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朱元璋

刘浦江:“五德终始”说之终结——兼论宋代以降传统政治文化的嬗变

提要:以阐释政权合法性为目的的五德终始说建立在对宇宙系统的信仰之上,经过宋代儒学复兴的冲击,被宋儒以批评为准则的正统论取而代之。但五运说的残余影响仍长期存在,直到明代,朝野间仍在继续讲求德运。五运说在宋代所面临的危机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中国传统的一种共同境遇。宋代知识精英对五运说、谶纬、封禅、传国玺等传统政治文化进行了全面的清算,从学理上消解它们的价值,从思想上清除它们的影响。宋儒的政治观念… 阅读更多 »刘浦江:“五德终始”说之终结——兼论宋代以降传统政治文化的嬗变

二十年来明代军制研究回顾

张金奎 【专题名称】明清史 【专 题 号】K24 【复印期号】2003年02期 【原文出处】《中国史研究动态》(京)2002年10期第7~15页 【作者简介】张金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北京 100732   军事史是明史研究中相对薄弱的一个领域,但明代军制研究相对较为活跃,这一点在赵明《明代兵制研究六十年之回顾》(注:《中国史研究动态》1993年第8期。为避免遗漏和便于衔接,本文… 阅读更多 »二十年来明代军制研究回顾

迟云飞:趋向与问题——近40年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

趋向与问题——近40年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 摘    要: 近40年的中国近代史研究, 经历的最大变化, 是从封闭到开放, 从自说自话到融入世界史学发展潮流;在提供大量扎实的研究成果的同时, 研究内容、选题亦丰富多彩, 但在理论创新方面亦有不足。 关键词: 中国近代史; 研究回顾; 解放思想; 中外交流; 作者简介: 迟云飞 (1957-) , 男, 黑龙江省海伦市人,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 阅读更多 »迟云飞:趋向与问题——近40年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

《明初赵秩使日问题新探》(《江海学刊》2020年第2期)

内容摘要:明朝初建之时,明太祖多次遣使赴日,欲以通好。洪武三年(1370),明太祖派遣赵孟頫后人、山东莱州府同知赵秩等人赴日。为给日本增加更大的外交压力,明太祖又派遣杨载第二次赴日,负责押送15名倭寇。最终,怀良亲王遣使来华朝贡,奉表称臣。怀良态度的陡转并非仅仅由于赵秩庭上的激昂陈词,而是与其面临的北朝大敌压境的客观形势有关。四年,赵秩并没有继续客留日本,而是回到了明朝。赵秩第二次出使日本时与仲猷… 阅读更多 »《明初赵秩使日问题新探》(《江海学刊》2020年第2期)

一块墓志讲述的“望海埚之战”

文/阎海  孙平 在近代以前,中日之间曾爆发过多次战事,同大规模的战争相比,明永乐十七年(1419)发生在辽东的“望海埚之战”只能算一场战斗,并且不是国与国之间交战,而是明朝边防军与日本海盗之间的战斗,但此战对于明代辽东地区的稳定具有深远影响,是明代辽东重要的历史事件。 关于 “望海埚之战”的历史记载十分有限,与“望海埚之战”有关的文物资料则更为少见,辽宁盖州出土的明威将军徐瑞墓志中提到了其先祖徐… 阅读更多 »一块墓志讲述的“望海埚之战”

永乐三修《明太祖实录》底草部分抄本存世考

摘 要:辽宁省档案馆保存了一部《明太祖实录》稿部份抄本,不少学者认定其为建文初修《明太祖实录》抄本,此说有误。建文时期,朱棣很早就被废为“燕庶人”,抄本称其为“燕王”,恰恰证明其不可能是建文初修《明太祖实录》。抄本记事日期、每日记事条目、内容与永乐三修《明太祖实录》完全对应,仅语言风格略有差异,二者承袭关系明显,据此可以推断,抄本是现存唯一的永乐三修《明太祖实录》底草部分抄本。 关键词:《明实录》… 阅读更多 »永乐三修《明太祖实录》底草部分抄本存世考

李华瑞:宋、明税源与财政供养人员规模比较

一、引言   汉唐以降,宋朝和明朝是汉族建立的王朝,元朝和清朝则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宋和明在文化传承上有更多的相近,在政府干预经济方面却表现出很大的不同,甚至有人说宋朝是“大政府”,明朝是“小政府”。对于这种说法,迄今未见有专文论述,本文不揣谫陋试做讨论。讨论所谓的大政府和小政府主要是从政府干预经济的角度着眼,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政府能力等同于政府实际实现的干预程度,以及政府希望达到的干预程度,具… 阅读更多 »李华瑞:宋、明税源与财政供养人员规模比较

