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封越健:《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史料丛刊》再版序言

20世纪 60 年代前期和 70年代末,中华书局出版了《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史料丛刊》(以下简称《丛刊》)七种。这一《丛刊》出版后,即成为研究中国经济史的重要资料,至今仍被广泛利用。《丛刊》是在20 世纪五六十年代整理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对资改造”)资料的基础上编辑出版的。1980 年后,各地还出版了若干基于“对资改造”资料的工商业史料,并未收入这一《丛刊》中。科学出版社即将重版这套《丛刊》,并将1980 年后出版的若干工商业史料一并纳入。本文拟梳理这套《丛刊》的编辑出版缘起和基本情况,并试加简要评论,或许有助于读者利用这套《丛刊》。


《中国近代经济史参考资料丛刊》

丛刊定价:9800元



20 世纪50 年代中国共产党实行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 “对资改造”),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途径,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了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 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毋庸置疑,“对资改造”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既是对企业的改造,也是对人(资本家)的改造,它对当代中国的影响是深刻而长久的。

 

正因为“对资改造”运动的深刻社会影响和巨大理论意义,1956 年“对资改造”运动基本完成后,党和国家相关部门即开始进行资料整理和研究。1958年 4 月,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和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联合在北京召 “对私改造调研工作座谈会”。会议讨论通过了《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主义改造研究工作五年规划(草案)》(以下简称“《五年规划(草案)》”)。会后,中宣部及统战部批转了中央工商局党组的会议情况报告及《五年规划(草案)》,要求各地参照执行。


《五年规划(草案)》分为总规划和地方五年规划要点两个部分。总规划中,资料工作分为四个部分,包括(甲)改造专题资料,(乙)行业、企业及资本家资料,(丙)历史资料,(丁)其他资料。“地方五年规划要点”除要求完成总规划中有关本地区的任务外,还应根据当地情况,整理和研究地方对资改造工作或特殊性的改造问题(如少数民族工商业、华侨投资等),并对当前若干现实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总规划(乙)行业、企业及资本家资料包括卷烟工业、机器、水泥、棉纺、毛纺、缫丝、面粉、火柴、造纸、制药、橡胶、搪瓷等十二个工业行业,棉布、百货、国药、新药、粮食、五金器材、进出口等七个商业行业;民生公司、南洋烟草公司、华成烟厂、恒丰纱厂、大隆机器厂、瑞蚨祥、协大祥、永裕盐业公司、华新纺织公司、同仁堂等典型企业;申新系统(包括福新、茂新)、永安、刘鸿生、吴蕴初、大生、永利、久大、裕大华、启新等资本集团;资本家代表人物;典型外资企业。

 

在这一《五年规划(草案)》指导下,各地“对资改造”资料整理工作取得了极大成绩,历年收集整理的企业、行业史料达三千数百万字。

 

1960 年 1月,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在北京召了全国工商行政工作会议。鉴于各地“对资改造”资料整理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上海、武汉等地基本上完成了《五年规划(草案)》所规定的行业史料整理任务,这次会议拟订的《1960 年对资改造调查研究工作规划(草案)》提出,当年的中心任务是完成《五年规划(草案)》所确定的十九个私营重点行业资料的整理工作,并要求将各地收集和整理的资料综合成全国性的行业资料。其中棉纺工业、卷烟工业、火柴工业、进出口商业分别编写出资料书,其余行业汇集成多卷本的“私营工商行业史料汇编”。1960年汇编出搪瓷、造纸、制药、橡胶四个工业和绸布、百货、粮食、五金器材四个商业的史料,其余机器、水泥、毛纺、缫丝、面粉五个工业和国药、新药两个商业,可以在下一年汇编。除以上十九个行业外,各地还可对当地有代表性的或有特点的私营行业、若干典型私营企业或资本集团,进行系统的资料整理,这些资料除由当地出版外,也应集中选编入前项行业史料汇编中。

 

1960 年春,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经济学家许涤新参加了周恩来总理在广东从化召的政治经济学学习班。二月末学习班即将结束时,周恩来向许涤新提出了编写《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的任务。此后,整理行业史、企业史资料成为编写资本主义发展史的准备工作。1961 年 3 月初,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召了对资改造调研工作座谈会,许涤新报告了“去年”即 1960年接受中央指示编写《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的问题,以及他对编写《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的初步设想。他指出:“行业史是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的准备工作”,此外还要准备专题资料、专题研究,“整材料是当前的主要任务,没有材料就没有历史”。这次会议拟订了《1961—1962 年工商行政部门调查研究工作规划》,要求各地所整理的行业、企业资料,一部分经过充实修改以后,争取在地方出版;其余集中编辑多卷本“中国资本主义工商行业史料”,完成时间,大体为 1961 年底完成卷烟工业、火柴工业、绸布商业、粮食商业、国药商业的编辑,1962 年上半年完成机器工业、面粉工业、造纸工业、制药工业、橡胶工业、进出口商业、百货商业、新药商业的编辑,1962 年下半年完成棉纺工业、毛纺工业、缫丝工业、搪瓷工业、煤矿工业、五金商业和其他行业、企业、资本集团资料的编辑。同年5 月,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党组、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领导小组向中宣部提交了《关于对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主义改造的调查研究工作的报告》,报告了上述编辑多卷本“中国资本主义工商行业史料”的规划,并提出在行业史料和专题史料的整理达到一定阶段时,准备编写《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中宣部于5 月 23 日将这一报告转发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宣传部。1962 年三四月间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约请上海、广州、武汉、重庆、青岛五市工商局的同志汇报了调研工作,提出 1962年的中心任务仍然是行业史料,并明确中华书局已同意出版一套行业史料丛书,各地编写的资料单册出版,不再进行全国性综合。

