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温州市图书馆藏日记稿钞本丛刊》目录、前言

温州市图书馆馆藏日记稿钞本丛刊

目录

第1册:目录 前言 小东山草堂日记 过来语

第2册:过来语

第3册:过来语 拙宜日记 钱虏爰书 濒江战守日记

第4册:孙衣言•止庵 孙衣言•丙子 孙衣言•出都 孙锵鸣•同治 孙锵鸣•丙戌 孙锵鸣•丁亥 微波榭日记 项申甫日记 出差崇阳日记

第5 -12册:厚庄日记

第13-32册:杜隐园日记

第33册:秋灯课诗之屋日记 蠡佣日记

第34-36册:蠡佣日记

第37册:蠡佣日记 往西邮日记

第38-40册 :颇宜茨室日记

第41册:颇宜茨室日记 东津榷舍日记

第42-45册:寄鹤巢日记

第46册:寄鹤巢日记 百甓斋日记 浣垞日记

第47册:浣垞日记之洲城 之洲城 居士之蠡隐 之月载 之浣隐、(民14) 之大事志 之浣隐(民19) 之浣隐(民23) 之浣垞(庚申)
ADVERTISEMENT

第48册:辛亥•话劫录 日记簿 永行八日记 万万庵日记

第49册:万万庵日记

第50册:叔涵戊午庚申日记 疚庼日记

第51-57册:疚庼日记

第58册:疚庼日记 朱庐日记

第59册:朱庐日记

第60册:秦游日记 佚名日记

温州市图书馆馆藏日记稿钞本丛刊

前言

近年以来,日记作为一种文献资料已经大量影印或整理出版,受到普遍的欢迎。温州市图书馆所藏的稿本、抄本日记,从清道光年间到新中国成立之初,时间跨度与中国近、现代史基本相当。日记作者虽然多数为温州地方的士绅,但他们的活动及见闻却远远超出温州的范围。对这批日记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解读,不但有助于梳理地方历史的脉络,即对研究近、现代中国尤其是沿海地区的社会变迁,也会有积极的意义。
ADVERTISEMENT

收入影印本的共二十九家,三百一十册,兹按书名、馆藏编号、作者、版本、册数及其内容提要各项,大体依照日记纪事时序予以介绍,必要时作相关考订,以便读者参考。

小东山草堂日记

【04500】清张泰青撰,永嘉黄氏敬乡楼钞本,一册。

封面朱笔题「小东山草堂日记,永嘉张泰青着」。又云:「借永嘉王氏所臧手钞本付写。」皆瑞安杨绍廉笔迹。敬乡楼抄藏之书,多经杨绍廉校订,此本亦然。

张泰青,一名延年,字孟平,一字金策,号秋帆,温州永嘉场(今属温州市龙湾区)人。清嘉庆九年(1804)举人,道光初年官淮安府通判、丰北厅同知。日记共四年,分别为道光二年(1822)正月至十二月、三年正月至十一月、七年五月至十二月、八年正月至十月。钞本序次舛错,首七年,次八年,次二年,次三年,而于八年与二年之间又夹入七年闰五月若干条。疑日记稿本原有多册,而缺损颇多,钞本合并移录,未尝细考其年份,故颠倒若是。日记为作者官淮安时所作,内容亦多记官署事务,如跑差求缺、赈饥救荒、署理河工等。其交往所及,上则河帅苏抚,下则同僚幕友、乡人馆客,于时人事迹,有足资考证者。
ADVERTISEMENT

过来语

【善本00221】清赵钧撰,稿本,二十册。

赵钧(1786―1866),字定斋,别号石渠,瑞安人。道光朝诸生,以教授生徒为业。生前着有《谭后录》《衣绿庄诗文集》《颐志集》《补拙录》《定庵尺牍》《过来语》等,今仅存《过来语》《谭后录》。

《过来语》是赵钧写于十九世纪前、中期的日记。全书原有七十多册,今残存二十册。起道光六年(1826),迄同治四年(1865)。内容涉及时事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对于乡邑间的遗闻轶事与乡贤的零墨格言,分门别类,广征博记,尤为翔实。

赵钧活了八十岁,阅历丰富。他后半生所经历的道光、咸丰、同治三朝,正值中国社会变化空前剧烈的时期,太平天国运动和西方列强的冲击,使封建中国开始了艰难而痛苦的蜕变。这一时期,温州发生了诸如乐清红巾军、平阳金钱会这样的社会动乱。《过来语》以作者的生活经历为基础,以一个乡村知识分子的立场记录了本乡本土的历史事件,进而折射出中国近代沿海地区社会风貌的变迁。由于《过来语》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温州学者周梦江先生曾选辑部分材料,加以整理,发表于《近代史资料》(中华书局)1979年第四期。
ADVERTISEMENT

按,1938年瑞安张慕骞节录成《过来语钞》一册。

拙宜日记

【04499】清黄燮清撰,蓝格稿本,残本,一册。

封面题「拙宜日记」,又有题识云:「己未,咸丰八年。民国八年第二己未冬月购于杭之文德桥畔,委羽山农谨识。」己未为咸丰九年(1859),识云咸丰八年,误。此书殆为委羽山农购藏。按,浙江黄岩县城南门外有委羽山,委羽山农当为黄岩人,其名字事迹俱无考。

卷端题「己未北行纪事第二册」,下钤「拙宜」朱文私印。据作者原题,书名当作「己未北行纪事」。今馆藏目录据封面题签著录,实为委羽山农所拟。

馆藏目录原注为宋维藩撰,不知何据。按,宋维藩,字瑞屏,浙江建德人,曾与试康熙十八年(1679)年博学宏词科(见清秦瀛《己未词科录》卷七,影印清嘉庆刻本,《续修四库全书》,第537册第215页),与日记时代相去甚远。根据对日记内容的分析,作者为浙江嘉兴海盐人,并有功名。今考黄燮清(1805―1864),初名宪清,字韵珊,海盐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为清后期著名戏曲家,传奇作品有《帝女花》《桃溪雪》《茂陵弦》《凌波影》《脊令原》《鸳鸯镜》《居官鉴》等,合称《倚晴楼七种曲》。黄氏在海盐县城南门有别墅拙宜园(参见光绪《海盐县志》卷一六《黄燮清传》),与卷端所钤「拙宜」私印正合。综合以上几点,可以断定黄燮清即日记作者。

