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宋应昌《全海图注•广东沿海图》研究
[作者简介] 汤开建(1949—),湖南长沙人,澳门大学历史系教授,研究方向为澳门史,中西交通史;周孝雷(1988—),山东济南人,澳门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天主教史。 [提 要]《全海图注》是明代海防史上一部重要的海防地图,图中所隐含的许多资料信息,为现今传世文献不载。其中的“广东沿海图”记录了明代中叶从正德末到万历初所发生的最为重要的几件海上事件及学术疑案,如葡萄牙人来华贸易的“番船澳… 阅读更多 »明宋应昌《全海图注•广东沿海图》研究
[作者简介] 汤开建(1949—),湖南长沙人,澳门大学历史系教授,研究方向为澳门史,中西交通史;周孝雷(1988—),山东济南人,澳门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天主教史。 [提 要]《全海图注》是明代海防史上一部重要的海防地图,图中所隐含的许多资料信息,为现今传世文献不载。其中的“广东沿海图”记录了明代中叶从正德末到万历初所发生的最为重要的几件海上事件及学术疑案,如葡萄牙人来华贸易的“番船澳… 阅读更多 »明宋应昌《全海图注•广东沿海图》研究
該數據庫收錄牛津大學圖書館(Bodleian Library,飽蠹樓)中的1842種漢籍,包括永樂大典二十餘冊及近代資料多種,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均可免費下載,以下為該數據庫的使用指南。 https://digital.bodleian.ox.ac.uk/collections/chinese/ 一.點擊網址,進入主頁。 二.勾選主頁左側「Language」的「Chinese」選項,館藏漢籍會自動… 阅读更多 »牛津大学1842种珍稀汉籍下载指南
来源: 古代小说网 本稿中所整理的书籍,主要是通过韩国的国会图书馆(국회도서관 nanet.go.kr)与高丽大学图书馆(고려대학교 도서관 korea.ac.kr)的网页,用中国、中国文化、中国文学、东亚、小说、戏曲,以及个别书名及作者名进行检索而得,时间限于2020-2021,排号第一的崔炳圭的《〈红楼梦〉“情文化”研究》虽然出版于2019年,… 阅读更多 »新書丨王飛燕:韓國2020-2021年新出中國古代文史哲論著一覽
“全球史视野下的东亚海洋史学术研讨会”会议议程 为进一步推动海洋史研究,响应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与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拟联合举办“全球史视野下的东亚海洋史学术研讨会”。 开幕式 时间:2021年8月20号,8:30—9:00 地点:腾讯会议(为保障各位报告人的权益,考虑到各种复杂因素,本会议设为非公开)。 主持人: 陈尚胜(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中国海外交通史… 阅读更多 » “全球史视野下的东亚海洋史学术研讨会”会议议程
2020年,海内外学者以中文发表、出版的海洋史论著(含研究生学位论文),共约428篇(部),研究内容涵盖了海洋政策与海防、海洋权益与开发、海洋人群与海洋社会、海洋贸易与物品、海洋文化与信仰、海洋史料等问题,研究空间超越传统的中国海域、东亚海域,远及南太平洋、地中海、印度洋、大西洋海域,均取得可喜成果。本文择要加以介绍,疏漏、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一 海洋政策与海防研究 … 阅读更多 »林旭鸣、刘璐璐:2020年海洋史研究综述
成立于1854年的中国近代新式海关,具有极为特殊的地位与运作方式,其影响深入近代中国贸易、金融、航运、科技、医疗、外交等方方面面,自上世纪初马士开启海关史研究的大门以来,中国近代海关史一直是国内外学者近代史研究中的重要话题。20世纪80年代,国内一度趋于沉寂的海关史研究重焕生机。近年来,随着地方海关档案等新资料和计量史学等新视角、新方法的引入,在传统的海关贸易统计、人事制度研究之外,更加充分地利用… 阅读更多 »史料丰富,方法新颖:首届中国海关史青年学者论坛侧记
“全球史视野下的东亚海洋史学术研讨会”第2号通知函 尊敬的____先生/女士: 为进一步推动海洋史研究,响应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与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拟联合举办“全球史视野下的东亚海洋史学术研讨会”。 研讨会原定于2021年8月19—21号在山东大学青岛校区举行。受近期疫情影响,本研讨会取消现场会议,改为腾讯视频会议。给您带来的不便,还请谅解。 提交全文:之前已提交回执… 阅读更多 »“全球史视野下的东亚海洋史学术研讨会” 改为线上会议
作者|卜正民 (Timothy Brook) 著名的汉学家,历任多伦多大学、斯坦福大学等校教授,现为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圣约翰学院历史系教授 现代早期的世界历史不能被分裂成东西方两极,并且认为一方是另一方的反例。相反,这是一个相互参与、交替的联合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双方都在协调对外贸易和国家之间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在暴力冲突中时而不稳定、时而平衡发展。 16世纪头10年葡萄牙商人与中国政… 阅读更多 »卜正民|从朝贡到贸易:明朝政府的贸易政策大辩论
