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利玛窦明清中文文献资料汇释》首发,全面展现利玛窦来华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017年11月7日上午,由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利玛窦明清中文文献资料汇释》新书首发仪式在上海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举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副局长陈炳辉,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长高克勤,上海古籍出版社总编辑吕健,上海图书馆副馆长周德明出席首发揭幕仪式。本书作者汤开建教授及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所所长晏可佳,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周振鹤,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历史学院院长、教授陈恒,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徐卫翔,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教授陶飞亚,南京大学学衡跨学科研究院讲座教授宋黎明等专家与会并进行了学术交流。

澳门文化局、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图书馆领导及与会学者于会前合影

上海图书馆副馆长周德明致辞 
       会议首先由上海图书馆副馆长周德明致辞,周德明先生表示,非常高兴看到《利玛窦明清中文文献资料汇释》新书首发仪式在上海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举行。利玛窦和徐光启作为中意文化交流的一对标志性人物,长期以来备受关注。徐家汇是徐光启的安息之地,也是其后裔繁衍之处;徐家汇藏书楼则是由利玛窦的后继者们建立的一个图书馆,可以说是延续了这一段佳话的场所。徐家汇藏书楼收藏有利玛窦的著作,也有许多对利玛窦研究的作品,比如汾屠立、德礼贤、裴化行等人的作品。此次出版的《利玛窦明清中文文献资料汇释》,为这份书单又增添了有力的一笔。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副局长陈炳辉致辞

上海古籍出版社总编辑吕健致辞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副局长陈炳辉、上海古籍出版社总编辑吕健随后分别致辞。双方表示,利玛窦与徐光启这两位亦师亦友的挚交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此次在徐家汇藏书楼举办《利玛窦明清中文文献资料汇释》新书发布会,无疑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一直与上海古籍出版社保持紧密联系,此前曾合作编纂《郑观应档案名人手札——郑观应文献选集》,此次再度合作出版《利玛窦明清中文文献资料汇释》,对于双方在中西文化交流方面的进一步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期待未来促成更多相关历史文献史料整理出版,为中西文化交流事业作出贡献。

新书揭幕

《利玛窦明清中文文献资料汇释》书影

澳门大学历史系教授、本书作者汤开建发言

        本书作者汤开建教授在会上指出:关于利玛窦的研究,若从1615年金尼阁根据《利玛窦日记》编纂《基督教远征中国史》算起,迄今已逾400年。在汾屠立、德礼贤、裴化行、邓恩、平川佑弘、塞比斯、史景迁、朱维铮、张铠、林金水、许明龙、沈定平、张西平等中西学者优秀著作的积淀下,早在20世纪90年代,利玛窦研究已成为国际汉学界一门“热学”。21世纪以来,自2004年黄时鉴《利玛窦世界地图研究》出版后,意大利菲利浦·米尼尼(Filippo Mignini)的《利玛窦——凤凰阁》、意大利华裔学者宋黎明的《神父的新装:利玛窦在中国(1582-1610)》、美籍华裔学者夏伯嘉的《利玛窦:紫禁城里的耶稣会士》等利玛窦传记作品相继问世,学界对于利玛窦研究的热情愈发高涨。可以说,在世界汉学研究领域,一门崭新的学问——“利学”已蔚然而成。

利玛窦衣着

(金尼阁《基督教远征中国史》1615年初版封面图)

       然而以往相关研究成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西方学者无法全面掌握和利用中文文献中的利玛窦资料,而东方学者亦未能全面掌握和利用第一手的西文利玛窦资料。以至于在以往“利学”研究论著中,出现了将利玛窦的韶州好友刘承范考订为“吕三府(吕良佐)”和将兵部侍郎畲立考订为“石星”或“孙矿”的错误,甚至迄今学界仍普遍将利玛窦在南京多有交往且“年逾七旬”的学者李如真误为“李汝桢”;将1601年到北京来的南京刑部侍郎王基(号对沧,Guantuizam)误为王汝训。凡此种种,不胜枚举。他表示,此次出版《利玛窦明清中文文献资料汇释》一书,旨在将现已公布和翻译的意大利文及其他西文的利玛窦资料与所辑录的利玛窦中文资料融汇比证,如明韶州同知刘承范之后人、肇庆本土学者刘明强先生从其家族《刘氏族谱》中发现刘承范《利玛传》一文,坐实了利玛窦早期在肇庆、韶州活动的资料,其中所载内容绝大部分为现存中西文献所无。希望藉此重新引起学者对利玛窦中文史料的关注、重视和热情,以求更加清晰、准确地认识利玛窦及利玛窦时代,推动方兴未艾的“利学”走向纵深。

