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贵安:《明实录》研究述要
《明实录》是有明一代最系统、最基本的史料。明代史料论原始自然首推明代档案,它是明朝中央及地方政权在行使统治职能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类别的文件。明代档案文件分为二十种:“凡上所下有十:一诏、二诰、三制、四敕、五册文、六谕、七书、八符、九令、十檄;凡下所上亦有十:一题、二奏启、三表笺、四讲章、五书状、六文册、七揭帖、八会议、九露布、十译。”[i] 它们是编纂《明实录》主要依据的原始资料。然而,由于明末战… 阅读更多 »谢贵安:《明实录》研究述要
《明实录》是有明一代最系统、最基本的史料。明代史料论原始自然首推明代档案,它是明朝中央及地方政权在行使统治职能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类别的文件。明代档案文件分为二十种:“凡上所下有十:一诏、二诰、三制、四敕、五册文、六谕、七书、八符、九令、十檄;凡下所上亦有十:一题、二奏启、三表笺、四讲章、五书状、六文册、七揭帖、八会议、九露布、十译。”[i] 它们是编纂《明实录》主要依据的原始资料。然而,由于明末战… 阅读更多 »谢贵安:《明实录》研究述要
摘 要:朝鲜王朝大规模的对华书籍交流,令日本、琉球、安南等难望其项背,这主要是由地缘格局、政治结构和治国理念所致。朝鲜“小中华”意识刺激了对华书籍交流,而朝鲜对华书籍交流又促进了“小中华”意识的发展和变迁。总体来说,朝鲜前期的对华书籍交流带有更多的“尊王”和“慕华”色彩,朝鲜后期则带有更多的“尊周”和“攘夷”意味,但共同之处是,两者都摆脱不了“事大”的影子,最终使朝鲜保持了政权稳定。朝鲜对华书籍交… 阅读更多 »黄修志 | 书籍与治教:朝鲜王朝对华书籍交流与“小中华”意识
基本信息: 编著:刘建国 霍强 陈长荣 王克飞 龚邦安 出版社:江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12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18年12月 印次:1 ISBN:9787568409971 内容简介: 西津渡街被誉为“古渡博物馆”,是镇江重要历史街区。2008年,考古工作者发现了救生(小)码头、待渡亭、小码头街历代道路遗迹。之后又陆续发现了大码头、历代江岸、历代渡口官署等遗迹。这些遗迹群构… 阅读更多 »新书 | 西津渡考古(1998-2010)
『海洋与中国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主办单位 厦门大学历史系 中山大学历史系 中国·厦门 2019年3月29日至4月1日 会议日程 3月30日(星期六)上午会议地点:科艺中心二楼音乐厅 第一节 开幕式(8:30—9:10) 主持人:厦门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朱菁教授 一、厦门大学领导致词 二、嘉宾讲话 陈春声(中山大学教授、校党委书记) 张海鹏(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史学会原会长) 王… 阅读更多 »”海洋与中国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厦门大学)
帖最后由 公爵兰 于 2016-5-11 23:34 编辑 最后疯狂一把,大家有什么好资源分享一下,就算这次堵死,自己想要的没存下来,也留个念想。我先来: A部 1. ‘文、艺、美学相关’http://vdisk.weibo.com/lc/2oLCHhNUZpUFqxU2W8 密码:Y027 2. ‘中国古代都城资料选刊”http://vdisk.weibo.c… 阅读更多 »趁微盘还没被封死,分享一下电子书收藏吧(转)
古代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体系被称为“亚洲才具有的惟一的历史体系”,这一重要命题的研究有两个原点:一是费正清等人提出的“中国的世界秩序”理论,二是西嶋定生提出“东亚世界”理论。之后这一问题受到广泛重视,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阐释框架。但是学界对朝贡体系的基础是什么,朝贡体系是真实的抑或虚幻的,宋代以后朝贡体系的变革如何展开等若干基本问题仍然存在明显的分歧。导致这些分歧的原因既有立足于不同时段和区域的时空错… 阅读更多 »黄纯艳 | 中国古代朝贡体系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译组 《清史译丛》第1辑 《清史译丛》序言 【专栏】 中西文化的抉择——在“清史编纂暨编译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戴逸 【专题研究】 用世界眼光看清史——兼谈中国文化于17—18世纪在法国的传播 耿昇 美国清史资料及其研究情况述略——以历史学研究为主线的考察 朱政惠 麦迪森对中国传统经济的评价及有关评论 叶茂 国际互联网有关清史的英、俄文资源基本状况分析及其他 王旭东、… 阅读更多 »《清史译丛》第1-11辑总目录
