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贸易:中国沿海的生活与事业(1700~1845)
该书是基于中国和欧洲档案中尚未被利用过的一手材料,对广州口岸体制内部运作进行详细研究的成果。它为近代早期中国沿海经济与外国商人的接触,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是广州海外贸易体制研究的重要突破。
作者: [美]范岱克(Paul A. Van Dyke)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 中国沿海的生活与事业:1700-1845
原作名: The Canton Trade: Life and Enterprise on the China Coast, 1700-1845
译者: 江滢河 / 黄超
出版年: 2018-4
页数: 327
定价: 79.00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20121729
编辑推荐
在范岱克的笔下,清代广州贸易的各面向被生动详尽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加上译者流畅的译文,相信读者一定会了解在广州不言富的缘由。
内容简介
《广州贸易:中国沿海的生活与事业(1700~1845)》清代的大部分时间,广州是中国对外贸易的单一港口。本书利用极为丰富的多语种资料,重建了广州贸易在18~19世纪上半叶的日常运作。它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通过专注于实践和程序,而不是官方政策和协议,重新审视了贸易的成功和失败。作者揭开了所有参与者的日常生活,从引水、买办、通事,到大班、行商和海关官员。本书最后对广州贸易体制的反思极为深刻。全书论证透彻严密,翻译语言精练流畅,可读性强,是一部了解清代对外贸易的经典著作。
作者简介
范岱克(Paul A. Van Dyke),美国人,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曾在澳门中华拉丁基金会、澳门历史档案馆、澳门文化局等机构从事研究工作,先后任职于澳门圣若瑟大学、澳门大学和中山大学,是世界知名的广州口岸史、亚洲海洋史等领域的学者,出版了多本著作,包括The Canton Trade: Life and Enterprise on the China Coast, 1700-1845.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05; reprint 2007;Merchants of Canton and Macao: Politics and Strategies in Eighteenth-Century Chinese Trade. Vol. 1.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11;Images of the Canton Factories 1760-1822: Reading History in Art. By Paul A. Van Dyke and Maria Kar-wing Mok.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15;Merchants of Canton and Macao: Success and Failure in Eighteenth-Century Chinese Trade. Vol. 2.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16等。
译者简介
江滢河,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研究方向:明清中西经济文化关系史,广州口岸史等,代表著作包括《广州口岸与南海航路》(2002)、《清代洋画与广州口岸》(2007),译著《黄金圈住地》(合译,2015)等。
黄超,博士,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博士后,研究方向:中西科技交流史、广州口岸史、冶金史与冶金考古等,代表著作The Research on Chinese Paktong and Its Transmission to Europe during the 18th and 19th Centuries(2016),论文Hoppo Tang Ying 1750-1751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uangdong Maritime Customs(2017)等。
精彩书评