日记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起咸丰九年四月,迄同年六月,黄燮清由京师返嘉兴;第二部分起咸丰九年十一月,迄十年八月,黄燮清由嘉兴至京师,复返嘉兴。道光末年,黄燮清曾为其友人、江西吉南赣宁分巡道李本仁的幕宾,后一度至京谋职。日记记录黄氏在京的活动,涉及各种人际关系及生活细节,诸如与友人的诗文唱酬、与家人的书信往来、谒见官员、逛琉璃厂、听戏、购买各种生活用品及馈赠礼品(如朝珠)等等。由于时当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日记》的末尾还记述了太平军攻占嘉兴,作者挈家避难的情况。

钱虏爰书

【13894】清黄体芳撰,钞本,一册。

黄体芳(1832-1899年),字漱兰,号憨山,浙江瑞安人。同治二年(1863年)进士,与兄黄体立、子黄绍箕、侄黄绍第、侄孙黄曾铭一门五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支持康有为变法,频上书言时政得失。光绪八年(1882)授兵部左侍郎。九年任江苏学政时,创建南菁书院。十一年弹劾李鸿章治兵无效,左迁通政司。着有《漱兰诗葺》,现已收入俞天舒编《黄体芳集》。金钱会举事之前,他在家乡瑞安,协助奉旨回籍办团的翰林院侍读学士孙锵鸣,组织白布会(安胜义团)与之对抗。《钱虏爰书》从咸丰十一年六月二十六日(1861年8月2日),至同治元年正月初一(1862年1月30日),逐日记载起事前后六个月的情况,特别对金钱会围攻县城郡城的经过,镇道府县官与绅士如何应对,台(州)勇、广(东)勇、闽勇等地援军的情况,记述得十分具体。钞本有残缺。1958年聂崇岐依据北京大学1952年购得的另一钞本,整理收入《金钱会资料》。2002年温州师院马允伦先生根据以上两个本子互校,编入《太平天国时期温州史料汇编》。

濒江战守日记

【04016】清林梦楠撰,俞煦(生生)手抄本,一册。

濒江战守日记起自同治元年四月十二日(1862年5月10日)太平军大败清军张启煊部于桐岭,进而围攻瑞安,至五月廿二日(同年6月18日),金钱会余部在瑞安马屿最后失败。逐日记事的三十九天之中,五月初十、十一、十三、十五、十七至十九日等七天未记。

林梦楠,字星樵,瑞安人,咸丰己未(1859年)举人。金钱会起事失败之后,作者奉孙锵鸣之命,在飞云江中游南岸整顿团练组织,被推为团总,与记名道员张启煊密切配合,濒江而守,顽强抵抗太平军与金钱会余部,「以迄于大捷」。辖区包括瑞安三十六都、四十三都和四十五都的垲头、下涂两村,人口较为集中的马屿和他的家乡浦西均在辖区之内。卷首有同治壬戌七月望日(1862年8月10日)的自记,说明日记脱稿后相隔一个多月定稿。现存钞本多种,分藏于温州图书馆、博物馆。马允伦先生以温博钞本为底本,与温图藏本互校,整理后收入《太平天国时期温州史料汇编》(温州文献丛书第一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年11月版)。

孙衣言三种(止庵日记 丙子瞻天日记 出都日记)

【善本000230】止庵日记,清孙衣言撰,稿本,一册。

此册在孙延钊赠书特藏内,尚未编号。

孙衣言(1815―1894),字劭闻,号琴西,晚号逊庵,瑞安人。道光三十年(1850)进士,授翰林编修,升侍讲。咸丰八年(1858)出知安庆府,次年辞职归里。同治元年(1862),曾国藩任两江总督,督办江南军务,召琴西赴皖,权庐凤颍道。后历官江宁布政使,以太仆寺卿内召,称病致仕。

日记起于同治元年七月二十四日,所记即孙衣言应两江总督曾国藩之召赴皖之行程。衣言与弟锵鸣同舟赴闽,复同由闽之赣。其同治元年闰八月之前日记,与乃弟锵鸣《回京日记》可互相参看。元年九月后至二年正月前,《回京日记》缺而未载,琴西日记则大体完整。二年正月初九,锵鸣离赣北上,琴西尚留南昌,至二十八日始动身赴皖,二月初五抵安庆。此下记至同年十二月三十日,皆在曾国藩幕府事。

孙延钊(孙衣言之孙)编《孙逊学公年谱》十卷,以该日记附载同治元年七月孙衣言行事下,题为《旅行日记》。徐和雍、周立人整理《孙衣言孙诒让父子年谱》(列入温州文献丛书第一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7月版),将日记改入附录,并易名为《赴皖日记》。然徐、周所整理之日记仅据《孙逊学公年谱》为底本,其间偶有异文缺字,皆未与此稿本互校。

另孙衣言有《丙子瞻天日记》《出都日记》,与孙锵鸣日记合订一册(参见下一条)。其中,《丙子瞻天日记》,起光绪二年正月十一日(1876年2月5日)),终二月廿五日(1876年3月20日)。光绪元年八月,孙衣言由署理安徽布政使升授湖北布政使,以本年正月携子诒让入都觐见。正月十一日自皖起程,二月廿一日抵京,廿四日进宫觐见,着此日记以纪其事。《出都日记》,起光绪二年三月初九日,终四月初六日。记觐见结束后,陛辞及出都经过。以上两种,孙延钊《孙逊学公年谱》分别附载光绪二年正月、三月孙衣言行事下。徐和雍、周立人整理《孙衣言孙诒让父子年谱》,则改入附录。

孙锵鸣三种(同治壬戌回京日记 丙戌沪游日记 丁亥江沪游记)

【善本00228】同治壬戌回京日记,清孙锵鸣撰,稿本,一册。

孙锵鸣(1817―1901),字韶甫,号蕖田,晚号止庵,瑞安人。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进士,授翰林编修。咸丰初年,自广西学政任满归省,奉命在乡会办团练。十一年(1861),平阳金钱会起事,锵鸣率团练协同官军进行镇压。同治元年(1862),升侍读学士。