Thursday, July 29, 2021 from 5-6 pm Free event Recommended for adults The Phillips Library invites you to join author Susan Schopp in a discussion of her new book Sino-French Trade at Canton, 1698-184… 阅读更多 »Phillips Library Book Talk: Sino-French Trade at Canton, 1698–1842
葛兆光,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及历史系特聘资深教授 亚洲史的学术史:欧洲东方学、 日本东洋学与中国的亚洲史研究 摘要:这是一份讲义,主要讲述的是亚洲(或东亚)史研究领域的学术史。虽然在中国学界,以亚洲(或东亚)为单元的历史研究并没有成为显学,但19世纪以来,欧洲的东方学以及日本的东洋学,在种种因素的刺激下,先后形成了一种超越传统中国,视野扩大到亚洲(或东亚)的研究风气,并且曾经在20世纪影响了中国学界… 阅读更多 »葛兆光 | 亚洲史的学术史:欧洲东方学、 日本东洋学与中国的亚洲史研究
尊敬的____先生/女士: 为进一步推动海洋史研究,响应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与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拟在山东大学青岛校区联合举办“全球史视野下的东亚海洋史学术研讨会”。研讨会原定时间为2020年10月,受疫情影响,推迟至2021年8月19—21号举行。 本次会议拟围绕下列议题进行讨论:(1)全球史视野下的东亚海洋史研究;(2)水下考古、沿海考古与中国海洋文化遗产研究;(3… 阅读更多 »“全球史视野下的东亚海洋史学术研讨会” 第1号通知函
尊敬的 先生/女士: 为进一步推动中外关系史研究,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拟于2021年10月22—24日在济南中心校区联合举办“本土话语与全球史视野:中外关系史研究再出发”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拟围绕下列议题展开讨论: 中外关系史研究的理论体系与本土话语; 中国古代王朝与周邻国家的合作机制; 近代中外关系的冲突与调适; 异域史料与中外关系史研究。 素仰阁下在这一领域造诣颇深,恳请惠赐大作,拨… 阅读更多 »“本土话语与全球史视野:中外关系史研究再出发” 征文函(第1号通知)
– The most recent book is recommended– 新书推荐 编 者 按 湘西地处中国腹心,为何直到民国还被视为“边城”?与华夏互动了上千年,为何没有完全“攀附”华夏而依旧是华夏边缘?其历史过程与机制何在?中国在人类文明史上创造了一个奇迹:人数众多、民族复杂却实现了在广袤地域上的政治一统与文明延续。那么,生态与生计复杂,族类与文化丰富多元… 阅读更多 »现货发售 | 谢晓辉:《制造边缘性:10—19世纪的湘西》
经典作家马克思、恩格斯曾在他们的著作中说过:如果说世界上只有一门科学,那就是历史科学;如果说世界上有两门科学,那就是历史科学和自然科学。这里表达的意思恰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张宇燕先生所说:历史科学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具体落实到经济学上看,则恰如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教授、著名经济学家吴承明先生所说:经济史是经济学之源,经济学则是经济史的流。 这其中告诉人们的信息还在于:历史学正… 阅读更多 »“门户”:傅衣凌学派的治史路径
来源:《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0年上卷 作者:庾向芳 内容提要:汤象龙是中国经济史学科的主要奠基人,作为中国第一代经济史学的领军人物,师承梁启超、罗家伦。他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经济史学思想立意高远,以全球视角审视中国经济史学,为经济史学开创了研究方法与学术规范,为中国经济史学科开辟了道路。汤象龙作为北平社会调查所与清华大学“史学研究会”的中坚力量,创造了经济史学科的多个第一,总结他的史… 阅读更多 »汤象龙经济史学思想探析
采写 | 杨泓渟 全文共 125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13 分钟 近些年来,新清史、大元史和新明史等纷纷引进中文版,越来越多著作也从全球视野理解中国,给中国史的理解带来了新的角度。鲁大维的研究展示了明代宫廷文化、边疆政策的多元面相,以及蒙古帝国对东亚地区的深刻影响。 明朝作为汉族建立的以中原地区为主体的朝代,自建立之初就显露出浓厚的华夷之辨、族群革命的色彩,正如朱元… 阅读更多 »鲁大维:蒙元帝国、明清王权和东北亚地缘政治丨燕京访谈
匹茲堡大學整理了一份北美中國研究學者英中姓名對照表,涵蓋各個學科的上千位學者,是了解北美中國研究的重要資料。該表在持續增補,最新名單會及時上傳,現已開放下載,以下為下載網址: http://d-scholarship.pitt.edu/17682/ 部分截圖: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海外中文研究资讯
按,作者房建昌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边疆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边疆史地、藏学研究。原文载《思想战线》2003年第1期。图片来源,网络。原文注脚已删除,为便于读者了解原文引用史料或特别说明之处,正文中用“[1][2][3]”等字样标出。 责任编辑:徐安珏 ▽ 西南边疆精选拓展阅读 ▽ 韩茂莉 | 历史时期中国疆域伸缩的地理基础 张黎波 |… 阅读更多 »房建昌 | 近现代外国驻滇领事馆始末及其他