 

从 1960 年提出汇编多卷本的“私营工商行业史料汇编”,到 1963年《丛刊》第一种《中国民族火柴工业》出版,中间收录范围、内容、名称均有所变化。

 

最初除了《五年规划(草案)》确定的十九个工商行业外,还计划包括各地有代表性的行业和企业,1961 年后则限于《五年规划(草案)》拟定的十九个工商行业和企业、资本集团。原来在整理“对资改造”资料时,内容以“对资改造”运动本身为主,行业发展历史不是重点,甚至提出 1949 年前比重一般可以占四分之一,而1949 年后部分应占四分之三左右。到《1960年对资改造调查研究工作规划(草案)》则提出“其中解放前历史部分和解放后改造部分并重”。后来改以行业、企业、企业集团发展史为各书主要内容,1949 年后的社会主义改造情况不再是重点。今见资本主义经济改造研究室主任(亦是《丛刊》主编)吴承明1965 年 4 月 27日为《上海民族橡胶工业》书稿写给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主持史料工作的徐新吾一封信,谈到该书稿完成较早,“由于我们当时要求不同,在历史材料上是少一些”,“对改造部分写得多,历史部分材料少些”,“当时的要求和目前行业史的要求很不相同”,因此建议 1949 年以后部分可改写为一章或两章。可见,原来“对资改造”资料着重于 1949 年后的改造情况,而工商行业史料要求着重于历史部分。后来出版的只有少数几种有一两章叙述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其余均截止到1949年,完全是资本主义工商业史料或著作,而不是“对资改造”运动资料了。1960 年尚未接受编写《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任务时,计划汇集成多卷本的“私营工商行业史料汇编”;接受编写资本主义发展史后,1961 年则明确为“中国资本主义工商行业史料”,而 后定为“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史料丛刊”,删去“行”字,应当是考虑到其中不仅有行业史料,还有企业、资本集团史料。

 

关于《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史料丛刊》,许涤新及当年对资改造研究室主任吴承明、成员方行等都说共出版八种。还有说在“文化大革命”前出版八种者,第一种为《北京瑞蚨祥》,“文化大革命”后有十种由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组织完成。实际上,《北京瑞蚨祥》1959 年 3 月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其时尚无编辑出版《丛刊》之事。它是“对资改造”资料中的典型企业调查资料,全书分为 1949 年前后两部分,叙述 1949 年后社会主义改造的篇幅超过1949 年前部分,与《丛刊》的编辑方针不同。第一部冠以《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史料丛刊》之名的是《中国民族火柴工业》,“前言”写于 1962年 12 月,次年 10月出版。截至 1966 年,《丛刊》还出版了《上海民族毛纺织工业》《永安纺织印染公司》《上海民族机器工业》《旧中国机制面粉工业统计资料》四种。1979 年《丛刊》将《上海民族机器工业》修订重版,又出版了《上海市棉布商业》《上海民族橡胶工业》两种。《丛刊》在“文化大革命”前为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资本主义经济改造研究室主编,“文化大革命”后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编,均由中华书局出版。冠以《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史料丛刊》的仅有上述七种资料,加上《北京瑞蚨祥》,则为八种。

 

20 世纪80 年代前,“对资改造”运动的资料整理工作和《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史料丛刊》的编辑工作,是由对资改造研究室组织协调并主编的。研究室主任、《丛刊》主编吴承明在《丛刊》编辑中倾注了极大精力。从前引吴承明1965 年 4 月 27日给徐新吾关于《上海橡胶工业》书稿的信函中可见,吴承明对书稿从编辑方针、具体内容,乃至文字、数字、附注格式,都提出具体详细意见,有的甚至完全改写。信中吴承明还说:“‘上海棉布’,我准备再看一遍,即送印。希望‘机器’‘大生’(或加上‘橡胶’)都能今年出版。‘造纸’‘面粉’我还未看。”这里 “上海棉布”“机器”“大生”“橡胶”“造纸”“面粉”都是列入 1958 年《五年规划(草案)》而编写的资料书,后来也都先后出版。可见,不光是《上海橡胶工业》一书,吴承明对其他书稿也都要看,这种“看”并非简单看看,而是真正起到一个主编的作用。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编写工作重新上马。为了做好资料准备,曾计划将“文化大革命”前已着手整理的若干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行业史资料修订后列入《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史料丛刊》出版,计有:旧中国缫丝工业、上海民族橡胶工业、上海棉布商业、上海土布商业、武汉裕大华纱厂、南通大生纱厂等。但因情况变化,除在1979 年将《上海民族机器工业》修订重版,又出版了《上海市棉布商业》《上海民族橡胶工业》两种外,《丛刊》未能继续出版。但相关书籍的编辑出版工作并未停止。20 世纪 80 年代后,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组织完成了十种行业史料,另据“文化大革命”前的旧稿修改出版了《上海永安公司的产生、发展和改造》。武汉和南通分别在“文化大革命”前旧稿基础上修改出版了《裕大华纺织资本集团史料》和《大生系统企业史》。这些书大多数在“文化大革命”前已有油印本初稿,大多是“某某行业(企业)发生、发展和社会主义改造”,内容以社会主义改造为主,只有少数完全是行业、企业在 1949年前的历史资料。这些油印本初稿在“文化大革命”后正式出版时,都经过修改补充,有的改动相当大,多数将下限截止到1949 年,删去了“对资改造”内容,还有的将研究范围由上海一地扩大至全国。