湖北监利存泽堂民国甲寅本《刘氏族谱》书影

陈炳辉先生向上海图书馆赠书

陈炳辉先生向诸位与会学者赠书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周振鹤代表与会学者接受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赠书。周振鹤教授表示,汤开建教授几十年来在追求史料、穷尽史料方面已经到了“痴迷”的境界,其治学精神值得研究者学习。《利玛窦明清中文文献资料汇释》的出版价值,在于为研究利玛窦、研究西方传教士尤其是晚明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华的历史过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台阶”,善加利用这个台阶,当可“登堂入室”。但在使用相关史料时,应当关注的是当时以及之后的中国人、中国社会对利玛窦此人,以及对利玛窦所传播的宗教是如何认识的,而不是以今人的标准去衡量当时人在利玛窦相关史料书写中的错误,这是研究利玛窦相关文献资料至关重要的一点。

《利玛窦明清中文文献资料汇释》

汤开建  汇释  校注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10月出版

定价:188元

《利玛窦明清中文文献资料汇释》将于近期在各大网店上线售卖,敬请关注!
       《利玛窦明清中文文献资料汇释》主要收录明清文献档案中关于利玛窦研究的专门史料,上起明朝中叶,下至清朝末年。全书共86万字,分为“碑传”、“序跋”、“公牍”、“述论”、“诗柬”、“杂纂”六卷,内容主要涉及利玛窦生平、在华事迹、著述思想及中国社会的反响与评价,全面展现了利玛窦来华后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本书所称“汇释”,主要欲将两种有关利玛窦研究最为重要的意大利文资料,即利玛窦日记、利玛窦书信及庞迪我书信中的有关内容,与本书所辑录的史料进行比证,汇于一处,相互释义。本书所收“资料”,来自全球各大图书馆、数据库及各地私人藏书中的四百余种文献,录入本书者630余条。作者对其中错综繁杂的人事、思想、书籍、版本等问题加以细致的点校整理和详尽的阐释考证。其中多有稀见材料,诸如刘承范《利玛传》、徐时进《鸠兹集》、王同轨《耳谈类增》、利玛窦、徐光启《开成纪要》、周献臣《莺林外编》、朱怀吾《昭代纪略》、魏渠斌《药房偶记》、应撝谦《天主论》、刘凝《天学集解》等,罕有学人关注和研究,弥足珍贵。此次整理出版,弥补了以往利玛窦相关文献搜集整理之不足,为“利学”研究者提供众多珍稀的文献材料。

会议精彩瞬间

周振鹤

晏可佳

陈恒

徐卫翔

陶飞亚

宋黎明

上海古籍出版社传播千年文明  奉献传世好书微信ID shanghaiguji

《利玛窦明清中文文献资料汇释》首发,全面展现利玛窦来华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施晨露