厦门大学历史系 张侃 摘要:回顾近百年的新史学发展历程,民间历史文献最早被史学界关注与20世纪初中国历史学发生重大转折同步,它在梁启超提倡的“新史学”中露出端倪,而后得到章太炎及其弟子等人应和,并与近代民族-国家的建构实践产生密切联系,对民间历史文献的研究遂成为时代潮流与必然趋势。在新史学提倡“眼光向下”的研究风习之中,顾颉刚成为史学与民俗学研究的突出贡献者,他将“层累史观”延展到“从民俗看历史”… 阅读更多 »张侃 | 学脉与学理:20世纪上半叶民间历史文献研究的不同侧面及其延展
2019年12月12日09:49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一、研究进展情况 主要内容: (一)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1. 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 本项目的总体目标包括四个方面:第一,研究近代广东海关档案文献的整理、数字化、编纂、史料价值、数据库建设等问题及解决方案,并形成研究报告4篇;第二,编制工具书《近代广东海关档案人名中英文对照表》、《近代广东海关档案地名中英文对照表》… 阅读更多 »近代广东海关档案文献整理和数据库建设研究中期检查报告
近代海关档案开发方法和途径 许茵 海关是国家设在口岸的管理进出国境货物、人员、运输工具、征收关税并办理有关事务的行政机关[1]p.1。中国近代海关实行的是外籍税务司制度。在这一制度下,中国海关成为英国对华关系的基石和英国控制下的各国共管的国际官厅,海关除从事本身业务外,其活动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内容丰富而庞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海关档案的认识不断加深,进一步整合开发海关档案… 阅读更多 »近代海关档案开发方法和途径
“十九世纪东亚英文史料读书会”第1次读书会纪要 讲题: Newspapers Beyond The Ganges 报告人: 朱玛珑教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时间: 2019 年 2 月 15 日(五)下午 12:00 至 2:00 地点: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研究大楼四楼会议室 撰写人: 黄宝雯(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生) 2019 年「十九世纪东亚英文史料读书会」第一次读书会于… 阅读更多 »“十九世纪东亚英文史料读书会”第1—3次读书会纪要
摘要 中国白银需求在刺激全球白银生产、促成第一个全球贸易体系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为世界学者所公认。16-19世纪,中国的商业蓬勃发展离不开外国进口白银,起初源自日本,但主要来自拉丁美洲。在这三个世纪的时间里,拉美白银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随中国经济、全球贸易的节奏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追溯了这些变化,直至源自西班牙比索的新的货币单位“元”的诞生。 引言 在中华帝国的晚期,白银在经济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阅读更多 »16-19 世纪拉美白银在中国经济中的重要性变迁—万志英著
阚红柳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0年12月 内容简介:清代文献档案是清史研究的资料宝库,其整理、出版与学术探研构成百年清史研究史的独特单元。辛亥革命以来,王朝属性与皇权色彩褪去,文献档案转变为学术研究的史料来源、客观对象乃至学科发展的动力源泉。本书在系统梳理清代文献档案整理、出版与研究的百年历程基础上,深入探析社会历史进程的发展、研究焦点与学术观念的转捩,清史纂修与文化传承的长远需要、科学技术… 阅读更多 »阚红柳著《百年清史研究史·文献档案卷》出版
首届“档案与民国史研究学术研讨会”自2021年1月征文以来,得到广大学者特别是青年学者的热切关注和积极响应,共收到论文229篇。经过专家审读,我们选出其中38篇参加本次会议。由于会议规模所限,难免遗珠之憾,恳请大家谅解。 会务组近期将与各位参会学者联系。未尽事宜,也可咨询会务组。 联系人:孔勇 huiyi2021@126.com 入选论文名单如下 序号 姓名 论文题目 … 阅读更多 »会议 | 首届“档案与民国史研究学术研讨会”入选论文名单
来源:《西南大学学报》 作者:陈宝良 摘要:在生活质量以物质财富为基本衡量标准的时代,收入的高低,事实上已经决定了生活质量的好坏。明代社会各阶层的收入构成,大抵可以分为基本收入与额外或业余收入两大类,且呈现出极强的社会等级性。基本收入是明代一个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维系家庭生计的基本物质保障;业余收入主要是指基本收入之外的额外收入。在基本收入大体稳定的情况下,生活质量的改观,无疑有待于业余收入的增… 阅读更多 »明代社会各阶层的收入及其构成 ——兼论明代人的生活质量
