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新书推介 | 日本所藏孤本明人别集汇刊(第一辑)(全50册)

书名:日本所藏孤本明人别集汇刊(第一辑)

作者:侯荣川 编

开本:16开 影印 精装

册数:50册

定价:45000.00元

出版时间:2023年7月

ISBN:978-7-5598-6264-8

一、作者简介

侯荣川,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明清文学文献、日藏汉籍,撰有《日本所编明人诗文选集综录》(合作)等,编有《日本内阁文库藏稀见明人别集汇刊》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亚藏孤本明代集部文献整理与研究”等项目。

二、内容简介

本书为 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重点出版项目“日本所藏稀见明人诗文集汇刊”子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2022年度古籍整理资助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亚藏孤本明代集部文献整理与研究”阶段性成果。共收录日本内阁文库、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东北大学图书馆等处所藏孤本明人别集32种,具有较高的版本价值和资料价值。

本书出版时,除原书书影,编者还为每一种书撰写了提要,对书名、卷数、撰者、册数、版本、原书尺寸、正文行款以及序跋、撰者生平、内容体例、各书著录等情况一一考订详明,为研究者更好地了解本书所收文献的特点与价值提供线索。

从内容上看,本书所收各书较为全面地展示了明代文学的多重样貌,可为构建准确、可靠、全备之明代文学文献系统提供资料基础。文学研究价值之外,别集中奏疏、策论及墓志铭、传记、杂著等内容对中国古代政治、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研究亦有重要价值。此外,从域外汉籍研究角度看,明代文学文献对汉籍、汉学等的海外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书出版也将为东亚汉文化圈形成与发展等研究提供重要的文献支撑。

