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新书推荐 | 曹中屏:《朝鲜半岛古代史通论》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基本信息



作者:曹中屏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6月
页数:760
定价:118元
装帧:精装
丛书:南开世界古代文明丛书
ISBN:9787214282118




作者简介



     

      曹中屏,祖籍山东省聊城市莘县文明寨,1935年生于江苏南京。1941-1948年,先后在安徽阜阳和山东济南中小学读书。1949年6月于冀鲁豫五专署临泽县六区参加革命,任区文书。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山东省菏泽任一区团委干事、团县委秘书、副部长及团地委干事。1956年9月考取南开大学历史系。1960年9月提前毕业,留校任历史系世界古代史助教。1962年10月赴朝鲜平壤金日成大学研究生院攻读朝鲜史副博士学位。1964年始根据中国大使馆决定兼管留学生工作。1966年10月毕业。师从郑天挺,雷海宗、吴廷璆、王玉哲、杨生茂、黎国彬与朝鲜的朴时亨、金思亿等专家学者。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在南开大学历史系主讲世界现代史。1979年春始定讲师,随后调西藏师范学院(今西藏大学)任政史教研室主任,主讲世界古代史。1981年秋调回母校,主讲世界近代史。其后,曾主持南开大学历史系世界史教研室和亚太研究中心的工作。1989年晋升副教授,1992年晋升教授。1993-1994年间,两度受聘为韩国仁荷大学与高丽大学历史系客座教授。著有《东亚与太平洋国际关系》《朝鲜近代史》《当代韩国史》等专著。1997年10月离休(延聘至2000年正式退休)。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现任南开大学韩国研究中心名誉主任、中国朝鲜史研究会顾问、《东北亚学刊》编委与特邀编审。





内容简介



      本书是正在结项的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项目世界史重点资助项目《朝鲜半岛通史·古代卷》的改写稿,全书共分8章,第一章为原始社会与史前时代。第二章为青铜器文化与古朝鲜、汉郡县时代。第三章为列国体系与三国争霸时代。第四章是统一新罗时代(661-935年)。第五、六章为高丽时代,论述其社会经济发展及其与中国宋、辽、女真政权的关系。第七、八章为朝鲜时代,中、日、朝关系也是论述重点。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从全球和地区史的视角,系统论述朝鲜半岛古代人类社会的历史规律与特点。




目录



目录

凡例及相关说明

导论/001

第一章 原始社会/ 011
第一节 旧石器时代/011
一、前期(约二三十万年前)/011
二、中期(约15万年前至约4.5万年前)/015
三、后期(约4.5万年前至1万年前后)/018
第二节 新石器时代与陶器文化/024
一、新石器时代发展概况/024
二、陶器文化/031
第三节 神话传说时代/ 036
一、原始文化的发展/036
二、“坛君”神话的变异与阿斯达考辨/039
三、“坛君”神话的时代特征/ 048

第二章 朝鲜半岛进入人类发展的文明时代/ 050
第一节 青铜器时代与箕子朝鲜/ 050
一、青铜器时代文化/ 050
二、朝鲜半岛古族源流考——秽貊与朝鲜/057
三、箕子朝鲜的建立与其地望/ 065
第二节 铁器时代与箕子朝鲜侯称王/085
一、朝鲜侯称王/085
二、朝、燕战争与“秦伐朝鲜”/086
三、箕子朝鲜的社会文化/090
第三节 卫满朝鲜/ 096
一、燕人卫满与卫氏朝鲜的建立/096
二、卫氏朝鲜的发展与苍海郡的置废/098
三、“杀何”事件与卫氏朝鲜的灭亡/101
第四节 半岛中北部的“东夷小国”/103
一、真番/103
二、临屯与东減/105
三、东沃沮/107
第五节 汉四郡的变迁与汉文化在朝鲜半岛的辐射/108
一、汉郡县的方位与其历史变迁/108
二、汉郡县的政治体制与乐浪郡的历史影响/115
三、汉四郡文化遗址与乐浪文化的历史地位/121

第三章 列国体制下的朝鲜半岛/133
第一节 南方诸韩/ 133
一、韩与辰国/133
二、马韩、辰韩、弁韩/136
三、三韩的社会、经济与文化/139
第二节 半岛形成三国鼎立与列国并存新格局/141
一、新罗建国与其发展/141
二、百济建国及济罗百年战争/149
三、高句丽政治中心东移朝鲜半岛/159
四、伽仰诸国/167
五、耽罗/177
第三节 新罗、百济、高句丽三强争霸/179
一、三国开始角逐半岛/179
二、百济中兴、新罗改革与济罗联盟解体/185
三、四国体制终结与隋丽战争/192
第四节 高句丽、百济、新罗国力的消长与百济、高句丽的灭亡/197
一、新罗国势兴旺与花郎徒的崛起/197
二、百济转变国家战略及国运日趋衰落/202
三、高句丽由盛转衰/204
四、唐丽战争与百济灭亡/209
五、根绝半岛倭人势力的白江口战役/214
六、高句丽灭亡及三强争霸终结/223
七、新罗发动“统一”战争与“开元乙亥界约”/225
第五节 列国时代的社会制度与文化/230
一、社会经济制度/230
二、汉文、史学与吏读文/236
三、伽仰古坟文化/240
四、科学技术/244
五、哲学思想与宗教/246
六、文学、音乐、舞蹈与建筑艺术/250