柯文(章静绘) 柯文(Paul A. Cohen),1934年出生,美国韦尔斯利学院亚洲研究及历史荣休教授,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研究员。1955年进入哈佛大学,师从费正清与史华慈。研究兴趣包括清史、中国思想史、中西关系史、历史编纂学、批判性历史与公众记忆的冲突。代表作有《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王韬与晚清改革》(1974)《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1984)《历史三调:作为事件… 阅读更多 »柯文谈他的中国史研究之旅
本书系学界首次由海外各国家或地区的学者撰写的清史研究史。森正夫、狭间直树、岩井茂树、杉山青彦、岸本美绪、金成修、巴斯蒂、钟鸣旦、何娜、巴德妮、萨莫伊洛夫和罗威廉等作者费时六年,以国家为地理单元讨论了过去一百年来清史研究的发展进程与趋势。各章作者凭借他们对学术发展脉络的充分理解,归纳出不同时期各国清史研究的时代特征,在按照时间顺序论述的前提下,本书也围绕一些专题展开分析,对一些代表性的学者及其作品给… 阅读更多 »新书|《百年清史研究史·海外研究卷》来啦!
READING 作者簡介 仲偉民,山東寧陽人,歷史學博士,清華大學教授。主要從事中國社會經濟史、宋史、明清史、史學理論研究和教學。出版專著《宋神宗》、《茶葉與鴉片:十九世紀經濟全球化中的中國》等,主編著作多種,在《中國社會科學》、《近代史研究》、《中國經濟史研究》、《史學月刊》等期刊發表論文多篇。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子課題)、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專項任務項目、清華… 阅读更多 »仲伟民 | 如何在全球史体系中讲述前现代中国史——从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视角
学院简介 人文学院现有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戏剧与影视学等3个一级学科及相应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汉语国际教育领域教育博士及学科教学(语文)、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等3个专业学位点。中国语言文学为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25人,副教授49人,其中博士93人;教师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国家级、教育部优秀人才2人,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宣传思想文化领军人才、青年文化英才各1人… 阅读更多 »待遇优厚!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教育学博士后招聘简章
澳门科技大学社会和文化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历史研究院澳门历史研究中心、唐廷枢研究中心研究员赵殿红博士新著《教会与社会:明末清初江南地区耶稣会传教网络》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 内容提要 明末清初百余年间,江南地区是天主教耶稣会中国传教“适应策略”的实验场。在经济发达、文化先进的江南地区,从欧洲远道而来的耶稣会士在奉教士绅和华人传道员的帮助下,建立了一整套成熟细密的… 阅读更多 »新书推荐 | 赵殿红著《教会与社会:明末清初江南地区耶稣会传教网络》
第七届“海洋文明”学术研讨会 东亚世界的海洋认知 学术研讨会 邀请函 尊敬的 先生: 历史上,东亚国家对于海洋,似乎都有着复杂的认知和情感。东亚民众很早就开始探索海洋、利用海洋,海洋带来丰富的物产,海上贸易推动商品流通,兴起繁荣港市,给地狭人稠… 阅读更多 »预告 | 第七届“海洋文明”学术研讨会——东亚世界的海洋认知
Harriet Zurndorfer https://doi.org/10.1093/acrefore/9780190277727.013.620 Published online: 26 April 2021 Summary China historians have long recognized that the 16th century marked a significant shift… 阅读更多 »Silver, Piracy, Conspicuous Consumption,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Ming China in the 16th Century
来源: 人民论坛 | 作者: 马 光 | 2021-04-29 【摘要】晚清时期,随着国门洞开,西方传教士、商人和官员等纷纷涌入中国,西方的科技和文化在经历过清中期的一段蛰伏期之后,开始重新传播。翻译出版的大量西书,不断充实着读书人的“知识仓库”,直接影响了中国传统士人的“读书秩序”,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随着西书的增多和受众的普及,一大批新名词和新概念开始在社会各阶层流行,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了深… 阅读更多 »马光:西学如何影响晚清士人的阅读结构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年:2021-4 页数:329 定价:128.00元 装帧:平装 系列:北京大学海上丝路与区域历史研究丛书 ISBN:9787520179553 内容简介 “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包括两个主要部分,一是海上丝绸之路(即中国和中国以外各地区的海上联系)的研究,一是沿线国家和地区(即中国以外,但与海上丝绸之路有关的各国和各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情况的研究。本书是关… 阅读更多 »新著 | 李伯重/董经胜主编:《海上丝绸之路:全球史视野下的考察》