三、总目录

第一册

愧斋集十七卷附录一卷(卷一至十三) 〔明〕陈音撰 明嘉靖三十一年(一五五二)陈须乐刊本 三册

第二册

愧斋集十七卷附录一卷(卷十四至十七、附录) 〔明〕陈音撰 明嘉靖三十一年(一五五二)陈须乐刊本 三册

活溪先生集九卷 〔明〕符观著 〔明〕符锡编 明嘉靖十八年(一五三九)序刊本 二册

第三册

崇雅堂全集十四卷乐府一卷(崇雅堂诗集卷一至八) 〔明〕顾应祥著 明万历三十八年(一六一〇)跋刊本 二册

第四册

崇雅堂全集十四卷乐府一卷(崇雅堂文集卷九至十四、崇雅堂乐府) 〔明〕顾应祥著 明万历三十八年(一六一〇)跋刊本 二册

凌川傅先生汇集六种(黄门奏议) 〔明〕傅钥著 〔明〕傅廷对辑 清康熙三年(一六六四)序刊本 九册

第五册

凌川傅先生汇集六种(荣哀录、闾山别意诗集、东山爱日集) 〔明〕傅钥著 〔明〕傅廷对辑 清康熙三年(一六六四)序刊本 九册

第六册

凌川傅先生汇集六种(群公书翰、正学宗乘) 〔明〕傅钥著 〔明〕傅廷对辑 清康熙三年(一六六四)序刊本 九册

第七册

小山类稿四十六卷(卷一至十五) 〔明〕张岳著 明嘉靖三十九年(一五六〇)序刊后修本 八册

第八册

小山类稿四十六卷(卷十六至二十九) 〔明〕张岳著 明嘉靖三十九年(一五六〇)序刊后修本 八册

第九册

小山类稿四十六卷(卷三十至四十四) 〔明〕张岳著 明嘉靖三十九年(一五六〇)序刊后修本 八册

第十册

小山类稿四十六卷(卷四十五至四十六) 〔明〕张岳著 明嘉靖三十九年(一五六〇)序刊后修本 八册

费礼部少湖先生摘集五卷附录一卷(卷一至四) 〔明〕费懋贤著 〔明〕江北等选 明嘉靖三十八年(一五五九)南台都署刊本 四册

第十一册

费礼部少湖先生摘集五卷附录一卷(卷五、附录) 〔明〕费懋贤著 〔明〕江北等选 明嘉靖三十八年(一五五九)南台都署刊本 四册

抑斋介山集文十六卷(存十一卷)诗八卷(存六卷)(文卷一至三、九至十二) 〔明〕李恺著 〔明〕李慎编 明刊本 四册

第十二册

抑斋介山集文十六卷(存十一卷)诗八卷(存六卷)(文卷十三至十六、诗卷三至八) 〔明〕李恺著 〔明〕李慎编 明刊本 四册

枫潭集五种(枫潭集钞卷上) 〔明〕万虞恺著 〔明〕徐良傅编 明刊本 七册

第十三册

枫潭集五种[枫潭集钞卷下、枫潭文钞、枫潭集钞(诗文)、传状铭等、行年状略] 〔明〕万虞恺著 〔明〕徐良傅编 明刊本 七册

第十四册

念初堂集四十八卷(存四十二卷)(卷一至五) 〔明〕王材著 清雍正五年(一七二七)江宁藩署刊本 十六册

第十五册

念初堂集四十八卷(存四十二卷)(卷六至十四) 〔明〕王材著 清雍正五年(一七二七)江宁藩署刊本 十六册

第十六册

念初堂集四十八卷(存四十二卷)(卷十五至二十三) 〔明〕王材著 清雍正五年(一七二七)江宁藩署刊本 十六册

第十七册

念初堂集四十八卷(存四十二卷)(卷二十四至三十一) 〔明〕王材著 清雍正五年(一七二七)江宁藩署刊本 十六册

第十八册

念初堂集四十八卷(存四十二卷)(卷三十二至四十二) 〔明〕王材著 清雍正五年(一七二七)江宁藩署刊本 十六册

第十九册

汪忠愍公遗诗钞一卷补遗一卷 〔明〕汪一中著 清康熙三十六年(一六九七)序刊本 二册

贞白全书[甲帙、乙帙(一)] 〔明〕冯柯著 明万历二十六年(一五九八)序刊本 十册

第二十册

贞白全书[乙帙(二)、丙帙、丁帙] 〔明〕冯柯著 明万历二十六年(一五九八)序刊本 十册

第二十一册

贞白全书(戊帙、己帙、庚帙) 〔明〕冯柯著 明万历二十六年(一五九八)序刊本 十册

第二十二册

贞白全书(辛帙、壬帙、癸帙) 〔明〕冯柯著 明万历二十六年(一五九八)序刊本 十册

第二十三册

观我堂摘稿十二卷(卷一至九) 〔明〕李材著 明万历十一年(一五八三)序刊本 四册

第二十四册

观我堂摘稿十二卷(卷十至十二) 〔明〕李材著 明万历十一年(一五八三)序刊本 四册

下里谣二卷 〔明〕林尚琼著 明万历十年(一五八二)序刊本 一册

栖真阁稿不分卷 〔明〕林尚琼著 明万历二十四年(一五九六)序刊本 四册

第二十五册

交翠轩佚稿六卷 〔明〕周子义著 〔明〕周炳谟订 明刊本 四册

第二十六册

闲云馆集三十一卷(卷一至十二) 〔明〕张位著 明刊本 十册

第二十七册

闲云馆集三十一卷(卷十三至二十四) 〔明〕张位著 明刊本 十册

第二十八册

闲云馆集三十一卷(卷二十五至三十一) 〔明〕张位著 明刊本 十册

灌息亭选草不分卷(一) 〔明〕刘伯渊著 〔明〕刘宪宠选 明刊本 三册

第二十九册

灌息亭选草不分卷(二) 〔明〕刘伯渊著 〔明〕刘宪宠选 明刊本 三册

第三十册

德馨堂逸稿八卷(卷一至六) 〔明〕谭应梦著 〔明〕洪阙编 清乾隆七年(一七四二)序刊本 七册

第三十一册

德馨堂逸稿八卷(卷七至八) 〔明〕谭应梦著 〔明〕洪阙编 清乾隆七年(一七四二)序刊本 七册