日记所记即孙锵鸣升侍读学士后应诏赴都之行程。作者同治元年七月二十四日起程,日记亦始于是日,云:「温州事平,予以团练事竣,将还朝;家兄琴西以曾涤生揆帅召赴皖军。适海坛镇总兵吴春波镇军鸿源师舡回闽,约为航海之行。遂留季弟夫妇于家,侍两大人,而予与琴兄各挈眷属以行。」孙氏兄弟搭乘海坛镇总兵吴鸿源的兵船,由海道至福州,在福州逗留至闰八月底。日记第一部分即止于同治元年闰八月廿四日。

日记第二部分起于同治二年正月一日,时孙锵鸣在南昌。按,孙锵鸣自上年闰八月底即由福州起程赴南昌,至是在南昌已盘桓数月之久。孙氏道光二十七年为会试同考官,所取士有李鸿章、沈葆桢等。时沈葆桢为江西巡抚,以门师弟子之谊,故款留特至。二年正月初九,锵鸣始离南昌,以下叙至三月廿三日至涿州而止。

孙锵鸣著作生前未结集,胡珠生编为《孙锵鸣集》(列入温州文献丛书第一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8月版),将《回京日记》列为卷十七。其整理标点,所据即此稿本。

另【善本00226】止庵日记,清孙锵鸣撰,红格钞本.一册。按,此本卷端题曰「止庵日记」,实即上述《同治壬戌回京日记》之钞本。稿本为行草书,且多有涂改,此钞本则为正书誊写,然不知抄者为谁。

【善本00230】红格抄本,一册,馆藏善本目录著录为「孙衣言日记四卷」,误。实则所收《丙子瞻天日记》《出都日记》《丙戌沪游日记》《丁亥江沪游记》,前两种为孙衣言所撰,后两种为孙锵鸣所撰,抄合为一册而已。改题「孙衣言孙锵鸣日记四种」,方符其实。

孙锵鸣晚年受沈葆桢、李鸿章之聘,主讲苏州正谊,南京钟山、惜阴及上海龙门、求志各书院。光绪十二年四月,锵鸣由瑞安抵上海,主讲龙门书院,兼阅求志、钟山书院课卷。至八月,携长子诒桢等回乡应考。《丙戌沪游日记》,起光绪十二年四月十三日,终八月廿三日,所记多为在龙门书院读书、课士、阅卷等事。两江总督曾国荃曾托张绍棠(又堂)敦聘锵鸣主讲钟山书院,故锵鸣七月间又有金陵之行。

《丁亥江沪游记》,起光绪十三年三月廿六日,终八月廿七日。锵鸣上年八月返乡,至本年三月廿八日,始自温州起程返沪。四月初一抵沪,仍主龙门书院。至廿八日,离沪赴宁,应江督曾国荃钟山书院之聘。此后日记所载,皆在钟山书院事,其间并兼阅龙门、求志、惜阴书院课卷。至八月十七日始由宁返沪,重主龙门。以上日记两种,胡珠生编《孙锵鸣集》皆失收,近年瑞安内刊《玉海文化研究》曾予以刊布。

微波榭日记

【善本00223】清周文郁撰,稿本,一册。

日记封面题「微波榭日记」,旁署「弢甫为少庵题,癸酉春季」。癸酉为同治十二年(1873),弢甫即王彦威(见后)。日记前空一叶,自右至左依次钤「留楳榭」、「王郎」、「肖庵」、「周郎」、「少葊」朱白文印章五枚。

馆藏目录定日记著者为周少庵。按日记十一月初二日曰:「余以室庐湫隘,不足以奉高年,故于旧庐之北筑室五楹,以图将母。乞王子常为拟堂名,并为之跋,代徐师也。」其后复录王子常跋文云:「周生少庵筑室五楹于旧庐之北,将奉其母夫人以居,属余为之题。……少庵之尊人壮勇公镇甬上时,与先大夫交莫逆。」检光绪《黄岩县志》卷一八「宦业周士法传」载:士法,字矩庵,黄岩山亭街人,袭职云骑尉,官定海镇总兵。咸丰六年(1856)卒于军,赐祭葬,加提督衔,谥壮勇。子文郁,庠生。据此,可断定少庵即文郁,为黄岩生员。

日记起同治十二年(馆藏书签误植为十一年)元月初一,迄同年十一月初九,所记多为日常居家之事及与师友之交往、城乡之琐闻。本年作者赴浙江乡试,日记自七月中至九月初,则为就试杭州及往还途中所作。

项申甫日记

【04487】清项崧撰.稿本,二册。

项崧(1859―1909),一名芳兰,字申甫,瑞安人。清光绪二十年(1894)进士,官户部主事,以候补知府分发江西。与其兄项湘藻创办瑞安方言馆、通济轮船公司。光绪三十二年,瑞安县中学堂成立,任副总理。孙诒让逝世,被举为浙江教育会会长。着有《午堤集》一卷,亦存温州市图书馆。

日记第一册自七月至九月,原登记作光绪丙申(二十二年)。陈瑞赞考其中九月初六日转引报纸所记时事曰:「早起,沪报至,述长崎岛事,迟延不办,可见中国之因循。」按,光绪十二年八月,清北洋水师「定远」、「镇远」、「济远」、「威远」等舰赴日本长崎港维修,水师士兵上岸嫖妓,与日本警察发生冲突,史称长崎事件。日记所谓长崎岛事,即指此,因而断定此册日记作于光绪十二年(1886)。另一册起光绪二十二年丙申九月十五日,迄二十三年丁酉。

日记所载皆为项氏家居时事,或读书课子,或录载报端时事,时有评论,亦多感慨世变,而对西方政治、学术,尤所关心。在丙申九月的日记中,记载项氏与黄绍第合请洋人施静山为瑞安方言馆教习及地方社会对此举的反应,堪称温州早期地方教育的真实史料。另外,日记对于地方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也有生动的反映,如光绪十二年平阳童生的罢考案、花会赌博及会首被逮后站笼示众等,叙述皆相当详细。

