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欧亚大陆的白银时代(1276年~1359年):可公度性和多样性。【黑田明伸著;高聪明译】

摘要:13世纪后期欧亚大陆的白银突然变得充裕,而到14世纪60年代又突然稀缺了。伦敦造币厂的银币年产量与孟加拉的银卢比的年发行量的变动如影随形,两者之间的这种联动是蒙古帝国将银的流通从市场底层转移到了欧亚大陆的长途贸易的结果,虽然对此观点仍存争议。在第一个白银时代,货币流通分为多个层级,而白银则始终在高层级流动,以白银重量确定的记账单位在欧亚商路的西端决定着银币的价格,而在东端的元朝则与纸币保持着… 阅读更多 »欧亚大陆的白银时代(1276年~1359年):可公度性和多样性。【黑田明伸著;高聪明译】

名家史论 | 王明珂:学习历史不要自我局限

  来源:无逸说     撰稿人:黄子晏、王威 访谈人:黄子晏、王威、张存一、高于鈜 访谈时间:2018.12.7 ◆ ◆ ◆  ◆ ◆ 王明珂老师是中央研究院院士和现任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以游牧民族人类学、民族史和历史人类学之相关研究见长,对于族群认同、社会记忆等相关研究多有贡献。 结合历史学与人类学的研究方法,老师的学术研究和现实关怀是「华夏」与「华夏边缘」… 阅读更多 »名家史论 | 王明珂:学习历史不要自我局限

徐秀丽丨中国近代史研究 70 年(1949—2019)

欢迎点击上方“经济社会史评论”关注我们- >>>>  专稿 编辑部推荐语       在史学领域,中国近代史是比较敏感的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最活跃、最引人注目的领域,鸦片战争的研究就曾引起最高层的关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及其所办杂志是这个领域的核心。本文作者长期担任《近代史研究》中文版和英文版主编,她利用自己所处的学术优势,疏理了1949年以来70年中国近代史研究的脉络… 阅读更多 »徐秀丽丨中国近代史研究 70 年(1949—2019)

名家史论 | 邓小南:力度·厚度·深度——学术研究如何兼顾原创性与时代性

来源:明清史研究辑刊 本文转自青年史学家公众号   我从1986年开始在北京大学讲授“中国通史”课程,当时就曾和学生一起拜读吕思勉先生的著述。但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作品能和思勉先生的奖项联系在一起。“原创”这两个字,是一个时代不断前行的动力,是真正学者的标准,也是对个人永远的激励。 从个人角度观察学界时,我通常把学者分为两类,一类是思想型的,一类是工匠型的——理想状态下当然是二者兼备。我… 阅读更多 »名家史论 | 邓小南:力度·厚度·深度——学术研究如何兼顾原创性与时代性

辽东半岛考古研究的新成果——读《于家砣头墓地》

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编撰的发掘报告《于家砣头墓地》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了。20世纪70年代,旅顺博物馆等单位发掘了位于辽东半岛南部的于家砣头墓地,发现一座埋葬习俗甚为特殊的积石冢。近年来,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张翠敏研究员克服种种困难,最大限度地利用留下来的发掘资料,并不厌其烦地采访当年的发掘者。同时,结合考古学的新进展,尽可能地引入科技考古研究的方法和技术,终于把这一批珍贵的发掘资料完整地呈现给… 阅读更多 »辽东半岛考古研究的新成果——读《于家砣头墓地》

中外关系史学会2019年年会邀请函(昆明)

“中国中外关系史研究回顾与丝绸之路的互动”学术研讨会 邀请函 (第二号通知) 先生、女士台鉴: 为回顾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近 40 年来的发展历程,展望未来中国中外关系史研究的前景,推动中国中外关系史研究进一步开展,由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云南大学联合主办,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中共昆明市晋宁区委、昆明市晋宁区人民政府联合承办的“中国中外关系史研究回顾与丝绸之路的互动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 … 阅读更多 »中外关系史学会2019年年会邀请函(昆明)

