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法国所藏有关清史档案介绍

作者:葛夫平 文章来源:《清史译丛》第五辑 更新时间:2007年08月25日 中法关系源远流长,早在13世纪中叶两国即开始接触,此后法国政府曾多次遣使来华。明末清初,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新大陆的发现,欧洲大陆掀起一股“东方热”,法国耶稣会士纷至沓来,尤以白晋等人最为著称,他们在宣教之余,亦留心搜集有关中国的各种资料,并带回法国。法国由此收藏了大量有关17、18世纪中国的文献。19世纪中叶,两次鸦片战… 阅读更多 »法国所藏有关清史档案介绍

散失境外清代档案文献调查报告

散失境外清代档案文献调查报告 李宏为 一、 国外清代档案文献概况 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散失在国外的清代档案文献数量相当可观,这部分档案离境大致有以下4种原因: 1、战争掠夺。 中国近代是一段屈辱的历史,自1840年(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后的百余年间,中华民族饱受西方列强的欺凌和掠夺,大批珍贵清代档案文献屡遭劫难,流落异国他乡。如1860年,英法联军抢掠、焚烧了有“万园之园”之称的圆明园,该园文源… 阅读更多 »散失境外清代档案文献调查报告

Gale解密文件参考系统数据库 Declassified Documents Reference System(DDRS)-GALENew!

  检索入口:http://infotrac.galegroup.com/itweb/wuhan?db=DDRS    数据库简介: Gale公司出版的美国政府解密文件参考系统数据库Declassified Documents Reference System(DDRS),在线提供100,000份档案资料,超过600,000页美国政府以前的解密档案。内容涉及军事、政治、历史、外交、新闻业、对外和本… 阅读更多 »Gale解密文件参考系统数据库 Declassified Documents Reference System(DDRS)-GALENew!

熊秋良、李玉 | 美国驻华领事馆关于中国共产党 及红军的观察

提要:美国驻华领事馆报告作为美国对华观察的全方位纪录,蕴藏着大量关于中共和红军的信息。因各种条件的限制以及意识形态的差异,美国领事馆有关中共和红军的报告存在一些偏颇之处,但也不乏许多纪实的报道和客观的认识。对美国驻华领事馆文献进行整理和研究无疑有助于拓宽中共党史和苏区史的研究。 作者简介:熊秋良,女,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玉,男,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教授。 文章原刊:《苏区研究》20… 阅读更多 »熊秋良、李玉 | 美国驻华领事馆关于中国共产党 及红军的观察

十九世纪中叶美国驻澳门领事的“设”与“撤”

十九世纪中叶美国驻澳门领事的“设”与“撤” 郝雨凡 内容提要:19世纪中叶是美国在东亚活动的扩张时期。美国驻澳门领事的“设”与“撤”,反映出美国在东亚政治扩张、商业拓殖以及中美关系的轨迹和趋向。美国驻澳门领事的设立,缘于美国东亚商业发展战略和区域内政治经济格局的需要,以及澳门特殊的地理优势;驻澳门领事的撤销,也是缘于东亚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澳门经济的衰落以及中美关系的变化。美国驻澳门领事“设”与“… 阅读更多 »十九世纪中叶美国驻澳门领事的“设”与“撤”

美国政府解密档案在中国公开出版 部分涉及中美关系

目前已整理出版的中美关系相关档案(部分): 中美往来照会集(1846-1931) 美国对华情报解密档案(1948-1976) 美国驻中国广州领事馆领事报告(1790-1906) 中国驻美国公使馆致美国国务院备忘录(1868-1906) 美国驻中国安东领事馆领事报告(1904-1906) 美国驻中国重庆领事馆领事报告(1896-1906) 美国驻中国南京领事馆领事报告(1902-1906) 美国驻中… 阅读更多 »美国政府解密档案在中国公开出版 部分涉及中美关系