作者:李庆新《光明日报》( 2019年02月25日 14版)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东亚海域发现公元7世纪以后的古代沉船超过四十艘,大多来自濒海国家或擅长航海贸易的岛国,例如古代阿拉伯、中国、东南亚国家以及近世欧洲西班牙、荷兰、英国等国。沉船出水大量珍贵的贸易商货,不同材质的各国货币也时有发现,有些沉船出水货币数量巨大。 这些货币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贵金属货币,包括金银铸币、金块、金锭、金叶、… 阅读更多 »东亚海域古沉船发现货币及相关问题
风帆曾举,出水惊世。沉船是航海者殒命的载体,却是封存历史的时空胶囊。 神秘莫测里寻找这些沉没于海底的线索,支离破碎中解析深藏于水下的历史瞬间——水下考古特辑。 爱琴遗珍:希腊安提凯希拉岛水下考古文物 故宫博物院 希腊文化和体育部 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 编 故宫出版社 2018-09 ¥260.00 内容简介:1900年,锡米岛的海绵采集者发现了一搜沉船。在考古机构和希腊皇家海军的协助下,人们开始了… 阅读更多 »近年来新出水下考古相关图书
《水下考古》(第一辑)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主办 简体横排 定价:228.00元 《水下考古》是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的面向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的专业性辑刊,本书为其第一辑。收录学术论文15篇,其中既有水下考古发掘的工作报告,也有沉船遗址的专项研究,还有古地图尤其是航海图的深入研究,此外还有从科技考古方面进行古船研究的。可以说,本书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泛,反映了… 阅读更多 »新书丨水下考古(第一辑)
原创: 蒋海升 中华读书报 本文要点 1. 四十年中国古代史断代研究成就不仅超过了民国时期,而且整体上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 摆脱断代史的束缚,跨越断代的壁垒,把中国古代史作为一个整体,对历史进行更长时段的考察是近年来境内外古代史研究的一个突出取向。 3. 现在古代史研究有一种有学问没思想、有文章没问题、有问题没逻辑的“三有三无”现象值得反思。 4. 要防止把对“碎片化”的批评等同于对“微观… 阅读更多 »古史研究各断代学者首次大聚会
作者简介: 张世慧,历史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毕业,现为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在《清史研究》、《近代史学刊》、《澳门研究》、《江汉论坛》、《华人华侨历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导语: 澳门商业史一直是澳门史研究中最有活力的领域之一,近十余年来澳门商业史史研究重点逐渐由明清贸易史扩展到近现代澳门本土商业史,澳门华商史、行业史研究迅速崛起… 阅读更多 »跨界与本土:澳门商业史研究的回顾及展望
内容提要:宋代海上贸易的空前繁荣开启了航海活动和海洋知识积累的新时代。宋人通过海商群体、航海使节和僧侣、历代典籍等途径获得海洋知识,其中海商群体是第一手海洋知识的主要来源。海洋知识通过口耳相传、航海使节和僧侣、礼宾机构及沿边官员的记录等方式传播,使宋人构建出动态、险恶、奇异而充满财富和商机的海洋意象,反映了宋人敬畏海洋、生财取利、华夷有别的海洋观念。宋人对东海和南海地区诸国地理方位已有基本确… 阅读更多 »黄纯艳:宋代海洋知识的传播与海洋意象的构建
本世纪(20世纪)初期,涌现了一批卓越的蒙元史研究的带头人,本世纪中叶许多有成就的蒙元史专家多出于他们门下。随着学术研究的日益深入,东方学各学科析分愈细,学者们的研究领域更加专门化。但由于蒙元史涉及的民族甚多,地域甚广,因而又具有多学科的特点。一方面,汉学、蒙古学、藏学、伊朗学以及欧洲中世纪史的专家都有不少与蒙古史有关的著述;另一方面,优秀的蒙元史专家也多兼通数门语言和若干学科的知识。 法 国 东… 阅读更多 »陈得芝 | 二十世纪各国蒙元史研究汇总