范岱克的著作论述了在广州的东南亚人、西方人和中国人如何互动,先前被认为僵化的广州体制如何变化与发展,合法和非法的贸易如何在广州协同共生,以及广州体制如何瓦解等诸多问题。过去那些只关注中英冲突的老一套论调,看起来需要重新检讨了。
——彭慕兰(Ken Pomeranz)
该著作是基于中国和欧洲档案中迄今尚未被利用过的第一手材料,对广州口岸体制内部运作进行详细研究的首部成果。它为近代早期中国沿海经济与外国商人的接触,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这部精心研究的著作是广州海外贸易体制研究的重要突破。
——包乐史(Leonard Blussé)莱顿大学教授
有关鸦片战争前几个世纪中外关系史的研究已经从多个角度展开,但处于中外关系核心位置的广州贸易仍有许多问题有待深入探讨。通过耙疏中国和欧洲的各种资料,范岱克的著作让我们深深受益,该著作最终展现了一幅连贯的图景,揭示了通常被认为以腐败和停滞为特点的广州体制背后,所掩盖的基本合理性与共同利益。
——安东尼·瑞德(Anthony Reid)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中心教授
目录
序
致谢
缩略词
前言:中国向世界打开大门
第一章 广州体制的形成
第二章 粤海关管理程序
第三章 在珠江上引水
第四章 买办和补给品贸易
第五章 通事
第六章 行政措施及其弊端
第七章 挂旗艇、白银、违禁品与大米
第八章 澳门贸易、中国帆船贸易、资本市场与代理商
第九章 反思广州贸易
结论:问题实质
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
前言/序言
我诚挚地感谢很多引导我浏览馆藏的个人,他们是卫思韩、艾德·帕金斯(Ed Perkins)和哈里森·程(Harrison Cheng)三位给予了我毫无保留的支持和建议;荷兰海牙国家档案 馆的欧耶维先生(Mr. Oyevaar)和普兰廷加先生(Mr. Plantinga);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詹姆斯·福特·贝尔图书馆(James Ford Bell Library)的杰克·帕克(Jack Parker)、卡罗·乌勒斯(Carol Urness)以及其他人;非常熟悉荷兰档案的研究者辛西娅·维耶里(Cynthia Viallé)和娜塔莉·额维特(Natalie Everts);荷兰莱顿大学欧洲扩张史研究中心的包乐史(Leonard Blussé)、费莫·加斯特拉(Femme Gaastra)及其他工作人员;丹麦国家档案馆的恩里克·戈贝尔(Erik Gobel);瑞典哥德堡的安德斯·拉森(Anders Larson)、伍尔夫·安德森(Ulf Andersson)和克里斯提娜·苏德帕尔姆(Kristina Soderpalm);中研院的张彬村;比利时鲁汶大学的艾德·斯托尔斯(Eddy Stols)和巴特·德·普林斯(Bart de Prins);挪威港口城市克里斯蒂安桑(Kristiansand)的卡尔·菲德森(Carl Feddersen)对我好学术旅行的鼓励和热情款待。此外在莱顿、鹿特丹、阿姆斯特丹、安特卫普、根 特、布鲁塞尔、伦敦、斯德哥尔摩、乌普萨拉、隆德、卑尔根、奥斯陆、北京、澳门、香港、台北、波士顿、塞勒姆、普罗维登斯、米斯提克海港、堪培拉及其他很多地方给我支持的人太多了,非常感谢他们对我的帮助。
没有家人坚定的支持,此书根本无法开始。他们为此承受了很多,我永远都无法回报。我唯一希望的就是这本书值得他们为我所付出的。
最后,我还要感谢一些协会、机构和研究所,它们都曾慷慨地资助此项 研究:国际教育论文奖学金(1996~1997年度美国富布莱特基金)、蒋经国基金(1996~1997年)、美国斯堪的纳维亚基金论文奖学金(洛杉矶,1997年夏季,纽约总部,1998~1999年)、美国南加州大学McVicar基金(1996~1997年和1999年)、美国国家论文撰写奖学金(1998~1999年)、美国麻省历史学会研究奖学金(1999年夏季)、美国迪美博物馆研究基金(1999年夏季)、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访问学者奖学金(2005年)和澳门文化局。澳门多个机构都资助过此项研究,尤其要感谢澳门中华拉丁基金会、澳门大学、澳门历史档案馆、澳门文化局和澳门高等校际学院的朋友和同事的支持和帮助。特别感谢中山大学及吴义雄教授对此书翻译的支持,对我的同事江滢河教授和黄超博士表示诚挚谢意,感谢他们为翻译此书所付出的辛勤工作。
——致谢
购买链接
范岱克(Paul A. Van Dyke)教授大作The Canton Trade: Life and Enterprise on the China Coast, 1700-1845的中译本,请大家多多支持。
范岱克教授是我的硕士老师,精通多种语言,治学严谨,素有口碑。一晃几年过去了,上次广州一见,他说自己已到退休年龄,后又得以续聘,将继续战斗在第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