李大龙、朱尖 | 鸿胪井刻石铭文新解:唐与渤海、靺羯关系史上的两次出使

作者简介:李大龙,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编审;朱尖,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博士后研究人员。 摘要:鸿胪井刻石是唐代东北边疆史研究的重要实物资料。学界一般认为,刻石铭文所记“鸿胪卿崔忻”和史书所记“郎将崔訢”为一人,“宣劳”与“册封”是同一次出使的行为。文章指出了鸿胪井刻石解读存在的诸多疑点,结合使者出使时间、出使对象、身份和使命等方面的探讨,提出:“鸿胪卿崔忻”和“郎将崔訢”是两次不同… 阅读更多 »李大龙、朱尖 | 鸿胪井刻石铭文新解:唐与渤海、靺羯关系史上的两次出使

李伯重:从历史中发现中国奇迹的根源

李伯重,国际著名经济史学家,现任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李伯重系新中国成立后首批博士学位获得者之一。历任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副所长。 本文为李伯重教授为《剑桥中国经济史》中文版所做的序言。  史学家们常说“每一代人都要重写历史”。为什么这样说呢?斯塔夫里阿诺斯 (Leften Stavros Stavrianos)的解… 阅读更多 »李伯重:从历史中发现中国奇迹的根源

英国访书便览

英国访书便览 A Guide to the Catalogues of pre-1900 Chinese and Japanese Books in the United Kingdom (郑诚,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100190) 英国收藏的汉文古籍主要集中在大英图书馆、剑桥大学(包括英国圣书公会藏书)、牛津大学、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维尔康医史研究所、利兹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等地。早期汉籍书目… 阅读更多 »英国访书便览

纪要 |【文研讲座99】侯旭东:”制度”如何成为了”制度史”

文研讲座99 2018年10月16日下午,“北大文研讲座”第九十九期在北京大学第二体育馆B101报告厅内举行,主题为“‘制度’如何成为了‘制度史’”。清华大学历史系侯旭东教授主讲,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孙正军主持。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铭铭、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刘后滨评议。 侯旭东教授 讲座伊始,侯旭东教授首先指出制度研究的重要地位,以至于历史学逐渐形成了制度史这一学术分支。但是,“制度”… 阅读更多 »纪要 |【文研讲座99】侯旭东:”制度”如何成为了”制度史”

冯建勇 厉声 |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学科的繁荣与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学科的繁荣与发展 作者简介:冯建勇 厉声,浙江师范大学历史系、环东海与边疆研究院。文章原刊《人文杂志》2018年第10期。注释删除,如需查看请阅原刊。 摘要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边疆史地研究领域,无论是在学科构筑、学术前沿方面,还是在一些新的研究范式和重大理论问题上,均取得了长足发展。本文对中国边疆学学科构筑、马克思主义国家与边疆理论、“从边疆观中国”研究范式、中… 阅读更多 »冯建勇 厉声 |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学科的繁荣与发展

滨下武志在北师大演讲:“全球化视角下的近代东亚与日本”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通讯员 闫波桥)2018年11月6日晚,日本著名历史学家滨下武志教授应邀来北京师范大学教二101室,作了一场以“全球化视角下的近代东亚与日本”为主题的专题学术讲座。此次讲座系北师大“古今世界,天下大观——主要发达国家国情系列讲座”的第十二讲,标志着历史学院2018年“国际文化月”正式拉开帷幕。讲座由历史学院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形势与政策”小组共同主办。历史学院陈奉林教授担任讲… 阅读更多 »滨下武志在北师大演讲:“全球化视角下的近代东亚与日本”

非常见西文杂志/出版社所刊明史研究主题论著

因为管理员终于克服了长达数月日以继夜的懒惰,本公众号现已恢复运营。近期内容将主要由三部分组成:1,美国明史学会(Society for Ming Studies)主办之《明史研究》杂志(Ming Studies)刊文一览;2,非常见西文杂志/出版社所刊明史研究主题论着一览;3,新出版明史著作/论文评介。 ——老胡 ——————… 阅读更多 »非常见西文杂志/出版社所刊明史研究主题论著