2018年11月24至25日,由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主办的 “全球视野中的明清鼎革”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顺利召开。来自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加州州立大学、台湾清华大学等单位的二十三位学者参与了此次会议。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董少新研究员主持了开幕式并致欢迎辞。北京大学历史系李伯重教授、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陈尚胜教授、加州州立大学富尔顿分校孙来臣教授先后致辞。 本次研讨会分七场进行讨论,分别为“全球视… 阅读更多 »“全球视野中的明清鼎革”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1 目录 001 读《普塔克澳门史与海洋史论集》感言/金国平 001 蜈蚣船和葡萄牙人 016 明代澳门与东南亚的贸易 047 1640—1667年间澳门与望加锡之贸易 065 澳门经济与人口的变迁——发展过程研究 085 澳门的奴隶买卖和黑人 094 《澳门记略》中的鸟类记载 120 澳门:中国面向拉丁世界的窗口 133 一部现代版的“澳门实录”——《澳门编年史》序 138 … 阅读更多 »新书|普塔克澳门史与海洋史论集
互联网时代,因史料的异常丰富,微观史学研究将更趋广泛和深入,历史研究的碎片化问题也将更趋严重。史家一旦陷入史料的无限之境而不能自拔,就极有可能失去从整体上描述历史的能力,因此史家需要有大情怀。 载《社会科学文摘》2018年第11期;作者系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摘自《史学史研究》2018年第3期 文章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中国史学史学科发展的第一个高潮,改革开放40年来则是其发展的又一高潮,并且… 阅读更多 »赵梅春丨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史学史研究的新进展
2016年12月15日上午,由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和燕京学堂主办的北大文研讲座(19)“测绘于浩淼之上——明时代的航行与全球舆图学”在北京大学二体 B102报告厅举行。讲座由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教授卜正民(Timothy Brook)主讲,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李孝聪评议,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陆扬主持,文研院常务副院长渠敬东教授参加了本次讲座。 主持人陆扬教授首先介绍了卜正民教授的学术… 阅读更多 »卜正民:测绘于浩淼之上 ——明时代的航行与全球舆图学
提要 这篇文章选择13~16世纪发生在东北亚的三个历史事件,也就是“蒙古袭来”(1274,1281)、“应永之役”(1419)和“壬辰丁酉之役”(1592,1597),来讨论国别史与东亚史之间的差异。本文指出,如果仅仅站在一国历史的立场、角度和视野来观看发生在东亚的历史,会出现“死角”或“盲点”。因为,只有一个圆心(国家)的历史叙述,会使得历史有中心有边缘,中心虽然清晰,但边缘常常含糊甚至舍弃。其… 阅读更多 »葛兆光:在“一国史”与“东亚史”之间 ——以13—16世纪东亚三个历史事件为例
张保卿 杭侃 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 2018-12-18 2016年度,宋辽金元明清时期考古遗址的多样性和研究内涵的丰富性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度刊布的考古学专刊、专著、考古发掘简报和论文约560部(篇),数量是2015年度的2倍多。 一 城市考古 城市考古是历史时期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度,学界除对都城和地方城市进行了持续发掘和研究之外,还对村镇、码头… 阅读更多 »2016年宋辽金元明清时期考古
明、清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两个王朝,当时所产生的大量档案文献资料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历史原因,至使我国大量的档案文献散失世界各地。多年来,许多海内外炎黄子孙及有识之士,都曾为这些文化瑰宝的回归而奔走呼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曾就战争期间掠夺的文化遗产归还问题发出倡议。我们企盼,这些散失在海外的中华文化遗产能及早“完璧归赵”。在此,我们仅将已经收集到的日本、美国、英国有关明清… 阅读更多 »境外中国明清档案文献目录一瞥
