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朝鲜

荐读ㅣ丁晨楠:17世纪清朝与朝鲜的咨文往来与交涉

17世纪清朝与朝鲜的咨文往来与交涉 丁晨楠 摘 要:皇太极提出的“毋违明国旧例”原则贯穿了17世纪清朝与朝鲜咨文往来与交涉的全过程。但清初并没有全盘照搬明制,并非由礼部而是由户部主导对朝咨文交涉。顺治帝亲政后,对朝咨文处理模式开始转换为明朝时旧例——由礼部主导。这说明清朝对明制的接受与继承过程是曲折的,是经过改造的。清朝展示出符合宗主国身份的姿态,在涉朝事务上采用“明国旧例”,而朝鲜亦在同样的原则… 阅读更多 »荐读ㅣ丁晨楠:17世纪清朝与朝鲜的咨文往来与交涉

孙卫国 | 试析万历朝鲜之役期间朝鲜白银之解禁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   编者按         朝鲜世宗国王时期,明朝免除朝鲜之金银岁供。此后,朝鲜遂在国内禁用白银,但在与明、日的外交活动中依然无法避免地采用白银。万历朝鲜之役爆发之后,明神宗紧急赐银朝鲜,朝鲜国王却用之赏赐臣工和奖励降倭,不做军饷、货币之用。在战争期间,明朝的白银以各种形式涌入朝鲜,宋应昌等明朝将领也鼓动并协助朝鲜… 阅读更多 »孙卫国 | 试析万历朝鲜之役期间朝鲜白银之解禁

中国学界的高丽海洋史研究综述

作者:王心悦 徐梦惠 所属图书:中国与域外(第五辑) 出版时间:2023年06月 一 关于高丽的海洋观念和海洋文化 海洋观念和海洋文化一直是朝鲜半岛海洋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历史和现实价值。海洋观念和海洋文化的形成得益于各类海洋实践的进行,反映了海洋实践的地方特色。同时,海洋观念与海洋文化又会影响海洋实践的进行。不论是民间进行海岛、渔业资源开发或是航海贸易,还是政府力量对沿海地区的政治、… 阅读更多 »中国学界的高丽海洋史研究综述

徐丹 | 朝鲜「备边司誉录」中清代泉州商民海上活动初探

❖ 摘 要:朝鲜王朝《备边司誊录》是了解清代泉州商民海上活动的重要史料,总计记载有1686—1830年间的十八艘涉泉漂流商船,绝大多数从福建始发,在时间上以19世纪30年代最为频密。漂流人中,籍贯同安的人数最多,反映出同安县人在海上的活跃。从漂流人身份来看,福建商船船户、船主、货主分工的现象并不普遍。在经营方面,福建始发商船在早期曾从事日本长崎贸易,但自1715年后贸易线路发生变化,全部漂流船均前… 阅读更多 »徐丹 | 朝鲜「备边司誉录」中清代泉州商民海上活动初探

陈锋:清末民国年间日本对华调查报告中的财政与经济资料

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国门大开,了解世界、特别是了解近邻的中国,以促进商贸,成为朝野上下的迫切愿望。大隈重信氏为《支那经济全书》撰写的“序”中说:“自中兴之后,订通商之约,于是彼此往来,懋迁之业大兴矣。贸易之道,知彼为要,凡其国政教风化,地理民俗,物产之丰歉,人情之好恶,必精察审知,然后时措之宜。今我之于支那,对立东瀛,同种同文,通交最久,宜人人熟悉其国情。而其实有不然者,概皆知古而昧乎今,见外而遗… 阅读更多 »陈锋:清末民国年间日本对华调查报告中的财政与经济资料

滨下武志谈华侨、侨汇与亚洲经济圈

整理丨黄一彪   2020年8月25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学生社团“交大史学社”与致远学院“珠三角归侨的历史与发展观察”社会实践团联合举办了滨下武志教授的访谈会。活动由历史系蒋勤副教授主持,张志云教授参与指导,与会学生主要有交大史学社社长黄一彪、归侨观察实践团组长陈杰奇,以及20余位史学社、实践团和历史系的同学。本文系访谈整理稿(经滨下武志教授审阅)。   滨下武志,日本著名历史学… 阅读更多 »滨下武志谈华侨、侨汇与亚洲经济圈