李国强 | 新中国海疆史研究60年

发布日期:2012-10-19    作者:李国强    来源:《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9年第3期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海疆史研究始终处于成长和发展的进程当中。随着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不断深入、随着相关学科领域研究的不断繁荣,我国大陆学术界在海疆史研究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学术成果大量问世,研究的内容、研究的层面、研究的深度、研究的广度以及史料的挖掘、整理、利用等,均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期… 阅读更多 »李国强 | 新中国海疆史研究60年

李伯重: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商”与”盗”

微信ID:sanlianshutong 『生活需要读书和新知』   16世纪欧洲人到来之前,印度洋海域和东亚海域的海上贸易中,不仅没有一种大家都遵循的贸易规则,没有安全保障机制和仲裁机制,甚至也没有一种共同的商业语言。   西欧殖民者来到东亚后,对活跃在这里的华人海上贸易商业进行打压,这是不争的事实。还应当注意:贸易不同于单纯的掠夺。各国商人在东亚,除了竞争,也有相互合作的一面。   “市通则寇转… 阅读更多 »李伯重: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商”与”盗”

张晓校 | 微信与历史学

微信与历史学 基本信息 摘 要:微信及其平台传播信息、研究动态、各种史料, 为传统历史学传播方式、手段望尘莫及, 对历史学研究产生积极的影响彰显出时代特征。微信所承载的历史学信息借助自身特有的传播功能, 为传输史料、思想观点、各类研究成果创造了便利, 也传播了历史学, 突显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微信特有的互动功能, 不仅体现了即时、及时、实时, 而且为学术研讨、交流提供了多样性的立体空间。面对微信时代… 阅读更多 »张晓校 | 微信与历史学

澳科大社文所/《南国学术》编辑部 ‖ 2018年度中国历史学研究十大热点

点击上方“南国学术”可订阅哦! ·信息速递· [编者按]为客观记录和梳理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在中国历史学研究领域的特点和趋势,提高历史学的社会关注度,传播和弘扬中华历史文化,澳门科技大学社会和文化研究所、澳门大学《南国学术》编辑部自2017年起,组织专门力量,开展了年度性“中国历史学研究十大热点”评选活动。这次是第二届,观察范围包括2018年度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等领域的热点话… 阅读更多 »澳科大社文所/《南国学术》编辑部 ‖ 2018年度中国历史学研究十大热点

什么样的历史事实能够进入历史解释(节选)

来源: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公众号,2017年11月8日 【编者按:彭刚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评论》2017年第3期发表《事实与解释:历史知识的限度》,本微信号获作者授权编发其部分章节。】 长久以来,人们所期待于历史学家的,是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研究,讲述人们在过去所经历的事情。可是,人们不会满足于,历史学家只是确认和描述,过去发生了如此这般的事实;而是期望他所呈现的,是一幅有着内在关联的历史图景… 阅读更多 »什么样的历史事实能够进入历史解释(节选)

滨岛敦俊 | 农村社会——研究笔记

沈中琦译,载《近代中国的乡村社会》,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255-179页;(原文发表于《明清时代史的基本问题》,汲古书院1997年10月出版) 一、绪 言 日本的中国明清社会经济史的研究,从西嵨定生的江南棉业研究、藤井宏的徽州商人研究开始,始终关注的是农民以及农村社会。人口的大部分居住在农村,宏观上看,财富主要来自于农民的家庭劳动,包括历史上存在的农民家庭经营中不可缺少的手工业部分,而国家… 阅读更多 »滨岛敦俊 | 农村社会——研究笔记

从明朝与日本之间国书中年号、称谓和国王印的变化看东亚关系

赵莹波,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教授 摘要:14世纪后期,1368年明朝建立,1392年日本结束南北朝国家恢复统一,朝鲜代高丽而立。明朝分别把朝鲜和日本纳入册封体制,东亚各国又都处在一个新的历史变革时期。在明日之间的国书中,常出现年号的不同变化、有无、甚至漏写的现象,同时日本国书中“日本国王之印”时隐时现,或真或假。自幕府将军足利义政执政以来,从1456年的“带国印”到1465年换成“体信顺达”的… 阅读更多 »从明朝与日本之间国书中年号、称谓和国王印的变化看东亚关系

