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南京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目录

《南京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共70册,2012年8月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依据介绍该丛刊“所收140种方志中,孤本方志52种,国内收藏单位在3家以内的稀见方志88种。每种方志撰写有提要。在收录的孤本方志中,时代较早的明代方志有14种,如正德刊本《宣府镇志》、弘治刊本《洪武京城图志》、嘉靖刊本《登封新志》、《定远县志》、万历刊本《宝应县志》《旌德县志》《福州府志》、崇祯刊本《玉田识略》等。稿抄本方… 阅读更多 »《南京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目录

已出版中国地方志总集目录索引

台湾 [清]王必昌总辑,王志楣点校,《重修台湾县志》,收录于台湾史料集成编辑委员会编,《台湾史料集成.清代台湾方志汇刊》台北:远流出版社,2005,册11-12。 [清]王瑛曾编纂,《重修凤山县志》,收录于台湾省文献委员会编,《台湾历史文献丛刊.方志类》南投:台湾省文献委员会,据民国五十一年(1962)台湾银行台湾文献丛刊重新勘印,1993。 [清]王礼主修,[清]陈文达等编纂,《台湾县志》,收录… 阅读更多 »已出版中国地方志总集目录索引

《中国古籍珍本丛刊·天津图书馆卷》目录

本书是“十二五”国家重点规划图书出版项目——中国古籍珍本丛刊(原名著名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的第一种,收入天津图书馆珍本古籍一百七十九种,其中稿抄本七十多种,明清刻本国内收藏单位基本在三家以内,更有存世孤本和非常珍贵的批校本,除少数几部,均为首次影印,具有重要的史料参考价值。 书 名:中国古籍珍本丛刊·天津图书馆卷 作 者: 天津图书馆编 ISBN: 9787501350711 出版社: 国家图书馆… 阅读更多 »《中国古籍珍本丛刊·天津图书馆卷》目录

征文 | 第七期“中国近代史论坛”

第七期“中国近代史论坛” 推送日期:2018年1月5日 截稿时间:2018年7月30日 会议时间:2018年9月 会议地点:河北大学 会议主题:“历史的空间与空间的历史:多重视角下的中国近代区域史研究” 会务邮箱:panxiaoxia1226@126.com 、hbuyanghao@163.com 2018年9月,《近代史研究》杂志社将与河北大学历史学院合作举办第七期“中国近代史论坛”,主题是“历… 阅读更多 »征文 | 第七期“中国近代史论坛”

第二届全国世界史中青年学者论坛征稿启事

2018-03-02 编辑部 世界历史编辑部     由《世界历史》编辑部与上海大学历史系合作主办的第二届全国世界史中青年学者论坛将于2018年9月下旬在上海举办。现面向学界征稿,竭诚欢迎广大中青年学者踊跃投稿。《世界历史》编辑部将组织专家对参会论文进行评选,根据论文学术质量确定参会人选。入选论文将择优在《世界历史》期刊刊发。 征稿对象: 全国高校、研究机构50周岁以下(1968年1月1日后出生)… 阅读更多 »第二届全国世界史中青年学者论坛征稿启事

《清代稿钞本》第1-8编,全400册目录

《清代稿抄本》是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2006年正式批准立项的重点文献整理项目,目前已出版8编。该系列丛书皆精选于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秘藏瑰宝,大都属于鲜为人知的清代文献、档案,系采用“原生态”的形式影印分辑出版的系列丛书,主要内容有清代仕人的日记、书札,清岭南文人的诗文、杂记,清立宪准备时期咨议局档案以及各省财政说明书等,内容涉及学术研究各学科领域,对深入研究清代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 阅读更多 »《清代稿钞本》第1-8编,全400册目录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已出版图书目录 (截至2018年2月计234种3570册)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已出版图书目录 (截至2018年2月计234种3570册) 一、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档案丛刊(20种889册) 1.《庚子事变清宫档案汇编》(影印),18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 2.《清宫热河档案》(影印),18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承德市文物局合编,中国档案出版社,2003年8月。 3.《清宫普宁寺档案》(影印),2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 阅读更多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已出版图书目录 (截至2018年2月计234种3570册)