荐书 | 朱冶:《元明朱子学的递嬗——<四书五经性理大全>研究》附结语

出版信息:作者:朱冶 著 定  价:69 出 版 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09月01日 页  数:331 装  帧:平装 ISBN:9787010213545 內容简介:程朱理学经典《四书五经性理大全》构成了明代思想的底色,亦承载着宋元明朱子学递嬗中承上启下的重要职责。本书深入明人文集、方志和理学著述,系统论述《大全》的编纂过程及实际影响,以见十十五世纪的政治文化、学术思想与士人个体的… 阅读更多 »荐书 | 朱冶:《元明朱子学的递嬗——<四书五经性理大全>研究》附结语

张伯伟 | 新材料·新问题·新方法——域外汉籍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 张伯伟先生 时至今日,尽管人们对“域外汉籍”已经不那么陌生,但仍有必要在文章的开始对这一概念下一定义:所谓“汉籍”,就是以汉字撰写的文献,而“域外”则指禹域(也就是中国)之外,所以,“域外汉籍”指的是存在于中国之外的二十世纪之前用汉文撰写的各类典籍文献。具体说来,包含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历史上域外文人用汉字书写的文献;二是中国典籍的域外刊本、抄本以及众多域外人士对中国典籍的选本、注本或评本;三… 阅读更多 »张伯伟 | 新材料·新问题·新方法——域外汉籍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朝贡的名实与朝贡之外的东亚*——分类框架、案例举隅与研究建议

万晓 【摘要】 史学界提出的朝贡体系论近年间受到国际关系学者的质疑与批判,争论的焦点在于朝贡之“名”与“实”的差距,但超越朝贡体系论尚有许多基础工作亟待完成。为回答“朝贡关系的本质为何,其特征与机制是什么;古代东亚是否存在其他国际关系类型,它们的本质、特征与机制又是什么”等问题,本文以“等级”作为朝贡关系的核心原则,同时涵盖“名”与“实”,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厘清朝贡关系的物质与观念特征,将其… 阅读更多 »朝贡的名实与朝贡之外的东亚*——分类框架、案例举隅与研究建议

辽朝东北亚丝路及其贸易考实

摘 要:辽代的东北亚丝绸之路指的是从辽上京通往当时的高丽、新罗、日本、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等地的道路,其中,辽朝通渤海国的路线主要有六条,即日本道、新罗道、营州道、朝贡道、契丹道和黑水靺鞨道;辽朝至日本的交通有三条,分别为北线、筑紫线和南海府线;辽上京通往生女真、五国部的道路则主要为“贡鹰道”,辽朝和今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等地的交通线则是辽代鹰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辽朝通过上述路线,与东北亚各国展… 阅读更多 »辽朝东北亚丝路及其贸易考实

罗丽馨著《十九世纪前的日韩关系与相互认识》

罗丽馨著《十九世纪前的日韩关系与相互认识》推荐 刘序枫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亚太区域研究专题中心执行长) 本书分三篇,第一篇「日本的朝鲜观」;第二篇「朝鲜的日本观」;第三篇「十六世纪末的朝鲜战争」,共十五章,是由作者于2004-2017年间在国内知名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汇整而成。 主要讨论7-19世纪日韩两国间的政经往来和相互认识问题。由神功皇后征服三韩传说的塑造,到十三世纪元军东… 阅读更多 »罗丽馨著《十九世纪前的日韩关系与相互认识》