李剑鸣 |美国政治史的衰落与复兴

内容摘要:自20世纪初以来,美国史学在趋新求变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政治史则经历了从兴盛到衰落再到寻求复兴的过程。虽然政治史作为一个领域的地位和影响明显衰落,但政治作为一个观察和理解过去的维度,却渗透到了历史研究的各个领域。同时,美国政治史家始终没有放弃捍卫和振兴其领域的努力。他们重新界定政治和政治史,扩大政治史的边界,更新研究范式,重建学科自主性,力求在新的学术语境中形成某种“新”政治史。 政治… 阅读更多 »李剑鸣 |美国政治史的衰落与复兴

历年已影印地方志目录

1日本藏巴蜀稀见地方志集成 2泸州市图书馆馆藏地方志目录 3天津图书馆孤本秘籍丛书目录 4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 5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 6陕西省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 7中国地方志荟萃·西南卷目录 8中国西南文献丛书目录 9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目录 10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目录 11目录 12天春园藏善本方志选编目录 13中国边疆民族地区抄稿本方志丛刊目录 14孤本旧方志… 阅读更多 »历年已影印地方志目录

李华瑞 | “唐宋变革论”对国内宋史研究的影响

编者按:唐宋变革论是中国古代史研究的重要问题。这组笔谈主要从宋史研究的角度展开,首先是基于日本史学界唐宋变革论的核心观点是“宋代是中国近世的开端”,其落脚点在宋朝;其次是近十几年国內唐史学者对此关注较多,而从宋史研究的角度考虑的还比较少。我们希望借此机会能引起更多的唐宋吏研究者对唐宋变革论范式意义的思考。 作者简介:李华瑞,1958年生,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一、改革开放前“唐宋变革论”对国内… 阅读更多 »李华瑞 | “唐宋变革论”对国内宋史研究的影响

陆韧:《元明时期的西南边疆与边疆军政管控》

【出版信息】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5月。收入“西南边疆历史与现状综合研究项目·研究系列”丛书。 【内容提要】 《元明时期的西南边疆与边疆军政管控》以维护国家利益和领土主权为出发点,用历史地理学的实证方法,主要研究了元明时期西南边疆复杂的地缘政治、民族关系及重大边疆事件,元明王朝对西南边疆的特殊军政管控,元明时期西南边疆政区的设置、调整和演变历史,探讨了边疆政区的类型及其差异和发展规… 阅读更多 »陆韧:《元明时期的西南边疆与边疆军政管控》

陈春声:从“倭乱”到“迁海”——明末清初潮州地方动乱与乡村社会变迁

一、引言 关于明代后期东南沿海地区以“倭寇”或“海盗”等一系列事件为中心的长时间的地方动乱,以及清代初年在同一地区实行的严厉的“迁海”措施,已有许多引人注目的研究。在以往的论著中,抗击“倭乱”和实行“迁海”基本上是作为明、清两个王朝的政治军事行动,被分别描述和讨论的。作者以为,如果把研究的视角从朝廷的军事措施转移到地方社会具体的历史场景,那么,就有理由把明清之际东南沿海地方社会的动乱与“转型”视为… 阅读更多 »陈春声:从“倭乱”到“迁海”——明末清初潮州地方动乱与乡村社会变迁

埃里克·范豪特 | 劳作之中:农民的世界史

劳作之中:农民的世界史   基本信息 作者简介:埃里克·范豪特,比利时根特大学历史系经济史与世界史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1959年生于比利时蒂伦豪特,1989年获比利时根特大学博士学位。现为根特大学历史系经济史与世界史教授,“社区、比较与联接”多学科世界史研究组组长以及根特全球研究中心理事会成员,同时也是美国哈佛大学魏德海全球史项目、宾汉顿大学费尔南德·布罗代尔中心和荷兰乌得勒支大学的客… 阅读更多 »埃里克·范豪特 | 劳作之中:农民的世界史

《中国边疆研究资料文库》书目汇览

《中国边疆研究资料文库》书目汇览 《海疆文献初编:沿海形势及海防》第一辑     9000      17           2011.03               9787513004374 《海疆文献初编:沿海形势及海防》第二辑     9800      19           2011.04               9787513004596 《海疆文献初编:沿海形势及海防》第… 阅读更多 »《中国边疆研究资料文库》书目汇览