赵毅 | 明代朝鲜使臣盘缠开支与辽东社会

  摘要:明代,“贡赐贸易”是中朝宗藩关系的核心内容。朝鲜使臣赴明朝贡,除完成贡献方物、请封获赏等政治任务外,一路的交通食宿、人情礼赠、贸易货物等经济活动也是使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朝控制辽东地区以后,辽东成为中朝贡道的必经之地,朝鲜使臣须在此获得通关勘合及行程所需物资。朝鲜使臣于辽东地区的花销占其盘缠大半。本文通过介绍朝鲜使臣的盘缠组成,分析其在辽东地区的支出途径,探究明代辽东地区的社会环境。  … 阅读更多 »赵毅 | 明代朝鲜使臣盘缠开支与辽东社会

上海书评︱卜正民谈《哈佛中国史》

早在主编六卷本《哈佛中国史》之前,卜正民(Timothy Brook)的著作中译本,如《纵乐的困惑》《维梅尔的帽子》《杀千刀》《秩序的沦陷》等,就已得到国内读书界的关注和好评。这位英俊的汉学家被誉为北美最会讲故事的历史学家之一,在采访时,他毫不掩饰自己对故事的喜爱,例如,他会采撷一般不为人所关注的怪力乱神的内容,纳入自己撰写的《哈佛中国史·元明卷》,以便勾起西方读者的兴趣,同时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明朝… 阅读更多 »上海书评︱卜正民谈《哈佛中国史》

《广东历代方志集成》目录

广东历代方志集成潮州府部一:[嘉靖]潮州府志 [顺治]潮州府志 广东历代方志集成潮州府部六:[民国]潮州志一 广东历代方志集成潮州府部三:[乾隆]潮州府志一 广东历代方志集成潮州府部四:[乾隆]潮州府志二 广东历代方志集成潮州府部五:[民国]潮州府志略 广东历代方志集成潮州府部六:[民国]潮州志一 广东历代方志集成潮州府部七:[民国]潮州志二 广东历代方志集成潮州府部八:[民国]潮州志三 广东历代… 阅读更多 »《广东历代方志集成》目录

周宁:停滞/进步:西方的形象与中国的现实

 一 西方人首先发现中国历史悠久。马可·波罗时代确定了这个遥远的帝国在空间上的辽阔,伊比利亚扩张时代开始注意帝国历史在时间上的悠久。代表文艺复兴时代西方的中国形象的著作——门多萨的《大中华帝国志》〔1〕(1585年),追述中国的黄帝早在2000多年前就发明了火炮,在德国人之前500年就开始印刷书籍,中国的朝代纪年可以上溯到公元前2550~2600年。《利玛窦中国札记》(1615年)没有直接追述中国… 阅读更多 »周宁:停滞/进步:西方的形象与中国的现实

陈尚胜:对清朝对外政策具有排外性观点的质疑

摘要:自19世纪以来欧洲主流学术界认为清朝前期海外贸易政策具有闭关性和排外性的观点,一直被我国学术界所接纳和认同。所谓“闭关”的观点,虽然揭示了清朝海外贸易政策的根本属性,但它却是英国等西方工业化国家强加于清朝的话语霸权;若从英国本身自17至18世纪末曾连续颁布的排他性的《航海条例》等法令看,当时英国指责清朝实行闭关政策的虚伪性显而易见。如果对清朝关于本国商民出海贸易与外国商人来华贸易的基本政策、… 阅读更多 »陈尚胜:对清朝对外政策具有排外性观点的质疑

王日根 | 清代海疆政策与开发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作者简介】王日根,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内容提要】关于清代海疆政策与开发方面,学术界已对清代海疆总体政策、海权、海防、海洋贸易、海洋移民、海疆产业开发、清代盗匪、海盗等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众多成果,但不足之处也很显著,表现为割裂清前期与清中后期,较忽略清代世界历史背景下民间因素在海疆开发中的重要作用,海疆政策与海疆开发实践之间的差异未能得以充分展示,政策研究与开发实践研究存在明显断… 阅读更多 »王日根 | 清代海疆政策与开发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范岱克:《广州贸易:中国沿海的生活与事业(1700~1845)》新书预售

广州贸易:中国沿海的生活与事业(1700~1845) 该书是基于中国和欧洲档案中尚未被利用过的一手材料,对广州口岸体制内部运作进行详细研究的成果。它为近代早期中国沿海经济与外国商人的接触,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是广州海外贸易体制研究的重要突破。 作者: [美]范岱克(Paul A. Van Dyke)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 中国沿海的生活与事业:1700-1845 原作名: Th… 阅读更多 »范岱克:《广州贸易:中国沿海的生活与事业(1700~1845)》新书预售