百年来中国学人的域外汉学批评及其启示

作者:吴原元,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 要:清末民初以来,中国学人开始关注域外汉学并展开评论。中国学人对域外汉学的批评,伴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存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清末民初之际,中国学人对域外汉学并不以为然,甚或有尖锐的批评,即使对域外汉学所擅长的“半汉”之学有所褒奖,亦非盲目推崇,实基于对自身学术的自信;1920年代后,中国学人在通过取法域外汉学欲与之抗衡的同时,也通过纠谬捍卫自身的学术尊严;1… 阅读更多 »百年来中国学人的域外汉学批评及其启示

“日本近代对中国边疆调查及其文献研究”丛书

陈嘉映:一部好的译著比所谓专著更重要   李零先生大作的评论区太热闹啦     东北侦探记 作者: [日]菊地节藏 等著 出版社: 暨南大学出版社 译者: 张小兰 出版年: 2018-12 页数: 173 定价: 58.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日本近代对中国边疆调查及其文献研究 ISBN: 9787566825209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 阅读更多 »“日本近代对中国边疆调查及其文献研究”丛书

陈彩云 | 政治歧视与文化互动:元代漕粮海运体制中的族际关系

点击上方“边疆时空”关注我们 点击右上角“...”,分享精彩文章给朋友们 作者简介 陈彩云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边疆研究院、江南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历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元史、江南文化史,东海海疆与海洋文化、古文献整理等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在国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二十篇,出版学术专著三部,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省部级和市厅级项目五项。 ▲ ▲ 摘要:元初建立起中国史… 阅读更多 »陈彩云 | 政治歧视与文化互动:元代漕粮海运体制中的族际关系

“中国礼仪之争”:20年间的思考

撰文:李天纲 《东方历史评论》微信公号:ohistory “‘中国礼仪之争’后,西方‘汉学’‘东方学’,以及人类学、民族学次第发展,对异国、异族的文化普遍加深了理解,增加了兴趣。反观中国思想界,在明末清初短暂地对西方文化有过兴趣之后,马上又回到了帝国式的‘中国中心论’,以致后来思想界抱残守缺、故步自封到愚昧无知的程度。”   1 1998年6月,笔者在复旦大学历史系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室提… 阅读更多 »“中国礼仪之争”:20年间的思考

国外研究中国革命史的历史考察——英国部分

【内容提要】英国对中国革命史的研究在早期多为纪实性作品,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研究成果不断问世,无论是人员、机构、资料或出版物都有很大进展。《中国季刊》至今仍是具有国际影响的学术刊物。英国学者的研究主要涉及近代的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建党前后至1949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及人物、华工、香港史、中国科技文化史等方面。 【英文摘要】In its early stages (prior to … 阅读更多 »国外研究中国革命史的历史考察——英国部分

观点 ‖ 宋代与东亚的多国体系及贸易世界

宋代和中国历史上的其他朝代相比,更多地被描述成一个军事上积弱不振、外交上蒙羞连连的时代,但它同时也拥有丰富卓越的文化成果、叹为观止的思想成就、不断创新的制度体系、充满活力的 经济以及生机勃勃的都市文化。 本文旨在揭示宋代中国在10至13世纪东亚世界中的地位。历史学家们已经普遍注意到海外贸易对于宋朝具有特殊意义。笔者则在此试图强调此重要性的背景,认为在此时期内,东亚的国际环境集中体现为各国彼此竞争以… 阅读更多 »观点 ‖ 宋代与东亚的多国体系及贸易世界

【边疆时空】仲伟民 郝鑫 | 再审琦善:历史学、法学与证据科学

仲伟民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专著有《茶叶与鸦片:十九世纪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宋神宗》等。 郝鑫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本科毕业,免试推荐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硕士研究生;现在硕转博,仍就读于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专业方向为中国社会经济史。 摘要:学者一般多认为历史学、法学在本质上是证据科学,这似乎是一种无须证明的朴素认知。然而就历… 阅读更多 »【边疆时空】仲伟民 郝鑫 | 再审琦善:历史学、法学与证据科学

近代日本对华调查档案资料丛刊:第三辑 贸易调查(全六十册)