出差崇阳日记

【04488】清张志煐撰,红格稿本,一册。

封面题「出差崇阳日记」,下注小字「光绪十二年丙戌七月十一日」(1886年8月10日),系作者笔迹。

张志煐,一作志瑛,字小孟,永嘉县城(今温州市鹿城区)人。清末诸生。家有祖传如园,为地方名胜。张氏光绪年间作吏湖北。日记所载为光绪十二年七月赴湖北崇阳提取犯人的经过,十一日自武昌动身,二十五日回省销差。又续至八、九两月,所记大抵皆办差之事。九月间,作者接办孝感厘务。其后又有同年十月至十二月,光绪十三年正、二、七月各若干条,光绪十五年正月至五月、八月若干条,或出巡,或晋省,皆在孝感厘务局中所记。

按,另有光绪三十年正月至九月一册,稿本藏温州博物馆。谢作拳标点整理,以《张志瑛甲辰日记》为题,连载于《温州文物》第八至第十辑(浙江古籍出版社2013年至2014年版)。

厚庄日记

【善本00241】刘绍宽撰,稿本,四十册。

刘绍宽(1867―1942),字次饶,号厚庄,平阳白沙(今属苍南)人。早年受业于平阳训导吴承志及瑞安孙诒让之门,选光绪二十三年(1897)拔贡。曾赴日本考察教育,归国后,任温州府中学堂监督。民国成立,先后任平阳县教育会长,永嘉、乐清两县教育科长,省立十中(即原温州府中学堂)校长,《平阳县志》副纂,温州籀园图书馆馆长,浙江省第三特区(永嘉区)征辑乡先哲遗着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对于近世温州文化教育事业贡献颇巨。着有《厚庄诗文钞》《厚庄诗文续集》《东瀛观学记》等。

《厚庄日记》起光绪十四年,迄民国三十一年(即刘氏逝世之年)。晚年部分日记因作者患有目疾,乃请人代为缮写。刘氏记日记有自订的一套体例:「一天时,二言动,三交际,四时务,五经书(分德、智、体),六物理,七论著。」(见《厚庄日记》光绪二十四年八月二十三日条)由此亦可看出日记所涉及内容之广泛,不独于刘氏的生平行事有所考见,即于地方史实、时代变迁,亦有真切之反映。

全稿合计一百五十万言,苍南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曾从中摘编十五万字,收入苍南文史资料第十六辑《刘绍宽专辑》,2001年印行,以应社会之需。现已由平阳县地方志办公室整理完成,点校本纳入中国近代人物日记丛书,同时交中华书局出版。

杜隐园日记

【04506】张棡撰,稿本,一百○五册。

张棡(1860―1942),字震轩,号真侠,晚署真叟,瑞安人。清生员,曾受孙衣言聘为孙氏诒善祠塾主讲,又受孙诒让聘为瑞安中学堂教员。后复执教温州府中学堂、浙江省立第十师范学校、省立第十中学、瓯海公学等。另着有《杜隐园诗存》《杜隐园文存》等。

《杜隐园日记》起光绪十四年(1888),迄民国三十一年(1942),其中缺记数年,实有四十八年。所记多为永嘉、瑞安两县之事,但自清末至民国温州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基本上都能在日记中得到反映。其中清代十三册,民国时期八十九册,另有日记目录节要三册。基于《杜隐园日记》的史料价值,温州俞雄从全书约280万字篇幅中选编50万字,改题为《张棡日记》,列入温州文献丛书第一辑,2003年6月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另外,日记也是该时期温州地区社会生活和民俗的实录,如其中关于乡村戏剧演出的材料,温州学者沈不沉辑为《杜隐园观剧记》(香港出版社2005年7月)作为张震轩选集之二印行。

秋灯课诗之屋日记

【善本00222】清王彦威撰,稿本,一册。

封面题「秋灯课诗之屋日记」,篆字。旁注云:「光绪己丑冬十月朔起,十一月杪止。乙未夏午月,啸盦叚观并为题端。」己丑为光绪十五年(1889),乙未为二十一年,啸盦疑即夏仁虎。日记用红格笺纸,鱼尾下印有「藜盦日钞」四红字。

王彦威(1842―1904),字弢甫,号藜庵,浙江黄岩(今台州市黄岩区)人。同治九年(1870)举人,由工部主事历迁太常少卿。所著有《西巡大事记》《清朝掌故》《清朝大典》《枢垣笔记》《史汉校勘记》《秋灯课诗屋图记》《黎盦丛稿》等,尤以《清季外交史料》(与其子王亮合编)二百十八卷最称巨制。

光绪十五年,王彦威官军机章京。日记虽首尾仅两月(十一月截止于二十三日),然而内容却十分丰富,所记除日常官私行事与师友交游之外,凡读书考据、往来信札及所作之诗词文赋,皆按日系之。日记之前,又有「藜盦随笔」两则。

蠡佣日记

【善本00240】符璋撰,稿本,二十八册。

符璋(1853―1929),字聘之,一字笑拈,号蜕盦、后江东生,江西宜黄人。父兆纶,清咸丰间为福建福清知县,符璋即出生于福清。父卒,有胞叔在福建为官,符璋以纳赀例须回避,举家徙居温州。光绪间为海门镇署参军,司台防统领军书二十余年,补处州府经历。后得保举,以知县原省补用,署松阳、瑞安二县。辛亥革命后,任瑞安民事长,瓯海关署、瓯海道署咨议、顾问,《平阳县志》总纂。

日记起清光绪十九年(1893),迄民国十八年(1929),稿本于1947年由家属符石青捐赠温州籀园图书馆收藏。日记各册封面题名不断改动,依次为:(一)《梦痕录》一册,光绪十九年。(二)《行程历》(题下注「即粱梦留痕录」)一册,光绪二十年。(三)《娲天日录》一册,光绪三十年。(四)《知昨非斋乙巳年行程历》一册,光绪三十一年正月至八月。(五)《知昨非斋日札》两册:第一册起光绪三十一年八月,迄三十二年二月;第二册起三十二年十一月,迄三十三年六月。(六)《东行日札》一册,光绪三十四年十一月至十二月。(七)《东游日札》一册,宣统元年正月至闰二月。(八)《暖姝室日札》五册,起宣统元年三月,迄三年七月。(九)《种瓜庐日札》一册,民国元年七月至十二月。(十)《蜕庵日札》两册,起民国二年八月至三年十月。(十一)《黄奶室日札》五册,起民国三年十二月,迄九年十二月。(十二)《抚彗旍室日札》一册,民国十一年八月至十二年二月。(十三)《蠡佣日札》三册,起民国十二年正月,迄十三年十二月。(十四)《翳彗旍斋日札》两册,起民国十五年正月,迄十六年十二月。(十五)《翳彗旍室日札》一册,民国十七年。