第四章 统一新罗时期/ 256
第一节 发展期的统一新罗/ 256
一、统一新罗的改革与沿革/ 256
二、土地与社会制度/259
三、王权的加强与完善/262
第二节 繁荣期的统一新罗/264
一、农业、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264
二、对外贸易与新罗坊/268
三、王权的削弱与军镇制度/271
第三节 衰败期的统一新罗/280
一、社会矛盾激化/280
二、农民起义蜂起/282
三、统一新罗陷入割据局面/285
四、王氏高丽集团夺取政权/287
第四节 对外关系/290
一、与唐朝的关系/290
二、与唐朝地方政权渤海国的关系/297
三、与日本的关系/301
四、“后三国”的对外关系/303
第五节 文化/304
一、文学/304
二、文字与乡歌/308
三、音乐与艺术/311
四、思想与宗教/315

第五章 高丽前期/322
第一节 高丽巩固王权与前期政治、社会的发展/323
一、太祖的建国施策/323
二、早期诸王巩固王权的施策/328
三、政治制度的完善/334
四、土地与兵役制度/339
五、10世纪中叶后的社会经济状况与身份制度/344
第二节 高丽的拓疆政策与高丽、辽朝间三十年战争/ 350
一、北方边防与“搏鸭”的拓疆政策/350
二、与辽朝的领土之争/355
三、第二次丽辽战争/359
四、第三次丽辽战争/362
第三节 高丽在西北地区的扩张及其与女真人的关系/366
一、筑西北路“千里长城”/366
二、保州争端/368
三、九城之争/371
第四节 对外关系/378
一、与辽朝、宋朝、金朝的关系/378
二、与日本的关系/395
第五节 前期文化/ 397
一、佛教的发展/397
二、儒学教育与道教/401
三、文学艺术与史学/405
四、科学技术/409
五、印刷术的发展/411

第六章 高丽后期/413
第一节 武臣专权与农民大起义/413
一、政治与社会经济出现危机/413
二、李资谦之乱与“西都之反”/416
三、“庚寅之乱”与武臣政治/428
四、农民大起义/431
第二节 蒙古、高丽的关系与高丽军民的抗蒙斗争/435
一、13世纪初的国内外形势/435
二、高丽军民抵抗蒙古军的进攻/438
三、丽蒙和约与武臣政权的终结/440
第三节 高丽沦为驸马国与三别抄的抵抗/446
一、丽元关系与三别抄坚持抗战/446
二、蒙元在半岛的建制与征东行省/449
三、恭愍王的内外政策/453
四、丽元间经济与文化交流/460
第四节 高丽王朝的灭亡/ 465
一、高丽出兵助元与“红巾军”的进犯/465
二、抗倭斗争/468
三、与明朝的复杂关系/470
四、“铁岭设卫”争执与半岛改朝换代/476
第五节 后期文化/479
一、理学、儒教与佛教/479
二、史学、文学与艺术/485
三、科学技术/491

第七章 朝鲜前期/494
第一节 朝鲜王朝初期的基本政策/494
一、李氏朝鲜是新晋权贵政权/494
二、实施科田法/498
三、早期的对外关系/501
四、初期百年内外政策与政情/505
第二节 15 世纪的社会政治发展/511
一、中央集权体制的确立与完善/511
二、土地制度与社会经济的变革/518
三、两班社会、身份制度与阶级矛盾/523
四、1467年咸吉道农民起义/533
五、并行“畏天事大”、北进拓疆国策/538
第三节 两班社会分裂加剧与备边司设置/549
一、土地兼并加速乡村社会的变化/549
二、士祸与朋党:王统继承混乱/554
三、封建剥削加重与农民的斗争/560
四、对外关系与设立备边司/563
第四节 日寇人侵与抗倭战争/572
一、壬辰抗倭战争爆发及朝鲜军民的抗争/573
二、明朝援兵扭转战局与宣祖“禅位”及其朝政/580
三、停战议和/586
四、丁酉抗倭战争与倭军的失败/587
第五节 前期文化/ 591
一、“训民正音”的创制/592
二、性理学之发达/595
三、历史编纂的发展/600
四、科学技术/612
五、文学艺术/616

第八章 朝鲜后期/627
第一节 “士林政治”时代的内政与外交/ 627
一、社会矛盾加深及朋党政治下的王权宗统争论与党争/627
二、对外关系/633
三、“仁祖反正”与“换局”/640
四、“英正时代”之“荡平”政策/650
第二节 封建社会危机日甚,资本主义成分萌芽/654
一、18世纪的社会经济状况/654
二、实行大同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660
三、18-19世纪初的农民战争/667
四、势道政治/675
第三节 实学与民族自强意识的形成/680
一、近代民族意识的显现与西学的冲击/680
二、实学的发展与繁荣/686
三、“小中华”意识的形成/697
第四节 后期对外关系/ 705
一、与清朝的关系/705
二、与日本的关系/717
第五节 后期文化与科学/ 721
一、17-18世纪的儒学/721
二、文学/724
三、美术的发展/732
四、科学与技术/736

附录朝鲜半岛古代史大事记/ 742

征引书目/749

后记/ 759




扫码关注我们

信息采集:王子杰

文字编辑:刘研博

媒体编辑:蔡雪菲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学忍堂史学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