 

《北京瑞蚨祥》、“文化大革命”后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和武汉、南通编辑出版的十三种史料,虽然没有冠以《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史料丛刊》之名,但它们与《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史料丛刊》七种一样,都是根据1958 年《五年规划(草案)》而编写出版的行业、企业、资本集团史料。《北京瑞蚨祥》虽不属于《丛刊》,但许涤新、吴承明、方行这些当年领导、从事资料整理编辑的当事人,后来均把它列为《丛刊》之一种,可见他们认为《北京瑞蚨祥》是与《丛刊》一样性质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史料。其他几种亦曾计划纳入《丛刊》出版。因此,这次科学出版社重新出版《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史料丛刊》,将《北京瑞蚨祥》和“文化大革命”后出版的行业、企业、企业集团史料十三种一并纳入,可以反映当年资本主义工商业史料编辑出版的全貌,也更便于今天读者利用这些书。兹将已出版的二十一种书的相关信息及编写情况罗列如下:

 

01
《北京瑞蚨祥》


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资本主义经济改造研究室编写。“前言”写于 1958年 12 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9年 3 月出版。本书系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资料之典型企业调查资料。此书上编五章为“解放前的瑞蚨祥”,下编七章为“瑞蚨祥的社会主义改造”。

 

02
《中国民族火柴工业》


青岛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史料组编,具体执笔者李明中、李文志、梁致钧。“前言”写于 1962年 12 月,中华书局 1963年 10 月出版。此书第七章为“私营火柴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八章为“火柴工业的新面貌”。


03
《上海民族毛纺织工业》


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上海市毛麻纺织工业公司毛纺史料组编,书中未交代具体执笔者。据其他资料,由徐新吾主持编写。徐新吾当时在上海工商局工作,负责该局史料组工作。“编者说明”写于 1962年 12 月,中华书局 1963年 12 月出版。此书 后一章为“上海私营毛纺织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04
《永安纺织印染公司》


上海市纺织工业局、上海市棉纺织工业公司、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永安纺织印染公司史料组编。据其他资料,徐新吾参加了编写工作。此书叙述至1949 年。“前言”写于1962 年 12 月,中华书局 1964年 3 月出版(内部发行)。

 

05
《旧中国机制面粉工业统计资料》


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资本主义经济改造研究室编,主要编辑工作由梁思达负责。此书资料截至1949 年。“前言”写于1965 年 4 月,中华书局 1966年 2 月出版(内部发行)。

 

06
《上海民族机器工业》(上下)


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上海市第一机电工业局机器工业史料组编。“前言”写于 1963年 10 月,中华书局 1966年 2 月出第一版(内部发行)。“再版前言”写于 1979年 3 月,1979年 8 月出第二版。主要编写者徐新吾、黄琦、朱文炜、赵秉雄、陈炳勋、戴荫堂、鲁才子、于宝昌等。此书资料截至1949 年。


07
《上海民族橡胶工业》


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上海市橡胶工业公司史料组编。1966 年编写完成,1978 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编写组同志修改出版,主要编写者有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吴承明,上海市工商局徐新吾、黄琦,上海市橡胶公司沈邦梁。“前言”写于 1978年 3 月,中华书局 1979年 6 月出版。此书后一章为“上海私营橡胶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08
《上海市棉布商业》


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上海市纺织品公司棉布商业史料组编。1961 年至 1966 年初稿,1978年修改出版。主要编辑者为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吴承明,上海市工商局徐新吾、黄琦,上海纺织品公司曹世军、高杰。此书资料截至 1949 年。“前言”写于1978 年 3 月,中华书局 1979年 7 月出版。

 

以上第 2—8 种,系《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史料丛刊》,“文化大革命”前为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资本主义经济改造研究室主编,“文化大革命”后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编。

 