除此之外,(十六)《翳彗主人旍室日札》,为第二十九册,起己巳正月初一,迄同年九月初六日(即民国十八年二月十日至十月八日)。此册现藏于温州博物馆。另有《蠡佣日记摘存》稿本一册,为符璋手迹,藏瑞安玉海楼。据此温大图书馆陈光熙点校本,即以《蠡佣日记》为符璋日记总题名。

按,《温州文史资料》第二十辑曾收入卢礼阳整理的《符璋1927年正月日记》(2006年印行)。

往西邮日记

【善本00225】清洪氏撰,稿本,三册。

作者洪姓,名字无考,江苏人,在浙中为吏,充解饷官赴新疆。日记记其解饷往返之过程,凡沿途之景物风俗、道里远近,及谒见过境地方官员,办理关防手续,皆有较详细之叙述。

第一册起光绪十九年(1893)五月初由杭州起程,迄于同年九月至甘肃,前后俱有缺页。第二册起十九年十月初一,至二十年四月初七,由甘肃兰州起行至新疆,复由新疆回至兰州。第三册起二十年四月初八,迄十月初六。洪氏自新疆差回,患病,留兰州将近一月,至二十年五月初始由兰州起行返浙。

颇宜茨室日记

【善本00224】清林骏撰,稿本,九册。

林骏(1863-1909),原名宝熙,字籋云,号小竹,瑞安人。廪膳生,曾为同邑孙锵鸣家塾教师。林骏之妹为张棡继室,两人生平相近,交谊亦笃。林氏日记起光绪二十三年(1897),迄光绪三十五年,虽不及张棡《杜隐园日记》之卷帙浩繁,在内容上却多有相似,尤其是对于清末瑞安乡村生活的记录,两者皆极为详实。其中关于科举兴废的记叙引起学界的关注,《近代史研究》2013年第四期刊发复旦大学博士生徐佳贵的文章《废科举兴学堂与晚清地方士子——以林骏颇宜茨室日记为例的考察》,即为一例。

东津榷舍日记 寄鹤巢日记

【善本01065】东津榷舍日记,清林向藜撰,稿本.一册。

林向藜(1857—1928),字若川,号鹤巢,瑞安人。光绪年间做过务农会瑞安支会帐务。曾祖培厚,嘉庆十三年(1808)进士,官湖北粮储道。祖栻。父用光,字若衣,同、光间曾任句容县丞、祁门知县。向藜为黄体芳三女婿、黄绍箕妹婿,其得东津关之缺,或出绍箕之力。

日记起光绪三十年(1904)三月,终三十一年三月。此一年中,徐氏主持湖北宜昌东津关厘务局局务。日记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关于厘务局局务运作细节的叙述,不失为研究该时期长江航运及商业的第一手材料。

【善本00237】寄鹤巢日记,林向藜撰,稿本,二十册。

日记起民国元年,迄民国十七年,中缺民国三、七、八、十四、十六诸年,其余亦有一年中缺至数月者。民国元年至二年四月,林氏居福建厦门。五月初返瑞安,此后至十七年皆乡居未出。十七年仅记五月份数日,文颇简略潦草,疑林氏即卒于是年。

百甓斋日记

【善001060】清郑良治撰,浙江省永嘉区乡着会钞本,三册。

郑良治(1866—1909),字雨农,号甓斋,乐清人。廪生。工于诗。少失怙,赖母鞠育。早年师事陈咏香、陈黻宸。光绪二十八年与吴熙周(郁哉)、陈锡麟(春波)、石蕴辉(聘南)、冯豹(地造)、倪邦彦(楚湄)等在乐清柳市创设高等小学堂,时人誉为「六君子」。作者曾捐田百亩。

原稿本二十册,由其从子孟平收藏,久而仅存第三、四、五册,起自甲辰八月十七日(一九○四年九月十七日),终于乙巳四月廿二日(一九○五年五月二十五日),共计两百三十一日,约六万两千言。乃永嘉区征辑乡先哲遗着委员会委员高谊民国二十五年(丙子)委人所抄。

作者日记起自甲辰六月,后来谈及体会,称:「余自六月至今无一日间,余性素不耐久,此亦是有恒之一端也,自愧亦自喜。」卷首有高谊丙子四月叙,略称:「日记所录多系修身治世之务,与夫友朋互相砥砺之语,虽至里俗酒食之酬酢、戚属往来之礼仪者,皆有定程,常与人谈古今成败得失,一语中肯,辄相倾倒,否或持独见,不以让人,或有所作哀诔诗歌,必以示知同好」。其中兴学育才,调处纠纷,作者与同人忍辱负重,所记最为感人。此外,关于传教士苏慧莲来访,孙诒让、陈黻宸的事迹,冯地造与嘉兴温台处会馆的交往等,也可为治史者提供有益的线索。与众不同的是,日期系于每条日记之尾。

浣垞日记

【04507】张组成撰,稿本,五十四册。

张组成(一八八七—?),号孟浪山人,晚号浣垞老人,瑞安人,张棡从侄,林向藜外甥。日记最早的一册为光绪三十年(一九○四)所记,最后一本止于一九五一年二月十四日,其间缺若干年,一年之中亦多有缺月。日记所用稿纸,无统一规格,蠹蚀严重,加之用行草书写,辨识极为困难。不同时期的日记,名称也有变换,所署有「洲城居士日记」「蠡隐日记」「扃心园日记」「啸隐日记」「浣隐日记」「浣垞月载」「浣垞日录」「浣垞逐日大事志」等。另外有数册则直接题为「日用总清」或「家用暂登」,记录日常收支,相当于张氏的家庭帐册。

第一册所记缺年份,从二月二十日条称「天晴,本日为清明节」查考,符合此条者晚清只有光绪三十年;下文六月初八借阅《新民》四十四五册,六月十九日借阅《浙江潮》二册读至「吴三桂复父书」,前者即《新民丛报》四十四四十五合刊,一九○三年冬出,后者「吴三桂复书」刊于第九期,一九○三年十一月出,均为上一年出版的期刊,从日本流传到温州,路上走了几个月时间,也可以佐证。故判定为光绪三十年。

