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东徂西:章遹骏赴英办理禁烟与民国初年中英民间禁毒外交的尝试
内容摘要 民国初年,全国禁烟联合会会长章遹骏一行三人赴英办理禁烟,试图通过游说英国政客和向英国公众演说等活动,终止《中英禁烟条件》并移去沪上印土,其愿望最终落空。这主要因为英国外交部既面临印度事务部和英国鸦片商的压力,又希望用禁烟作为与中国交涉其他事务的筹码,并且章遹骏一行是民间而非官方代表,因此未接受章遹骏的请求。从中国方面来看,全国禁烟联合会实力微弱,缺乏全国性的号召力,也难以形成舆论压力。且民国初年政局不稳,政府财政紧张,不仅禁政难以实施,更在外事上仰列强之鼻息。章遹骏一行赴英办理禁烟,折射出民国初年政府禁政无力,民间禁毒外交处境艰难。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章遹骏赴英办理禁烟一案,徒为袁世凯粉饰个人形象的工具。
关键词 《中英禁烟条件》;章遹骏;全国禁烟联合会;民间禁烟组织;禁毒外交
中英围绕鸦片等毒品问题产生的交涉,是近代中英外交史的一个重要维度。既有相关研究主要关注中、英两国官方层面的交涉,对中英民间禁毒外交,学界鲜有涉及。清季中国,民间禁毒组织陆续出现并逐渐发展,同期颇为活跃的英国民间禁烟组织“力除鸦片贸易会”曾与中国民间禁烟组织有所接触。双方的交流由清季赓续至民国,且中国民间禁烟组织在民国初年采取了更为主动的态势。1913年4月,全国禁烟联合会会长章遹骏一行三人赴英办理禁烟。期望通过游说英国政客和向英国公众演说,促使英国政府同意终止1911年《中英禁烟条件》,并清除沪港等地囤积的印土(印度鸦片)。然而其愿望未能实现。
民国北京政府成立后,在继续履行《中英禁烟条件》的同时,希望英国能提早结束印土入华。当时,在官方开展禁政的同时,民间禁毒运动也有所发展,这与民国初年政党和社团蓬勃活跃的背景有所关联。1913年3月4日,在万国改良会丁义华(E. W. Thwing)等人的呼吁和组织下,各省都督所派代表赴京召开全国禁烟会。大会通过决议二十项,包括联络英国议会和民间禁毒组织等内容,并决定成立中华民国禁烟联合会,亦称全国禁烟联合会。3月20日,该会呈奉内政部立案。
上述章遹骏赴英办理禁烟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彼时国内的支持力量。前文提及,章遹骏赴英之前,丁义华曾致函各省都督及民政长,请各省捐赠川资。后章氏在曼彻斯特演说时,主持演说的曼彻斯特商会副主席诺顿·巴克莱(Noton Barclay)宣称,章氏虽非官方代表,但是有十九省的省长向其提供了赞助。除此之外,北京商会也资助了章氏。北京商会此举,或与民国北京政府工商部科长吴在章同行赴英办理禁烟且三人将访问英国商会组织有关。
章氏赴英办理禁烟之时,中英存土交涉尚在进行,英国议会下院5月初刚就印土输华发生激烈辩论。章氏赴英,英国社会对此事自然有所反应。这些反应,可由当时报刊上的报道窥见一斑。章遹骏启程赴英之时,作为新闻大社的英国路透社对此即有报道,亦有英国地方报刊转载路透社的报道。逮至章遹骏抵英后,其活动和言论亦多次见诸报端。其中,有些报道是借章遹骏的活动和言论谈印土输华、沪上存土以及民国北京政府大借款问题,有些是章遹骏所至城市地方报纸对章氏之行及其演说内容的报道。
章遹骏返国后,首先将其经历撰写为《赴英办理禁烟报告》,并在《协和报》上连载。章遹骏刊发其报告,有利于宣传全国禁烟联合会和营造禁烟舆论。除了刊发《赴英办理禁烟报告》,章遹骏还通过其他途径宣介其赴英办理禁烟之事。其一,是在其京城社交圈内进行宣传。例如,9月15日,章氏在京参加聚会,于会上简述了自己的英伦之行。《北华捷报》报道了此事,英国公谊会亦转载了《北华捷报》的报道。其二,是致函参议院,希望能向参议员演说。1913年9月,章遹骏函请前往参议院报告,未被立即接受。后终于获得机会,参议院于10月16日请章遹骏到院开谈话会,报告禁烟情况。
章遹骏赴英办理禁烟折射出的民国初年中英民间禁毒外交尝试,是清季中英民间禁毒组织交往的赓续和发展。19世纪末,英国民间禁毒组织英东力除鸦片贸易会既已与在华传教士和中国本土基督徒有所联络。清季中英民间禁毒交往,英国民间禁毒组织居于主动地位,当时不仅有信息东传,而且有人员东流。逮至民国初年,中国民间禁毒组织自东徂西,日益主动与英国民间禁毒组织联络,章遹骏赴英办理禁烟,即是这一趋势的表征。这种对外联络的加深,与中国民间禁毒组织在国内推动禁毒的尝试相表里。
本文作者 黄运,上海大学历史学系博士后,研究方向为国际禁毒史和医疗社会史。
原文载《外国问题研究》2024年第3期。因微信平台限制,注释从略。如需查阅或引用,请阅原文。
编 辑:赵 阳
初 审:黄 滢
复 审:郭丹彤
终 审:董灏智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外国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