲲化、古德诺、杜威、留美幼童和体育运动。 ◆◆ 研究不同民族国家之间交流互动的国际史领域曾被“大国兴衰”的概念所涵盖,所用的语汇多是“国家利益”“国家安全”“力量均衡”,而这样的… 阅读更多 »徐国琦:我这本书的一个野心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史学月刊”微信公众号。转载仅限全文转载并完全保留作者署名,且不修改文章标题和内容。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得益于学术环境和条件的极大改善,中华民国史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方面,问世的各种论著难以胜数;另一方面,史料工作成绩斐然,尤其是档案史料的开放刊行,成为整体意义上民国史研究的先行部分、支撑部分。 笔者从事中华民国史的教学研究和相关档案史料收集整理工作多年,目睹了… 阅读更多 »吴景平 | 关于中华民国史对象与体系的思考 ——从民国档案史料的刊行谈起
2016年10月23-24日,复旦大学历史系与《近代史研究》编辑部联合举办的“海外文献的收藏与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逸夫楼如期召开。10月23日上午9时,复旦大学资深特聘教授周振鹤先生在大会开幕式上,围绕“中国关系海外文献”,作了一场精彩的发言。现在,我们将周先生的发言整理出来,正式公布,以飨读者! 我想这个会议的题目要是按照我的想法,“海外文献收藏”不大明确的,所有的不在中国… 阅读更多 »“中国关系海外文献”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