葛夫平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史林》2016,(05),197-213+222 摘 要: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学界的重视。回顾60余年的国内鸦片战争史研究,大致以20世纪80年代为界,经历了从单纯的侵略与反侵略斗争史向近代化史、政治史、军事史、中外关系史和国际关系史等多元研究的转变过程,并达到相当的学术高度。国内鸦片战争史研究中存在… 阅读更多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鸦片战争史研究
【原文出处】《学术月刊》(沪)2010年7期第130~140页 【内容提要】明清易代是中国历史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传统史学多将其置于王朝更迭的解释框架中加以叙述,也有一些学者纠缠于明清两朝孰优孰劣、并进而对易代的得失进行判断。近三十年来,海外学者多超越易代历史本身,将跨越此时期的晚明盛清视为“帝制晚期”或“早期现代”,但易于忽略易代本身对这一历史转型期所起的重大作用。此外,易代史的历史叙述,或始自清… 阅读更多 »赵世瑜:“不清不明”与“无明不清”——明清易代的区域社会史解释
《日本中国史研究年刊》2006年度 作者: 《日本中国史研究年刊》刊行会编 出版信息: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内容简介 本书由日本著名中国古史研究学者谷川道雄等发起编纂,旨在及时反映日本史学界的中国史研究最新成果,促进中日史学界的交流互动。计划以每年出版一辑的形式,每辑30万字的篇幅,系统介绍前一年的日本中国史研究动态。本辑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论文选刊,共编发十篇论文,有从整体理解中国史的综论… 阅读更多 »日本中国史研究年刊(2006-2010年度)目录
葛兆光,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现任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及历史系特聘资深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东亚与中国的宗教、思想和文化史。主要著作有《中国思想史》(两卷本)、《增订本中国禅思想史》、《宅兹中国》、《何为中国》(2014)。曾获第一届“中国图书奖”(1988)、第一届“长江读书奖”(2000)、第一届Princeton Global Scholar(2009)、第三届 PajuBook Award(韓國… 阅读更多 »葛兆光 | 彼此环绕和交错的历史
河南尹整理 史地刊讯 2018先秦秦汉史文章分类汇总(历史学期刊1) 2018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史文章分类汇总(历史学期刊1) 本篇分类整理2018年中《历史研究》(第6期暂缺)、《中国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第6期暂缺)、《史学月刊》、《文史》、《史林》、《史学集刊》、《中国农史》(第6期暂缺)、《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第4期暂缺)、《古代文明》、《古今农… 阅读更多 »2018明清史文章分类汇总(历史学期刊1)
, 点击上方“南国学术”可订阅哦! 十五世纪印度洋国际体系的建构 ——以明代“下西洋”亲历者记述为线索 万 明 [作者简介]万明,1988年在北京大学获历史学硕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二级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被聘为北京大学明清史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廊坊师范学院特聘教授,兼任中国中外关… 阅读更多 »万明 ‖ 十五世纪印度洋国际体系的建构:以明代“下西洋”亲历者记述为线索
无法提供摘要。这是一篇受保护的文章。
摘要:在明清变革的过程中,出现国家财政的三大转型。一是从银两统计制度的确立到银元规范货币的发行,其中的关键是形成了“统计银两化”的模式,并不是所谓的“白银货币化”。二是从传统的钱粮奏销到新式预算的实行,其中的关键是由传统的“量入为出”变为“量出制入”,传统奏销制度终结。三是从起运、存留的划分到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形成,其中的关键是由传统的“地方经费”变为“地方财政”,地方财政的基本形态大致具备。 … 阅读更多 »陈锋:明清变革:国家财政的三大转型
