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古籍工作所需工具书、资料书(超全资料导引)

古籍编目工作中,无论何人,都会或多或少地遇到各种问题,比如对某个人名、室名别号、地名、年代、职官、藏书印等不了解,学海无涯,这很正常。尤其是从事该工作时间不长的人员,更会经常遇到此类问题,这时,就需要查索资料来解决问题。那么,应从何处入手查资料呢?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些图书馆古籍工作中的一些基本工具书或参考书。 (一)古籍辞典 1、《简明古籍辞典》胡道静主编齐鲁书社   &nbsp… 阅读更多 »古籍工作所需工具书、资料书(超全资料导引)

《广州大典·自著丛书》目录

书名 册序号-页码 备注 甘泉全集 84-1 春秋正传三十七卷末一卷 84-1 圣学格物通一百卷 85-1 湛甘泉先生文集三十二卷 87-1 欧虞部集 88-1 百越先贤志四卷 88-3 思玄堂集八卷 88-58 旅燕集四卷 88-143 浮淮集七卷 88-213 轺中稿一卷 88-258 广陵十先生传一卷 88-267 游梁集七卷 88-284 南翥集一卷 88-322 北辕集一卷 88-332… 阅读更多 »《广州大典·自著丛书》目录

《广州大典·经部》目录

《广州大典·经部》目录 书名/类属  册序号-页码  备注 五经旁训二十二卷         103-1 易经旁训四卷  103-3 书经旁训四卷  103-57 诗经旁训四卷  103-118 礼记旁训六卷  103-213 春秋旁训四卷  103-419 皇清经解    104-1 左传杜解补正三卷      104-14 音论一卷      104-47 易音三卷      104-56 诗… 阅读更多 »《广州大典·经部》目录

中国近代海关史研究述评

戴一峰 一、研究发展概况 中国近代海关史的研究始于民国初年。此系当时国人力争关税自主这一社会思潮的产物,其内容偏重于关税问题。然持续时间甚短,自本世纪30年代后便渐趋沉寂。[①]新中国成立初期,由陈翰笙、范文澜等一批著名学者组成的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丛刊编委会组织编译了一套题为《帝国主义与中国海关》的海关档案资料丛书,共计10辑。但学界的相关研究并未跟进。直到1980年,中国近代海关史的研究才重新起… 阅读更多 »中国近代海关史研究述评

陈诗启与中国海关史研究

【核心提示】在研究中国近代经济史的过程中,陈诗启率先在海关史研究领域进行拓荒,经过30多年的默默耕耘,取得一批研究成果,填补了学术空白。   20世纪50年代,陈诗启从事明代经济史研究,著有《明代官手工业的研究》,通过对明代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和官手工业的演变、官手工业的组织、工匠制度、官手工业物料供应与管理、灶户和盐的管理几个方面,比较全面地探讨了明代官手工业的面貌。50年代末,陈诗启开始转向中国… 阅读更多 »陈诗启与中国海关史研究

全球史视野下的近代中国学术研习营(中研院、华中师大)

研習營簡介 時間地點 2016年7月9日至16日武漢,桂苑賓館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中國近代史學會 補助單位 財團法人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 主旨 中國近代史是海內外學者關注的重要歷史研究領域,研究成果日新月異,學者與學生需要不斷的自我砥礪,以承襲前人的衣缽,並開創新的研究世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為促進學術交流,特與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及中國近… 阅读更多 »全球史视野下的近代中国学术研习营(中研院、华中师大)

《华学》第1-10辑目录

《华学》是由清华大学国际汉学研究所、中山大学中华文化研究中心、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泰国华侨崇圣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共同主办的以研究中华传统文化为主旨的学术丛书,不定期出版。 《华学》第一辑,中山大学出版社,1995年8月 读《老子想尔注》断想–从道家到道教思想接合点的探索 李锦全(1) “情”的唤醒–论白沙心学在儒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冯达文(6) 摩尼教“三常”考&#8211… 阅读更多 »《华学》第1-10辑目录