王冬芳 | 关于明代中朝边界形成的研究

中国与朝鲜以鸭绿江和图们江为国界形成于何时?不是当代,也不是近代,而是在公元15~16世纪的古代社会。 两汉至元末历15个世纪,共计1500余年,中国对朝鲜半岛北部一直领有主权。虽然疆界线呈出从南向北退缩的趋势,但在辽金元400余年间,基本稳定在今朝鲜江原道的永兴地区。 明代中朝疆界发生了重大变化,南界线从永兴一线撤至今天的鸭绿江、图们江,两江以南的女真人也撤到江北地区,除少数与当地人即朝鲜李朝治… 阅读更多 »王冬芳 | 关于明代中朝边界形成的研究

《哈佛经典》Harvard Classics 中英文齐全版本电子书下载

《哈佛经典》下载地址: (1)百度网盘: 中文版本,3种格式,链接, 密码: iymy 英文版本,3种格式,链接, 密码: k8ty (2)谷歌硬盘 (3)OneDrive 英文版本,链接 中文版本,链接 链接如果失效,请及时反馈,以便更新。 《哈佛经典》中英文目录 第1卷 His Autobiography, by Benjamin Franklin Journal, by John Woolm… 阅读更多 »《哈佛经典》Harvard Classics 中英文齐全版本电子书下载

谢和耐:揭示中西方精神首次碰撞的内幕

作者简介:朗宓榭(Michael Lackner),为德国埃尔兰根-纽伦堡大学教授本文来源于《文汇报》2014年12月12日。 转载:史学研究微信公众号 《中国与基督教》没有把重点放在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过程,而主要叙述中国人对基督教的态度和反应。谢和耐努力去理解“他者”,特别重要的是,让“他者”以其方式存在。 谢和耐(JacquesGernet),是著名的法国汉学家、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为法兰西学… 阅读更多 »谢和耐:揭示中西方精神首次碰撞的内幕

张振国 | 清代海疆缺考论

2018-02-10 明清史研究所 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和海洋观念的更新,海疆史研究越来越为学界所重视。比如作为中国历史演进重要组成部分的清代海疆史,因其特殊的历程和影响,已经推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其中,有宏观梳理有清一代海疆历史演变者,亦有分论某一时期、某一地域海疆历史者;有从国家政策角度探讨清代海防体系、海疆治理和海外移民者,亦有从社会经济角度论述海疆开发、社会变迁和海外贸易者,还有从思想文化角… 阅读更多 »张振国 | 清代海疆缺考论

从明朝与日本之间国书中年号、称谓和国王印的变化看东亚关系

赵莹波 摘要:14世纪后期,1368年明朝建立,1392年日本结束南北朝国家恢复统一,朝鲜代高丽而立。明朝分别把朝鲜和日本纳入册封体制,东亚各国又都处在一个新的历史变革时期。在明日之间的国书中,常出现年号的不同变化、有无、甚至漏写的现象,同时日本国书中“日本国王之印”时隐时现,或真或假。自幕府将军足利义政执政以来,从1456年的“带国印”到1465年换成“体信顺达”的国王私印、再到1470年的丢印… 阅读更多 »从明朝与日本之间国书中年号、称谓和国王印的变化看东亚关系

猜忌的同盟者:朝鲜王朝与明东江镇交涉史考论(1621—1637)

猜忌的同盟者:朝鲜王朝与明东江镇交涉史考论(1621—1637) 王桂东 提 要:明清鼎革之际东北亚地区处于局势持续剧烈动荡与新秩序的重建期,明、清(后金)与朝鲜三方逐渐形成了一种微妙的“三角关系”。尤其是当后金攻陷明辽河以东地区之后,数十万的辽人避入朝鲜并组建东江军镇不时袭扰牵制后金,使得后金在与明朝激烈争夺辽西的同时不无东顾之忧。东江镇军民寄居朝鲜,便不免与朝鲜发生诸多交涉,而朝鲜王朝与东江镇… 阅读更多 »猜忌的同盟者:朝鲜王朝与明东江镇交涉史考论(1621—1637)