王宏斌 | 清中期山东的内外洋与水师巡洋制度研究

  王宏斌 河北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省省管专家、国务院津贴专家。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海防史、禁毒史、货币史研究和中国近代史教学工作。 摘要:如同江、浙、闽、粤等省一样,山东的近岸海域同样按照清廷的旨意划分为内洋和外洋。凡是靠近海岸的岛屿和洋面均划入内洋,凡是远离海岸的岛屿和洋面均划入外洋。由于帆船在黄海的海道距离山东海岸遥远,加之渤海全部划入内外洋,山东水师的内外洋十分宽广,东… 阅读更多 »王宏斌 | 清中期山东的内外洋与水师巡洋制度研究

杨国桢 | 中华海洋文明的时代划分

海洋文明的演进即人类拓展海洋生存与发展空间的历史进程, 可划为区域海洋时代、全球海洋时代、立体海洋时代。区域海洋时代萌芽于远古, 成长在古代, 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主要在欧亚大陆, 大陆文明占据优势, 海洋文明的发展空间是区域性的。全球海洋时代萌芽于古代的大航海, 从近代早期“地理大发现”开始到现在, 海洋发展推动西欧的工业化和经济全球化, 实现社会和文明的转型, 海洋文明的发展空间是全球性的。立… 阅读更多 »杨国桢 | 中华海洋文明的时代划分

包茂红 | 海洋亚洲:环境史研究的新开拓

文章来源: 《学术研究》2008年第6期。 包茂红,北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年获北京大学历史学学士学位。1991年获北京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2005年获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1995-1997年在德国拜罗伊特大学(Universitat Bayreuth)进修非洲环境史。2002-2003年在美国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作访问学者,研究亚太区域环境史和环境史… 阅读更多 »包茂红 | 海洋亚洲:环境史研究的新开拓

科大卫:历史人类学者走向田野要做什么?

本文作者科大卫,译者程美宝,文载2015年10月11日《东方早报·上海书评》 我在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中心的一位同事跟我说,有些人可能不知道我们所说的历史人类学所做何事。他的问题问得特有意思:人类学家可能不知道我们所谓的“历史”为何物,历史学家也可能不知道我们的“田野”是啥意思。 我想我们现在干的,说白了,是更像历史学家的活多于人类学家的活。我不是说历史研究一定要这样做,但这的确是我们向来的做法。… 阅读更多 »科大卫:历史人类学者走向田野要做什么?

仲伟民 | 全球化、成瘾性消费品与近代世界的形成

仲伟民教授   清华大学   摘 要  世界历史的近代化是一个全方位的进程,学术界关于近代化原因的揭示已经非常充分,但从世界市场尤其是从成瘾性消费品市场这个角度所做的研究非常不够。包括糖、茶叶、咖啡、可可等在内的成瘾性消费品曾经在世界近代化过程中扮演过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在大航海后成为主要的世界商品,而且成为宗主国与殖民地的贸易链接纽带。成瘾性消费品既是近代生活方式和近代文化产生的催化剂,也是… 阅读更多 »仲伟民 | 全球化、成瘾性消费品与近代世界的形成

中英联合考古还原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

2019年1月考古队在波斯湾遗址进行发掘。张然摄     明代景德镇中期葫芦瓶,考古队在拉斯海马遗址整理复原。王琎摄 2019年1月,中英阿联合考古队成员在在拉斯海马遗址布设探方。翟毅摄 中国故宫博物院考古研究所与英国杜伦大学考古系的最新联合考古研究证明,“海上陶瓷之路”终点早在唐代就已延伸至西欧。这一发现将中欧陶瓷贸易起始时间向前推进了500年。 近年,故宫博物院考古研究所与杜伦大学考古系陆续考… 阅读更多 »中英联合考古还原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

名著名译|邓嗣禹和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英译本

李剑农与英文版《中国近百年政治史》   著名史学家李剑农(1880~1963年)曾任武汉大学史学系主任,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开拓者,对中国近代史和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做出许多开创性的贡献。他所著《中国近百年政治史》一书被美国汉学泰斗费正清誉为“对中国近代史的最清晰、唯一全面的评述”。该书1956年由笔者外公邓嗣禹及他的学生Ingalls首次编辑、翻译成英文版后,在美国、印度多次再版。1991年,李… 阅读更多 »名著名译|邓嗣禹和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英译本