茅海建:重新审视晚清的思想革命

清朝的灭亡与明朝不一样。 明朝的灭亡是征战的失败。清军的铁骑一路扫荡,虽有投降的官员与士人,但许多读书人是不合作的,是抵抗的。忠明与殉明,是当时官员与士人所认定的最高境界,许多人出于多种原因没有做到,被认为是怯懦的、自私的和不道德的,尽管也是可以原谅的。清初的统治由此也遇到了许多麻烦。 清朝的灭亡完全是内部的崩溃。在中央,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绝对不忠于清朝;在地方,广西巡抚沈秉堃、安徽巡抚朱家宝、江… 阅读更多 »茅海建:重新审视晚清的思想革命

当今中国医疗史研究的问题与前景

余新忠 如果年轻的学者能掌握更多有利的分析工具、史料,坚持地走下去,未来的医疗史研究就可建立在更深厚的描写与分析上,逐步向更高的层次、更广的范围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一天找到医疗史的真正活力所在,也才能更全面地了解古近代的中国文明。那时,研究其他文明医疗史的学者,也不得不参考中国医疗史的著作。相信有一天,中国医疗史会真正从“过去的另类”成为“未来的主流”。[1] 这是梁其姿教授在其《面对疾病:… 阅读更多 »当今中国医疗史研究的问题与前景

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分化与整合:以学派为中心

摘要: 20 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史学界发生了重大变迁,社会史在这一时期复兴。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中国社会史研究在理论与方法、研究特色、学术传承、学术期刊等方面逐步出现了分化与整合的学派化趋势。“华南学派”深深扎根历史人类学之中,并开始跨区域研究;“华北学派”以北京、南开学术群体为代表,逐渐多元化, 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且团队合作优势明显;“新社会史”派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逐步扩大在社会史… 阅读更多 »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分化与整合:以学派为中心

《近代史资料》总目暨解题(第1-50号)

总1号 发刊词 三元里平英团史实调查会记录 本文是1951年6月28日三元区人民政府召集的一次调查会的记录,并附有一篇李翀伟《广州市北三元里乡平英团历史》笔记。调查记录说明了平英团旗帜的来源,并且也说明了平英团的发生、发展和斗争的经历。 时局图题词 《时局图》和《时局图题词》,原件未注明年月,据文字判断,疑是1900年后、1904年前的作品。说明英、法、美、日、德、俄等帝国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形势,… 阅读更多 »《近代史资料》总目暨解题(第1-50号)

世界名牌大学课件下载地址

一、伯克利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https://www.edx.org/school/uc-berkeleyx 作为美国第一的公立大学,伯克利分校提供了许多优秀教授的播客和视频讲座,可以跟踪最新的讲座。想看教授布置的作业和课堂笔记,可以点击该教授的网页,通常,他/她都会第一堂课留下网址。实在不行,用google搜搜吧! 伯克利的视频都是.rm格式,请注意转换 二、麻省 麻省理工学院 http://… 阅读更多 »世界名牌大学课件下载地址

明代巡洋会哨制度及其在海疆防务中的地位

牛传彪,《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5年第4期 摘要:文章探讨了明代出海军巡洋会哨制度在沿海遭遇倭寇袭扰的背景下逐步完善的过程及其在海疆防务中的地位。作者认为出海军巡哨与沿海瞭探烽堠、墩台、陆上卫所营堡及巡检司军兵共同 构成一多层次、有纵深的海疆防务体制,而巡哨尤关紧要。巡哨军信汛地以海中岛屿为中心,联点成线,梭织成面,增强了海上防务的主动性、整体性与内部战哨区的层次性、协调性,拓展了 海上防御纵深… 阅读更多 »明代巡洋会哨制度及其在海疆防务中的地位

