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海洋史研究》(第20辑):青年学者专辑
《海洋史研究》(第20辑):青年学者专辑 ISBN:978-7-5228-1139-0 定价:268元 李庆新 主编 《海洋史研究》是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海洋史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历史研究院资助的学术性集刊。本辑是第20辑,主要探讨古代近代海域海洋贸易、世界各国航海活动、航海技术交流与海图研究,东南亚与中国航线中的海港城市形成、海关史等内容。分为两个专题:专题论文、学术评述,专题论文部分重… 阅读更多 »新刊:《海洋史研究》(第20辑):青年学者专辑
《海洋史研究》(第20辑):青年学者专辑 ISBN:978-7-5228-1139-0 定价:268元 李庆新 主编 《海洋史研究》是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海洋史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历史研究院资助的学术性集刊。本辑是第20辑,主要探讨古代近代海域海洋贸易、世界各国航海活动、航海技术交流与海图研究,东南亚与中国航线中的海港城市形成、海关史等内容。分为两个专题:专题论文、学术评述,专题论文部分重… 阅读更多 »新刊:《海洋史研究》(第20辑):青年学者专辑
近年来,随着我国海洋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周边海洋形势日趋复杂,海洋问题的理论研究成为学术界热点,令人欣喜的是,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投身于海洋史或者海疆史学术领域,促使海洋史或者海疆史的学术探索日渐兴盛起来。但是,海洋史与海疆史究竟是不是一个一体化的概念?二者间有什么关系?于是,引出了这样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即海洋史和海疆史二者究竟如何界定?事实上,无论在学术研究中,还是日常使用中,“海洋”与“海疆”也… 阅读更多 »李国强:关于海洋史与海疆史学术界定的思考
内容摘要:公元8世纪起,亚洲商业贸易已经非常活跃,海陆与陆路的贸易往来彼此交迭互补,东西多国不断的循环交流所发生交往关系的人和物成为传播媒介,也是彼此认知观念变革的重要来源与渠道。在被熟知的15世纪开始的大航海时代引导下的以西方为主体的全球贸易体系形成以前,是由印度洋体系联系着大陆之间的海上贸易,随公元9世纪穆斯林商圈的扩张,印度洋贸易迅速繁荣,各地的物资在这个复杂的海洋贸易体系中流通,进而转至欧… 阅读更多 »刘小庸丨唤醒沉船——黑石号上的海洋贸易
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 推 荐 海天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一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图像资料的收集、整理与研究”(18ZDA186)首席专家刘义杰先生的研究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该书与其他相类著作不同,作者将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拓展史 ,置于航海史的视野中加以考察,认为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和我国古代航海及造船… 阅读更多 »书讯 ‖ 刘义杰: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近40年来中国与东南亚海上交流史研究回顾与展望 聂德宁 [摘 要] 中国与东南亚海上交流史作为中国海外交通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科分类上属于中外关系史研究领域的范畴。自上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东南亚海上交流史研究历经40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在全面回顾和梳理这一研… 阅读更多 »热文推送 ‖ 近40年来中国与东南亚海上交流史研究回顾与展望
“全球史视野下的东亚海洋史学术研讨会”征文函 先生/女士: 为进一步推动海洋史研究,响应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与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拟于2020年10月23—25日在山东大学青岛校区联合举办“全球史视野下的东亚海洋史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拟围绕下列议题进行讨论: 1.全球史视野下的东亚海洋史研究 2.水下考古、沿海考古与中国海洋文化遗产研究… 阅读更多 »会议征文|“全球史视野下的东亚海洋史学术研讨会”征文函