黎志刚(Chi-Kong Lai),原籍中国香港,岭南大学本科(1980年),香港新亚研究所第二十六届硕士(1982年),硕士学位论文为《郭嵩燾對晚清經濟問題的探討》,随后赴美求学,获得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博士(1992年),博士论文为China’s First Modern Corporation and the State: Officials, Merchantsand Res… 阅读更多 »黎志刚(Lai Chi Kong)教授研究论著及指导硕博论文简目初编(1982-2021)
China and the Modern World is a series of digital archive collections sourced from preeminent libraries and archives across the world, including the Second Historical Archives of China and the British… 阅读更多 »GALE: China and the Modern World series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门户洞开,宁波作为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是西方人初叩中国大门,认识华夏情况的一个重要窗口。这些西方人不仅仅是作为观察者,同时也是参与者和记录者,在数量丰厚的档案、回忆录、游记、文集和研究著作中留下了他们有关近代宁波方方面面的描述。 《“复仇女神号”航行作战记(1841-1843年)》 全书详细叙述了“复仇女神号”在华参战的经过。作者伯纳德(W.D.Bernard)是… 阅读更多 »近代西方文献中的宁波,一起看看“洋眼”中的城市记忆!
点击上方“独立精神”可订阅哦! 李伯重 (本文摘自《如何在全球史体系中讲述前现代中国史——从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视角》,作者:仲伟民,原文3万字,发表于《澳门理工学报》2021年第2期;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直接跳转全文) 前现代中国历史的研究已经成为国际学术界聚焦的话题,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历史学者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国际影响的不断扩大。就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而言,这一点尤其突出,欧美学界之所… 阅读更多 »中西学术交流的桥梁——李伯重对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贡献
More Than the Great Wall: The Northern Frontier and Ming National Security, 1368–1644 JOHN W. DARDESS This groundbreaking book provides the first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Ming China’s pursuit of nati… 阅读更多 »新书 | More Than the Great Wall: The Northern Frontier and Ming National Security, 1368–1644
18世纪工业革命的起源与扩散造就了全球范围内不同经济体之间的“大分流”;随后的历次工业革命又创造了走向现代化的赶超型经济体。为了深入推进跨国界、跨区域、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中国经济史学会近代史分会、清华大学经济学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于2021年3月6日举办中国经济史的大分流与现代化研讨会。本次会议依托腾讯会议平台采用线上方式进行,除会议邀请的来自日本一桥大学、… 阅读更多 »“中国经济史的大分流与现代化研讨会”综述
文章原载《江汉论坛》2019年第4期 陈锋:1955年3月生,山东莱芜人。历史学博士。武汉大学珞珈杰出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经济与社会史研究所所长,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中国经济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古代经济史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区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等 。主要论著有《清代盐政与盐税》(1988)、《中国病态社会史论》(1991)、《… 阅读更多 »陈锋 | 近四十年中国财政史研究的进展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