《葡萄牙外交部藏葡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档案(清代全档)》经已面世

由澳門基金會、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葡萄牙外交部檔案館與澳門大學圖書館合作整理的《葡萄牙外交部藏葡國駐廣州總領事館檔案(清代全檔)》,經已由廣東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 葡萄牙駐廣州總領事館是葡國最早在中國設立的領事館,領粵閩二省轄內外事,其檔案涉及中葡兩國、粵港澳三地關係諸多事宜,內容十分豐富,且含許多孤本資料。20世紀40年代末該總領事館撤離中國,將檔案資料悉數運回,藏於葡萄牙外交部檔案館。 200… 阅读更多 »《葡萄牙外交部藏葡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档案(清代全档)》经已面世

还原历史与学术进步 ——谈《葡萄牙外交部藏葡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档案(清代部分 • 中文)》出版的影响

在慶祝澳門回國十周年前夕,吳志良等主編的《葡萄牙外交部藏葡國駐廣州總領事館檔案(清代部分 • 中文)》,由澳門基金會、葡萄牙外交部檔案館、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和澳門大學圖書館編輯,交廣東教育出版社於二○○九年底出版。 全書共十六冊,每冊約五百個頁碼,總計約八千個頁碼。全為形成於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末的檔案,共320個卷宗。葡文、中文和英文件為主,間或有日文和法文件。 這套檔案內容豐富,從未系… 阅读更多 »还原历史与学术进步 ——谈《葡萄牙外交部藏葡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档案(清代部分 • 中文)》出版的影响

英国外交网络档案文献资源 by石俊杰

目前已经出版的英国外交文件,基本涵盖了从19世纪初期到20世纪80年代的所有时段内容,不仅包括英国外交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也反映了世界局势从19世纪以来的巨大变 化。 1. 英国内阁档案(Cabinet Papers,CAB)http://www.nationalarchives.gov.uk /cabinetpapers/ 简介:内阁记录(CAB)是研究英国内政外交的重要基础史料。目前,在国内可以… 阅读更多 »英国外交网络档案文献资源 by石俊杰

第二届海丝文化国际青年学者联盟论坛1号邀请函

尊敬的 先生/女士: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闽南文化研究基地(泉州师院)、福建省闽南文化发展基金会、泰山学院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二届海丝文化国际青年学者联盟论坛”,将于2016年5月20-23日在山东泰安召开,会议由泰山学院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承办。 一、会议主要围绕以下议题展开研讨: 1.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现实与未来;     2.海丝沿线各国的经… 阅读更多 »第二届海丝文化国际青年学者联盟论坛1号邀请函

德国普鲁士文化遗产图书馆藏晚清直隶山东县级舆图整理与研究(上)

作者:华林甫,李诚,周磊 ISBN:978—7—5333—3389—8 出版时间:齐鲁书社,2015年9月 定价:720.00 图书介绍 本书以德国柏林普鲁士文化遗产图书馆庋藏的一百多幅晚清直隶、山东两省的县级舆图为研究对象,一一著录各幅舆图之图名、性质、质地、保存状态、方向、尺寸、比例尺,脉县之沿革、考图之时代,并摘录舆图主要内容,意在挖掘其在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学术价值,同时对地图学史亦有参考意… 阅读更多 »德国普鲁士文化遗产图书馆藏晚清直隶山东县级舆图整理与研究(上)

普塔克 :“亚洲海峡历史”导言

【编者谨按】随着海洋史研究的不断拓展,诸如港口、湾区、岛屿等海洋地理单元相继进入海洋史学者的研究视野,成为一新趋势。2010年,德国慕尼黑大学汉学研究所首席汉学教授、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东海洋史研究中心顾问普塔克教授在中心主办的“史学前沿论坛”上提出,应该尝试从“海峡的视角”探究亚洲海峡区域独特的自然、人文、历史发展轨迹,寻求构建海峡作为人类文明交流的“海洋通道”的功能与作用的历史解释和理论模式。毫… 阅读更多 »普塔克 :“亚洲海峡历史”导言