滨下武志:我的求学生涯

撰文:朱瑪瓏 袁經緯麒麟评论公众号:kirinreview 濱下武志教授,日本知名漢學家,中國經濟史專家。曾在一橋大學經濟學系、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京都大學、龍谷大學、靜岡縣立大學等校任教,先後前往香港大學亞洲研究所、康乃爾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中山大學亞太研究院、臺灣大學、成功大學等校訪問、客座。2006 年福岡亞洲文化獎得主,2017 年當選美國人文與科學院歷史院士。代表著作有《中国近代経… 阅读更多 »滨下武志:我的求学生涯

胡箫白 | 海盗与东亚世界: 以近年来港澳地区两次国际学术会议为中心

16世纪以降的东亚海域因欧洲势力的进入、明清帝国的海疆管制以及诸多势力在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等层次的多元、频密互动,受到中外学者一致关注。近年来,该领域产生了大量中外文研究成果,综述性论文亦不乏于世。本文则在专题著述、研究论文以外,关注两次较为论者忽略的学术会议,聚焦中外学者就“海盗”问题产生的争鸣和对话,管窥经由此一人群所折射出的学界对于东亚海域历史与社会的整体性思考,并尝试厘清“一带一… 阅读更多 »胡箫白 | 海盗与东亚世界: 以近年来港澳地区两次国际学术会议为中心

中国明清海盗研究回顾——以英文论著为中心

摘要:1522年至1810年间,中国南方海盗的规模及范围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扩大,人们称之为“中国海盗的黄金时代”。在这段超越了三个世纪之久的时期内,海盗活动共出现过三次高峰:第一次发生在1522年至1574年间,明朝实施严厉海禁,商人海盗和倭寇活动频繁;第二次发生在1620年到1684年之间,明清鼎革之际的无秩序状态,使得海盗集团得以控制中国沿海区域;第三次则出现在1780年至1810年间,乾嘉时… 阅读更多 »中国明清海盗研究回顾——以英文论著为中心

戚文闯:明清朝贡体系述评

原文出处:《重庆社会科学 》2016年第1期,第114—120页。 作者简介:戚文闯,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山东青岛 266100 摘要: 明清时期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重要转型期,两朝都曾推行海禁政策,只保留官方性质的朝贡贸易,中外关系的突出特征表现为建立了完备的朝贡体系,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关系也由此得以空前加强。国内外学界十分重视对古代中国朝贡体系的研究,尤其是对于明清朝贡体系的研究… 阅读更多 »戚文闯:明清朝贡体系述评

陈尚胜 | 东亚海域前期倭寇与朝贡体系的防控

摘要:14世纪中叶至16世纪中叶是东亚海域史中倭寇的活跃时期,学术界把14世纪中叶至15世纪的倭寇称为前期倭寇。文章考察了高丽、明朝围绕前期倭寇,与日本南北朝以及室町幕府之间的相关交涉活动。认为,高丽在14世纪后期与日本南北朝以及明朝之间,在倭寇情报和防范、解救被掳他国人口、帮助缉捕海洋犯罪逃犯等方面,开始有了初步合作。而到15世纪,随着明朝与朝鲜王朝、明朝与日本室町幕府之间封贡关系的建立,在防范… 阅读更多 »陈尚胜 | 东亚海域前期倭寇与朝贡体系的防控

英国外交部文件:中国、古巴、日本与远东、战后欧洲、苏联、美国

英国外交部文件:中国、古巴、日本与远东、战后欧洲、苏联、美国 Foreign Office Files for China, Cuba, Japan and Far East, Post-War Europe, the Soviet Union, USA FOREIGN OFFICE FILES FOR CHINA, 1949-1976  (Public Record Office Classes… 阅读更多 »英国外交部文件:中国、古巴、日本与远东、战后欧洲、苏联、美国

Foreign Office Files for China, 1919-1980 数据库

Foreign Office Files for China, 1919-1980 英国著名的学术出版社Adam Matthew成立于1990年,以出版原始手稿、珍稀图书与其他原始资料而著称。出版项目超过500个,主要与欧洲、北美、非洲与澳大利亚的图书馆与档案馆合作。此次开通试用的《英国外交档案中国》(Foreign Office Files for China, 1919-1980) 数据全部来… 阅读更多 »Foreign Office Files for China, 1919-1980 数据库