白堽集诗六卷文六卷(诗卷一至六) 〔明〕张新著 明刊本 六册

第三十二册

白堽集诗六卷文六卷(文卷一至六) 〔明〕张新著 明刊本 六册

苍虬馆草三集(上集) 〔明〕丁继嗣著 明万历三十年(一六〇二)序刊本 三册

第三十三册

苍虬馆草三集(中集、下集) 〔明〕丁继嗣著 明万历三十年(一六〇二)序刊本 三册

王季中集九种十卷附录一卷(雁山纪游、湖上草、松鹤斋草、赤城草、白鹿社草) 〔明〕王光美著 明刊本 十册

第三十四册

王季中集九种十卷附录一卷(友声草、游燕草、趋庭草、舫斋草、附录) 〔明〕王光美著 明刊本 十册

恬庵遗稿三十八卷(序、目录) 〔明〕蒋孟育著 〔明〕张燮订 明崇祯十年(一六三七)序刊本 十册

第三十五册

恬庵遗稿三十八卷(卷一至十二) 〔明〕蒋孟育著 〔明〕张燮订 明崇祯十年(一六三七)序刊本 十册

第三十六册

恬庵遗稿三十八卷(卷十三至二十二) 〔明〕蒋孟育著 〔明〕张燮订 明崇祯十年(一六三七)序刊本 十册

第三十七册

恬庵遗稿三十八卷(卷二十三至三十一) 〔明〕蒋孟育著 〔明〕张燮订 明崇祯十年(一六三七)序刊本 十册

第三十八册

恬庵遗稿三十八卷(卷三十二至三十八) 〔明〕蒋孟育著 〔明〕张燮订 明崇祯十年(一六三七)序刊本 十册

董文岳诗八卷 〔明〕董大政著 明刊本 一册

第三十九册

玄畅阁集十二卷(卷一至五) 〔明〕沈孝征著 明万历四十年(一六一二)序刊本 六册

第四十册

玄畅阁集十二卷(卷六至十二) 〔明〕沈孝征著 明万历四十年(一六一二)序刊本 六册

第四十一册

荆玉堂钞十卷(卷一至六) 〔明〕张维祯著 〔明〕曾克唯选 明万历三十九年(一六一一)序刊本 四册

第四十二册

荆玉堂钞十卷(卷七至十) 〔明〕张维祯著 〔明〕曾克唯选 明万历三十九年(一六一一)序刊本 四册

汗漫吟八集八卷定光禅院小纪七卷(延建草、清漳草、北游草、当湖草) 〔明〕张之奂著 〔明〕张涵夫编 明刊本 五册

第四十三册

汗漫吟八集八卷定光禅院小纪七卷(苕上草、武林草、转蓬草、临汀草、定光禅院小纪) 〔明〕张之奂著 〔明〕张涵夫编 明刊本 五册

第四十四册

诗草二集 〔明〕顾简著 清乾隆间刊本 一册

临云集十卷(卷一至三) 〔明〕伍瑞隆著 明天启四年(一六二四)序刊本 五册

第四十五册

临云集十卷(卷四至十) 〔明〕伍瑞隆著 明天启四年(一六二四)序刊本 五册

第四十六册

赵旬龙先生文集十卷(卷一至六) 〔明〕赵怀玉著 明刊本 四册

第四十七册

赵旬龙先生文集十卷(卷七至十) 〔明〕赵怀玉著 明刊本 四册

渐宜堂诗(一) 〔明〕萧师鲁著 明崇祯间刊本 二册

第四十八册

渐宜堂诗(二) 〔明〕萧师鲁著 明崇祯间刊本 二册

古处堂诗 〔明〕萧师鲁著 明崇祯间刊本 一册

第四十九册

寸补五种(疏草、医按卷一至四) 〔明〕程仑著 明崇祯四年(一六三一)序刊本 五册

第五十册

寸补五种(医按卷五、渝吟、续渝吟、辽画) 〔明〕程仑著 明崇祯四年(一六三一)序刊本 五册

前言

本编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亚藏孤本明代集部文献整理与研究”阶段性成果,也是二〇二一至二〇三五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重点出版项目、二〇二二年广西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项目,共收日本所藏孤本明人别集三十二种,编为五十册。

本编亦是东亚藏稀见明人集部文献调查、整理工作的延续与拓展。本次工作的重心由“稀见文献”转到“孤本文献”,是基于东亚藏明集文献数量与质量的特点,并依据当前明代集部文献整理的急迫需求而做出的调整。

东亚藏明人集部文献总量宏富。山根幸夫教授《增订日本现存明人文集目录》,编录日本内阁文库、东洋文库等十余家藏书机构所藏明人文集一千八百余种,是目前所知收录海外现存明人集部文献最多的目录。严绍璗教授《日藏汉籍善本书录》,共著录日藏明代别集一千三百三十五种、总集九十五种。韩国所藏汉籍文献的调查,最完备者为全寅初教授主编《韩国所藏中国汉籍总目》,汇集了韩国近三十种书目所收一万二千五百多种中国典籍,其中明代集部文献三千余种。

稀见明集文献的调查考证,则以黄仁生教授《日本现藏稀见元明文集考证与提要》为代表。是书专门对日藏稀见明人诗文集作调查考证,详细介绍了日本内阁文库、宫内厅书陵部等七家藏书机构的元明善本文集三百四十种,涉及版本情况、内容、作者生平等,其中明人文集三百零七种,含孤本一百余种。

经过多年努力,我们调查获取的东亚藏稀见明人别集有五百余种,总集一百余种。目前已出版《日本所藏稀见明人诗文总集汇刊》第一、第二辑,共收稀见明人总集三十二种;《日本所藏稀见明人别集汇刊》(第一辑)、《日本内阁文库藏稀见明人别集汇刊》,共收稀见明人别集六十三种。