谢贵安:《明实录》研究述要

《明实录》是有明一代最系统、最基本的史料。明代史料论原始自然首推明代档案,它是明朝中央及地方政权在行使统治职能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类别的文件。明代档案文件分为二十种:“凡上所下有十:一诏、二诰、三制、四敕、五册文、六谕、七书、八符、九令、十檄;凡下所上亦有十:一题、二奏启、三表笺、四讲章、五书状、六文册、七揭帖、八会议、九露布、十译。”[i] 它们是编纂《明实录》主要依据的原始资料。然而,由于明末战… 阅读更多 »谢贵安:《明实录》研究述要

概念史研究在中国:回顾与展望

内容提要:“概念史”是伴随“语言学转向”而在德国兴起的一种史学类型和跨学科研究领域。近年来,一些学者开始将概念史手法引入中国近代史研究,在方法探讨和实证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逐渐形成了东亚近代知识考古、数据库研究方法、历史文化语义学、中国近代新名词研究、近代知识与制度体系转型研究等不同的研究路径。但总体而言,概念史研究在中国还处于身份未明、时代未定、平台未建的起步阶段,有志者当从系统译介德国… 阅读更多 »概念史研究在中国:回顾与展望

徐国琦:我这本书的一个野心

  很少人注意到中美两国共有的历史——两国在文化层面和非政府层面的交往,两国在政治、军事、外交之外的“关系”。徐国琦循着入江昭教授“文化国际主义”的论述,复活这一段非同寻常却被人遗忘的旋律:蒲安臣、戈鲲化、古德诺、杜威、留美幼童和体育运动。     ◆◆   研究不同民族国家之间交流互动的国际史领域曾被“大国兴衰”的概念所涵盖,所用的语汇多是“国家利益”“国家安全”“力量均衡”,而这样的… 阅读更多 »徐国琦:我这本书的一个野心

汪晶石:近四十年朝鲜与清贸易关系研究综述

摘要: 中国与朝鲜是古代东北亚地区的重要国家,长久以来中外学者对于两国关系的研究笔耕不辍,同时也成果斐然。朝鲜与清的贸易关系是双方关系的重要一环,但由于史料欠缺、各国对此问题关注程度不够等原因,就此问题进行的专项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近四十年来,学界对于朝鲜与清贸易关系的研究大多为着眼于两国关系、两国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宏观研究,而对于诸如很多在两国贸易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两国贸易中出现的多种贸… 阅读更多 »汪晶石:近四十年朝鲜与清贸易关系研究综述

黄修志 | 书籍与治教:朝鲜王朝对华书籍交流与“小中华”意识

摘 要:朝鲜王朝大规模的对华书籍交流,令日本、琉球、安南等难望其项背,这主要是由地缘格局、政治结构和治国理念所致。朝鲜“小中华”意识刺激了对华书籍交流,而朝鲜对华书籍交流又促进了“小中华”意识的发展和变迁。总体来说,朝鲜前期的对华书籍交流带有更多的“尊王”和“慕华”色彩,朝鲜后期则带有更多的“尊周”和“攘夷”意味,但共同之处是,两者都摆脱不了“事大”的影子,最终使朝鲜保持了政权稳定。朝鲜对华书籍交… 阅读更多 »黄修志 | 书籍与治教:朝鲜王朝对华书籍交流与“小中华”意识

甲午海战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

  1894年9月,中日甲午海战在黄海北部大东沟海域爆发,北洋水师战败,共损失4艘战舰。其中经远舰受到日军战舰围攻,全舰官兵在管带林永升的率领下毫无惧色,奋勇接战,至死不升降旗,最后绝大部分官兵与舰同沉。120多年过去了,经远舰船沉何处?经过激烈海战,其保存状况如何?随着辽宁庄河铁质沉船遗址专项调查工作的开展,这些谜团逐渐被揭开,同时,甲午海战的更多细节也得到还原和证实。因价值重大,经远舰遗址水下… 阅读更多 »甲午海战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

