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陈支平 王子今主编“中国海上丝绸之路通史”丛书 | 涂丹 刁培俊著《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逐步发展》出版

人文学术社

学术传播 × 知识共享

同系列书:深耕秦汉史和交通史数十年的泰斗级学者新作!融合提炼两个领域研究成果,学术分量厚重


本书为2021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中国海上丝绸之路通史”丛书第一辑“中国海洋文明发展史”之一。第一辑聚焦中国海洋文明发展史研究领域,还原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历史与文化的真相,积极构建中国海洋文明话语体系。相关论著以宏观的学术视角,对中国海洋发展史进行历史性回顾,梳理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至隋唐、宋元、明清,及至近现代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并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科技、民间信俗等领域,展开全方位、多角度的审视。

新书推荐

点击图片可购买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逐步发展》

作者:陈支平、王子今/主编;涂丹、刁培俊/著

出版社:福建鹭江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时间:2023年12月

定价:150元

ISBN:978-7-5459-1970-7

该书以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历史的发展脉络为叙述对象,较为系统地梳理出该阶段中国各级政府的海外经营举措对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和繁荣海外交通的影响。魏晋隋唐时期,传统农业、手工业、矿冶业和商业等领域,都呈现出平稳发展的迹象,而大运河的开凿,打通了南北交通的命脉,给南北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契机,也推动了海外丝绸之路的进一步发展。大运河航线的扬州、宁波,广州和作为首善之地的长安、洛阳等地,都留下了商人、粟特人等经由商业而走过的海域丝绸之路。部分僧侣或取道东海,与日本、朝鲜半岛等地多有交通往来,抑或经过广州南下,在南海及其可达的海域,存留下若干探索的印迹。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这样的探索和海外活动,都为宋元时代的人们,进一步探索湛蓝的海洋世界奠定了基础,开启了新的篇章。

编辑推荐

以历史性的眼光审视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侧重从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揭开即将到来的海上丝路盛大兴隆的帷幕。在该时期,中原农耕文明与周边游牧文明之间的两强之争变为工商业文明、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之间的三足鼎立。可以说,魏晋隋唐时代的探索与积淀,如经济格局、雄厚的手工业制造实力以及领先世界的造船与航海技术等,为即将到来的海上丝路的繁盛提供了物质支撑和内在动力,同时也为历史发展新格局,奠定了良好的起点。