稀见文献的甄别,并不能单纯依靠目录著录,必须目验、比勘原书;不仅需要目验调查国外所藏文献,也需要与国内馆藏文献加以比对才能确认。此项工作的开展,不仅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尤其需要便利的出国条件和充足的经费支持。持续三年多的疫情,使得这项工作面临极端的困难,甚至近于停顿。明代集部文献本就繁冗复杂,其整理工作艰巨,断非朝夕可就。作为明代文学研究者,不能坐视其无限期地延宕下去,因此,选择较易于开展且也是更为急迫需要解决的孤本文献入手,就是当前条件下较为可行的方案。自然,包括日本、韩国所藏稀见明集文献的调查研究工作,也在同步进行中,俟成熟完备,即予以编辑出版。

所谓孤本,是指世间仅存一种的文献。从概念上来说,孤本文献的范畴是非常清楚的,但在具体实践中,却往往受到时间、空间和文本形态等因素的影响。

从空间层面上做一定的限制,孤本又有“海内孤本”“海内外孤本”“天下孤本”等称法。“海内孤本”指中国境内独存之书,如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版本编》云:“世间仅存的书称孤本,国内仅存的书称海内孤本。”“海内外孤本”“天下孤本”则不区分国家、地区,为举世唯一之书。如周越然《书与回忆》著录明隆庆三年(一五六九)盛时选校刻本《清明集》十四卷:“是书日本有宋刊残本,弟家藏者系最足之本,亦为海内外孤本,清《四库》作十七卷,误也。”又如长泽规矩也所藏明刘兴我刊本《新刻全像水浒传》,扉页题“天下孤本”。

文献从产生到传播存藏,是一个历时的变化过程。原本较为常见的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大多数被损毁,只有少量流传;而一定时期内所谓的“孤本”,在另一个时间段内可能会有其他文本被发现。因此,一种文献被指认为“孤本”,仅是暂时状态的描述,并非最终性质的确认。

任一文献都包括文本内容和实物形态两个方面,在确认孤本文献时也须考虑这两个要素。从文本内容看,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刊本,且内容有所差异,某一仅存的文本当然可以被认为是孤本;但如果两者内容完全一致,算不算孤本?如果两者内容基本一致或内容一致但重新做了编次,算不算是孤本?

从实物形态看,也存在全本和残本、配补本等不同的情况,如上及周越然称其所藏隆庆本《清明集》十四卷为“海内外孤本”,此本今归上海图书馆;国家图书馆亦有藏本,然残存十卷,周氏藏本是否可以称为“孤本”?又有一些作者,在不同时期刊行文稿,自己晚年或由后人合编在一起成为全集,形成单行本与全集本的关系,那么某一种文本是否可以算是“孤本”?此外,还有增加了副文本的批校本和改变了文献形态的改装本以及钞本等。

我们认为,在确认某一文献是否是孤本时,主要还是从文献版本上去判断,因为版刻本身也具有重要的历史信息。如后编全集本和单行本,因其实物形态和传播接受的样态有所不同,故任一仅存的文献都可以认为是孤本。如果两个文献内容完全一致或基本一致,却是不同时期所刊刻,任一仅存的文献也可以认为是孤本。就实物形态来说,任一钞本都是唯一的,但如果其所据底本存世较多,内容上不能有新的补充,一般不判定为孤本。

本编所收三十二种日藏明人别集,均是在进行大量目录调查和版本比对基础上确认为孤本文献,将为明代文学及东亚汉文化圈研究提供基础性的资料,具有重要的文献和文化价值。

首先,就目前调查来看,这些举世仅存的明人别集,具有无可替代的文献价值。历来文献的保存本就极为困难,即使作者尚在,也有文稿毁灭的忧虑和无奈。如苏濬编自己文集,命名为“三余集”,乃因是集所收为“寥寥仅存者,皆水、火、蠹鱼之余也”;又如蔡起莘《旸坞山人诗集序》云:“旸坞山人之诗,虽节选《明诗归》内,而《秋陵》《独响》《遗稿》之刻,以书肆不谨于火,遂尔毁废。”尤其明代文献,经历多次的战乱劫难和清朝禁毁,大量文本已经不存。所以这些孤本明人别集,无论其作者身份地位及文学成就如何,都是重要的中华文明遗产,以科学规范的方式使其回归,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对于明代作家群体的完善具有重要价值。鉴于明代文学的主体部分是由有过仕宦经历的群体所构成,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明代文学的基色,故此前东亚藏稀见明集文献的整理,一直优先选择有科举仕宦经历的作者文集,以反映明代文学创作群体的主要特征。本编仍延续了这一原则,所收三十二种文集共三十位作者,其中进士十九人,贡举及国子监生八人,完全无科举功名且未仕者三人。官员中,既有吏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刑部尚书、右都御史、太常寺卿、右副都御史、刑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等各部官长,也有工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光禄寺署正等六部郎官;有山西按察使、江西按察司副使、湖广按察副使、山东布政司右参议、河南兵巡道观察等一省官长,也有南宁知府、荣经令、益府典仪正等地方官员;此外,还有中书舍人、辽东赞画太医院院使等官员。