09
《中国近代面粉工业史》


上海市粮食局、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史研究室编。1959 年在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领导下,上海市粮食油脂公司编写了《上海市面粉工业的发生、发展与改造》(初稿),1979 年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持重新编撰,内容扩大到全国范围,删去“对资改造”内容。主要编写执笔者杨淦、贾东辅、袁叔慎、赵旭等,全书由徐新吾主持和逐章修改。1985 年 4 月清稿完毕。中华书局 1987 年 9 月出版。该书冠以《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史丛刊》之名,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编。按《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史丛刊》仅此一种。

 

010
《上海近代百货商业史》


上海百货公司、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上海工商行政管理局编著。20 世纪 60 年代初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会同市百货公司,组织部分同志编写了《上海私营百货商业的发生、发展和社会主义改造》(初稿),主要由市百货公司张遴义同志执笔。1979 年后由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会同市百货公司安排人员重写,第三章由原百货供应站宓震编写,其余五章由上海百货公司法律顾问张志律师执笔编写,后由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徐新吾定稿。“前言”1983 年初二稿,1988 年初修订,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 年 9 月出版。此书后一章为“上海私营百货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011
《上海近代西药行业史》


上海市医药公司、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著。1962 年初,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和上海医药采购供应站(当时上海市医药公司与上海医药采购供应站合并)编写《上海私营新药商业的发生、发展及其社会主义改造》(初稿)上下编两册。1979 年 3 月,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和上海市医药公司协作,在上书的基础上,重点补充了制药工业、医疗器械业、齿科器材业以及中药行业等的情况,并在结构和体例上做了更动,删去“对资改造”内容,改写与扩充为《上海近代西药行业史》,1982 年 10 月完成初稿,1986年修改,先后由徐康明、孙德祥、谈玉林、钱中民编写,主要执笔者前为孙德祥,后为钱中民,全稿由徐新吾审阅和修改。“编写说明”写于 1987 年 3月,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88 年 9月出版。据笔者所知,上海市医药工业公司等单位 1959 年编有《上海制药工业发展与改造资料》(草稿),1962 年又编有《上海制药工业改造资料》,现存油印本。


以上第 10—11 两种,冠以《上海史丛书》之名。按《上海史丛书》疑似仅此两种书。

 

012
《上海近代民族卷烟工业》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方宪堂主编,王菊、汪仁泽参加撰写。1982 年底  始编写,1988 年初定稿。“编写说明”写于 1988 年 6月,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89 年 9月出版。此书叙述截至 1949 年。据笔者所知,1958 年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等联合小组编写有《上海私营卷烟工业社会主义改造资料》(初稿),现存油印本。

 

013
《上海对外贸易》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上海市国际贸易学会学术委员会编。此书编写工作始于1961 年,上海国际贸易业公私合营联合董事会在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和上海市对外贸易局的指导和支持下,由高事恒、方天祚、华洪涛、陈文瑜、鲍正廷、徐世长等负责,高事恒总其事;“文化大革命”后由上海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重新组织整理编写,徐新吾主持,增加陆志濂、李伯祥、蔡永贵进行补充修改,另组织编审委员会全面校阅。此书叙述截至1949 年。“编写说明”写于 1988 年 4 月,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89 年 11 月出版。

 

014
《中国近代造纸工业史》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轻工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编。上海工商行政管理局和上海市造纸工业公司于1961 年完成《上海私营造纸工业的发生发展与社会主义改造》(初稿),1979年冬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组织重新编写,内容扩大为全国范围,删去“对资改造”内容。初稿和修订稿的主编为徐新吾,主要编写人何百谦,协助编写和收集资料的为陈承庆、董福章。曾经协助编写初稿工作的有沈剑华、杨瑞年。1985 年参加修订稿整理编写的有沈剑华、陈承庆、张显仑、汤肯堂。定稿后当时未能出版。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 年 12 月出版。

 

015
《中国近代缫丝工业史》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上海市丝绸进出口公司编写,徐新吾主编,参加编写者有沈剑华、汤肯堂、张显仑、屠晏清、孙明之、张白萍等。20 世纪 60 年代初在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主持下,会同上海市丝绸进出口公司、上海市丝绸工业公司始史料编辑工作;1979 年由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组织重新整理编写。此书叙述截至1949 年。“编者说明”写于1989 年 10 月,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0 年 9 月出版。

 

016
《上海近代五金商业史》


上海五金机械公司、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五金商业史编写组编,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编。“文化大革命”前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会同上海市五金机械公司,由吴可均、庄伯恭分别编写了《上海私营五金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资料》(初稿)。1979 年起由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持,约请上海市五金交电公司、上海市金属材料公司派员参加,将初稿中的1949 年前历史部分以及有关专题调查材料,加以扩充和改写,删去“对资改造”内容。1981 年 10月初步完稿,以后又进行了复核和调整。1979 年后主要编写者为庄伯恭,另有陆仁贤、朱文炜亦参加一部分工作,全书由上海社科院经济所徐新吾主持并定稿。“编写说明”写于 1989年 12 月,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0 年 9 月出版。

 

017
《近代江南丝织工业史》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上海市丝绸进出口公司编写,徐新吾主编,编写人有宋保林、钱序葆、邱鸿书、娄尔品、丁庆龄、胡敬德以及张守愚等。此书叙述截至1949 年。“编写说明”写于1989 年 12 月,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 5 月出版。