CHINA: CULTURE AND SOCIETY数据库

China: Culture and Society Sources from The Wason Pamphlet Collection at Cornell University 收录1750至1929年间共220册,1,200项关于中国的珍贵文献,涵盖的主题包含: 中国移民 中国境内的外国势力 外交及国际关系 国际冲突与侵略 政治 基督教宣教纪录 信仰与哲学 鸦片的贸易、消费及政策 内乱与革… 阅读更多 »CHINA: CULTURE AND SOCIETY数据库

英国近代亚洲经贸与外交史料探讨 研讨会纪要

本次研討會期望藉由學術界的菁英講者就『英國近代亞洲經貿與外交史料探討』議題,分享他們寶貴的經驗,並且讓與會者對於英國檔案之應用與特色有更進一步的了解。經過一天四場次演講及綜合討論,包括許多老師、碩博士研究生及圖書館先進,有三十多位來賓來參與本次盛會。 英國所存中英關係資料的介紹 周老師金句: 學者最可怕的就是全盤接收別人的定見 最好是自己(看原件)確認 本次會議很榮幸邀請到政大人社中心主任周惠民老… 阅读更多 »英国近代亚洲经贸与外交史料探讨 研讨会纪要

英国议会文件集 British Parliamentary Papers数据库

英国议会文件集 British Parliamentary Papers 本产品主要针对研究法律、历史、经济、政府、国际事务、社会学和政治学者、历史学家和学生的需求。它所收录的文件涉及历史和当前事务的诸多方面。通过这些文件,研究者可以追寻英国议会的发展,了解议会会议的过程,研究影响英联邦的问题和事件;纵览大英帝国的成长、发展和衰落;英国与殖民地的关系;议会制政体的演变;工业化的崛起;英国在历次战争… 阅读更多 »英国议会文件集 British Parliamentary Papers数据库

《中国古籍珍本丛刊·复旦大学图书馆卷》(全五十二册)目录

中国古籍珍本丛刊·复旦大学 图书馆卷(全五十二册) 复旦大学图书馆  编 精装  16开 ISBN 978-7-5013-6497-8 定价:36000.00元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8年9月出版   新书简介: 复旦大学图书馆馆藏线装古籍珍本荟萃,共有40万册,系集王同愈、李国松、庞青城、高燮、丁福保、刘承幹、王欣夫、赵景深等各家藏书精华而成。本书是“十二五”国家重点规划图书出版项目… 阅读更多 »《中国古籍珍本丛刊·复旦大学图书馆卷》(全五十二册)目录

纪要:「十六至十九世纪间亚洲的航海技术与贸易网络」国际学术会议

原创: CUHKMACPH 比較及公眾史學 会议简介 2018年9月27日至28日,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和法国人文科学之家基金会合作举办「十六至十九世纪间亚洲的航海技术与贸易网络」国际学术会议。我系张瑞威教授与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吉浦罗教授在会议上致欢迎词。在为期两天的学术研讨会上,十二位来自法国和香港的学者围绕着十六至十九世纪间东亚及东南亚地区航海技术与海上贸易网络的相关问题,发表论文或担任评论,… 阅读更多 »纪要:「十六至十九世纪间亚洲的航海技术与贸易网络」国际学术会议

赵世瑜 | 从明清史看宋元史:“连续递进”的历史研究法

如果我们真的跳出王朝史的藩篱,就会跨越一个朝代、一个时期去思考相关的问题…… ——赵世瑜 本文的主题来自于这些年我在研究明清史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想法。其实从明清看宋元或更早的历史,或者反过来说,从唐宋变革期一直看到明清,这样的思考并不新鲜。特别是像研究经济史、社会经济史的人,更是经常从比较长的时段来考虑。如果我们真的跳出王朝史的藩篱,就会跨越一个朝代、一个时期去思考相关的问题,实际上我们是提倡一种“… 阅读更多 »赵世瑜 | 从明清史看宋元史:“连续递进”的历史研究法

