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谈||陈谦平:民国史研究多国史料的运用与国际化视角
档案利用与民国史研究笔谈 民国史研究多国史料的运用与国际化视角 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特聘教授陈谦平 回顾中国大陆地区中华民国史研究40余年的学术发展史,期间经历了如金冲及先生所形容的从“险学”到“显学”的历程。而民国史研究领域之所以能够从一片荒芜的处女地被开垦成为百花齐放、生机盎然的生态植物园,海内外民国档案的开放与利用,首当其功。 由于人类过往的历史已不复存在,… 阅读更多 »笔谈||陈谦平:民国史研究多国史料的运用与国际化视角
档案利用与民国史研究笔谈 民国史研究多国史料的运用与国际化视角 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特聘教授陈谦平 回顾中国大陆地区中华民国史研究40余年的学术发展史,期间经历了如金冲及先生所形容的从“险学”到“显学”的历程。而民国史研究领域之所以能够从一片荒芜的处女地被开垦成为百花齐放、生机盎然的生态植物园,海内外民国档案的开放与利用,首当其功。 由于人类过往的历史已不复存在,… 阅读更多 »笔谈||陈谦平:民国史研究多国史料的运用与国际化视角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译组 《清史译丛》第1辑 《清史译丛》序言 【专栏】 中西文化的抉择——在“清史编纂暨编译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戴逸 【专题研究】 用世界眼光看清史——兼谈中国文化于17—18世纪在法国的传播 耿昇 美国清史资料及其研究情况述略——以历史学研究为主线的考察 朱政惠 麦迪森对中国传统经济的评价及有关评论 叶茂 国际互联网有关清史的英、俄文资源基本状况分析及其他 王旭东、… 阅读更多 »《清史译丛》第1-11辑总目录
【原文出处】《学术月刊》(沪)2010年7期第130~140页 【内容提要】明清易代是中国历史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传统史学多将其置于王朝更迭的解释框架中加以叙述,也有一些学者纠缠于明清两朝孰优孰劣、并进而对易代的得失进行判断。近三十年来,海外学者多超越易代历史本身,将跨越此时期的晚明盛清视为“帝制晚期”或“早期现代”,但易于忽略易代本身对这一历史转型期所起的重大作用。此外,易代史的历史叙述,或始自清… 阅读更多 »赵世瑜:“不清不明”与“无明不清”——明清易代的区域社会史解释
英文版地址:http://www.dartmouth.edu/~crossley/comment.shtml 何炳棣与罗友枝之间是否真发生过论战? 不,并没有。但是,制造一场论战却是一个“新清史”神话的必不可少的元素。 在被固定为“新清史”的精神领袖形象之前,罗友枝是一位杰出的早期现代中国经济和社会史家,她总是能在这些领域中开辟出新天地,例如探索清代经济和政治发展中的“资本主义萌芽”(sprout… 阅读更多 »柯娇燕:何炳棣与罗友枝之间是否真发生过论战?
本文原刊登於《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年第1 期(2016.02),頁1-13。 “新清史”論爭:從何炳棣、羅友枝論戰說起 徐泓摘 要:“新清史”論爭起於1990年代中期,羅友枝對何炳棣《清代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性》的批評及何炳棣的反駁,隨後,西方學者分別就研究立場、運用史料及論爭議題核心—“漢化” 問題,開展論爭。2000年以後,隨著論爭相關論著的陸續的譯介,兩岸史… 阅读更多 »“新清史”论争:从何炳棣、罗友枝论战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