鉴于蠹蚀严重,目前选出十二册破损不太严重,尚能大体阅读的日记予以影印。这部分起自光绪三十年二月十二日,止于一九五一年二月十四日,内容关涉订阅《国粹学报》、致函郭筱梅讨论办学意见、谒见瓯海道尹张宗祥、红十三军首领胡公冕(日记记作勉)的活动、第三特区(温州)书画展览会等,从一个侧面展示了近代温州的社会面相。

辛亥光复日记 话劫录

【04035】黄梅生撰,稿本,两册。

黄梅生(1872—1945),名光,字梅僧,一字梅生,以字行。平阳人。辛亥革命前夕,被推选为城厢议会议长。1911年11月6日接到省城光复电报后,发函召集全县八区绅民代表议事。其时平阳情况复杂,宋存法(仲明)尤其野心勃勃,企图利用光复之机夺取权力,因而多方掣肘,制造事端。作者不得不忍辱负重,周旋其间。从宣统三年九月十七日(1911年11月7日)到十一月初四(12月23日)四十七天中,以「光复残恨」为题,逐日详加记载。并且针对宋存法的无端指责,在「记废印事」(十一月十六日)和「驳某书」(即质问城绅书)中,逐条予以驳斥。

军阀混战时期,平阳一共经历过三次兵灾。作为平阳著名士绅,每次乱兵过境,作者与绅士们无不小心接待,奔走筹款,以尽力减轻地方损失。第一次是民国十三年的齐卢之战。浙江督军卢永祥(皖系)部分浙军分驻温属各县。这场战争虽远离平阳,却给平阳人民带来一场灾难。派驻平阳的浙军,任务是防备福建孙传芳的闽军。浙军军纪败坏,团长徐挺然趾高气扬目空一切。浙军受到「慰劳」后,开赴冬瓜山。其时闽军已越过分水关而来。他们派兵占领泰顺,主力则向平阳灵溪、萧家渡开拔。县议会副议长汤容夫私奔萧家渡,为闽军绘制地图,出谋划策。闽军司令彭德铨所部与从泰顺方向开来的闽军,一齐向冬瓜山包剿。浙军手足无措,溃散一空。溃兵涌入平阳,大肆洗劫。从民国十三年旧历八月初五(1924年9月3日)至九月廿二(10月20日),作者在《甲子兵事日记》中,逐日作了记载(后文另有三条附记)。

第二次是民国十五年军阀周荫人部对平阳的骚扰。1924年孙传芳利用齐卢之战,乘势取得浙江地盘,次年自封苏浙皖闽赣五省联军司令。至1926年秋,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孙传芳后院起火。福建周荫人部,原盘踞南平一带。12月初在福建民军卢兴邦部进攻下,站不住脚,经过闽东北,从福鼎越分水关进入平阳,向北逃窜。这批七千多人的溃兵,在平阳到处拉夫、抢劫、索款。从民国十五年十一月十一日(1926年12月15日)至十二月廿一(1927年1月24日),《丙寅兵事日记》逐日作了记载。

第三次,民国十六年国民革命军十七路军曹万顺部营长丁振华,在闽东拉起两百多人的队伍,脱离部队,擅自行动。后闯入平阳城关,包围省防军驻地,收缴全部武器。丁称兵作乱,前后达两月之久。省方束手无策,只派省防军一个营前往平阳「收编」。双方剑拔弩张,一时人心惶惶,城关百姓纷纷下乡避难。丁军打败省防军,平阳城关成了丁家的天下。后来,省派团长甘清池率军抵平,追剿至泰顺,丁势穷力尽,在福鼎接受收编。民国十六年三月十八日(1927年4月19日)到五月二十九日(6月28日)的日记,以此题名《丁东记》。

《甲子兵事日记》《丙寅兵事日记》《丁东记》后来合编为《话劫录》。它与《辛亥光复日记》是记录辛亥革命和军阀混战时期平阳实况的第一手文字资料。合计七万余字,史料价值甚高。《辛亥光复日记》浮签注明:陈仲雅君已抄送大部分寄省文史馆。《辛亥光复日记》《话劫录》稿本原由作者家属保藏,新中国成立后主动献交平阳图书馆,后归温州图书馆收藏,马允伦先生据藏本整理录出,编入《黄光集》(温州文献丛书第三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8月版)。

日记簿

【14152】厉圣溢撰,稿本,一册。

起自一月十五日,终于三月三十一日,未标年份。题名下方注有「第十连见习军官厉圣溢」字样,经查保定陆军军校资料,厉圣溢(1894—1951),字圣海,永嘉(今温州市鹿城区)人。保定军校步科三期四连学员,当时登记的通讯处为温州东门内厉干丰米行。后曾任陆军十一师参谋长。查步科三期民国三年(一九一四年)八月开学,两年之后毕业。日记内二月一日为星期,似可断定日记年份即在民国三年(下一个年份,二月一日也属星期,在民国九年,但毕业之后四年还在见习,可能性不高)。日记结尾有批语,出自中校团附李家鼐之手,认为作者学术上尚肯研究,再能言行一致,则将来进步正未可量,惟字迹潦草,殊欠慎重,宜力改为是。

按,李家鼐(1889—1960)山东济宁人,1936年晋升中将,曾任西安行营参谋长、军事参议院咨议等职。首叶开有日记条项,某月某日天候,下分四项,对于学术上之心得,对于内务上之心得,勤务之记载,感触。两个半月日记即按此四项依次记录,对于了解民国早期基层军营生活不无帮助。