 

018
《江南土布史》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写,徐新吾主编,主要编写人员周浚、高杰、曹者禧、严有礼等。1961 年 4 月由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和中国纺织品公司上海市公司组织史料组始收集资料,整理编写,1965 年完成初稿。1978年 9 月起,在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领导下,将原稿重新整理,充实修改,汇编成册。此书资料截至1949 年。“编写说明”写于1989 年 12 月,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2 年 7 月出版。

 

以上第 2—3、第 6—18 种列入《江南土布史》书后“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行业史丛刊已出版书目”。

 

019
《上海永安公司的产生、发展和改造》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著。20 世纪 60年代初上海社科院经济所财贸组王有枚、缪林生、冯品人以及上海第十百货商店老职工许慎弇、陆祖同等整理成《上海永安公司史料》(初稿)。后经多次修改。1978 年 10 月由徐鼎新、杜恂诚等重新调查研究和改写。此书第八章为“解放后上海永安公司的社会主义改造”。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1 年 6 月出版。


020
《裕大华纺织资本集团史料》


《裕大华纺织资本集团史料》编写组编。1966 年以前以武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为主,裕大华纺织公司参加,由张优瑞、陈林、雷麟生、易白吟等同志组成专门工作班子;1980 年后武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又会同当时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武汉市经济研究所、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政治课部、华中农学院马列主义教研室等单位,组成《裕大华纺织资本集团史料》编辑组,参加编辑工作的有陈林、虞锋、雷麟生、费培根、李绍清、刘德玉、朱文忠等。此书收集资料截至1949 年。“编辑说明”写于1983 年 6 月,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4年 12 月出版。

 

021
《大生系统企业史》


《大生系统企业史》(第二十一,二十二种)编写组编著,初名“大生资本集团史”。1959年在上海工商局徐新吾主持和具体指导下始编写,由大生副厂长黄稚松、大生三厂张遂吾于 1961年初完成初稿。曾任南通市市长、大生纺织公司公方代表和董事的邹强,与原执笔者黄稚松、张遂吾以及南通第二初级中学管霞起补充修改, 1963 年夏完成二稿。1980 年后由张謇研究中心干事杨桐主持并总纂,管霞起、南通博物馆黄然和穆烜、南通师范学校王承原等修改补充,1986 年 6 月完成三稿。此书叙述截至 1949 年。“后记”写于1988 年 6 月,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0年 11 月出版。

 

协大祥绸布商店是民国时期上海棉布零售业中的第一大户。1957 年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就把整理协大祥资料列入整理历史资料的计划,1958 年《五年规划(草案)》中,典型企业资料中也有协大祥。1957年 4 月在上海工商局和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的领导下成立协大祥史料搜集工作组,1958 年 4 月编成《协大祥绸布商店历史资料初稿》(油印本),但并未正式出版。1962 年中国共产党召 了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次年又 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在这一背景下,1965年 2 月召 的全国工商行政工作会议上,许涤新局长在报告中提出要利用整理的资料,“通过科学研究,搞出成果,来参加兴无灭资的社会主义革命的斗争”,“各地(特别是八大城市)要利用其所掌握的历史资料,写写文章,揭穿中国民族资本的阶级面貌,参加反对资本主义的论战”。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下发各地的会议纪要中,1965年整理资料工作安排仅有一项:“在大城市,应选择一些有典型性的资本家和行业、企业,整理他们剥削、发家、压迫工人的资料,为社会主义教育提供材料。”当年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中国纺织品公司上海市公司史料组就编写出版了《商业资本家是怎样残酷剥削店员的?》(“前言”写于 1965年12月,上海人民出版社 1966 年 2 月出版)。编写目的是“为了帮助一般青年同志认识旧中国商业资本家残酷压榨店员的种种罪行,也为了驳斥某些抹煞商业资本家与店员之间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谬论”,从分析协大祥的店规着手,“来揭露旧中国的商业资本家是怎样残酷剥削店员的。让我们通过这一实例,来看看所谓文明的资本主义,竟是一种多么残酷、多么虚伪、多么无耻的东西!”其书有强烈的时代烙印。但该书也是根据工商局布置的资料工作任务而编写的,其收录的协大祥《店规》颇具史料价值;同时《上海市棉布商业》本来有一章“汇辑行业内阶级压迫和剥削关系的资料”,因部分资料已经编入《商业资本家是怎样残酷剥削店员的?》,故而从略。鉴于这些情况,《商业资本家是怎样残酷剥削店员的?》也可纳入《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史料丛刊》。

 

上述二十二种书中,《旧中国机制面粉工业统计资料》《上海市棉布商业》《上海民族机器工业》《江南土布史》《裕大华纺织资本集团史料》五种是纯粹的资料集,但也是根据某种体系来组织资料;其余十七种都是专著。二十二种书中,有《北京瑞蚨祥》《永安纺织印染公司》《商业资本家是怎样残酷剥削店员的?》《上海永安公司的产生、发展和改造》四种企业史,《裕大华纺织资本集团史料》《大生系统企业史》两种资本集团史,其余十六种为行业史。