从文集作者的籍贯看,计浙江籍八人,福建籍七人,江西籍六人,湖北、安徽、江苏籍各二人,辽宁、广东、湖南各一人,其分布除与明代文学文化发展的地域性特征一致,亦显示出中日贸易中口岸在地文化产品输出优势的特点。

这些作者的文集普遍具有较为复杂的文本构成,纯文学意义上的诗文所占比例已经较低。如程仑《寸补》,共包括《疏草》《医按》《渝吟》《续喻吟》《辽画》等五种,除《渝吟》《续渝吟》各一卷为诗作外,《疏草》为奏疏,《医按》为医术,《辽画》为经营辽东之筹策,故郑三俊《寸补序》云其“小之关于性命,大之关于国家”。另一方面,因作者多为官员,故各集中有大量奏疏、碑传等包含历史信息的应用文体,对明代文学家生平及明代政治史研究均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

本编所收各集处于明代各历史时期,从明初到晚明,尤以晚明为主,因此,各集作者的文学思想颇为复杂,但以追求发抒性灵为主。如张新《白堽集》,张师绎序云:“公格主师心,言必己出,文从字顺,各识其职而已。能为献吉者,乃能不为献吉者乎?异夫后指前而公相袭者千里矣。中郎若在,定当呼号绝倒,把臂入林,宁渠今日始索解人哉!”又如萧师鲁《渐宜堂诗》,卷首孙鲁椿序云:“‘百年’‘万里’以貌七子,赖中郎辈出而救之,救其貌七子者耳,非救七子也。今且以难字险韵貌《诗归》矣,岂救者之本心哉?余谓元美、于鳞诸公与中郎、钟、谭,非操戈而入室,实交浅而言深。具此解者,惟吾友鲁师。”又如董大政《董文岳诗》八卷,卷末《董文岳先生诗叙》云:“其于诗,呕心沥胆,至废举子业以殉之,而当时之知先生者则尠。故公含比之文长,而慨慕于袁中郎氏、本宁先生,谓使中郎见先生诗,定赏誉不下徐君。我则谓有诗如此,何论文长,亦何论人之知我与否?”

第三,对明代文学批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编所收各集,基本均有序跋,其中多者十数篇。如张之奂《汗漫吟》,共序二十二篇;《寸补》,各集共序十三篇。这些序跋,除叙作者生平及编集刊行传播之况外,多涉及对作者诗文创作的评论。如万虞恺《枫潭集钞》,卷首徐良傅《枫潭集》云:“其诗冲然而和,油然而光,庶几不索而获,不刻而至者,斯则性情之效,而非刿鉥之力。”又如谭应梦《德馨堂逸稿》,卷首胡虞继《谭起岩先生德声堂文集叙》云:“其体制虽富,而类聚群分,则哀乐乐言足以蔽之。其乐心感者,声啴以缓,书叙庆祝之类是也;其哀心感者,声噍以杀,志铭吊祭之类是也。皆本之以至性,出之以至情,斟酌文质之宜,调停风会之中,悬诸国门,无能易其一字者。”这些都是研究明代文学史、批评史、书籍史的重要资料。

第四,本编所收各别集,多为明代刻本,但也有《凌川傅先生汇集》等五种别集刊刻于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对研究明代文学在清代的接受具有资料价值。

本辑所收各集,原书缺叶或为白叶者,一般在正文处标注;原书叶序颠倒者,确认内容后加以调整,不再标注;原书叶码不连续,但内容连贯不缺者,不再标注;原书叶面重复者,确认内容后删去重复叶,不再标注。

本编在搜集资料及编辑过程中,得到日本京都大学成田健太郎副教授及夫人孙文秀博士,东京大学博士生李华雨女史等多方面的帮助,友人卢康华兄帮助识读文字,谨致谢忱!

二〇二三年癸卯岁夏仲

侯荣川草于自如如斋

文章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编排:张子悦

原网址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