  近代日本对华调查档案资料丛刊:第三辑 贸易调查(全六十册)   编著者:邵汉明,王建朗主编;金以林,武向平副主编 定价:¥30000.00 ISBN:978-7-5013-6910-2 出版时间:2019-1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   近代日本为满足侵略与殖民需要,采取个人踏访、官方扶持、设立机构等各类手段,长期、系统地开展对华情报调… 阅读更多 »近代日本对华调查档案资料丛刊:第三辑 贸易调查(全六十册)

书讯 ‖ 刘义杰: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 推 荐      海天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一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图像资料的收集、整理与研究”(18ZDA186)首席专家刘义杰先生的研究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该书与其他相类著作不同,作者将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拓展史 ,置于航海史的视野中加以考察,认为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和我国古代航海及造船… 阅读更多 »书讯 ‖ 刘义杰: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

地区性历史与国别性认识 ——日本、韩国、中国有关壬辰战争史研究述评

地区性历史与国别性认识 ——日本、韩国、中国有关壬辰战争史研究述评 陈尚胜  赵彦民  孙成旭  石少颖 [摘  要] 本文考察了日本、韩国和中国学者近七十年来对于壬辰战争(1592-1598)研究的基本概况,认为三国学者对战争原因、日本大名动向、朝鲜官军将领、明军将领和南北兵、朝鲜义兵、粮饷供应与运输,倭城建造、和谈等问题较为关注,但三国学者在讨论问题时却表现出不同的国别倾向,而且对于异国史料的… 阅读更多 »地区性历史与国别性认识 ——日本、韩国、中国有关壬辰战争史研究述评

文史类电子资源精选(初阶版)

文史类电子资源精选(初阶版) 信息时代,各类电子资源,浩如烟海。初学者,往往不得门径,易陷入茫茫林海中,乱打乱撞。本指南偏重历史与文学,不求全,只求最精、最实用,主要面向文史类本科生、硕士研究生。 一、中文电子书 1) 读秀/超星:http://www.duxiu.com。商业数据库,科研单位一般都会订购。镜像类网站,如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http://www.ucdrs.superlib.n… 阅读更多 »文史类电子资源精选(初阶版)

《妈祖文化与明末朝鲜使臣》出版

作者 晨 鸣 庙岛群岛是古代中外海上往来的重要通道,庙岛群岛的庙岛因有良好的避风港湾,更是海上往来船只避风停泊的重要基地。元代,随着海运的兴盛,诞生于福建沿海一带的妈祖文化也传到了北方沿海一带,庙岛的天妃(妈祖)庙一度成为当时中国北方妈祖文化传播的重要通道和基地,进而影响到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鲁东大学刘晓东、祁山最近出版的《妈祖文化与明末朝鲜使臣》(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9年8月版)一书,不仅为… 阅读更多 »《妈祖文化与明末朝鲜使臣》出版

《海上丝绸之路文献汇编》(全44册)出版

作者:  宫楚涵, 俞冰主编 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ISBN:  9787507754339 出版时间:  2018-05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内容简介: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开辟的由东海、南海海域通向东南亚、中东等等地区的贸易通道。传统中国虽然以农耕文明为主体,但中国有漫长的海岸线,海洋很早就进入古人的视野,海事活动也零星的见于历史文献的记载。«汉书.地理志»就记录了西汉的黄门… 阅读更多 »《海上丝绸之路文献汇编》(全44册)出版

清帝国最后的盛会——从中国史、亚洲史和世界史看乾隆帝八十寿辰

葛兆光:朝贡圈最后的盛会——从中国史、亚洲史和世界史看乾隆帝八十寿辰

乾隆五十五年也就是 1790 年,整个清帝国都在准备庆祝乾隆皇帝的八十大寿。庆寿活动于农历七月初七从承德避暑山庄开始,中经圆明园,最后于八月十三日在北京的紫禁城落幕,长达数十天。这一次隆重的祝寿庆典,除了大清帝国的满族贵族、汉族百官、蒙古王公之外,还有作为朝贡国的安南、朝鲜、南掌、缅甸使团,来自四川、甘肃、云贵各地的土司,来自回部各地的伯克,以及西藏达赖与班禅的使者、台湾生番的代表,甚至包括远道而… 阅读更多 »葛兆光:朝贡圈最后的盛会——从中国史、亚洲史和世界史看乾隆帝八十寿辰