  推动方兴未艾的“利学”走向纵深

由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利玛窦明清中文文献资料汇释》7日在上海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首发,来自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南京大学等的数十位专家学者与会并进行学术交流。
利玛窦(1552年10月6日-1610年5月11日),号西泰,又号清泰、西江。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学者。明朝万历年间来到中国传教。其原名中文直译为玛提欧·利奇,利玛窦是他的中文名字,王应麟所撰《利子碑记》上说:“万历庚辰有泰西儒士利玛窦,号西泰,友辈数人,航海九万里,观光中国。”
利玛窦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最早开拓者之一,也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他通过“西方僧侣”的身份,“汉语著述“的方式传播天主教教义,并广交中国官员和社会名流,传播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技术知识,他的著述不仅对中西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日本和朝鲜半岛上的国家认识西方文明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带着西学而来的利玛窦开启了晚明士大夫学习西学的风气。由明万历至清顺治年间,共有一百五十余种的西方书籍翻译成中文。利玛窦撰写的《天主实录》以及和徐光启等人翻译的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等书不仅带给中国许多先进的科学知识和哲学思想,而且许多中文词汇,例如点、线、面、平面、曲线、曲面、直角、钝角、锐角、垂线、平行线、对角线、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圆、圆心、外切、几何、星期等等以及汉字“欧”等就是由他们创造并沿用至今。
利玛窦制作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地图,在中国先后被十二次刻印;问世后不久,在江户时代前期也被介绍到了日本。北极、南极、地中海、日本海等词汇皆出于此地图。至今,日本仍称17世纪至18世纪的地图为利玛窦系地图。由于利玛窦向东亚地区传播了西方的几何学、地理学知识,以及人文主义和天主教的观点,同时他又向西方介绍了中国文化,因此有人将他视为一位汉学家。
关于利玛窦的研究,若从1615年金尼阁根据《利玛窦日记》编纂《基督教远征中国史》算起,迄今已逾400年。其间涌现了一大批世界级的研究专家,出版了一批利玛窦研究的优秀著作,海外学者如汾屠立、德礼贤、裴化行、邓恩、平川佑弘、塞比斯及史景迁、洪业、罗光、方豪等;中国学者如朱维铮、张铠、林金水、许明龙、沈定平、张西平等。其间,有关利玛窦研究的各种论文发表不下万种。可以说早在20世纪90年代,国际汉学界之利玛窦研究已成为一门“热学”。
21世纪以来,利玛窦研究更受国际汉学家热捧,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中国学术研究进一步与国际学术接轨,国内对于利玛窦研究的热情也越来越高。继2004年黄时鉴先生利玛窦研究的专书《利玛窦世界地图研究》出版后,近三四年间,翻译出版的利玛窦传记作品就达三种之多:意大利学者菲利浦·米尼尼的《利玛窦——凤凰阁》、意大利华裔学者宋黎明的《神父的新装:利玛窦在中国(1582-1610)》和美籍华裔学者夏伯嘉的《利玛窦:紫禁城里的耶稣会士》。可以说,在世界汉学研究领域,一门崭新的学问——“利学”已蔚然而成。
然而,在以往相关研究成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西方学者无法全面掌握和利用中文文献中的利玛窦资料,而东方学者亦未能全面掌握和利用第一手的西文利玛窦资料。《利玛窦明清中文文献资料汇释》作者汤开建长期致力于澳门史、中国天主教史、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坚持原典史料与理论阐释并重,希望通过汇编整理出版《利玛窦明清中文文献资料汇释》一书,将现已公布和翻译的意大利文及其他西文的利玛窦资料与所辑录的利玛窦中文资料融汇比证,以求更加清晰、准确地认识利玛窦及利玛窦时代,推动方兴未艾的“利学”走向纵深。

《利玛窦明清中文文献资料汇释》主要收录明清文献档案中关于利玛窦研究的专门史料,上起明朝中叶,下至清朝末年。全书共分“碑传”、“序跋”、“公牍”、“述论”、“诗柬”、“杂纂”六卷,内容主要涉及利玛窦的生平介绍、在华活动具体事迹、著述思想及中国社会的反响与评价,全面展现了利玛窦来华后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书中所收“汇释”,主要将两种有关利玛窦研究最为重要的意大利文资料,即利玛窦日记、利玛窦书信及庞迪我书信中的有关内容,与书中所辑录的史料进行比证,汇于一处,相互释义。书中所收“资料”,来自全球各大图书馆、各种数据库及各地方私人藏书中的四百余种文献,录入书者630余条。汤开建对其中错综繁杂的人事、思想、书籍、版本等问题加以细致的点校整理和详尽的阐释考证。其中多有稀见材料,如刘承范《利玛传》、徐时进《鸠兹集》、王同轨《耳谈类增》、利玛窦、徐光启《开成纪要》、周献臣《莺林外编》、朱怀吾《昭代纪略》、魏渠斌《药房偶记》、应撝谦《天主论》、刘凝《天学集解》等,罕有学人关注和研究,弥足珍贵。与会专家学者认为,此次整理出版,弥补了利玛窦相关文献搜集和整理的不足,为研究者提供众多珍稀的文献材料,对方兴未艾的“利学”研究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原文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