 


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领导的“对资改造”资料整理工作,虽然当时的领导许涤新、管大同、千家驹和对资改造研究室成员都是学者,一再强调要注意质量,但各地从事实际工作的不少人是初次从事资料整理的,存在质量上难免参差不齐的情况。就总体而言,这次科学出版社重印的《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史料丛刊》仍具有较高的史料和学术价值。《丛刊》共收入二十二种书,除《中国民族火柴工业》一书具体执笔者李明中、李文志、梁致钧情况不明,有关上海各书均由出身学者的徐新吾主持,《旧中国机制面粉工业统计资料》一书由资本主义经济改造研究室编写,其他各书也经对资改造研究室及吴承明主编把关。“文化大革命”后出版各书,均有科研机构参加,因此其质量和学术性大大提高,都是具有较高水平的学术性著作。这二十二种书初版距今短则二十余年,长则近半个世纪,至今仍为学术界经常利用,可见其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历久不衰。其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为相关企业、资本集团和行业研究提供了系统的基本资料。《丛刊》各书涉及的企业、资本集团、行业,在这些书出版以前,只有一些不成系统的调查和报道,企业、资本集团的资料更为零散,长期没有系统的资料和专著。无论是纯粹的资料集还是专著,这些书为这些企业、资本集团和行业研究提供了系统的基本资料,梳理了它们的发展脉络,同时也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近代经济史提供了基本资料。

 

在梳理行业发展脉络的同时,有些书还订正了长期以来的史实错误。如广州市对资改造资料整理研究组发现中国第一个火柴厂是广州的巧明火柴厂而不是重庆的森昌泰,中国火柴工业创建于1879 年而不是 1889 年,这一成果为《中国民族火柴工业》吸纳。《上海民族机器工业》史料组通过查阅文献、访问调查,发现早的民族资本机器工业不是始于一般所说的上海建昌铜铁机器厂,而是以前史料没有记载的发昌机器厂;均昌船厂与发昌不是一家;否定了以前史料对祝大椿设立源昌机器五金厂的记载,证明祝大椿在1883 年不可能有 10 万元资本,源昌机器五金厂是他为了邀得清政府爵赏虚构出来的;对民族资本早使用年代作了辨误,证明 1863 年洪盛米号的机器碾米是不真实的。又如曾有史料记载光绪七年(1881)南海发生手工缫丝工人捣毁机器缫丝厂的事件,并为一些近代经济史专著和资料书所采信。《中国近代缫丝工业史》编写人员从史料本身的不同说法入手,根据当时广东缫丝业与丝织业的整个历史发展状况,考证出这一事件实际上并非手工缫丝工人发动,而是当地丝织业手工工人举行的,过去长期记述的由手工缫丝工人捣毁机器斗争的史料,是错误地“张冠李戴”了。并揭示这一事件的原因是由于缫丝厂与手工丝织业在争夺原料上发生矛盾引起的。此外,如《中国近代造纸工业史》关于伦章造纸局与李鸿章无关,对中国第一家造纸厂上海机器造纸局的考证研究,等等。


第二,为从事中国化的政治经济学研究提供了资料。1962 年3 月中央工商局约请上海、广州、武汉、重庆、青岛五市工商局的同志汇报了调研工作,会上讨论了行业史料的搜集要求,提出行业史料一方面要为研究中国近代经济史服务,一方面要为研究中国政治经济学服务。从政治经济学方面看,主要是研究资本主义的内在规律,外部条件怎样通过这些规律发生作用。为此,提出要搜集:

 

(1)劳动工资、剩余价值、剥削率的变化;(2)价格、成本、利润、利润率的变化;(3)资本有机构成、资本周转、资金运用;(4)资本的积累和集中,资本的移动和分散;(5)剩余价值的分割和企业内部利润的分配等资料。此外,还应该适当收集一些有关生产力的材料,如机械化程度,劳动生产率水平,生产社会化的规模,生产力的组织形式、地区分布等。《丛刊》很多书都注意收集相关材料,收集大量数据计算上述指标,为中国化的政治经济学研究提供了资料。

 

第三,除了本身涉及的行业、企业外,《丛刊》各书还广泛联系到近代经济的多方面内容。限于篇幅,这里简单举几个方面的事例。

 

工商业之间天然存在相互依赖关系,除了产销关系以及商人投资办厂外,一些书还揭示了近代中国工商业更为复杂的关系。如《北京瑞蚨祥》第四章叙述了生产户迁就门市的情况,瑞蚨祥指导生产,而瑞蚨祥利用赊购和订货方式占用大批工业资金,这成为瑞蚨祥利润的一个来源。《上海棉布商业》收集了棉布商经营民族工业产品、投资印染工业,棉纺织厂套用商业资金的资料。《上海民族橡胶工业》第三章叙述了橡胶工业与橡胶商业的关系,从商业垄断包销到工业自设批发所,以及工业资本以独家经销、特约经销方式利用商业资本等,并分析了商业对工业利润的分割。《上海近代百货商业史》通过进货渠道分析公司与工厂的工商关系,指出在工商关系上,在分割利润比例中,四大百货公司占优势,该书还分析上海中国国货公司这一“产销合作”“工商结合”的形态。又如《中国近代缫丝工业史》关于上海丝号对于丝厂融通资金的分析;广东丝庄掌握丝厂的卖丝和资金调度,并进而取得丝厂控制权的分析。