讲座︱邱轶皓:世界史视野下的蒙古史

正如拉施都丁在《史集》开篇处的宣告,“还有什么事比成吉思汗国家的建立更值得一提的呢?它被认为是开启了一个新的纪元。”蒙古帝国对世界历史的进程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2019年11月30日,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邱轶皓受邀参加上海图书有限公司、上海古籍出版社主办的“海上博雅论坛”,举行“世界史视野下的蒙古史研究”主题讲座,一百余名观众参与此次活动。 讲座现场 如何认识并想象蒙古帝国 蒙古帝国横贯欧亚、… 阅读更多 »讲座︱邱轶皓:世界史视野下的蒙古史

新书:《欧亚区域史研究与丝绸之路:滨下武志先生执教中山大学十周年纪念文集》

  作者:魏志江 等著 出版社:社科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9 定价:¥128.8 页数:488 书号:978-7-5201-4857-3 内容简介 本论文集收录了2018年3月在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举办的“欧亚区域史研究与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主要相关论文,该会议以纪念日本著名的亚洲区域史研究专家滨下武志先生执教中山大学十周年而召开,为了推动丝绸之路区域综合研究,为中国“… 阅读更多 »新书:《欧亚区域史研究与丝绸之路:滨下武志先生执教中山大学十周年纪念文集》

文献乃天下之公器 ——“历史资料的整理、研究与数字化建设”会议纪要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历史学学部年度会议进行“历史资料的整理、研究和数字化建设”的研讨分三个时段进行,分别由赵毅教授、桑兵教授和钱乘旦教授主持,有15位学者做了专题发言。 上海交通大学曹树基教授主要就“县级档案与契约文书的搜集、整理与研究”,详细介绍了所在单位近10余年所做的相关工作。主要包括搜集1950年代以来的县级档案,关注的区域从上海郊县扩大到苏南、浙北地区甚至中西部省份,目前共收8省50个县… 阅读更多 »文献乃天下之公器 ——“历史资料的整理、研究与数字化建设”会议纪要

金以林: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海外珍稀文献的收集与开放

 新世纪以来,“民国热”不仅成为学界的热点,更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两岸有着共同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记忆,特别是中华民国史,是海峡两岸和海外华人、华侨共同的民族记忆。因此,加强民国史研究,不仅是社会的需要、学界的热点,更有助于凝聚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两岸未来关系要有所突破,宜在历史中寻找资源与共识,这就绕不开对民国史的研讨与评价。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是研究近代中国历史的专业学术机构。早在1… 阅读更多 »金以林: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海外珍稀文献的收集与开放

开海贸易、自然灾害与气候变迁——元代中国沿海的倭患及其原因新探

按:2014年8月,小稿初定。2017年9月,在韩国访学期间,又做了进一步修订。从动笔到现在,一眨眼四年多过去了。最初,原计划只是写一两页的背景介绍,没想到随着思考的深入,感觉越来越有料,越好玩。拉拉扯扯,也就成了如今的模样。 一提倭寇,都会想到明代嘉靖大倭患,进而自觉不自觉讨论海禁与倭寇的关系。史学家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可谓汗牛充栋,不少经济史学家甚至利用复杂的数学模型来讨论二者的关联。本人学力不… 阅读更多 »开海贸易、自然灾害与气候变迁——元代中国沿海的倭患及其原因新探

