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滨下武志 | 亚太区域网络中的侨批与侨批业

 

侨批的社会、文化、经济作用

 侨批史是华侨华人史研究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侨汇扩大了华南与东南亚地区之间的金融市场,侨批(侨汇、银信、民信)是侨乡和东南亚进行联系的社会纽带,在沟通两地信息方面,亦起着桥梁作用。概括地说来,侨批具有社会、文化、经济层面的三层作用。

  第一个层面,侨批是华侨给侨乡的书信和汇款,海外华侨华人寄送信函与金钱,最基础和最重要的目的是提高侨乡家人的生活水平,体现的是家族与宗族内部的来往。依据家族纽带而维持的侨批来往的社会性网络持续了百年,这种具有地方性与本土性的基层社会交往是侨批最为基本的特征。

  第二个层面是侨批促进了包括语言、传统等在内的地方文化跨区域的来往。这是往来于海内外的侨批所具有的非市场性的一面,包含着地方社会的文化因素。

  第三个层面则是侨批对商贸与金融网络的积极作用。移民出生地与移居地保持着紧密的关系,久而久之,这种关系又逐渐扩大延伸至商业、贸易层面,形成了一个跨区域的商业网络,使原来只限于两地的经济活动进一步扩大。过去的研究都认为移民产生的原因多是其想要摆脱出生地的经济穷困和社会动荡,其实移民到达移居地后,并不就此脱离与出生地之间的联系。相反,出生地与移居地的彼此往来变得更为频繁,原有的商业关系更扩展为贸易网络,移民的 “因” “果”关系已转化为商业资本的流通与互动。

  在19—20世纪东亚、东南亚以及南亚地区金本位与银本位相结合的货币制度和外汇系统的大背景下,侨批实际上作为一个更大的亚太区域系统的重要环节在发挥着作用。海外华人移民及其侨汇加强了中国华南与东南亚之间的联系以及华南同北美之间跨太平洋的联系。此外,批局和外国银行等金融企业也充分利用海外侨批网络,扩充经济资本。

  同时,从东南亚与亚太区域网络观察侨批,其内容非常丰富,已成为华南区域史、东南亚史、亚太史、华侨华人史、邮政史、交通史、海关史、金融汇兑史以及对外经贸史等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侨批所推动形成的亚太区域网络,促进了邮政、交通、商业网络、金融汇兑等环区域、环海域的国际性交流,活跃了亚太区域的网络。

侨批和侨批业

华人出国劳务,并把工资寄送回家,因此个人的工资被看作是家庭收入的一部分。他们还汇款给代理人,以支付路费。主要来自福建和广东两省移民的资金,为中国与东南亚贸易区的交易提供资本。另外,一些侨汇被用于投资。

  可见,侨汇不只用于家庭消费,还作为商业资本与投资资金进行循环,成为了中国国际金融联系中的重要元素。当英国、法国、美国以及日本对东南亚产生重大兴趣之时,都通过银行对侨汇所推动建构的这一金融网络进行利用。

  华人移民可以通过5种方式把钱送回中国:邮寄、人员携带、汇款代理人、侨批局以及外国银行。

  (1)邮寄。万国邮联创建于1878年,但是中国政府直到1914年才加入了该组织,并且海外华人很少利用邮局这种方式。

  (2)人员携带。正如上海海关职员马士(H.B.Morse)在1903年的贸易报告中所描述的一样,海外华人常常亲自或委托回国的人及水客带回金银、外国汇票以及当地纸币。

  (3)汇款代理人。代理人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招募移民、提供路费贷款、预定船票,还可以处理商业交易。他们与移民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每隔数月就拜访一次所有的华人社区。新到的移民肯定会与来自中国同乡的代理人打交道,通过其将钱与个人信件送回家乡。在没有信局的地方,代理人是主要的交流渠道。

  (4)侨批局。侨批局(批局、信局、批信局、银信局、银信汇兑局)是取代民信局的汇兑银钱部门而创设的机构,创始于19世纪末。因其具有组织性而盛行于东南亚,取代了无组织的水客。中国政府1934年颁布了取缔民信局的法令,而批信局得以继续存在,只是必须向邮局登记注册并领取执照。从此批信局更加积极地向海外发展,业务范围也由本来的汇款业务扩展到存款、贷款、信托等方面,与小型银行十分类似。

  银信局的组织机构是传统的合伙组织,由家族或亲族组成,而且还有同业组织,形成了行会与帮派。菲律宾、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以闽帮为最大,其次则是粤帮(与潮汕帮和琼帮所区别)。

