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陈诗启与中国海关史研究

【核心提示】在研究中国近代经济史的过程中,陈诗启率先在海关史研究领域进行拓荒,经过30多年的默默耕耘,取得一批研究成果,填补了学术空白。

  20世纪50年代,陈诗启从事明代经济史研究,著有《明代官手工业的研究》,通过对明代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和官手工业的演变、官手工业的组织、工匠制度、官手工业物料供应与管理、灶户和盐的管理几个方面,比较全面地探讨了明代官手工业的面貌。50年代末,陈诗启开始转向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他在学术上的重要贡献,是对中国近代海关史的开拓性研究。

中国近代海关史研究拓荒者

  在研究中国近代经济史的过程中,陈诗启率先在海关史研究领域进行拓荒,经过30多年的默默耕耘,取得一批研究成果,填补了学术空白。1980年起,他陆续发表了《中国半殖民地海关的创设及其巩固过程》、《中国近代海关史总述之二——中国半殖民地海关的扩展时期》及《论中国近代海关行政的几个特点》等系列论文。1987年结集出版的《中国近代海关史问题初探》,展示了一个全新的学术研究领域。陈诗启于耄耋之年出版了90万字的力作《中国近代海关史》,更是中国近代史领域一部里程碑式的专著。该书1995年被国家教委评为全国高校首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999年再获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颁发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二等奖。2002年,他荣获第四届吴玉章奖优秀奖和第二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二等奖。

  陈诗启秉持历史学家的良知治史,其著作持论公允,毫无迂腐气。他曾和我谈论道,“近代中国的一系列内政外交,无不与海关(外籍税务司)干预密切联系”,而中国近代海关史中传教士比外籍税务司制度的侵略性更加明显。2007年,陈诗启为《汪敬虞教授九十华诞纪念文集》而作《晚清海关总税务司与“中国海军英国化”—— 兼论海关史研究中的史料运用》。他在论文中对中国近代海关外籍税务司制度研究进行了总结。针对有些学者因外籍税务司领导下的海关创办了一些洋务,包括海军建设,大力推崇海关的功绩,认为这是中国现代化的开端,陈诗启不同意这种涉及海关外籍税务司制度本质问题的错误观点。他认为,“晚清时期,总税务司利用海关兼办邮政、教育、港务、航政、气象等大量洋务和海事业务……一方面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另一方面,这些工作所产生的客观效果具有一定的现代性则不容忽视。”海关外籍税务司制度的产生,“‘一方面是作为资本主义因素出现在中国,这就不可避免地带进了资本主义的新事物;另一方面,也是主导方面,它作为维护、发展列强经济的工具,因而也就不可避免地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海关作为近代西方列强‘对华关系的基石’,‘在更广泛的范围维护和发展了列强特别是英国在华的经济利益’。”

海关史研究是他毕生的事业

  为了推动中国海关史研究,1985年,陈诗启促成厦门大学与中国海关学会合办中国海关史研究中心。这是国内外唯一专门从事中国海关史研究的学术机构。为此,陈诗启特地辞去了厦门大学历史学系代主任的职务,以便更加专心地在中国海关史研究中心工作,并招收中国海关史方向研究生,增加研究队伍的新生力量。正当此时,湖北人民出版社约请他修订再版《明代官手工业的研究》,他却以“我现在专门研究中国海关史”婉言谢绝。他曾以亲身经历一再告诫学生,不要轻易改变学术研究方向,一旦选定目标,就要锲而不舍,才能有所建树。

  中国海关史研究中心成立伊始,将收集、翻译、整理近代中国海关历史档案资料作为首要任务。近代中国海关一直被外籍税务司所把持,海关的工作语言是英语,海关的文件、出版物等历史档案绝大部分是由外籍税务司用英文撰写,因此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海关专用名词和常用语。为了有利于研究工作的进行,陈诗启主编了《中国近代海关地名录(英汉对照)》、《中国近代海关名词及常用语英汉对照》、《中国近代海关机构职衔名称英汉对照》等工具书。在陈诗启的推动下,中国海关史研究中心先后在香港大学、厦门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举办了3次中国海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他与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日本东京东洋文化研究所的学者保持着密切的学术联系。他还组织翻译出版海关总税务司赫德的《日记》、马士的《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葛松的《李泰国与中英关系》以及《赫德与中国海关》等重要著作。

  陈诗启是一位深孚众望的学者。他的格言是:“工作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工作。”他为人正直谦和,待人真诚热情。对仅年长他几岁的经济史学家汤象龙和傅衣凌,他执弟子礼。傅衣凌过世时,陈诗启的挽轴上自称“晚生”。当他得知汤老编著的《中国近代海关税收和分配统计(1861—1910)》由于经费没有着落,不能顺利出版时,便极力向中国海关学会推荐,争取经费赞助,终于使这部70余万字、凝结汤老一辈子心血的学术著作得以出版。

  陈诗启对晚辈更是尽力扶持。他常给他的学生讲,做人与做学问是并行不悖且相得益彰的,品德比才气更重要,要老实做人,认真做学问。“从事历史研究,其前提就是正确运用史料,即忠实地全面地运用史料,不能仅仅选择适于自己观点的史料,而忽视其他不利于自己观点的史料。我们写历史,是根据史料写历史,而不是根据自己的观点写历史……一个严谨的学者,必须抱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一个规范的学术研究,必须要有正确运用、解读史料的态度。只有这样,我们的海关史研究或其他历史研究才能不断取得进步,其研究成果才有可能更加客观,更加接近于历史事实。”他曾告诫我,文章写出来不要急着发表,至少要在抽屉里放两三个月,这样才能发现自己的错误。

  陈诗启晚年身体状况欠佳,但头脑清醒,思维敏捷。鲐背之年,他仍壮心不已,一直要和我合作《中国近代海关外籍税务司制度研究》。直至生命的最后阶段,陈诗启仍牵挂着中国海关史研究中心的工作和中国近代海关史研究事业的进展情况。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9月10日第354期 作者:连心豪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