永行八日记

【10391】民国戴炳聪撰,清稿本,一册。另有一册,疑为底稿。

戴炳聪(1877—1943),字守雅,别署璞庐主人,瑞安人。光绪贡生。民国二年七月,浙江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法律科毕业。次年起历任山西永和县公署政务科科长,浙江省第一师司令部军法处军法员,鄞县地方审判厅书记官,淳安、诸暨、桐乡、武义、松阳、仙居等县承审员。着有《璞庐诗草》等,辑《璞庐藏书书目》《戴氏先德联选》等。此稿所记即为作者与陆百斋、薛肖梅、王朴卿、张体仁一行乘骡马车离开山西省城,前往永和县公署赴任途中的见闻,起自一九一四年十一月八日,终于同年十一月十五日,经过太原、交城、文水、汾阳、孝义、隰县等地,沿途所见,风土人情,历历如绘。「自省城至永和,计程五百六十里,前二百尚属平原,不甚视为畏途,后三百六十里,则日在万山丛中,崎岖险阻,艰苦备尝,真令人兴行路难之歌矣。」「昔人叹蜀道难,今晋道又何不然耶?」

万万庵日记

【未编号】郑剑西撰,稿本,九册。

郑剑西(1901—1958),字闳达,瑞安城关镇人,毕业于瑞安中学。曾任瑞安中小学教员,后客居北京,以翰墨往来文坛梨园之间。三十年代,先后任上海招商局文牍、河南省政府秘书处秘书。抗战时返里。一九四九年之后任上海市人民京剧团编剧。对琴棋书画及古典文学均有较深造诣。着有《二黄寻声谱》《二黄寻声谱续集》《万万庵诗存》,及多部京剧剧本。另有《万万庵随笔》《万万庵日记》等未刊稿,系郑剑西学生许思言先生遗赠,亦存温图(捐赠藏书专柜)。

日记共九册,其中缺记较多,实计仅有八年。包括《撞钟录》一册,为民国四年八月至十月在瑞安中学就读时记;《闻玅香室日记》三册,为民国十八年、十九年两年在上海、开封作;《万万庵日记》五册,为民国二十二年九月至二十三年七月、二十六年二月至二十九年二月在河南开封、镇平等地作。所记多为日常生活、师友交往、时事闻见,尤其对书画金石、诗词歌赋、音乐戏曲等方面的记述颇详。其中作为「迎梅专使」前往上海迎接梅兰芳一行到开封演出,及在沪参谒黄金荣、杜月笙的记载,尤为珍贵。另日记中留存郑氏手稿两份,题为「郑剑西历史留底」和「我的自传」,概述其生平履历,亦颇为难得。

叔涵戊午庚申日记

【善本00236】李芑撰,稿本,二册。

李芑(1876―1927),原名式夔,字叔諴,一作叔涵,瑞安人。清廪贡生,通医理。辛亥革命后,当选浙江省第一届省议会议员。期满,归任瑞安县视学。1927年,同里姚琮任南京警备第一师师长,招之入幕,未半年而返,病卒于家。

日记第一册封面题「庚申日记上册」,实则为民国七年戊午(1918)元月初一至七月十一日日记;第二册题「庚申下册,九月叔涵备」,起民国九年庚申九月初一,迄该年十二月底。日记用专制稿纸,绿格,分「日期」、「气候」、「收信」、「发信」、记事」五栏,一面记一日之事。天头间或记录帐款出入。

平阳刘绍宽《李叔諴君行状》曰:「君在乡既以孝友着,性尤慈祥恺恻,遇人急难,极力周恤。公益巨举,至撙节衣食,出赀任之不少惜。贫苦求医,必亲往视,未尝以寒暑辞。自省之勤,每日必记其行事,历二十年无间,虽弥留病榻,不自废。」(《厚庄诗文续集》文集卷五)今观其日记,颇可证《行状》所称述之言为不虚。然李氏二十年之日记,今仅存此二册,吉光片羽,弥足珍贵。

疚庼日记

【善本00239】刘祝群撰,稿本,二十二册。

刘祝群(1877―1951),名耀东,号疚庼居士,别署启后亭长。青田九都南田(今温州市文成县南田镇)人。清廪生。光绪二十八年(1902),东渡日本,入东京私立法政大学速成科,与胡汉民、汪兆铭、陈汉第等同学。毕业回国,受聘为温州府中学堂讲习、金华府中学堂总讲习。宣统元年(1909),当选浙江省咨议局议员,后补为资政院议员。民国初年,任松阳、鄞县知事,后调江苏镇江海关道。民国八年(1919)辞职归里,致力于乡邦文献的整理,先后纂成《刘文成公年谱》《南田山志》《石门题咏录》等,而尤以校刊《括苍丛书》第一、二集,为功最巨。

所存日记起民国八年十二月十日,迄一九五○年底。撮要而记,而作者所著之诗文,亦按日录入,第一至第二十册之卷首皆编有索引。日记稿纸为作者专门印制,其第一册自序云:「清光绪十七年辛卯,余年十五,与姊夫周君友三始置日记,讫于民国八年己未秋,凡二十有九稔,日记所事事,未尝有间也。惟纸本修广不齐,不能汇成巨帙。今于秦邮饬梓人刻版,用佳纸印为册子,供我日日记事,颇觉整齐焉。然玩愒居诸,去日已多,不知此后尚得几年,写成几册耳。中华民国八年己未十月望日,疚庼识于秦邮榷廨之陶庵。」可见刘氏对于日记之重视。

【善本00234】疚庼劫余日记,刘祝群撰,钞本,一册。

本册前二十叶为《疚庼随笔》,后为《劫余日记》。其封面识云:「丁亥盛夏,摘钞劫余日记六年:光绪卅一年己巳、卅二年丙午、卅三年丁未,宣统二年庚戌、三年辛亥,民国元年壬子。」丁亥为民国三十六年(1947)。日记前又有识语,曰:「余生平之日记,始于光绪十七年辛卯,迄民国八年己未之秋,凡二十九年,年为一册。纸本大小不齐,束置插架,视为废物。至二十四年乙亥腊月,赤匪奄至,掷付焚如,思之可惜。所幸自己未十月在秦邮制版后之《疚庼日记》未遭劫火。顷于书架后壁扫尘,得光绪己巳、丙午、丁未,又宣统庚戌、辛亥及民国元年壬子之日记共六册,为商务馆制之袖珍小本。盖遭劫之际,遗落于书架之后。而余于是时出走,至再明年丁丑夏始还山庐。倭乱复作,忧患余生,未暇检点及此。今获此六册,则余自辛卯至己未秋二十九年之日记,犹有劫余长物,不可谓非幸事也。因此小册不能与《疚庼日记》汇为一编,乃分年摘其可记者,移钞于此册,名之曰《劫余日记》。前尘如梦,不值一笑。珥笔孜孜,亦云迂矣。丁亥六月初三日记。」考民国二十四年乙亥,粟裕、刘英率领的红军挺进师曾在青田县西南一带活动,杀地主,分田粮。作者所谓「赤匪」,即指此。

