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推荐|上海郑和研究中心最新成果

推荐

上海郑和研究中心最新成果



中心成员最新研究成果介绍

— 新书出版 —


XIN SHU




中心邱克教授著

《邱克历史考古文博论文集》






A

书籍介绍

《邱克历史考古文博论文集》

中心邱克教授著《邱克历史考古文博论文集》,由线装书局于2023年9月出版。


收录作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郑和研究、中外关系、考古和文博等方面研究的学术成果以及学术评论。


作者长期以来从事中西文化研究,视域开阔,对中外文化交流史上一些重要问题的探讨提出独到见解。早年的郑和研究成果,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形成自己的特色。


本书对中外关系史、中西交通史、航海史、造船史、海洋考古、博物馆学等学科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适合大专院校师生及文史爱好者阅读。


B

目录预览


向上滑动阅览


第一部分 郑和下西洋


1 谈明史所载郑和宝船尺寸的可靠性

2 郑和与西安

3 试评郑和航海图的地名研究

4 新绘郑和航海图的地名补释和航线分析

5 国外对郑和下西洋的研究

6 读曾鍏波郑和下西洋考略

7 从越南史料看郑和下西洋与占城的关系


第二部分 英人赫德与近代中国

 

10 英人赫德与中国外交的近代化

11 英人赫德与中葡澳门交涉史料

12 英人赫德与澳门问题

13 晚清总理衙门之前的抚局

14 《清史稿赫德传》补注

15 关于《英商否认海关洋员违章处分的管辖权会讯船货入官章程的制定》的补充

16 有关晚清福州税务司美里登的档案资料

17 试述晚清档案中有关中国海关的资料

18 试评汪敬虞先生的赫德与近代中西关系


第三部分 中西交通史

 

19 交往理论与中外关系史研究

20 与造船有关的地名

21 马可波罗游记的汉译版本

22 闭关锁国时代广州与日本长崎的比较

23 古代花剌子模

24 古代奄蔡

25 古代斯基泰人

26 古代各国船舶-兼论中国船史与世界船史的

27 评中国远古与太平印度两洋的帆筏戈船方舟和楼船的研究

28 人类最古老的帆船

29 闭关时代中国人的西方知识_鸦片战争前中国人对英国的认识

30 李昭祥龙江船厂志的学术价值和海外影响


第四部分 考古学与博物馆学

 

31 谈殷都地望选择

32 古代车辆与东西方文化

33 浅谈海洋考古学

34 殷代战车溯源初探

35 关于匈奴西迁欧洲的质疑

36 论手机博物馆及其教育功能的发挥

37 海洋文化数字旅游平台初探

38 增强现实技术在博物馆的运用

39 虚拟触觉让藏品“触手可及”

40 虚拟嗅觉技术—唤醒历史的记忆

41 虚拟现实技术在水下考古的应用前景

42 数字技术革新文物展品点交方式

43 未来博物馆如何拥抱新科技

44 大中华地区海事博物馆网站的比较

45 图像触觉感知如何帮助博物馆的视障观众

46 基思·穆克尔瑞与《海洋考古学》的学术价值

47 定向音箱给博物馆观众带来新奇的视听感受

 


第五部分 点滴回忆

 

48 四十年后重返魂牵梦绕的焦坪

49 西安外国语学校的回忆

50 深切怀念张维华先生

51 怀念山大留学生朋友韩克图

52 暨南园的回忆

53 白求恩故居访问记


C

作者介绍

邱克

邱克,1960年出生于陕西西安,1978年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学校,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考古专业,1985年山东大学中西交通史硕士研究生毕业,1985-1988年在广州暨南大学历史系攻读中外关系史博士研究生,后从事对外贸易和博物馆信息化以及文创开发。


1985年参加编写《郑和下西洋》(导师张维华主编,交通出版社,1985年)

1990年出版专著《局内旁观者-赫德》(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

1992年出版译著《海洋考古学》(与戴开元合译,海洋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2023年第二版),本书是国内第一部介绍国外海洋考古学的译著。

1994年出版论文集《中国交通史论》,人民交通出版社。


曾被聘为上海大学文学院客座教授,上海大学博物馆兼职研究员,上海郑和研究中心教授,上海大学博物馆《博物馆与新科技》副主编,《郑和研究》和《海关研究》特约撰稿人等。


END


本文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擅自修改。若发现未经授权转载者,一律举报。

图文编辑:唐佳妮

责任编辑:程扬

审核:时平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SH ZhengHe ResearchCenter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