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山东大学壬辰战争研究(国际)工作坊举行

1592-1598年发生的壬辰战争(日本侵略朝鲜而引发明朝援救的国际战争),它的结束至今整整七个甲子(420年)。如何认识这场战争对东亚区域的影响?如何进一步推动国际学术界对于壬辰战争史的研究?4月14至15日,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主办的“第二届壬辰战争研究(国际)工作坊”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壬辰战争史料的搜集、整理、翻译和研究”开题讨论会上,与会的国内外学者深入讨论了这个问题。

在知新楼A座的历史文化学院会议室中,首先进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壬辰战争史料的搜集、整理、翻译和研究”开题讨论。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方辉教授主持开题讨论会,山东大学常务副校长王琪珑出席活动并致辞。他在致辞中向国内外学者专门介绍了山东大学的基本情况、人文社科振兴计划以及山东大学中外关系史研究的悠久传统。陈尚胜教授主持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壬辰战争史料的搜集、整理、翻译和研究》,是他继主持国家重大文化工程《清史•邦交志》之后的又一项重大项目,充分体现了我校中国历史学科中的中外关系史学术研究特色和优势。山东大学将为项目的全面开展提供充分的保障与支持,确保其成为奠基性、引领性的学术成果和精品工程。

项目首席专家陈尚胜教授从壬辰战争在近代东亚国际关系结构演变的起点、中日韩三国对壬辰战争历史认知的巨大差异和研究过程中异国史料缺乏的瓶颈,充分阐释了“壬辰战争史料的搜集、整理、翻译和研究”项目的学术价值,并对项目开展提出了整体思路、具体整理和翻译内容以及研究方法。专家指导组组长由国务院历史学科评议组成员、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韩东育教授担任,专家组成员有福建师范大学王晓德教授、南京大学范金民教授、暨南大学刘永连教授、山东师范大学李云泉教授,专家组成员一致认为,“壬辰战争史料的搜集、整理、翻译和研究”项目的开展还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中日韩三国学者克服因异国史料缺陷所带来的以自国历史为中心而轻视他国作用的研究倾向,尤其是对于有助于东亚三国共同历史的研究,也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荣辱观、和平观和国际合作观。项目四个研究团队集国内研究壬辰战争史的中青年学术精锐,他们又具有扎实的韩国语或日本语基础,又有壬辰战争史的前期研究成果,必将取得高质量的成果。同时,随着项目的实施,将会形成一支以山东大学为中心的研究中日韩关系史的专门团队。专家组还提出,该项目不仅涉及三国史料的数量很大,而且古代日语史料的翻译难度极大,需要随时得到日本古文书学者的帮助,希望学校和国家社科规划办加大资金支持。来自加拿大卑诗大学(UBC)许南麟教授、日本高知大学津野伦明教授、韩国高丽大学金囧泰教授、庆北大学郑在薰教授、顺天乡大学朴现圭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卜永坚教授、南开大学孙卫国教授、天津师范大学王臻教授等海内外研究壬辰战争史知名学者,参加了课题开题讨论会。他们认为,陈尚胜教授作为国际学坛中外关系史领域的著名专家,积极组织学者开展壬辰战争三国史料的搜集、整理、翻译和研究,将为国际学术界开展东亚史研究提供基础性史料,特别值得期待和支持。

开题仪式结束后,与会学者们围绕“第二届壬辰战争研究(国际)工作坊”的年度主题“壬辰战争与中、日、韩三国政治生态”,就明朝援救朝鲜指挥首长人选的人事纠葛、日本出兵动机与参战武士利益、朝鲜内政与战争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据了解,历史文化学院在去年已主办“第一届壬辰战争研究(国际)工作坊--壬辰战争史料与历史记忆”,受到日韩等国学者的关注和重视,这次还有未受到邀请的海外学者自费来济旁听并参加会议讨论。两天的学术讨论会,共有50余位来自国内外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加。

原文

附:

第一届山东大学中外关系史研究生论坛顺利举行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