滨下武志、舒小昀 | 从“陆地亚洲”转向“海洋亚洲”:关于“海洋与亚洲地域圈”的讨论

文章发表于《南国学术》2015年第4期第4—15页 滨下武志,1974年在东京大学人文科学研究科获硕士学位;1979—2006年任教于一桥大学、东京大学、京都大学、龙谷大学;2006年受聘为中山大学全职教授;2008—2017年任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院长,2017年6月至今任华中师范大学亚洲研究院院长;主要从事中国社会经济史、东亚经济史、东南亚华侨华人史的研究,代表性著作有《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清… 阅读更多 »滨下武志、舒小昀 | 从“陆地亚洲”转向“海洋亚洲”:关于“海洋与亚洲地域圈”的讨论

韩东育 | 明清前东亚封贡体系的演变实态

摘要:东亚封贡体系,渊源于西周封建制原理,而雏形于汉魏至隋唐期。三代自明的“天下主义”要求“皇帝”与“天子”的职能必须合一;而古今一贯的“中华礼序”还为“郡县制”与“册封制”的璧合赋予了前近代东亚世界的最高价值。在这一前提下“幕府制”和“律令制”在东亚各国间的对接不过是实现封贡体系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它解释了“一国史观”下中国学界何以在“封建制”认识问题上会频生语塞,以及朝鲜与日本介入体系时… 阅读更多 »韩东育 | 明清前东亚封贡体系的演变实态

朝贡体系与亚洲经济圈 :评滨下武志《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

来源:凤凰历史 作者:朱荫贵 提要:80年代中期,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滨下武志教授提出了与”冲击-反应”论迥然有别的”亚洲经济圈”理论。这个理论主张”从亚洲出发进行思考”。它是日本学术界最近二三十年引起争议最多的学术观点,其影响远远超出日本学术界。滨下教授的代表作是《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该书围绕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体制和朝贡… 阅读更多 »朝贡体系与亚洲经济圈 :评滨下武志《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

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2019年历史学博士招生(四年全奖)

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University of Salzburg)博士项目(亚洲海洋史方向)招生,指导人为本人博士生导师Prof. Angela Schottenhammer 萧婷教授。该博士培养项目要求申请者中英文俱佳,工作语言为英文。该项目提供四年高额全奖,税前每月2048.30欧元,每年按14个月发放(2017年的数据,目前应该有所上涨)。详情,敬请参考招生简章。 萧婷教授简介 Angela… 阅读更多 »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2019年历史学博士招生(四年全奖)

包弼德、伊佩霞、包伟民、邓小南 | 宋史研究的心得与门径

唐宋变迁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根本性的变迁,对历史学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课题。而宋史研究同先秦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等领域的研究相比,无论从研究体系、深度还是材料的挖掘和再利用程度来说,都有很大的空间。今天的微信分享了包弼德、伊佩霞、包伟民、邓小南四位宋史专家在北大文研论坛的座谈实录,从读书、选题、写论文等方面为大家答疑解惑。 我为什么研究宋史 赵冬梅:各位老师最初为何选择宋史作为研究领域,又为何留… 阅读更多 »包弼德、伊佩霞、包伟民、邓小南 | 宋史研究的心得与门径

新书 | 西津渡考古(1998-2010)

基本信息: 编著:刘建国 霍强 陈长荣 王克飞 龚邦安 出版社:江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12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18年12月 印次:1 ISBN:9787568409971 内容简介:   西津渡街被誉为“古渡博物馆”,是镇江重要历史街区。2008年,考古工作者发现了救生(小)码头、待渡亭、小码头街历代道路遗迹。之后又陆续发现了大码头、历代江岸、历代渡口官署等遗迹。这些遗迹群构… 阅读更多 »新书 | 西津渡考古(1998-2010)

第五届南海《更路簿》 曁海洋文化研讨会征文通知 (第一号)

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 为推动海洋文化研究、拓展学术交流,经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与海南大学哲学与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决定,拟于 2019年10月下旬在海南省琼海市博鳌召开第五届南海《更路簿》曁海洋文化研讨会。鉴于您的造诣和学术成就,我们诚挚地邀请您拨冗参加本次研讨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研讨会主要议题 (一)南海海上丝绸之路研究 (二)南海《更路簿》研究 (三)南海政治、法律、历史、文化及对… 阅读更多 »第五届南海《更路簿》 曁海洋文化研讨会征文通知 (第一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