海舶生活史浅议

蔡鸿生 海洋史研究 人类从陆地走向海洋,就是以海舶为载体,进入一个全新的生活空间。舶人必须掌握新的生活技能,养成新的生活习惯,采取新的生活方式,才能实现从居民到船民的转变,在惊涛骇浪中有所作为。历史研究应当以人为本,陆上如此,海上也是如此。对海洋史来说,研究海舶的航行生活,并不是可有可无,更不是节外生枝,而是题中应有之义。当然,这方面的课题,涉及海洋学、人类学和历史学的交融会通,非三言两语所能济事… 阅读更多 »海舶生活史浅议

20世纪80年代以来漕运史研究综述

20世纪80年代以来漕运史研究综述 高元杰(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天津) 内容提要:漕运是古代重要的政治经济制度,在历史上的影响极为深远,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20世纪80年代以来,漕运史研究十分兴盛。相关学者就各朝代特别是明清时期漕运的社会职能、实际运转、管理系统、运输人员、漕弊、漕讼与减漕运动、漕运中的商业活动,以及漕粮河运和海运的变迁及其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取得了丰厚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为进一… 阅读更多 »20世纪80年代以来漕运史研究综述

吴松弟:旧海关出版物与近代中国研究

原文出处:《社会科学家》(桂林)2014年第201412期 第141-146页吴松弟(1954- ),浙江罗阳人,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 200433。(吴松弟为本档案主编)内容提要:中国旧海关出版物由七大系列和系列外指数构成,具有系统、科学、丰富准确的特点,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资料宝库。但由于时代的局限,其统计、报告和专书中仍存在一些缺陷,谨慎地利用方能发挥其独到的学术价值… 阅读更多 »吴松弟:旧海关出版物与近代中国研究

柯娇燕:何炳棣与罗友枝之间是否真发生过论战?

英文版地址:http://www.dartmouth.edu/~crossley/comment.shtml 何炳棣与罗友枝之间是否真发生过论战? 不,并没有。但是,制造一场论战却是一个“新清史”神话的必不可少的元素。 在被固定为“新清史”的精神领袖形象之前,罗友枝是一位杰出的早期现代中国经济和社会史家,她总是能在这些领域中开辟出新天地,例如探索清代经济和政治发展中的“资本主义萌芽”(sprout… 阅读更多 »柯娇燕:何炳棣与罗友枝之间是否真发生过论战?

复旦成立海关史研究中心:旧海关文献为何备受学界关注

澎湃新闻记者 于淑娟 2016-02-27 16:38 来自 私家历史 字号 2月27日,复旦大学海关史与海关文献国际研究中心举行揭牌仪式。来自日本、澳大利亚、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及大陆多所高校、研究所的学者在复旦大学逸夫科技楼与中国海关学会、海关出版社、海关博物馆等单位相关人员共聚一堂,就“海关文献与近代中国”展开研讨。 研讨会现场照片 复旦大学之所以成立海关史与海关文献国际研究中心,一个重要背景… 阅读更多 »复旦成立海关史研究中心:旧海关文献为何备受学界关注

“蓝色海洋文明与多元沿海社会”学术研讨会 征稿启事

敬启者: 自古以来,海洋赋予沿海居民宝贵的物质财富和巨大的发展空间,也使沿海地域社会带有浓厚的蓝色海洋文明特色。蓝色文明的特征,在于多元、开放、包容与进取。历朝历代海上商贸的发达、沿海港市的兴盛、物种的海域传播、人口的海上迁徙、思想文化与宗教信仰的越洋交流、航路的开辟发展……等等,都是那一时期海洋文明发展的重要见证。沧海桑田,时过境迁,今日的海洋对于国家和民族进步的意义与日俱增。当下研究海洋文明,… 阅读更多 »“蓝色海洋文明与多元沿海社会”学术研讨会 征稿启事