前言/节选

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长期处于分裂割据状态,但中原地区仍存在较为固定的农业区,特别是江南经济的快速发展、南方政权积极经略海洋的政策,以及造船和航海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关丝绸之路,学者指出,西方古典作家曾记载东汉时期马其顿商人来华一事。其中,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不仅据此复原了这些商人所行的路线,还将这条横跨欧亚大陆、连接东地中海地区与黄河流域的陆上商路命名为“丝绸之路”这一“卓越的描述(einemeisterhafteSchilderung)”。这一术语反映出丝绸在古代中西贸易中的重要地位。李希霍芬虽然最先使用“丝绸之路”一词,却并未将它作为研究重点,而且他认为丝绸之路具有明显的年代局限性。但其后的学者如赫尔曼、斯文赫定等人则直接继承了“丝绸之路”的说法,并大力推动这一术语内涵、外延的丰富、扩大,至今已成为古代欧亚大陆东西方之间海陆交通要道的总称和文明交流的代名词。还有学者认为,印度洋是海上丝路的中央地带,它通过红海、阿拉伯半岛、阿拉伯海沟通了地中海世界与印度之间的海上商路。印度洋上的东西方贸易早在公元前三千纪就已经开始,在波斯帝国和希腊化时期得到更大的发展。罗马帝国时期,通过熟练利用季风气候的特点,人们能够从红海出发经过印度洋直航印度;同时造船业、航海技术与港口建设也有所进步,这些条件都大大推动了东西方物产的跨区域流通。从埃及到印度之间,事实上形成了一个物质文化双向“流动的世界”,从而为海上丝路的全线贯通奠定了基础。孙吴、东晋和南朝政权,积极发展同南海诸国的贸易往来,海上航线经中南半岛海域,穿越马六甲、印度洋后,向西延伸至波斯湾。占据中原的北方政权,与朝鲜半岛、日本建立了密切的往来关系。中国同日本列岛之间的海上交通进一步加强,并开辟了黄海航路。这一时期,在秦汉时期发展的基础上,陆上的丝绸之路虽时有阻隔,但仍有进一步的发展和延续。丝路的贸易和文化传播也有所发展,南北朝时期与萨珊波斯、中亚的往来,在商贸和文化交流领域有较多表现,譬如中国丝绸的外销、蚕丝技术的西传、瓷器的外销与西方仿制中国瓷器所展现出的异域风格、纸张和造纸术的外传等等。与此同时,在域外胡风东渐的背景下,外来生物物种、毛皮织物、金银币和器皿、装饰品和豪华奢侈品等器物,医学与医药、天文历法与数学、制糖技术等科学知识,器皿纹饰、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也都对丰富中华传统文化产生了较多影响。此外,佛教、景教、天主教、摩尼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等域外宗教,以及由佛教影响下所派生的石窟、佛塔建筑、佛教造像、佛教绘画等宗教艺术,在此前后已渐露端倪,当此之时则更多地传入中国内地,与本土文化发生了更为广泛的互动融合。抑或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这一时期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对双方产生的影响都是相当深刻的。
就丝绸之路的史迹而言,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两汉陆路丝绸之路发展的基础上,因政权频繁更迭,战乱繁复,失于更进一步开拓和推进,故而呈现出相对低迷的境状。海上丝绸之路亦然。我们立足于今天而回望这一段历史,本着有一份材料说一份话的原则,在充分汲取方豪、沈福伟、张维华、周一良、陈高华、陈尚胜等专题研究学养的同时,也尽力参考唐长孺、周一良、王仲荦、韩国磐、郑佩欣等前辈学者的断代研究成果,努力将吉光片羽、断烂朝报般的既往痕迹加以梳理,尽力还原这一议题视域下的历史面相,也就不得不借助大历史观搜讨文献的方法来处理。我们秉持深入细致而又严谨创新的学术研究理念,期待在这股“海丝文化”热潮下,努力为“推动中国与世界的政治、文化、经济等各领域的交流与协作关系,扩大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而奉献菲薄之力。希冀努力从国际性的视野开拓新的研究领域,避免“海丝”学术研究流向功利化和庸俗化。
有关这一议题的先行研究成果,学者或认为,8至14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既体现了东西方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又体现了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经由海上丝绸之路所发生交往关系的人和物,都是中外传播的媒介;借此传播媒介所传递的种种信息,因其模糊性和变幻性,引发双方的无限想象。海上丝绸之路所引发的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是西方人对传统中国认知观念转变的重要原动力。这种建构在浪漫主义想象基础上的“东方形象”是一个复合体,既有形而下的贸易和战争,又有形而上的哲学、宗教和艺术,二者互为交织,既是复杂的历史进程,也有复杂的传播活动。我们可以据此较好地阐释海上丝绸之路从形而下到形而上,又从形而上到形而下传播活动的变化过程。
隋唐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及其周边的历史,学界已有较多的研究成果,今举其要者撮述如下,或可略见学术延展之痕迹。正如学者所已揭示者,所谓丝绸之路,至少包含陆路上的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两个领域。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中国———亲身旅行的成果和以之为根据的研究》第一卷中首次提出了“丝绸之路”的概念,他将中国长安与中亚之间的交通往来路线称为“丝绸之路”。1910年,德国学者赫尔曼在《中国与叙利亚间的古代丝绸之路》一书中,从文献角度对丝绸之路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揭示了这一概念的更多内涵和边界。在我国,1943年2月24日的《申报》首先使用了“丝绸之路”一词。随后其概念不断深化和扩展,出现“沙漠路”“绿洲路”“草原路”等支线,还有以交换物品分类的“玉石之路”“香料之路”“皮毛之路”等。虽然“丝绸”不是整个历史阶段中西贸易的大宗商品,“丝绸之路”也出现了多种称谓,但还没有哪一个称谓或名称能够替代“丝绸之路”。就寓目所见,我国汉唐史学界的研究成果,更多集中在陆路丝绸之路这一范畴。
其实,学界除了冠名“丝绸之路”的著作之外,切实在陆路领域对丝绸之路进行更拓展性深入研究的,有荣新江《丝绸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中古中国与粟特文明》《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等三部论文集,尤其是《丝绸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所收论文,可以让我们更多地了解到丝绸之路研究的最前沿成果。荣新江教授认为,丝绸之路是一条活的道路,丝路上的文化交流是流动性的。其中,有汉文化的西渐和外来宗教文明的东传,也有外来物质文明对中国的贡献。当然,他的更多研究,还是取径于陆路丝绸之路的研究。
郑学檬先生认为:一,汉唐以来海上贸易地点是从南往北位移的,唐五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除广州外,还没有其他相对固定的“始发港”和“终点港”。二,唐五代与南海诸国贸易的主要问题有:(1)唐五代海上丝绸之路东段航路以“广州通海夷道”所记的航线为经常性航线;(2)唐五代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航行,仍以天文导航为主,指南针只是辅助导航手段;(3)8至10世纪,波斯、阿拉伯商人等组成的“波斯舶”,经营着中短途贸易、转口贸易;朝贡贸易带动了香料贸易,也成就了阿拉伯商人。三,海上丝路开通之日,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开始之日。佛教、伊斯兰教等相继经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岭南、江南,随之而来的是阿拉伯、印度、南海各国的音乐、绘画、雕塑、文化习俗,也渐渐浸染岭南、江南。
·······

目录

前言

第一章魏晋南北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

第一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时间和空间

第二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海上交通

第三节江南经济开发及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

第四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港口

第二章隋唐时期的历史时间和空间

第一节隋唐历史发展概况

第二节隋唐时期的政治空间

第三章隋唐时期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隋朝经济发展

第二节唐朝经济发展

第三节隋唐经济发展中的商贸活动

第四章隋唐时期海丝和贸易的兴盛

第一节大运河在海外商贸活动中的积极作用/135

第二节海丝商贸航线的开辟、拓展

第三节海丝商贸的交易物品

第四节海丝商贸在隋唐财政中的地位

第五章隋唐海丝商贸经营群体

第一节中国海商

第二节南海丝路上的外国海商

第三节东海丝路上的外国海商

第六章承前启后:隋唐海丝商贸在中国古代的地位

第一节汉晋时期的海丝贸易对隋唐的导引

第二节隋唐海丝贸易对宋元的影响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版权声明

感谢鹭江出版社提供新书资料!



人文学术社
(ID:Aca-history)


8.7万+文史学人都在关注

新书推荐×商务合作×著作出版

请联系管理员

微信号:xueshujun2020

(请备注来意)

往期精选

[1]人文社科本硕博可投期刊(含C刊)简介及发文特点

[2]人文社科可用数据库简介及使用指南(含数字人文)

[3]王笛 桑兵 葛剑雄 罗志田 仲伟民 仇鹿鸣 等谈论文写作

[4]历史学各领域推荐阅读书目及北大史学名师教学大纲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人文学术社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