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近现代史

《上海图书馆藏唐绍仪中文档案》出版

四马路上的小伙伴们 我们又又又上新了 这次上新 代号  25800   啥意思? 这就得从晚清民国一位大佬讲起 他就是   中华民国首任内阁总理——唐绍仪   唐绍仪(1862—1938),字少川,广东香山人。清末民初政治活动家、外交家,清末南北议和北方代表,中华民国首任内阁总理。他于1874年成为第三批留美幼童,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回国后多次负责与英国、日本、俄国等的议约事… 阅读更多 »《上海图书馆藏唐绍仪中文档案》出版

张仲民 | 理论、边界与碎片化检讨 ——新文化史研究的再思考

【摘要】近些年,中国大陆也兴起新文化史译介热,但仍存在一些容易引起误会和争议的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回顾反思,指出新文化史本身汲取了很多理论成果,这可以让史家更加谨慎地对待自己的工作,更加谨慎地展示自己的发现,更加谨慎地对待各种分析框架和研究典范。而在当下的西方,新文化史已经有统摄整个历史研究领域之势,它也同更多的相邻学科发生了密切关系,一个新文化史研究的国际化潮流已经出现,但由此也产生了“文化”的… 阅读更多 »张仲民 | 理论、边界与碎片化检讨 ——新文化史研究的再思考

百年来中国学人的域外汉学批评及其启示

作者:吴原元,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 要:清末民初以来,中国学人开始关注域外汉学并展开评论。中国学人对域外汉学的批评,伴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存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清末民初之际,中国学人对域外汉学并不以为然,甚或有尖锐的批评,即使对域外汉学所擅长的“半汉”之学有所褒奖,亦非盲目推崇,实基于对自身学术的自信;1920年代后,中国学人在通过取法域外汉学欲与之抗衡的同时,也通过纠谬捍卫自身的学术尊严;1… 阅读更多 »百年来中国学人的域外汉学批评及其启示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经济史料一览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自成立以来,始终以“传承文明,服务学术”为宗旨,专心致力于整理出版各类珍稀历史文献。其中,经济类史料的整理和出版一直是我社关注的重点方向,截至目前,我社已出版经济类史料30余种,共1400余册,收录子目2000余种。从内容上来看,涉及金融、工商、财税、交通、经济指数、经济调查、经济统计、经济史志等多个领域,很多资料在内容上具有相互交叉综合的特点。现将相关资料做一简单梳理。 金  融… 阅读更多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经济史料一览

“守护最后的堡垒”——新编《近代中国研究入门》读后

作者:戴海斌 文章来源:《社会科学研究》2015年第3期 昔人治学,主张循阶而进不可躐等,非辨门径,无由窥堂奥。邓广铭先生有古史入门“四把钥匙”的著名说法,即包括职官制度、历史地理、年代学和目录学。吕思勉先生总结生平治学,亦谓“指示研究学问之方法,愈具体愈善,最能具体地指出研究之门径者,殆莫目录之书若”,并忆及“苏常一带读书人家,本有一教子弟读书之法,系于其初能读书时,使其阅《四库全书书目提要》一… 阅读更多 »“守护最后的堡垒”——新编《近代中国研究入门》读后

金以林: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海外珍稀文献的收集与开放

 新世纪以来,“民国热”不仅成为学界的热点,更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两岸有着共同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记忆,特别是中华民国史,是海峡两岸和海外华人、华侨共同的民族记忆。因此,加强民国史研究,不仅是社会的需要、学界的热点,更有助于凝聚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两岸未来关系要有所突破,宜在历史中寻找资源与共识,这就绕不开对民国史的研讨与评价。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是研究近代中国历史的专业学术机构。早在1… 阅读更多 »金以林: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海外珍稀文献的收集与开放

朝贡体系与亚洲经济圈 :评滨下武志《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

来源:凤凰历史 作者:朱荫贵 提要:80年代中期,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滨下武志教授提出了与”冲击-反应”论迥然有别的”亚洲经济圈”理论。这个理论主张”从亚洲出发进行思考”。它是日本学术界最近二三十年引起争议最多的学术观点,其影响远远超出日本学术界。滨下教授的代表作是《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该书围绕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体制和朝贡… 阅读更多 »朝贡体系与亚洲经济圈 :评滨下武志《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