  银信局以其独特方法来处理汇款业务。无论谁,手头虽无现金,只要有汇款的需求,向银信局提出请求即可。一般情况下汇款人应在3天内缴纳所汇款项,但是由于同乡同族者人数很多,所以也有延迟至半个月(15天为正期)再缴付的情况,并且无须支付利息。这可以看作小金额的信用借贷,而且只是口头信用,并无书面文件,完全是基于信用所进行的业务。银信局于发薪日时收款,在此期间先由店主代为垫付无利息款项,或者于回信到达时再进行收款。泉州、汕头、海口等地与东南亚之间的书信往返,大约需两周左右,所以与上述正期15天大体一致。

  (5)外国银行。海外华人寄回中国南方的巨大的单向侨汇流还影响到了汇率。通过抵消金银和进口(例如对上海和香港的债务)的收据,东南亚地区货币汇率的下降得到了抑制。通过外国银行,这种贸易模式巩固了该地区与日本、欧洲和美国之间的联系。英国在亚洲的金融利益基于新加坡和香港,依赖于中国、东南亚和印度所组成的区域交流。英国的殖民地银行是重要的机构,并把金融影响延伸到了日本和欧洲。

 

侨批与网络研究

     研究侨批历史的过程中,“网络”概念值得参考。在过去的20年中,“网络”一词一直被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企业管理和经济史等不同学科单独用来解释家族联系、社会联系、区域联系以及企业联系。关于“网络”的讨论,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海外华人的企业和投资在其中迅速提升的作用是一致的。由于经济发展的推动,海外华人网络拓展的讨论日益增多。网络除了铁路、航运、公路的交通外,还包括电信、邮政的信息往来,商品流动、贸易、移民的历史网络等。因而,华人社会的本质,同他们在中国华南的家庭系统与华商以关系和网络为基础的企业方式是结合在一起的。在讨论经济发展的非西方模式时,例如亚洲的价值和企业家的地位,横向型的网络观点有助于拓展东亚研究的思路和视野。

  通过对侨批金融网络历史的研究,我们可以重新探讨网络所具有的可逆性、无中心性等根本性质。网络同样也是创收的机遇,因为网络孕育了其他机会。从根本性质来看,网络有利用任何可以引起变化的运动的多维性功能,而不论这种变化从单个区域的视角考虑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侨批网络凭借亚太移民网络推动了全球化过程中亚太区域的互动性和历史延续性。

 

侨批文献的整理与发掘

       1990年,福建省档案馆出版了一系列与华侨有关的历史资料。《福建华侨档案史料(上、下)》(福建省档案馆编,档案出版社出版,1990年)详细地介绍了 “侨汇机构与侨汇” “华侨投资省内企业”等档案资料,推动我们理解侨批的内容和侨汇的流动过程。随着档案资料的不断发掘,华侨华人史的学术研究进一步深化,侨批也开始逐步进入大众的视野。2010和2012年,侨批档案先后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和《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2013年入选《世界记忆名录》。那时,福建省档案馆编辑出版了《福建侨批档案目录》,展示了侨批和侨批业发展的历史脉络和历史作用。该目录不仅展示了档案资料的重要性,而且提供了在全球化过程之中侨批研究的可能性与新课题。

  2017年,福建省档案馆开始编辑出版以侨批档案为主的资料集,此套《福建侨批档案文献汇编》的重要特色和详情如下:

  1.时代范围包括从19世纪末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大概一百年的范围。

  2.地域范围包括福建海外移民的主要目的地: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缅甸、泰国。此外,福建省内各个城市的档案馆还保存着相当数量的侨批史料,例如厦门市档案馆、泉州市档案馆、漳州市档案馆、晋江市档案馆和南靖县档案馆等。

  3.全书最有特色的部分是以侨批为中心的揭示官民关系的史料,包括侨批局注册问题、海关与侨批局的关系、邮政局与侨批局的关系、海内外侨批局的关系等,这些都是非常丰富的新资料。

  4.万国邮联创建于1878年,但是中国政府直到1914年才参加了该组织,史料揭示了在国际邮政的干涉下,侨批业是如何应对的。

  5.东南亚地区与福建省间的侨批网络的历史变化,比如天一批局的历史变迁等。

  总的来说,《福建侨批档案文献汇编》综合反映了侨批历史,展示了侨批的社会、文化、经济层面的历史内涵,而且反映了侨批寄送的流通过程,对海关、邮局在侨批流通中的作用和官民之间的来往关系等都有揭示,对当时侨批的发展变迁达到了真实而具体的还原。其丰富的内容,为我们研究华侨华人历史提供了一条十分重要的路径,其中展现出的跨地域、多层面的交流网络为我们重新审视近代中国华南与东南亚之间的来往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值得引起学界更多的关注。在此,对于福建省档案馆各位领导以及工作人员的辛苦工作与付出,谨表示衷心的敬意。

                             滨下武志

                            2017年11月

相关图书

福建侨批档案文献汇编(第一辑)

福建省档案馆  编

ISBN:978-7-5013-6161-8

规格尺寸:全彩影印,精装大16开,210*285(mm)

定价:19200.00元

原网址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