 

金融与工商业也有密切关系。《丛刊》不少书有这方面的内容,一般是工商业向银钱业融通资金,如《中国近代缫丝工业史》多处叙述缫丝工业与银钱业关系,迄至20 世纪 30 年代,缫丝工业资金周转主要依赖于银钱业的贷款,至 1930 年底,估计上海缫丝工业向银钱业借款达 3000万元。另一方面,工商业企业也有投资银钱业的,如《上海棉布商业》有棉布商投资银钱业的资料,《裕大华纺织资本集团史料》也收集了裕大华企业投资经营永利银行的资料。

 

工农业关系,如《上海民族机器工业》有关于农村经济落后,导致灌溉类机器销售地区狭隘和销售数量的有限等方面的资料。《中国民族火柴工业》记载由于农村经济落后破产,火柴市场销路狭窄。《中国近代缫丝工业史》有对蚕茧商品化与缫丝工业关系的分析。又如《中国近代面粉工业史》《江南土布史》中相关农产品价格变化对面粉工业和土纱土布生产的影响的记载。

 

工商业的发展无法离    与政府和官僚资本的关系。如《中国民族火柴工业》中有关于清末火柴专利和国民政府增加火柴统税对火柴工业的影响;《上海民族机器工业》叙述了承接国民政府定货、官僚资本劫收日伪机器厂与官僚资本机器厂、国民党政府发行金圆券促使民族机器工业破产等方面的情况;《中国近代面粉工业史》有关于国民政府劫收官僚资本面粉厂,金圆券影响,代加工、小麦贷款、国民党政府对面粉价格的限制的叙述;《中国近代缫丝工业史》设专章专节分析了官僚资本垄断下的缫丝工业、蚕丝统制与挽救丝业危机、抗战时期国统区的丝业统制、抗战胜利后官僚资本垄断下的缫丝工业;《裕大华纺织资本集团史料》第二篇收集了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实行花纱布全面管制下裕大华企业发展受阻的资料;

 

《大生系统企业史》第八章专门叙述官僚资本压制下的大生系统企业;等等。

 

中外经济关系,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是在外国资本侵略的夹缝里发展起来的,论述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无法绕    中外经济关系。《丛刊》各书大多都有这方面的内容,既有外国商品的倾销和外国厂商对华商的排挤打击掠夺,也有民族企业对外国商品厂商的竞争、抗争与依赖、从属。

 

第四,这套《丛刊》反映的几个行业史、企业史、资本集团史,本身也有许多方面的内容。如技术进步,《上海民族机器工业》第五章第三节有一目叙述抗战前民族机器工业的生产水平,虽然基本评价是设备简陋,制造水平很低,只能仿造外国机器,式样陈旧,技术落后,但纵观《上海民族机器工业》全书,还是可以看到民族机器工业从无到有,从只能修理到可以仿造包括工作母机和动力机在内的各类机器,积累生产经验,提高了工艺水平,有些产品的设计也有所改进,个别产品质量接近进口货,并有出口,这些都显示民族机器工业的技术进步。又如《中国近代缫丝工业史》第七章叙述了近代中国的蚕丝改良;《江南土布史》叙述上海等地土布业从投梭机到手拉机,再到铁木机织布工具的改革。其他如《中国民族火柴工业》关于火柴制作的技术进步,《永安纺织印染公司》关于该公司生产技术的改革、生产设备的变化等。

 

如企业组织与管理,《丛刊》很多书有这方面的内容,包括企业形态、内部管理等内容。如《北京瑞蚨祥》第三章“企业的组织和管理”,分为第一节组织机构、第二节财务管理、第三节工资福利制度和第四节铺规。《上海民族机器工业》有各阶段机器厂独资、合伙、公司形态的统计和企业内部组织的记载。《上海棉布商业》亦有棉布商号、资本组织和内部人员结构的资料。《上海近代百货商业史》有专节叙述大型百货公司的企业管理、其他小百货零售业、华洋杂货批发商业,也有对资本形态和组织的简单叙述。其他各书也大多有这方面的内容。

 

又如工人生活史,《丛刊》各书都有专章或专节叙述工人、职工的工资、劳动时间、阶级关系剥削关系、工人职工斗争等内容。

 