朱庐日记

【善本00238】孙宣撰,稿本,十二册。

孙宣(1896—?),谱名延晸,字公达,号朱庐。瑞安人。孙锵鸣之孙,诒揆次子。1917年游京师,受聘北京大学,任校长室秘书兼《北京大学月刊》事务员,协助蔡元培整理《越缦堂日记》。又从王式通、马其昶学古文,曾在北京政府任过职。1919年秋入西北筹边使徐树铮幕,并随其出使库伦,册封哲布尊丹巴等,收复外蒙。1929年应张伯英之邀,出任黑龙江志稿编纂。因中东路事件而回到北平,继续编纂黑龙江志稿,兼任北大讲师。1933年初应王蕴章之邀,在上海正风文学院任教。1935年5月赴甘肃兰州,在省政府委员兼财政厅长朱镜宙手下任事。着有《朱庐文钞》《朱庐笔记》等。

日记共十二册:其中《晴翠馆日记》六册,为民国十九年庚午(1930)、二十年辛未(1931)两年在北京作。《宜楼日记》四册,为民国二十一年壬申(1932)、二十二年癸酉(1933)两年在北京、上海、瑞安作;其中癸酉仅一册,自当年六月迄八月。《凇滨横舍日记》一册,为民国二十二年癸酉(1933)在上海作,起当年正月,迄闰五月,时间在《宜楼日记》癸酉册之前。《甲戌日记》一册,为民国二十三年甲戌(1934)在瑞安作。

孙氏居京、沪时所作之日记,对于时事的记载颇为详细。其它如涉及平生交游以及居乡时有关的地方、宗族事务,亦皆记载翔实,各具价值。

【善本00233】徐又铮手评孙公达日记一卷,孙宣撰,稿本,一册。

徐树铮(1880―1925),字又铮,江苏萧县(今属安徽)人。光绪末年被保送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后回国任段祺瑞部第六镇军事参议及第一军总参谋、陆军部军学处处长等职。抵制袁世凯称帝,被免职。袁死后,任北京政府国务院秘书长。1917年,策动张勋赶走黎元洪,随后又讨平张勋,任陆军部次长。1919年,任西北筹边使兼西北边防军总司令,趁俄国发生「十月革命」,出兵外蒙古,迫使外蒙古于该年十一月正式上书民国政府,呈请取消自治,废除中、俄、蒙一切条约、协定。孙宣时为徐氏幕僚,随军外蒙,参与了这一历史事件。

日记卷端题:「谨将十一月二十四日、二十五日、二十六日三日日记缮呈钧览。」孙氏将日记抄出呈送徐树铮,徐氏阅后,亲笔批改。此三日日记,以二十四最为精彩。是日晚,徐树铮在同乐园设宴送库仑都护使陈毅回内地,并邀请外蒙古的王公剌麻参加。徐树铮与陈毅在宴会上皆登台致辞,日记对两人的演说辞择要作了记录,并评论陈毅的演说「气促语急,楚音不清晰」,颇有奚落之意。二十五日的日记基本上都是对陈毅人品才能的评论,二十六日的日记则因读《胡文忠遗集》而发表对胡林翼的评论。对于孙宣所记录的演说辞,徐树铮作了一些删改和补充;而在涉及对陈、胡的评论时,也发表了一些看法。

秦游日记

【13750】杨道亩撰,稿本,五册。

全稿起自民国二十五年九月二十八,止于二十九年十二月十五日,五册合计598天,其中二十五年至二十九年,所记依次为55、114、117、106、206天。每月选取多寡不一,多者二十五、二十六天,少者仅两三天,甚至不选。日记内透露作者家世与履历:杨道亩,浙江青田北山人。祖母享年九十三。清宣统三年在丽水读中学。民国十六年与郁振彧在新编第十五师同事。次年与余森文浙江警官学校同事。曾入政训班第三期。民国二十五年九月任陕西省第一区专员公署(榆林)第二科科长,二十九年二月改任省民政厅驻第十区(咸阳)视察员。离陕之后经历不详。疚庼日记民国三十九年七月廿八日提到杨道亩,可见杨并未赴台。

日记所记即为陕西工作四年又两个月的见闻,以及辞职南归故里的经过,举凡民政、风俗、特产、物价、谚语,作者时时留心,乃至游览古迹、访查碑刻、翻阅方志等,均有涉笔,尤其是抗战初期巡视县政、集中省城受训、躲避日机轰炸、成吉思汗陵迁往甘肃六盘山,以及边区与八路军的活动情形等,可供参考。民国三十六年五月平湖钱南扬序,略称:「三十二年夏,避地南田,得识杨子道亩;越二年,战事平,青田小住,复与道亩遇,出其《秦游日记》若干卷相示,云将付梓,属一言弁首。」抗战时期浙江省联立高级中学内迁南田办学,钱为国文教师。每册封面钤有「杨道亩印」朱文章一枚,表明当时节选誊清以备出版,实为介于稿本与钞本之间的清稿本。可惜最终未见刊行。

佚名日记

【13841】稿本,一册。

作者为中学女生,姓名未详。起自民国三十八年三月一日,终于四月一日,中间缺十四至十八日、廿三日、二十九至三十一日九天,合计二十三天。蓝格稿纸,半叶十行。批有三个红色「阅」字,很可能属课堂作业的一部分。从日记中看,她在级会中当选游艺组干事,表弟就学于温中,友人陈树莲在处州医院学看护;李老伯来访,说起一位友人三个儿子都入了共产党;三八节的感慨;等等。虽然一鳞半爪,写于温州解放前夕的这本日记,却留下了一位青年女性在动荡时代的所思所想,不无参考价值。

温州市图书馆

2013年12月25日

2014年1月13日修改,2016年7月12日看校样

温州市图书馆藏日记稿钞本丛刊

温州市图书馆 编

书号:978-7-101-11380-8

定价:26000.00元(全60册)

开本:大16开

装帧:精装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