“朝贡体系”的提出与费正清的汉学研究 || 壹嘉新书预览

编者按:近日,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关于中国“朝贡体系”的发言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朝贡体系”这一概念的发明人,是哈佛大学教授、近现代中国研究泰斗费正清。“朝贡体系”的说法,是在他和华裔汉学家邓嗣禹合作的论文《论清代的的朝贡制度》中最早提出的。其主要观点是: “朝贡制度(the tributary  system)曾是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传统关系的主要形态,进而成为近代以前中国为中心之整个东亚地区的一种基… 阅读更多 »“朝贡体系”的提出与费正清的汉学研究 || 壹嘉新书预览

陈得芝:韩儒林的元史研究

各科学术的发展,都是由一代代学人的成绩不断积累,一步步地前进的,其中杰出学者创造的成绩,能在本学科的发展中开辟一个新阶段,为后来者树立学习的典范和奠定继续前进的基础。在我国蒙元史和西北民族史学科,韩儒林(1903—1983)先生就是这样的杰出学者。 韩先生字鸿庵。1903年11月2日生于河南舞阳县黄林村。父业农,二伯在村塾教书,幼时他随二伯就读于村塾,十一岁人初等小学,十三岁考取舞阳县立高等小学。… 阅读更多 »陈得芝:韩儒林的元史研究

裴士锋:鸦片战争的起源和影响

王霜舟 2018年7月4日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对广州的轰炸。 HULTON ARCHIVE/GETTY IMAGES 香港——1840年英国与中国开战的原因涉及贸易、外交和国家尊严,而更重要的是毒品走私。英国官员试图淡化这一不正当的冲突根源,但反对者们给冲突起的名字却点明了两者的关联:鸦片战争。 结束战争的协议迫使中国开放了港口,并把香港割让给了英国。鸦片战争是中国所说的“百年耻辱”的开… 阅读更多 »裴士锋:鸦片战争的起源和影响

美国会图书馆超高清中国地图全记录(共336种993幅)

美国会图书馆超高清中国地图全记录说明 一、本资源包括美国国会图书馆网站Maps项下用china搜索所得之全部中外古今所绘包含中国领域的地图 二、超高清地图之像素多在5000–10000之间,一些高达两三万像素。多数为jp2格式,少数为tif格式;jp2高压缩,tif高保真,二者的体积相差20倍之多。还有几个格式校少见,需要专门软件打开。 三、外国人所绘地图所标明之日、法、德、英等,表示该幅图所用的… 阅读更多 »美国会图书馆超高清中国地图全记录(共336种993幅)

黄宇和 | 全球一体化旋风中的近代中国﹕从叶名琛檔案谈起

全 球 一 体 化 旋 风 中 的 近 代 中 国﹕ 从 叶 名 琛 檔 案 谈 起 黄宇和 (一)劫 后 余 生 ﹕ 叶 名 琛 檔 案 来 源 1857 年 12 月 28 日 黎 明 , 英 法 联 军 开 始 炮 轰 广 州 城 。 「 连 珠 炮 声 如 千 万 爆 竹 」,  专 击 广 州 新 城 内 的 两 广 总 督 叶 名 琛 督 署 。 南 海 县 知 县 华 廷 杰 急 趋… 阅读更多 »黄宇和 | 全球一体化旋风中的近代中国﹕从叶名琛檔案谈起

永积洋子主编 包乐史教授荣退纪念论丛 Nagazumi Yoko (ed.), Large and Broad: The Dutch Impact on Early Modern Asia

Nagazumi Yoko (ed.), Large and Broad: The Dutch Impact on Early Modern Asia . Essays in Honor of Leonard Blusse, Toyo Bunko Research Library 13  ( Tokyo : Toyo Bunko, 2010),293.p 東京:東洋文庫出版 東洋文庫英文論叢第13… 阅读更多 »永积洋子主编 包乐史教授荣退纪念论丛 Nagazumi Yoko (ed.), Large and Broad: The Dutch Impact on Early Modern 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