《妈祖文化与明末朝鲜使臣》出版

作者 晨 鸣 庙岛群岛是古代中外海上往来的重要通道,庙岛群岛的庙岛因有良好的避风港湾,更是海上往来船只避风停泊的重要基地。元代,随着海运的兴盛,诞生于福建沿海一带的妈祖文化也传到了北方沿海一带,庙岛的天妃(妈祖)庙一度成为当时中国北方妈祖文化传播的重要通道和基地,进而影响到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鲁东大学刘晓东、祁山最近出版的《妈祖文化与明末朝鲜使臣》(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9年8月版)一书,不仅为… 阅读更多 »《妈祖文化与明末朝鲜使臣》出版

滨岛敦俊 | 农村社会——研究笔记

沈中琦译,载《近代中国的乡村社会》,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255-179页;(原文发表于《明清时代史的基本问题》,汲古书院1997年10月出版) 一、绪 言 日本的中国明清社会经济史的研究,从西嵨定生的江南棉业研究、藤井宏的徽州商人研究开始,始终关注的是农民以及农村社会。人口的大部分居住在农村,宏观上看,财富主要来自于农民的家庭劳动,包括历史上存在的农民家庭经营中不可缺少的手工业部分,而国家… 阅读更多 »滨岛敦俊 | 农村社会——研究笔记

谢贵安:《明实录》研究述要

《明实录》是有明一代最系统、最基本的史料。明代史料论原始自然首推明代档案,它是明朝中央及地方政权在行使统治职能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类别的文件。明代档案文件分为二十种:“凡上所下有十:一诏、二诰、三制、四敕、五册文、六谕、七书、八符、九令、十檄;凡下所上亦有十:一题、二奏启、三表笺、四讲章、五书状、六文册、七揭帖、八会议、九露布、十译。”[i] 它们是编纂《明实录》主要依据的原始资料。然而,由于明末战… 阅读更多 »谢贵安:《明实录》研究述要

陈得芝 | 二十世纪各国蒙元史研究汇总

本世纪(20世纪)初期,涌现了一批卓越的蒙元史研究的带头人,本世纪中叶许多有成就的蒙元史专家多出于他们门下。随着学术研究的日益深入,东方学各学科析分愈细,学者们的研究领域更加专门化。但由于蒙元史涉及的民族甚多,地域甚广,因而又具有多学科的特点。一方面,汉学、蒙古学、藏学、伊朗学以及欧洲中世纪史的专家都有不少与蒙古史有关的著述;另一方面,优秀的蒙元史专家也多兼通数门语言和若干学科的知识。 法 国 东… 阅读更多 »陈得芝 | 二十世纪各国蒙元史研究汇总

葛兆光:在“一国史”与“东亚史”之间 ——以13—16世纪东亚三个历史事件为例

提要 这篇文章选择13~16世纪发生在东北亚的三个历史事件,也就是“蒙古袭来”(1274,1281)、“应永之役”(1419)和“壬辰丁酉之役”(1592,1597),来讨论国别史与东亚史之间的差异。本文指出,如果仅仅站在一国历史的立场、角度和视野来观看发生在东亚的历史,会出现“死角”或“盲点”。因为,只有一个圆心(国家)的历史叙述,会使得历史有中心有边缘,中心虽然清晰,但边缘常常含糊甚至舍弃。其… 阅读更多 »葛兆光:在“一国史”与“东亚史”之间 ——以13—16世纪东亚三个历史事件为例

朱元璋清洗旧臣的次序

本文看点1、系统内部,功劳与地位并不总是对等。2、相比于功劳,选择的时机更重要。3、在趋势不明朗的情况下做选择,收益大,风险也大。选择即结果。 洪武党案的派系背景 文/李新峰 一、明初诸侯的派系分野 洪武三年(1370)底,明朝封六公、二十八侯、二伯,公、伯数量较少,不足以言派系。二十八侯依次为汤和、唐胜宗、陆仲亨、周德兴、华云龙、顾时、耿炳文、陈德、郭子兴、王志、郑遇春、费聚、吴良、吴祯、赵庸、… 阅读更多 »朱元璋清洗旧臣的次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