桃木至朗:3-13世纪的南海海域世界

3-13世纪的南海海域世界——中国的南海贸易和南海信息 (日)桃木至朗 撰 冯军南 译 于磊 审校 引言:中国史和南海史 15-17世纪的“贸易时代”及其之后,相当于中国史的明清时期。近年来,有关该时期中华帝国以及中国人在东南亚至东亚海域世界活动的研究备受瞩目。至于本文所涉及的3-13世纪,中国学者出版了大量有关这一时期南海史的研究成果,改革开放以来则研究更盛。在日本史研究中,中世对外关系史、海域… 阅读更多 »桃木至朗:3-13世纪的南海海域世界

全球视野下的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专访高荣盛教授

采访者(左):初阳书院 吴志坚博士 受访者(右):南京大学 高荣盛教授 编者按:“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使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历史文化成为新的研究热点。由于长期以来国内学界习惯以“中西交通”的视域来设置相关研究问题,且更多地从中国本土出发,强调物质与知识从东到西的流动,相较而言,对于地中海地区、环阿拉伯海一印度洋地区、西太平洋地区等“他者”视角的重视度不够,所谓的东西交通研究并未能真正地呈现出足… 阅读更多 »全球视野下的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专访高荣盛教授

国际关系史主要网络资源大全,值得收藏

1.大名鼎鼎美国对外关系文件集FRUS(The Foreign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美国对外关系文件集是美国国务院整理出版的有关美国外交事务的文件汇编,该文件涵盖的时间段是1861年到今天(当然要等解密之后),包含的内容有外交官来往信件、电报,会议备忘录、政策文件等等,库存相当丰富。 1861-1960年:http://uwdc.library.wisc.… 阅读更多 »国际关系史主要网络资源大全,值得收藏

【历史学】学术会议征文信息合集!

数量比1月只多不少,总共将近60个! 爱知学者(mraizhi)的老用户都知道推送此文的目的以及如何获取会议详情。 新用户注意了—— 点击红色标题获取会议详情 点击阅读原文使用搜索功能 按照截稿日期倒序排列 “美国史研究的传承与创新”暨纪念历史学家丁则民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 推送日期:2018年1月25日 截稿时间:关注后续更新 会议时间:2019年7月22-25日 会议地点:长春 会务邮箱:lia… 阅读更多 »【历史学】学术会议征文信息合集!

14—18世纪中朝民间贸易与商人

14—18世纪中朝民间贸易与商人 张海英 内容提要:明清时期中国与朝鲜半岛的贸易,均以官方为主导(有贡赐贸易、使臣贸易、官方的“和买”贸易等多种形式),民间贸易由于政府政策等因素,时常处于一种被限制甚至被禁止的状态。因东南沿海的海禁政策,对朝贸易更是处于政府的严密管控之下。但即便如此,在此时期仍有诸多民间商人最大限度地利用政策的许可,往来于中朝之间,进行各种形式的商贸活动。还有一部分商人通过走私等… 阅读更多 »14—18世纪中朝民间贸易与商人

河北历代修志史

河北古近代修志 秦汉至元代1500多年,见诸史载的河北省方志著录40余种,原书多佚。   河北地方志萌芽于先秦,1978年于河北平山县出土的战国时期中山国国王厝墓的《兆域图》,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建筑平面图,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有比例的铜版建筑图。秦汉以后,河北地方志从全国地理书中脱胎出来,代表作可考见者有两部,一部为《幽州山川屯田聚落》百余卷,东汉李恂纂;另一部为《冀州风土记》,东汉卢植纂。这两部志书… 阅读更多 »河北历代修志史

曹家齐:中国古代交通史研究之回顾与展望——以唐宋道路和驿传问题研究为中心

中国古代交通史研究之回顾与展望 ——以唐宋道路和驿传问题研究为中心   一 前  言 随着新史观、新文化观和社会科学理论及概念对东方史学之影响,以及“交通”对译西词被普遍接受,自二十世纪起,具有近代意义的交通史便成为中国正史修撰及历史研究中颇受重视的门类之一,记录和研究电报、邮传、道路、运输等历史内容。尽管后世学术史回顾之论著,多将其归诸经济史、社会史或历史地理,并未给予与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 阅读更多 »曹家齐:中国古代交通史研究之回顾与展望——以唐宋道路和驿传问题研究为中心

葛兆光:建构神话与记录史实之间的历史学

  历史是中国人的宗教。在一个宗教信仰淡薄的国度里,书写记忆、重塑历史的叙事,无疑与权力和大众的信仰紧紧相连。因此,在中国的史学传统里,历史常常成为权力的婢女,在其中充斥着帝王将相的家史和古人牵强附会的神话。似乎只有有心人,才能在其中钩沉探佚出民族精神的起起落落与历史的巨流中,那些小人物生命的光彩。坊间与学界对于民国学术史多有推崇与遥远的怀念,然而除却名人轶事和文士风流的追寻之外,对民国… 阅读更多 »葛兆光:建构神话与记录史实之间的历史学