内容提要:明代的地图绘制,虽然依旧坚持着以“中国”为中心的绘图取向,一直在不断强化大一统的政治地理空间,但承继蒙元帝国东西扩张的世界经验,有了郑和下西洋和西方传教士所带来的新鲜域外地理知识的持续发酵,似乎明代中国人具备了更为开阔的地理视野和“世界性意识”。同时,在传统的“天下观”向“世界观”逐渐转变的过程中,前朝太多未曾考虑的海外诸国,渐被纳入“华夷”序列中,使明朝的“华夷秩序”具备了更加丰富和多… 阅读更多 »管彦波:明代的舆图世界:“天下体系”与“华夷秩序”的承转渐变
内容提要:蒙元帝国崩溃后,东亚国际秩序急需重建。文本通过考察蒙元帝国崩溃后,14世纪下半叶至15世纪初国际关系格局出现的新变化,尝试为这一时期的中国对外关系建立一个宏观的分析框架。明初以“不征”作为对外关系的基本国策,从建国之初就萌生了新的国际秩序思想。从农耕大国向海洋大国崛起的走势和郑和七下印度洋形成的国际秩序,是明代中国对蒙元帝国崩溃后快速变化的印度洋世界的应对。15世纪初印度洋国际关系的演变… 阅读更多 »明代中国国际秩序的演绎
本文作者刘晓艺研究员 摘要 《醒世姻缘传》中有大量篇幅描述晚明经济生活中白银和铜钱的使用。本文结合其他明清小说,对比黄金的应用,考察白银在流通领域中称王的现象,并提出晚明并无现代金融信用意义上的远程汇兑机制。携银旅行现象的普遍,正可以说明这一事实。本文指出,以往金融史研究中常被用来证明远程汇兑存在的几条关键性文献,需要被重新审视。本文亦考据从嘉靖到崇祯时期所铸造的数种制钱,提出《醒世姻缘传》中颇受… 阅读更多 »《醒世姻缘传》及其他明清小说中的白银与制钱问题
内容提要:顾诚提出明代疆土管理分行政、军事两大系统,引发了对明代行政区划制度的新认识。沿海卫所是否切割州县划境而治,是相关认识成立与否的焦点。本文主要根据沿海地区明代省府州县方志和明清卫所志,探讨沿海卫所的行政区划详情,结论是:明代沿海卫所的屯田多分散在各府州县,规模难匹州县田地,卫所管理权限较弱。卫所与州县划分日常防区,参差互嵌,既不一定自成一体,更远未涵盖海岸地区。某些卫所以城池为核心,形… 阅读更多 »李新峰:论明代沿海卫所的行政区划
方 汉 奇 最近,从集报界朋友范光永处看到了一份他刚刚搜集到的明代邸报。这是不久前他以 2800元的高价,从北京潘家园的旧书商手中购得的,而后者则是从山西方面的藏家中寻觅出来的。这份邸报出版于明熹宗天启年间,是迄今为止,第一次被发现的明代邸报的原件,也是目前能够看到的,出版时间最早的古代邸报原件。 这份邸报长宽约 37 ×13厘米,是一个长条形… 阅读更多 »记新发现的明代邸报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航海传统的民族,有确凿的材料证明,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人就有了非常发达的近海航行技术。宋代由于陆上丝绸之路的中断,于是国际贸易线从陆路转向海路,一方面是东南沿海的商人自发努力向南洋发展,另一方面是阿拉伯商人运用航海技术的东来。 《大明混一图》与明初的海洋知识 人类历史横向发展的重大转折,开始于15、16世纪之际形成的大航海时代。大航海时代之前,欧亚大陆是连成一片的,西班牙和… 阅读更多 »邹振环:郑和下西洋与明人的海洋意识(图)
牛传彪,《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5年第4期 摘要:文章探讨了明代出海军巡洋会哨制度在沿海遭遇倭寇袭扰的背景下逐步完善的过程及其在海疆防务中的地位。作者认为出海军巡哨与沿海瞭探烽堠、墩台、陆上卫所营堡及巡检司军兵共同 构成一多层次、有纵深的海疆防务体制,而巡哨尤关紧要。巡哨军信汛地以海中岛屿为中心,联点成线,梭织成面,增强了海上防务的主动性、整体性与内部战哨区的层次性、协调性,拓展了 海上防御纵深… 阅读更多 »明代巡洋会哨制度及其在海疆防务中的地位
张雪慧,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研究所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3年第3期,第63~70頁 摘要:本文利用中外历史学、语言文学、考古学等数据、特别是以往不太为人注意的原始材料,考查论述元代中国同高丽经过海、陆交通进行的多种渠道、不同形式和规模的贸易往来,种类丰富的进出口商品,及商业活动对双方社会风习和民众生活的影响与渗透。元丽民间商人的交往更生动的反映了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 关键词:元 高丽 贸易… 阅读更多 »试论元代中国与高丽的贸易
漕运制度是明代的一项重要财政制度,由水路转运南方粮赋供应京师百官俸禄、军饱和宫廷消费。舟船是它的基本条件之一。运送漕粮的舟船,明代史籍中称为漕船、粮船或运船,也有与民船相对而称为军船,又把运粮北上的称为重船,归返的称为回空船只,或简称回空;或因其船式称为浅船、遮洋船。漕船由漕运衙门统一管理,有一些专门规章制度。本文仅就有关问题作一些考证。 一、漕船的种类和式样 明初曾从太仓海道运粮至辽东、天津,永… 阅读更多 »明代漕船考(封越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