海关文献与近代中国学术研讨会

议程表 会议地点: 复旦大学逸夫科技楼 时间:2016年2月27-28日   议程之一:复旦大学中国海关史与海关文献国际研究中心成立揭牌仪式 27日8:30—9:30,二楼多功能厅 主持人:复旦大学文科处陈玉刚处长 揭牌:中国海关学会李克农会长、复旦大学林尚立副校长 致辞: 复旦大学林尚立副校长、中国海关学会李克农会长 复旦大学历史系黄洋主任、复旦大学上海史研究中心熊月之主任 复旦大学金… 阅读更多 »海关文献与近代中国学术研讨会

黎志刚与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黎志刚(Chi-Kong Lai),原籍中国香港,1982年在香港新亚研究所(New Asia Research Institute)取得硕士学位。1992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获得博士学位,博士论文《中国第一间公司与政府:轮船招商局中的官僚、商人及其资源分配》(China’s First Modern Corpor… 阅读更多 »黎志刚与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何炳棣教授及其《明清社会史论》

何炳棣教授於2012年六月七日清晨七點十一分在睡夢中安然去世,享壽九十五歲,史學界失去一位跨世紀的大師。何炳棣先生原來念的是英國史,後來轉治中國史,他的研究領域廣,包括揚州鹽商、明清至民國的人口、明清會館、明清科舉與社會流動、美洲新大陸作物輸入中國、北魏洛陽城、明代土地數據、清代在中國史上的重要性、黃土與中國農業文化的起源和近年研究的先秦諸子等。何先生收集史料之辛勤,運用史料之精妙,方法與史識之獨… 阅读更多 »何炳棣教授及其《明清社会史论》

“新清史”论争:从何炳棣、罗友枝论战说起

本文原刊登於《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年第1 期(2016.02),頁1-13。 “新清史”論爭:從何炳棣、羅友枝論戰說起 徐泓摘 要:“新清史”論爭起於1990年代中期,羅友枝對何炳棣《清代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性》的批評及何炳棣的反駁,隨後,西方學者分別就研究立場、運用史料及論爭議題核心—“漢化” 問題,開展論爭。2000年以後,隨著論爭相關論著的陸續的譯介,兩岸史… 阅读更多 »“新清史”论争:从何炳棣、罗友枝论战说起

王曾瑜:谈谈中国古代史料的标点与校勘及其他问题

编者案:中国古代文献史料浩如烟海,又有众多鱼鲁亥豕手民之误和版本目录学问题,做研究极为不便。因此古籍整理,标点,校勘重新出版,实在是功莫大焉。尽管仍然有不少讹误,但二十四史的校勘整理出版可以看作是个中典范。但有时候学者所要使用的重要史料尚未经过点校重新出版,那么也就只有自己进行这项工作了,比如一些名人日记笔记之类,小编曾因研究工作需要引用赵烈文的《能静居日记》,但目前仅有影印版没有校点版,只能自己… 阅读更多 »王曾瑜:谈谈中国古代史料的标点与校勘及其他问题

2015 年中央研究院明清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政经制度”场次会议报导

時間:     2015 年 12 月 10 日(四)上午 9:15 至下午 6:00、11 日(五)上午 9:00 至下午 4:40地點: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館北棟臺灣史研究所 802 會議室撰寫人:     盧泓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生)   「政經制度… 阅读更多 »2015 年中央研究院明清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政经制度”场次会议报导

专访艾尔曼教授

撰寫人:黃聖修(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人員)  艾爾曼教授 (Benjamin A. Elman),美國賓州大學博士,曾任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中國史教授,現任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研究所與歷史系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思想文化史、中國教育史、中國科學史,以及東亞文化交流史。著有《從理學到樸學:晚期中華帝國知識與社會變革》、《經學、政治和宗族:中華帝國後期常州今文經學派研究》、《晚期中華帝國科舉文… 阅读更多 »专访艾尔曼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