第五,在叙述行业、企业发展史的同时,《丛刊》各书十分重视定量分析,多数有中外商品产销量,企业数量,工人数量,若干企业资本、成本、利润、盈余及分配,工人工资、劳动时间的数量资料。不少书有大量统计表,如《上海机器工业》有204 个统计表,包括各专业统计:厂数、资本、人数、组织形式、资本家、机器工业比重、设备、生产经营资料;企业营业额、成本、借贷、盈余、剥削率、利润率、负债表、损益计算书等等经营活动数据;工人工资、劳动时间;机器进出口统计;等等。又如《江南土布史》有102 个统计表,《上海对外贸易》有 252 个统计表。此外,《中国近代面粉工业史》《中国近代缫丝工业史》《裕大华纺织资本集团史料》等书除正文的数据外,附录还有许多统计表。第六,《丛刊》各书收集了大量史料,包括文集、奏议、方志、碑刻、同业公会档案、企业文书账册、各种行业调查报告、年鉴、统计资料、海关资料、中外文专著、中外文报刊等。《中国民族火柴工业》书后列出的资料目录,有专书48 种,少数 1949 年以后出版的资料汇编,多数是民国时期资料,也有少量日文资料;还有期刊28 种、报纸 10 种。《旧中国机制面粉工业统计资料》书后的资料目录有中文148 种,日文 99 种,西文 34种。《中国近代面粉工业史》资料来源达 167 种。

 

《丛刊》各书大量利用了企业档案账册,有的主要利用企业档案资料编辑而成。如《永安纺织印染公司》以企业的档案、账册和访问、座谈记录为主,有关报章书刊为辅。《裕大华纺织资本集团史料》也以裕大华的企业档案账册为主。有些企业的账册赖此得以保存。如《上海近代百货商业史》曾利用1960 年搜集的百货零售店南洋“袜厂”1927 年至 1936年部分原始资料,但原账册现已无存。《裕大华纺织资本集团史料》是在“文化大革命”前根据企业档案账册摘制的大量资料卡片基础上整理编辑的,但原始企业档案账册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已经严重散失。

 

民族工商业的产生发展,早期往往没有留下文字资料。在整理“对资改造” 资料时,各地一 始就注意收集老工商业者的“活资料”。1957年 5 月报道,“上海市工商联去年第三季度成立史料委员会,由14 位老工商业者组成,采用口述笔录、老工商业者自写、组织座谈会等办法已收集了史料 43 件,24 万余字。广州市物色了老行尊百人左右,将分别邀请他们担任史料委员会顾问和参加行业小组工作,或者通过座谈、访问、特约写稿等办法收集资料。”1957 年 4月,中央工商局副局长千家驹在整理“对资改造”资料工作座谈会上的报告中,也强调要搜集工商界的一些代表人物,特别是一些老工商业家的活资料。《丛刊》各书在编写时就注意访问行业中的亲历者及其后人。如由于“旧中国机器工业的文献资料非常贫乏,对于行业发展过程及生产经营、阶级关系等情况的记载,几乎属于空白”,因此,《上海民族机器工业》的资料,“大部分不得不借重于对老年职工及行业私方人员的访问”,仅在调查发昌机器厂时就访问 58 人,213人次,其中发昌机器厂创办人方家家属及亲族 11 人,老工人老年资本家等 22 人。编者还根据各种途径反复论证这些口述资料的可靠性,一是“访问资料与文字记载资料的相互比较”,二是“以访问资料核对访问资料”。《上海市棉布商业》一书曾组织访问座谈一百余人,为行业的早期历史提供了大量珍贵的口述资料。《江南土布史》在编写过程中,也访问了老年土布业从业人员和老年农民织户,书中有大量土布业从业人员和织户的口述资料,书后列出的“提供资料人名录”中有布号、布厂、资本家、经理、职工、学徒和布贩、织户等共104 人。《上海对外贸易》广泛采访原华商进出口行业主和职工、原外商洋行的买办和职员、经营外贸业务的行栈字号的老板以及行内老前辈,召多次座谈会,整理的访问录有 300 多篇。这些行业的亲历者现在多已谢世,留下的口述资料对研究民族工商业的历史很有价值,在今天已是弥足珍贵。

 

应该指出,《丛刊》各书也不可避免有其时代局限,如重视资本帝国主义对华经济侵略、工商业关系、工人阶级斗争等,而技术进步、企业制度和管理、工商业与农业关系等内容比较薄弱;有关政府与工商业的关系,偏重政府对工商业的压迫,而对国民政府扶植工商业的一面注意不多等。

 

 

这二十二种书初版时间从 20世纪 50 年代到20世纪 90 年代,跨越近四十年,出版晚的也已经距今二十余年, 早的则超过半个世纪,除《商业资本家是怎样残酷剥削店员的?——旧上海协大祥绸布商店的〈店规〉》特殊,印数达 10 万册外,印数一般仅一二千册,个别有三四千册,少的《江南土布史》仅 800 册;除《上海民族机器工业》曾经再版外,其余均没有重印过。这些书现在已经难以寻觅,即使旧书网上也很少见到;也很少有图书馆收藏这全部二十二种书。科学出版社鉴于其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将这二十二种书汇集成《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史料丛刊》,重新出版,便于学者利用,必将使这套《丛刊》在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中继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本文摘编自《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史料丛刊》封越健所作再版序言部分,内容有删节。标题为编者所加。


 


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本期编辑:王芳)


一起阅读科学!

科学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味

更多好素材,期待您的来稿

与科学相约 | 科学出版社征稿启事

点击“阅读原文”可购买本书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科学出版社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