李华瑞主编:《中国传统经济的再认识》出版

基本信息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第1版 (2017年8月1日) 平装: 460页 语种: 简体中文 ISBN: 9787030536594, 7030536592 商品尺寸: 23.6 x 16.6 x 2.8 cm 主编简介 李华瑞,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唐宋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编委主任、执行主编,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 阅读更多 »李华瑞主编:《中国传统经济的再认识》出版

第四届“亚洲世界史学会”国际研讨会

2018-02-09 小e 世界史评论 第四届“亚洲世界史学会”国际研讨会将于2018年举行   第四届“亚洲世界史学会”国际研讨会将于2018年7月21至22日在中国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举行。现诚邀海内学界同仁,共聚一堂,探讨东亚史的相关问题。 一、会议宗旨:促进海内外亚洲史专家、学者加深交流,相互探讨问题,共同寻求研究水平的提高与发展,推动国内外东亚史研究的新发展。 二、会议主题:东亚的变… 阅读更多 »第四届“亚洲世界史学会”国际研讨会

世界各国著名图书馆藏书目录

内阁文库图书目录(汉书门假名分) 内阁记录局 东京 1889 内阁文库图书目录(汉书门类别) 内阁记录局 东京 1890 内阁文库图书第二部汉书目录 内阁记录局 东京 1914 图书寮汉籍善本书目 宫内省图书寮 东京 1930 东方文化学院京都研究所汉籍简目 东方文化学院 京都 1934 东方文化学院京都研究所新增汉籍目录 东方文化学院 京都 1936 东方文化学院京都研究所汉籍目录 东方文化学院… 阅读更多 »世界各国著名图书馆藏书目录

德国巴伐利亚州立图书馆藏汉籍善本初探

域外汉籍 | 德国巴伐利亚州立图书馆藏汉籍善本初探 摘 要:德国巴伐利亚州立图书馆为德国乃至欧洲收藏汉籍最为丰富的图书馆之一,其重要藏品包括敦煌唐人写经、宋元刻本佛教经典、元明刻本佛教道教诗文集、稀见的中文天主教文献,以及曾经名家收藏的明清善本。与欧洲其他收藏汉籍的图书馆相比,该馆表现出收藏历史悠久、多宋元旧刻、多名家旧藏的特色,值得研究海外汉籍与西方汉学者加以重视。 关键词:巴伐利亚州立图书馆;… 阅读更多 »德国巴伐利亚州立图书馆藏汉籍善本初探

新刊:刘序枫主编《亚洲海域间的信息传递与相互认识》

主編:劉序楓 書名:亞洲海域間的信息傳遞與相互認識 “T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and Mutual Understanding Across the Asian Waters” 出版者:台北: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出版日期:2018年1月,550頁 定價:550元 目次 導論      劉序楓 主題演講 Leonard Blussé(包樂史) Chasing… 阅读更多 »新刊:刘序枫主编《亚洲海域间的信息传递与相互认识》

忽必烈朝初期的南海招谕研究 ——泉州的军事、交易集团及其网络

原创 2018-01-28 南大元史 南大元史 忽必烈朝初期的南海招谕研究——泉州的军事、交易集团及其网络 (日)向正树 撰    于磊 译   序     论 忽必烈时代,元世祖对东南亚-南印度诸国(下文称作“南海诸国”),既派遣使团招谕,亦出兵征伐,采取了较为积极的态度。至其治世末期,南海征伐终止,元朝同南海诸国间以形式上的从属地位建立起了和平的通商关系。对此,杉山正明认为,忽必烈的南海征伐乃… 阅读更多 »忽必烈朝初期的南海招谕研究 ——泉州的军事、交易集团及其网络

《山东省历代方志集成》省卷、济南卷出版

近日,省史志办整理的《山东省历代方志集成》(省卷、济南卷)完成影印工作,由齐鲁书社出版发行。   为弘扬齐鲁优秀文化,加强山东省历代方志的抢救保护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经省政府领导同意,省史志办启动了“山东省历代方志集成”项目,将目前国内保存且可查的山东旧志全部影印集成,以《山东省历代方志集成》为总名,总名之下以现行的山东省行政区划为卷名分册出版(如省卷、济南卷、青岛卷等)… 阅读更多 »《山东省历代方志集成》省卷、济南卷出版