近代日本文人眼中的中国印象

  上海外滩一瞥:日本人眼中的“魔都”   最近,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一套“东瀛文人·印象中国”系列图书,收入一批著名日本作家于20世纪初访华的游记,包括芥川龙之介《中国游记》、谷崎润一郎《秦淮之夜》、内藤湖南《禹域鸿爪》、佐藤春夫《南方纪行》、村松梢风《中国色彩》五种。这些一百年前的日人在华见闻重现于眼前,让人看到一衣带水邻邦的中国观之变迁,也以外来的、世界性的眼光,展现出一个令今人颇为陌生的近… 阅读更多 »近代日本文人眼中的中国印象

新书:《南开经济研究所民国社会经济期刊汇编(全二十册)》

编著者:元青 定价:¥12000.00 ISBN:978-7-5013-6784-9 出版时间:2019-07-31 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在20世纪20-50年代所编的3种期刊,包括中文刊《经济统计季刊》1932-1933年两卷8期,后改名为《政治经济学报》1934-37年3卷11期。《南开指数年刊》1934-1936年;《南开指数专刊》1949-195… 阅读更多 »新书:《南开经济研究所民国社会经济期刊汇编(全二十册)》

欧亚大陆的白银时代(1276年~1359年):可公度性和多样性。【黑田明伸著;高聪明译】

摘要:13世纪后期欧亚大陆的白银突然变得充裕,而到14世纪60年代又突然稀缺了。伦敦造币厂的银币年产量与孟加拉的银卢比的年发行量的变动如影随形,两者之间的这种联动是蒙古帝国将银的流通从市场底层转移到了欧亚大陆的长途贸易的结果,虽然对此观点仍存争议。在第一个白银时代,货币流通分为多个层级,而白银则始终在高层级流动,以白银重量确定的记账单位在欧亚商路的西端决定着银币的价格,而在东端的元朝则与纸币保持着… 阅读更多 »欧亚大陆的白银时代(1276年~1359年):可公度性和多样性。【黑田明伸著;高聪明译】

名家史论 | 王明珂:学习历史不要自我局限

  来源:无逸说     撰稿人:黄子晏、王威 访谈人:黄子晏、王威、张存一、高于鈜 访谈时间:2018.12.7 ◆ ◆ ◆  ◆ ◆ 王明珂老师是中央研究院院士和现任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以游牧民族人类学、民族史和历史人类学之相关研究见长,对于族群认同、社会记忆等相关研究多有贡献。 结合历史学与人类学的研究方法,老师的学术研究和现实关怀是「华夏」与「华夏边缘」… 阅读更多 »名家史论 | 王明珂:学习历史不要自我局限

从明朝与日本之间国书中年号、称谓和国王印的变化看东亚关系

赵莹波,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教授 摘要:14世纪后期,1368年明朝建立,1392年日本结束南北朝国家恢复统一,朝鲜代高丽而立。明朝分别把朝鲜和日本纳入册封体制,东亚各国又都处在一个新的历史变革时期。在明日之间的国书中,常出现年号的不同变化、有无、甚至漏写的现象,同时日本国书中“日本国王之印”时隐时现,或真或假。自幕府将军足利义政执政以来,从1456年的“带国印”到1465年换成“体信顺达”的… 阅读更多 »从明朝与日本之间国书中年号、称谓和国王印的变化看东亚关系

王宏斌 | 清中期山东的内外洋与水师巡洋制度研究

  王宏斌 河北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省省管专家、国务院津贴专家。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海防史、禁毒史、货币史研究和中国近代史教学工作。 摘要:如同江、浙、闽、粤等省一样,山东的近岸海域同样按照清廷的旨意划分为内洋和外洋。凡是靠近海岸的岛屿和洋面均划入内洋,凡是远离海岸的岛屿和洋面均划入外洋。由于帆船在黄海的海道距离山东海岸遥远,加之渤海全部划入内外洋,山东水师的内外洋十分宽广,东… 阅读更多 »王宏斌 | 清中期山东的内外洋与水师巡洋制度研究