海洋文明的演进即人类拓展海洋生存与发展空间的历史进程, 可划为区域海洋时代、全球海洋时代、立体海洋时代。区域海洋时代萌芽于远古, 成长在古代, 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主要在欧亚大陆, 大陆文明占据优势, 海洋文明的发展空间是区域性的。全球海洋时代萌芽于古代的大航海, 从近代早期“地理大发现”开始到现在, 海洋发展推动西欧的工业化和经济全球化, 实现社会和文明的转型, 海洋文明的发展空间是全球性的。立… 阅读更多 »杨国桢 | 中华海洋文明的时代划分
文章来源: 《学术研究》2008年第6期。 包茂红,北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年获北京大学历史学学士学位。1991年获北京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2005年获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1995-1997年在德国拜罗伊特大学(Universitat Bayreuth)进修非洲环境史。2002-2003年在美国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作访问学者,研究亚太区域环境史和环境史… 阅读更多 »包茂红 | 海洋亚洲:环境史研究的新开拓
2019年03月25日 08:1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徐鑫 20世纪90年代以来,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杨国桢教授提出“海洋本位”和“科际整合”的新方向与新路径,推动海洋史从涉海历史向海洋整体史研究转型,为历史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1998年他主编出版的《海洋与中国丛书》(8本),标志着中国海洋社会经济史的构想已初步实现,为中国海洋史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3—2006… 阅读更多 »发展中国海洋史学 构建中国海洋话语体系——访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杨国桢教授
作者:李庆新《光明日报》( 2019年02月25日 14版)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东亚海域发现公元7世纪以后的古代沉船超过四十艘,大多来自濒海国家或擅长航海贸易的岛国,例如古代阿拉伯、中国、东南亚国家以及近世欧洲西班牙、荷兰、英国等国。沉船出水大量珍贵的贸易商货,不同材质的各国货币也时有发现,有些沉船出水货币数量巨大。 这些货币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贵金属货币,包括金银铸币、金块、金锭、金叶、… 阅读更多 »东亚海域古沉船发现货币及相关问题
1 目录 001 读《普塔克澳门史与海洋史论集》感言/金国平 001 蜈蚣船和葡萄牙人 016 明代澳门与东南亚的贸易 047 1640—1667年间澳门与望加锡之贸易 065 澳门经济与人口的变迁——发展过程研究 085 澳门的奴隶买卖和黑人 094 《澳门记略》中的鸟类记载 120 澳门:中国面向拉丁世界的窗口 133 一部现代版的“澳门实录”——《澳门编年史》序 138 … 阅读更多 »新书|普塔克澳门史与海洋史论集
摘要:1522年至1810年间,中国南方海盗的规模及范围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扩大,人们称之为“中国海盗的黄金时代”。在这段超越了三个世纪之久的时期内,海盗活动共出现过三次高峰:第一次发生在1522年至1574年间,明朝实施严厉海禁,商人海盗和倭寇活动频繁;第二次发生在1620年到1684年之间,明清鼎革之际的无秩序状态,使得海盗集团得以控制中国沿海区域;第三次则出现在1780年至1810年间,乾嘉时… 阅读更多 »中国明清海盗研究回顾——以英文论著为中心
海洋史是研究人类在海上活动的历史。虽然地方史、国别史、民族史也研究地方、民族、国家的海上活动,但是海洋史着重于从全球方面的视觉来观察、分析、研究人类的海洋活动,着重于人类与全球的主要海上通道,与各大海,以及与各大洋的相互关系。目前海洋史的研究范围相当广,包括航海、海上航道、捕鱼业、捕鲸业、国际海洋法、海军史、造船史、海上航行史、船只设计、海上探险、海洋探索、海底考古、海上贸易、海上灾难、海上灯塔、… 阅读更多 »许光秋 | 国外海洋史研究状况
蔡鸿生 海洋史研究 人类从陆地走向海洋,就是以海舶为载体,进入一个全新的生活空间。舶人必须掌握新的生活技能,养成新的生活习惯,采取新的生活方式,才能实现从居民到船民的转变,在惊涛骇浪中有所作为。历史研究应当以人为本,陆上如此,海上也是如此。对海洋史来说,研究海舶的航行生活,并不是可有可无,更不是节外生枝,而是题中应有之义。当然,这方面的课题,涉及海洋学、人类学和历史学的交融会通,非三言两语所能济事… 阅读更多 »海舶生活史浅议
【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09JDH15)。 【作者简介】杨国桢,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海洋史。 【内容摘要】借鉴福柯的话语理论,重新认识“西方中心主义”现代社会科学与国家分析框架下的“海洋国家”话语,指出“海洋国家”实质上是马汉“海权论”话语策略中的一个概念;麦金德则通过海陆二分法和民主、专制二分法的组合,构建出“海洋国家”和“大陆国家”的对… 阅读更多 »杨国桢:重新认识西方的“海洋国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