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原始文献的发现、整理与研究” 暨“社会经济史译丛”发布会简讯

“原始文献的发现、整理与研究”

暨“社会经济史译丛”发布会简讯

2016年11月1日下午,在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举办了“清华—北大—南开—社科院经济史沙龙”,来自三校一所的学者,浙江大学出版社的同仁,以及其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六十余位学者就原始文献的发现、整理与研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清华大学教授龙登高介绍与会的嘉宾,苏世民书院常务副院长潘庆中致欢迎辞。清华大学教授李伯重回顾了经济史沙龙八年历程,以往主题已经涉及经济史新领域、新题材、新方法和新理论等多方面,这次沙龙以原始文献、档案的整理和研究为主题,具有其独到的价值和意义。中国经济史学会会长魏明孔教授在致辞中,也强调了史料对于经济史研究的基础。

第一场报告为《海外文献》,由北京大学萧国亮教授主持。北京大学的周建波教授发表了题为《东亚同文书院对华经济调查研究》的报告,介绍了东亚同文书院关于中国经济的调查和研究以及利用情况。虽然东亚同文书院的调查是根据当时政治经济形势出发的,并且确实为日军的侵华提供了情报来源,但是,从史料角度来看,其调查方式和处理信息的方式,可以对民国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提供借鉴意义。接着,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的研究员李海蓉博士,发表了题为《海外资料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的其实——以早期新西兰华商为例》的报告,介绍了她发现的新西兰华商与华人社会一百年多来的照片与文献资料,已经在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展出。海外资料丰富多样,对中国经济史研究提供新的视角,譬如新西兰华商的经营,同时也反映香港在商业信息船舶、劳务及商品流动方面的枢纽地位。

第二场报告由南开大学王玉茹教授主持,学者们就《企业档案》的主题进行了报告。南开大学赵津教授和李健英博士发表了题为《永久黄团体研究与企业档案》的报告。南开大学研究近代重化工业永久黄团体,从第一代郭士浩先生在全国各地收集档案,到第二代补充、整理和扩大资料来源,再到第三代对资料进行研究,历经五六十年历史,三代人的心血,作为第三代研究者代表的李健英博士分享了研究过程中的一些体会,他提到在研究过程中,虽然也曾尝试过使用二手资料寻找研究新思路,但是最终发现这种角度会忽视企业的特性,只有回到对原始资料的挖掘才能源源不断的提供新思路、新想法。清华大学博士后龚宁、缪德刚介绍了建国前海河工程局英文、日文档案,包括年报、月报和董事会会议记录情况,并对海河工程局的研究现状和学术意义进行了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常旭、赵亮博士介绍了建国后天津航道局的档案情况,并和大家分享了在收集资料过程中的新发现。国有企业改革的研究浩如烟海,但利用企业档案展开的研究却很少,这可望成为一个突破口。

第三场报告的主题为《民间文书与调查资料》,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高超群研究员主持。清华大学历史系仲伟民教授和研究生王正华做了题为《清华馆藏之山西契约与文书》的报告,就目前清华馆藏的四万四千余份契约文书的内容、整理和研究状况做了详细介绍,并对契约文书在经济史、社会史、法制史等研究方面的作用做了阐释。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研究员隋福民研究员做了题为《无锡、保定农村调查:历史、资料及数据》的报告。陈翰笙、张培刚、孙冶方、杜润生、王岐山、董志凯等几代学人自1929-1930年、1958年、1987年、1998年四次开展了无锡、保定农村调查工作,留下了丰富的调查资料与数据。曾参加过调查工作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高超群、魏明孔、赵学军研究员随后就自己的切身经历谈了一些研究想法和感悟。

自由讨论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研究员赵学军主持,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刁莉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利用俄文资料研究中俄贸易特别是茶叶贸易的成果,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郝平教授介绍了他们对山西民间文书的收集、整理与研究的心得,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经济系张丽教授介绍了欧洲文献有关中国茶叶的经营与消费历史。

最后部分是“社会经济史译丛”发布会,发布会由《历史研究》副主编路育松编审主持。浙江大学出版社,北京启真馆总经理王志毅先生就“社会经济史译丛”的情况做了介绍。“社会经济史译丛”由龙登高教授担任主编,李伯重教授担任学术委员会主席,已经历时8年左右,出版专著约20种,丛书的出版,无论是在历史学界还是在经济学界,都得到了很好的反响,在国内已经颇有影响。曾作为丛书翻译者的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教授关永强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隋福民研究员,以及来自英国杜伦大学副教授、清华大学伟伦特聘教授张志楷先后发表了感言,三位学者都表示,不论是在翻译还是在阅读过程中,“社会经济史译丛”的优秀著作对于他们都大有裨益,希望这个工作可以持续下去,越做越好。

(详细会议综述稍后发布,敬请期待)

供稿:龚  宁  清华大学博士后

王正华  清华大学研究生

原文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