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第一届全国世界史中青年学者论坛在山东大学举行

2016 年8月13至14日,第一届全国世界史中青年学者论坛在山东大学威海校区顺利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编辑部和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共同举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副所长汪朝光研究员到会致辞并参与研讨。北京大学王立新教授和山东大学顾銮斋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参与论坛的研讨和评议。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等40多个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光明日报》、商务印书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安徽史学》等报刊出版机构的70多名学者和专家参会。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顾銮斋教授主持了开幕式,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刘家峰教授和《世界历史》编辑部主任、副主编徐再荣研究员分别致辞。       

本次论坛的目的在于推动我国世界史研究的发展,加强中青年学者的学术交流,促进世界史研究人才的成长,并特别注重通过深入而真切地探讨来提升论文质量。论坛征集了近百家高校180余篇论文,其中有58篇论文经过专家评审入选。

本次论坛学术氛围浓厚,特点突出。       

首先是入选论文选题多样而且新颖,注重提出新问题、利用新方法,比如新文化史,情感史,儿童史,环境史等等前沿话题颇多。       

其次是在研讨方式上有创新:前期发送论文给与会者阅读,并为每一篇入选论文选定评议人;会议不设置论文宣读环节,而是直接进行论文评议和讨论,经过小组成员自由讨论和提问,由作者对评议进行回应。        

再次是评议与研讨严肃认真,切实围绕问题而深入展开,学者间的交流互动自由平等。              

顾銮斋教授和王立新教授分别对论坛做了小组讨论评述。       

顾銮斋教授指出,会议论文选题新颖,注重采用新方法和新视角,比如清华大学的张弢副教授从失败者的角度切入对中世纪大学研究,以逆向思维方式对既定认知进行再次推理;其次论文都具备坚实的原始资料基础,比如中国社科院世界史所张丹老师通过对大量苏联档案的解密,分析新切尔卡斯克事件对苏联历史的巨大影响;最后论文具有宽阔的视野和现实关怀,比如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院研究员黄艳红,以赋税的视角研究法国大革命舆论的形成,对中国现实的发展有借鉴意义;会议论文的不足之处是选题比较集中于美、英、法等几个国家。       

王立新教授指出,首先材料的使用十分丰富但是忽视二手资料的研究,应当将一手材料与二手材料综合利用;其次历史学家不是说书人,一个好的历史作品是提出一个好的问题,历史研究需要有现实关怀和敏锐的洞察力,比如华东师范大学的梁志副教授提出一个很好的问题“为什么中美等大国比新兴起的小国更加注重国家意识形态”,首都师范大学乔瑜老师以新文化史的角度研究了澳大利亚的灌溉叙事,代表了欧洲白人的文明开化等;最后需要纠正传统史学的谬误,超越常规智慧,不断提高概念化能力。

论坛闭幕式由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杨光老师主持。汪朝光研究员致辞,徐再荣研究员做了总结发言。汪朝光研究员指出论坛尤其是从中青年学者发展的角度而言对我国世界历史研究的意义重大;论文体现了选题多样、史料多样、论述多样等鲜明特点。他也期望世界历史研究在地区国别方面更加均衡,不断拓展、注重传统政治史研究,综合利用好各类史料,在语言和写作方面提升论述水平。

中青年学者作为此次论坛的主力,为世界史研究领域提供了新颖的视角,山东大学作为此次论坛的主办方之一,通过为学术交流提供良好的平台,将会更进一步促进世界史一级学科的成熟完善,同时也督促各位学子努力提高学术水平,为学术界注入新鲜的血液,中国未来的世界史研究将会更加辉煌!(作者/齐鸽)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