Co-China周刊 | 葛兆光:也说“中国境域”

“现在谈论历史上的某某‘国家’往往等于是在说某某‘王朝’,因此‘国境’就是当时的‘疆域’,因此完全可以坦然承认,历史上的‘国境’是移动的,古代‘中国’是中心清晰边缘移动的王朝,由于各个王朝分分合合是常有的事情,因此历代中央政府所控制的疆域即空间边界是常常变化的。” 最近,我受邀参加一个小型论坛,讨论什么是“中国境域”,主办方给我发的电子邮件中,用“国境在那里,中国在这里”这样两句很有意思的话,来暗… 阅读更多 »Co-China周刊 | 葛兆光:也说“中国境域”

包弼德:唐宋转型的反思——以思想的变化为主

唐宋转型的反思——以思想的变化为主 包弼德(美国哈佛大学) 《中国学术》第三辑,商务印书馆,2000年。 众所周知,历史自己不会讲述。我们阐释过去,说它意味着什么,这样做是为了我们自己的目的。所幸过去就是过去,我们对它做什么,它都不会反对,就像将来的人如何阐释我们,我们也无法反对。我们也知道自己的阐释时微时巨地变化着,而阐释中的变化与阐释者所处的思想(intellectual)世界是相关的。如果说… 阅读更多 »包弼德:唐宋转型的反思——以思想的变化为主

包弼德《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修订本出版(附再版序、中译再版后记)

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 [美]包弼德著、刘宁译 江苏人民出版社,2017年9月版。 【感谢刘宁教授提供再版序与中译本再版后记】 再版序 包弼德 某些学问始终是国际性的,科学即是如此,在人文领域也有类似的例子。我写作《斯文》,主要是面对英文学术读者,但在中国有更多的人对它感兴趣。何以如此?我想这可能是因为中国学者更喜欢不受哲学、文学、社会和政治等学科的束缚,而当今的美国学者则更愿意在学科之间严其畛域。… 阅读更多 »包弼德《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修订本出版(附再版序、中译再版后记)

葛兆光:“唐宋”抑或“宋明”——文化史和思想史研究视域变化的意义

摘要:本文讨论的是一个“研究视域”的问题,即在文化史与思想史研究领域里,是否可以将历来习惯于唐宋对比的方法,转向注重宋明连续的思路?在思想史和文化史领域中,通常比较注重“创造性思想”的价值,因而比较重视中唐以后的新变化与宋代出现的新思想新文化,但是,如果注意“妥协性思想”的意义,那么就应当关注这些新思想与新文化的世俗化、制度化和常识化过程。这一研究视域变化的意义是,首先,能把关注领域从仅仅围绕和瞩… 阅读更多 »葛兆光:“唐宋”抑或“宋明”——文化史和思想史研究视域变化的意义

朝鲜《同文汇考》中的清朝史料及其价值

从十四至十九世纪,近六百年间,朝鲜王朝为明清两朝关系密切的宗藩之国。当时朝鲜官府以汉字为官方文字,记载和保存了卷峡浩繁的官私文献,记录了中朝两国政治、军事、贸易、交聘、疆域、民族、天文、文化等方面的交往历史资料。诸如官修的《朝鲜王朝实录》、《日省录》、《承政院日记》、《备边司誊录》、《龙飞御天歌》、《新增东国舆地胜览》、《皇华集》、《同文汇考》、《通文馆志》等,私撰的《朝天录》、《燕行录》等,及大… 阅读更多 »朝鲜《同文汇考》中的清朝史料及其价值

年度书单│杨钊:2017年全球史著作盘点

 2018-01-10 杨钊 北外全球史 杨钊,北外全球史研究院讲师 原文刊于《中国图书评论》2018年第1期 摘要:2017年,一大批运用全球史研究方法、或者具有全球史视野的史学研究著作得以出版,既有贯通各个时段的通史类著作,也有聚焦某个主题、时段或年份的全球史著作,还有具有全球史视野或者运用全球史研究方法的专题性研究著作。整个中国史学界对全球史的译介与研究呈现出一派方兴未艾的繁荣景象。 全球史… 阅读更多 »年度书单│杨钊:2017年全球史著作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