浅谈美国国务院档案

浅谈美国国务院档案[0] 姚百慧[①] 美国国务院是1789年联邦政府成立后最早设立的内阁部门之一,是联邦政府中负责外交事务的专门机构[②]。从创设以来,国务院的外交职能曾受到多方面的掣肘,尤其是进入冷战时期,国家安全委员会、国防部等机构在制定外交政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国务院始终是制定和执行美国对外政策的重要机构之一。[③]因此,美国国务院的档案,对了解美国外交决策,仍具有重要价… 阅读更多 »浅谈美国国务院档案

古史研究各断代学者首次大聚会

原创: 蒋海升 中华读书报 本文要点 1. 四十年中国古代史断代研究成就不仅超过了民国时期,而且整体上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 摆脱断代史的束缚,跨越断代的壁垒,把中国古代史作为一个整体,对历史进行更长时段的考察是近年来境内外古代史研究的一个突出取向。 3. 现在古代史研究有一种有学问没思想、有文章没问题、有问题没逻辑的“三有三无”现象值得反思。 4. 要防止把对“碎片化”的批评等同于对“微观… 阅读更多 »古史研究各断代学者首次大聚会

吴原元 | 新时代海外中国学学科发展的四重维度

新时代海外中国学学科发展的四重维度 作者简介:吴原元,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章原刊:《国际汉学》 2018年第4期。 进入新世纪以来,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成为时代之潮流。党的十九大更是庄严宣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中国正坚定而自信地走向世界舞台中央, 当代中国人应该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时代发展到今天, 重塑中国文化自信,… 阅读更多 »吴原元 | 新时代海外中国学学科发展的四重维度

跨界与本土:澳门商业史研究的回顾及展望

作者简介: 张世慧,历史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毕业,现为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在《清史研究》、《近代史学刊》、《澳门研究》、《江汉论坛》、《华人华侨历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导语: 澳门商业史一直是澳门史研究中最有活力的领域之一,近十余年来澳门商业史史研究重点逐渐由明清贸易史扩展到近现代澳门本土商业史,澳门华商史、行业史研究迅速崛起… 阅读更多 »跨界与本土:澳门商业史研究的回顾及展望

吴景平 | 关于中华民国史对象与体系的思考 ——从民国档案史料的刊行谈起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史学月刊”微信公众号。转载仅限全文转载并完全保留作者署名,且不修改文章标题和内容。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得益于学术环境和条件的极大改善,中华民国史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方面,问世的各种论著难以胜数;另一方面,史料工作成绩斐然,尤其是档案史料的开放刊行,成为整体意义上民国史研究的先行部分、支撑部分。 笔者从事中华民国史的教学研究和相关档案史料收集整理工作多年,目睹了… 阅读更多 »吴景平 | 关于中华民国史对象与体系的思考 ——从民国档案史料的刊行谈起

2019年“海洋史中的东亚国际关系”国际暑期学校招生启事

一、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日本东京大学综合文化研究科、中国航海博物馆 二、举办时间:7月23日-31日 三、研习地点:中国·上海·闵行 四、项目及承办院系简介 2019年暑期学校拟讨论的主题为“海洋史中的东亚国际关系”,将以19至20世纪东亚海域的贸易、移民、造船、航海技术和海洋争端为中心,以交叉学科视角介绍相关研究议题以及史料概况。通过此,加深对亚洲海洋世界和欧洲海洋世界异同的认… 阅读更多 »2019年“海洋史中的东亚国际关系”国际暑期学校招生启事

黄宗智:三十年来美国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兼及明清史)的概况

美国对中国历史的研究,这三十年发展很快;五十年代时研究者寥寥无几,现在已达千人以上。研究重点是中国的近现代史,其研究规模可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辑的《国内外近现代史书目一览(一九四九——一九七七)》中窥见一斑。截止一九七七年,英语世界,主要是美国,出版了有关中国近现代史的著作共九百八十六种。我这篇报告就以近现代史为重点,兼及明清史。 这三十年来的研究,大致可分作三代。我想从每一代挑出几本比… 阅读更多 »黄宗智:三十年来美国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兼及明清史)的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