杨国桢 | 中华海洋文明的时代划分

海洋文明的演进即人类拓展海洋生存与发展空间的历史进程, 可划为区域海洋时代、全球海洋时代、立体海洋时代。区域海洋时代萌芽于远古, 成长在古代, 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主要在欧亚大陆, 大陆文明占据优势, 海洋文明的发展空间是区域性的。全球海洋时代萌芽于古代的大航海, 从近代早期“地理大发现”开始到现在, 海洋发展推动西欧的工业化和经济全球化, 实现社会和文明的转型, 海洋文明的发展空间是全球性的。立… 阅读更多 »杨国桢 | 中华海洋文明的时代划分

谢贵安:《明实录》研究述要

《明实录》是有明一代最系统、最基本的史料。明代史料论原始自然首推明代档案,它是明朝中央及地方政权在行使统治职能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类别的文件。明代档案文件分为二十种:“凡上所下有十:一诏、二诰、三制、四敕、五册文、六谕、七书、八符、九令、十檄;凡下所上亦有十:一题、二奏启、三表笺、四讲章、五书状、六文册、七揭帖、八会议、九露布、十译。”[i] 它们是编纂《明实录》主要依据的原始资料。然而,由于明末战… 阅读更多 »谢贵安:《明实录》研究述要

汪晶石:近四十年朝鲜与清贸易关系研究综述

摘要: 中国与朝鲜是古代东北亚地区的重要国家,长久以来中外学者对于两国关系的研究笔耕不辍,同时也成果斐然。朝鲜与清的贸易关系是双方关系的重要一环,但由于史料欠缺、各国对此问题关注程度不够等原因,就此问题进行的专项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近四十年来,学界对于朝鲜与清贸易关系的研究大多为着眼于两国关系、两国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宏观研究,而对于诸如很多在两国贸易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两国贸易中出现的多种贸… 阅读更多 »汪晶石:近四十年朝鲜与清贸易关系研究综述

黄修志 | 书籍与治教:朝鲜王朝对华书籍交流与“小中华”意识

摘 要:朝鲜王朝大规模的对华书籍交流,令日本、琉球、安南等难望其项背,这主要是由地缘格局、政治结构和治国理念所致。朝鲜“小中华”意识刺激了对华书籍交流,而朝鲜对华书籍交流又促进了“小中华”意识的发展和变迁。总体来说,朝鲜前期的对华书籍交流带有更多的“尊王”和“慕华”色彩,朝鲜后期则带有更多的“尊周”和“攘夷”意味,但共同之处是,两者都摆脱不了“事大”的影子,最终使朝鲜保持了政权稳定。朝鲜对华书籍交… 阅读更多 »黄修志 | 书籍与治教:朝鲜王朝对华书籍交流与“小中华”意识

滨下武志、舒小昀 | 从“陆地亚洲”转向“海洋亚洲”:关于“海洋与亚洲地域圈”的讨论

文章发表于《南国学术》2015年第4期第4—15页 滨下武志,1974年在东京大学人文科学研究科获硕士学位;1979—2006年任教于一桥大学、东京大学、京都大学、龙谷大学;2006年受聘为中山大学全职教授;2008—2017年任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院长,2017年6月至今任华中师范大学亚洲研究院院长;主要从事中国社会经济史、东亚经济史、东南亚华侨华人史的研究,代表性著作有《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清… 阅读更多 »滨下武志、舒小昀 | 从“陆地亚洲”转向“海洋亚洲”:关于“海洋与亚洲地域圈”的讨论

韩东育 | 明清前东亚封贡体系的演变实态

摘要:东亚封贡体系,渊源于西周封建制原理,而雏形于汉魏至隋唐期。三代自明的“天下主义”要求“皇帝”与“天子”的职能必须合一;而古今一贯的“中华礼序”还为“郡县制”与“册封制”的璧合赋予了前近代东亚世界的最高价值。在这一前提下“幕府制”和“律令制”在东亚各国间的对接不过是实现封贡体系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它解释了“一国史观”下中国学界何以在“封建制”认识问题上会频生语塞,以及朝鲜与日本介入体系时… 阅读更多 »韩东育 | 明清前东亚封贡体系的演变实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